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罚
采访:茵萍/ Jean-Baptiste Drouet/ Isabelle Taubes/ Erik Pigani/ Patricia Delahaie
怎样爱,孩子不会失去界限?如何罚,不会伤害孩子幼小心灵?我们请专家来给予解答。
专家支持:
马塞尔·吕佛(Marcel Rufo):儿童精神科医生,儿童和青少年问题专家。
阿兰·布拉克尼耶(Alain Braconnier):儿童心理分析学专家。
克洛德·阿尔莫斯(Claude Halmos):心理分析学家。
埃马努埃莱·迪迪埃(Emmanuelle Didier):心理分析学家。
西尔维娅·洽米皮诺(Sylviane Giampino):心理分析学家。
克里斯蒂安·斯皮茨(Christian Spitze):著名教育学家。
让·勒·加缪(Jean Le Camus):心理学教授。
赛尔热·蒂斯龙(Serge Tisseron):精神科医生。
李中莹:NLP培训师,美国职业催眠治疗师。
小巫: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家庭育儿专家。
关键词:小霸王
■ 有人说我的孩子是“小霸王”,我觉得他只是比较爱撒娇而己。怎样的孩子才能称为小霸王?如果孩子真的成了小霸王怎么办?
阿兰·布拉克尼耶:所有的孩子都会撒娇,会对父母提出特殊要求,这很正常。而小霸王则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断提出要求,让父母根据他/她的欲望来调整生活。可以说,当孩子表现得专横时,他/她就是个小霸王,比如:一个不肯喝牛奶、每天夜里都哭的婴儿;一个手脚不停、一刻也不让父母安宁的小家伙;一个不肯睡觉,不肯老老实实在饭桌上吃饭,不肯把精力集中在某一项活动上,不能忍受别人对他/她说“不”的孩子。当然,他们的霸道也会戴上各种面具,比如,经常抱怨身体不舒服,借此吸引父母把全部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无论哪种情况,都必须尽早干预,因为一个小霸王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专横的少年。这些孩子往往是男孩,是家中的独子或兄妹中的老大。他们更容易向母亲而不是父亲发威,尤其是当他感到母亲的沮丧、无助时,而父母离异时他甚至会阻止母亲建立新的家庭,他会采取危险的行为,以此为勒索,因为他希望母亲只属于自己一个人。
当父母不能设定界限或过于保护孩子,孩子就很容易成为“小霸王”,因为孩子以为一切都该围着他/她转,而不学着控制自己的冲动。某些情况下,霸道也表现为对父母的冷漠或置之不理时的挑衅反抗。所有这些往往都由焦虑引起,正是焦虑使孩子表现得霸道。孩子和大人不同,他不知道说:“我很烦。”他/她通过吸引别人的注意来表明自己遇到了问题,他/她希望能够直接接触,哪怕是冲突也好。这种时候去惩罚孩子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要知道究竟是什么让他/她不安。
关键词:溺爱
■ 很多父母溺爱孩子,甚至互相争夺孩子的爱和注意力,为什么会这样?
小巫:家长争夺孩子的爱,往往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没有被好好爱过。他们宠孩子的时候其实是在宠自己,满足的是自己内心的需求,没有关注到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一个人真正的自我价值来自帮助别人的能力,被所有人宠着才行的小皇帝往往也最缺乏自信。
马塞尔·吕佛:归根结底,是因为家长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孩子。他们变得越来越像孩子的游戏伙伴,想尽一切办法取悦孩子,他们担心如果稍微表现得强硬一些,孩子就会不再爱自己,所以有些父母说不出简单的“行”或“不行”几个字。他们必须重新学会对孩子说“不”,给孩子设定界限,清楚地告诉孩子:自己工作了整整一周,已经很累了……偶尔拒绝孩子的要求并不会剥夺他们做父母的权利!与此相反,事实证明,大人越是能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越有利于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清晰。
关键词:界限
■ 大自然里一颗种子可以自然生长,为什么孩子不可能“自然”成长,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呢?
