《礼物的流动》读后感400字
《礼物的流动》读后感400字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礼物的流动》读后感4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礼物的流动》读后感400字1
跟着郑欣老师上课、学了一个词、叫“抓手”。作者想研究农村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特征、“礼物交换”就是他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研究对象。通过考察礼物的流动、可以重建流动之中的人际关系网络。按理说、礼物交换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婚丧嫁娶等特殊仪式上、但是作者将关注点往后延伸了一步、即观察礼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流动。比如、我们日常所说的走亲戚、看望病人等等。作者将礼物分成表达性礼物馈赠和工具性礼物馈赠。前面所提到的都属于表达性礼物馈赠。工具性礼物馈赠就是“送礼”了、溜须拍马、求人办事用的。礼物在中国社会中是个非常复杂的角色、因为其不仅和“感情”有关、还和“面子”有关。不遵循随礼义务的人、很可能会失信于全村、并且因为其没有关系网络而被孤立。礼物交换构成一个道义的体系。礼物馈赠遵循两个规则:
一是常人总是以互惠的方式与他人往来;
二是无论在亲属意义上还是在社会意义上、随礼不能打破现存的社会地位等级体系。
让我感兴趣的是在礼物馈赠中女性的'角色、尤其是在婚礼这一重要仪式中的作用。北方家庭男女订婚有“彩礼”和“嫁妆”一说。通常情况下、新郎家给的彩礼成为新娘嫁妆的主要来源。在作者的田野地点、很多时候彩礼和嫁妆的价值并不匹配。当嫁妆的价值只占彩礼的少部分时、会被人称做“卖女儿”;当嫁妆的价值等于彩礼的价值时、被称为“嫁女儿”;而只有当嫁妆的价值大于彩礼时、才被称为“陪送”女儿。尽管有些富裕人家除了让女儿带走彩礼之外再陪送一大笔钱、但是在商议彩礼钱时却分毫不让。这是因为、在当时那个时代、很多家庭都是多子女家庭、结婚的时候要的钱、都注入的新郎新娘新的家庭中去了。以往的订婚关系中、新郎新娘都没有发言权、所有事宜均由双方父母支配。在订婚时除了彩礼钱、还有一份钱、是买东西的钱、这部分钱直接交给新娘。但是后来随着社会政策的变化以及文化的变化、“买东西”这一部分钱所占男方给女方礼金的比重越来越大、新娘自身在婚姻决策中担任了更大的作用。其在所要高额彩礼时更大胆了、但是新娘从婚礼操办中的钱越多、她在自己的私人用品上的花销就越少。在商议订婚时、新郎往往会支持新娘多要彩礼、充当背后的好人、女性则扮演“自私”、强悍的形象。正如前面所说的、因为非独生子女、所以、年轻夫妇结婚后往往倾向于“单过”、这也是产生所要高额彩礼强烈愿望的一个重要原因。新郎父母对此很少持反对态度、因为所有的财务最后都直接或间接地流入新婚夫妇的家里、而在他们的眼中、那是儿子的家。
《礼物的流动》读后感400字2
在《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中、作者提到礼物的馈赠对于维护关系网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礼物的流动》读后感。而关系网络在传统中国社会起到如下几个作用:
1、经济功能。农业社会中的彼此互相扶助、某些劳动环节需要提高效率以赶天时、这需要关系网络来支持。另外私人融资也需要关系网;
2、社会保障。在灾荒时期、关系网给生活危机提供了缓冲和社会援助;
3、社会支持。主要是指关系网在红白喜事时候对主家的精神支持。特别是葬礼上;
4、政治功能。在中国传统绝对权力的背景下、一个关系网可以缓解上层权力对下层的直接损伤。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自我保护手段。从这几种功能来看、特别是前两种、是很重要的经济功能、在农业社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计。因而它们成为维护关系网的驱动力、而交换礼物则是维护关系网的主要工具。另外、作者还提到、在中国的人情伦理体系中有三个结构性维度:理性计算(指经济上的直接盈亏计算)、道德义务、情感联系。这几点构成了人在维护关系网时所考量的三个支点。在我看来、道德义务和情感联系可以看作是长效机制。道德义务用来维护群体利益不受损害、情感联系则在于加强彼此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两点可以直接保护群体中的成员一致对待危机和灾难。而理性计算、特别是经济上的计算、可以保证个体在短期内不至于在经济上出现不平衡导致危机。在南北文化的区别上、有个突出的群体性格特点(或者是看法)便是:南方人们比北方人们更加善于计算、而北方人则更加憨厚义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通过《礼物的流动》这本书、或许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求证。南方相比北方而言、在过去几千年中、生活更加稳定、富足、较少受到战乱和灾荒的影响。而且发展出了一套精耕细作的劳动技术。在这套技术的指导下、南方人们更加能保障自己的温饱。而且南方的商业比北方更加发达、这一点可以从南宋、明朝的经济文化交通史中看出。从这个意义上说、南方人们之间、对于关系网的依赖度相对较低、关系网的第一第二个功能就较少体现。那么南方人们在礼物交换、人情体系中、对于起长效作用的两个支点就相对薄弱。而北方则恰恰相反、经常的战乱和灾荒则直接驱动他们去尽力维护道德义务和情感联系、以应对危机和保护自己。这样就体现出、南方人们对于理性计算比较注重、而北方人们则对于道义和维护感情特别热衷。江浙一带、人们的群体性格就体现出“精明”和善于“算计”。北方人们如中原一带、人们的群体性格就体现出讲“义气”重“亲情”。群体性格的异化、隐含的原因就根源于经济基础的差别、这就是我读这本小书的一点点收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