克洛德·阿尔莫斯:首先,“成长”意味着孩子在每个阶段都要参与其中,愿意离开他/她已经达到的舒服、惬意、安全的阶段,并勇于迈出新的一步以达到更高阶段。这就好像让一个运动员尝试去打破自己已经创下的记录。其次,孩子必须勇于面对暂时的能力不足,并忍受由此带来的气恼情绪。孩子学习走路的过程,就是放弃四肢爬行时的安全感而进入站立姿势所带来的不稳定。对他/她来说,这是一种冒险,所以开始时会迟疑不前。这时,父母的鼓励就非常重要。父母要向孩子解释、安抚鼓励他/她,但同时,一旦感觉到孩子准备好了,就要迫使他/她前进:“不要等明天,马上就做。加油,你行的!”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因为对孩子来说,“不说话就是表示同意”。从此以后,当父母任其躲闪、犹豫、停滞不前时,他/她就会把他们的沉默理解成“他们不相信我能做到更好”,这会影响他/她自爱心理和自我价值的构建。
关键词:权威
■ 同孩子的亲密关系会妨碍父母建立权威吗?
西尔维娅·洽米皮诺/克里斯蒂安·斯皮茨:父母与孩子的对话与亲密并不会妨碍他们行使权威,但它们能促使权威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今天的孩子很善于自我表达、作出决定和进行选择。因此,他们难以接受生硬的禁止或命令。要知道,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并不代表大人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换句话说,即使在行使权威时有一定的协商余地,但最终作出决定的仍然应该是大人。
马塞尔·吕佛:如果爱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一个强硬的举动同样也是一个爱的举动。你可以告诉孩子,你之所以会为他/她作某个选择,是因为你对他/她有信心,因为你关心他/她。他/她很快就会理解。最糟糕的就是对孩子采取轻视的态度,他/她会觉得你根本就不爱他/她。
■ 孩子问,为什么都是你说了算。怎么回答?
小巫:先认可孩子的感觉。问他/她,你觉得在家里是什么都是我说了算,是吧?那什么事情可以你说了算?我们可以坐下来商量。只要他/她能力所及的事,家里不是非得一个人说了算,慢慢培养他/她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为什么其他事情得我说了算?因为你还小,我是你的监护人,要为你的健康人生安全负责。
关键词:顽皮
■ 我也想给孩子自由,可是有时候孩子真是太顽皮好动了,这怎么办呢?
李中莹:顽皮,是孩子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孩子的智力发展,关键是神经元之间的联结网络有多大。当孩子第一次接触事物,留下印迹,网络就产生了。比如孩子用手拿杯子,乖孩子只用家长教的一种方式拿杯子,得到一个网络;顽皮孩子却可能发展出10种方式,拥有10个网络。有些孩子不能安静下来,因为他/她必须主动出击,最快地产生网络。
那应该怎么办呢?可以找个时间,家长与孩子“今天一起做顽皮孩子”,孩子一定很高兴。当孩子玩够了,就问他/她:“要不要下周再玩?那我们下周再玩,待会儿在餐厅吃饭要乖乖的,不能乱跑。”这是让孩子在学习另一种规则和方式,这样也最有可能让孩子安静坐下。
关键词:拖拉
■ 孩子起床拖拖拉拉,我要赶着上班,总是非常着急,跟他讲道理也没有用,怎么办?
小巫:不要指责孩子导致自己上班迟到,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笨很坏,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改。针对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应对办法。如果是特别小的孩子,你可以用拟人化的方式有技巧地给他/她讲故事:小熊妈妈早上着急出门,小熊但是不要说得太露骨,让孩子觉得是在影射他/她,也不要问他/她教育意义。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你可以在和他/她一起玩的时候跟他/她说:我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早上起来时间很紧张,像今天早上我就很着急,希望你能配合我……并且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对的,可以和他/她商量出一些办法,比如:给孩子上个闹钟,早餐吃什么头天晚上决定,等等。尽量说得详细,实在来不及也可以让他/她学会承受自己的行为后果——起晚了,就要饿着肚子出门了。
关键词:冲突
■ 稍大些孩子一批评就产生抵触情绪,怎么办?
马塞尔·吕佛:哪怕让他们讨厌你,也要勇敢地发出各种禁令。青少年需要真正的冲突。一旦孩子进入6年级,就必须以尽可能确定的方式对他们说出“行”或“不行”。千万别说什么“也许”、“可能”:他们害怕不清晰的定位。如果你的态度模糊,他们就无法知道你或他们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但要注意,决不能把家庭变成军营,权威必须用在特定的时刻,用来设定某个界限、作出某个选择或回应某个要求。
关键词:道歉
■ 有时候父母自身也有情绪,比方说因为工作劳累回到家对孩子发火,事后是否应当向孩子道歉呢?
西尔维娅·洽米皮诺/克里斯蒂安·斯皮茨:有些时候,劳累了一整天之后,父母哪里还有精力给孩子讲解数学题或者陪他/她玩玩具呢。于是,他们用喊叫或不公正的惩罚来发泄自己的烦闷。的确可以在事后向孩子道歉,但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妈妈不能总是随叫随到,满足你的需要;妈妈也会崩溃。
关键词:“母性”的父亲
■ 现代社会里,父亲越来越“女性化”、“母性化”,他们要给宝贝换尿片,在夜里安抚怕黑的小孩。这样由父亲既当爸又当妈的情况,对孩子会不会带来父母角色的混乱?
埃马努埃莱·迪迪埃:这种双重身份是可以并存的,我们与其把这种现象称为“父亲的女性化”,不如把这些父亲叫做“与妈妈并肩作战的爸爸”。心理分析学一直提倡男人走进妻子的生活中:陪她们进产房,分担家务事,男性履行女性职责的现象是长期以来的必然结果。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要在孩子的生活中履行父亲的权威。
因为爸爸是永远不可能变成妈妈的,即便他肩负起传统意义上该由母亲完成的任务,他也仍然是个父亲,他们只是参与了孩子性格中母亲角色参照的构建,这就像再严厉的母亲也不会变成父亲,因为她只是参与了父亲角色参照的构建一样,而所有研究也表明,父亲越是感性、越是温柔,对孩子在社会性方面、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的成长就越有益。
让·勒·加缪:在大多数情况下,爸爸是永远不可能变成妈妈的,而妈妈也不可能变成爸爸。男性的毛发、坚实体魄以及声音使新生儿能清楚地辨别出始终保持着男性特质的父亲。
赛尔热·蒂斯龙:父亲更注重运动机能,而母亲则强调温情。比如,在讲同一个故事时,前者会着重描述猎人,而后者则会强调小红帽的优点。在语言方面同样如此。父亲强迫孩子组织语言,引导他/她学会让母亲之外的其他人理解他/她的意思,从而进入社交生活。
关键词:“强硬”的父亲
■ 父亲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更强硬吗?
马塞尔·吕佛:应该,但要有度的差别。对于父亲来说,他的身份也要求他懂得为自己设定界限,并能坚决地说“不”。弗洛伊德认为,父亲是“社会的代表,是法律的化身”。他以社会标准来构建孩子,并介入孩子的性身份构建。他应该是男孩子的楷模,是女孩子对异性的理想。
权威是一种生理冲动,一种立即执行的思维体系,不能提前,也不能滞后。要在此刻就给孩子设定界限,严禁他/她做某事,要求他/她必须完成某事或遵守某项规定。因此要在必要的时候变得强硬:“好了,够了,就是这样”,“按我说的做。不要再说了!”这种态度能让孩子明白,他/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幸的是,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很少能意识到“此刻”这一概念的重要性。
关键词:单身妈妈
这是离婚后典型的生活模式:孩子在平时与母亲共同生活,受到母亲的各种限制,而周末到了父亲那里,就完全是娱乐和节日。越来越流行的轮流照看孩子可以重建平衡,帮助父母双方在任务和快乐方面进行更好的分配。当然,也产生了更多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