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的历史典故

第1篇:两袖清风的历史典故

【出处】

(元代)魏初《送杨季海》诗。

【释义】

袖:袖子。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原指人迎风潇洒的姿态,后指穷得一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

【历史典故】

于谦,字廷益,明朝名臣。他在没有调入京城前,一直担任地方官。他为官清廉,对下属的各级官员要求都十分严格,坚决禁止受贿、贪赃,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他作威作福,以权谋私,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否则,人家会对你有看法,还会找你的麻烦的。”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风趣地说:“只有清风!我当官是为国为民,不是为了某一个人。只要我为官清廉,认真做事,又何需担心他人?”

为此他曾作过一首《入京》诗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进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子了。

【成长心语】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无疑是对于谦最好的评价了。这是一种潇洒,同时也是一种气节。自古以来,官场都是个大染缸,能在里面洁身自好就已经难能可贵。在保*自身的廉洁之外,还能够以一人之力,澄清官场这缸浑水,更是难上加难了。正因为如此,于谦能够成为廉洁的典范,为世人所敬仰。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以于谦为榜样,以崇尚美的心态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独”,将廉洁看做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对自我的约束,将来即便不能青史留名,也要让自己问心无愧。

第2篇:两袖清风的故事

【注音】liǎngxiùqīngfēng

【出处】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元·陈基《次韵吴*道中》诗

【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官清廉

【相近词】洁身自好、一贫如洗、廉洁奉公

【反义词】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两袖清风的故事

明朝有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名叫于谦,他在明宣宗、英宗、景宗各朝,都做过不小的官。当时官场黑暗,营私舞弊贪赃受贿成风,于谦抱定"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出淤泥而不染,清廉奉公,颇有政绩。

据说,于谦当"兵部侍郎"时,有一次巡抚河南。其时朝中宦官王振专权,骄横跋扈,贪赃纳贿,无所不用其极。地方官进京或京官奉差外出回京,都须向他献纳金银珠宝等贡品礼物,如若不然,就会遭到种种非难、打击和排挤。于谦对王振的不法妄为,早已十分厌恶。这次回京之时,有人私下劝他带些绢帕、蘑茹、线香之类的土特产品?送给权贵们作个人情。于谦听了哈哈一笑,当即展纸挥毫,赋诗一首:

绢帕茹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然后,他果然不带一物,两袖清风地上路了。由此,"清风两袖"(或曰"两袖清风")这个成语便常常被用来形容正直、清廉的品行。

孔夫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周游列国,到处向国王宣讲自己的主张,可惜没有人采纳。来到郑国,弟子们都走散了,只有孔夫子自己在外城的东门。这是有人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那里有个人,额头如尧,脖子如皋陶,肩膀似子产,然而从腰部以下比大禹短三寸。因此狼狈的像条丧家犬”。子贡很生气,就如实把这些话告诉给了孔子。哪知道孔子却很高兴地说:那人形容的是我的相貌,这无关紧要,但他说我是丧家之犬,说的真好啊,的确是这样。

孔夫子为何承认自己是丧家之犬?

其一,孔子不知道自己家在何处?孔子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也一心想把自己的满腔热情献给君主,可惜四处碰壁。在齐国,齐景公想重用孔子,可大臣们说孔子自以为是,无法驾驭,这样的人治理国家,过分繁文缛节的,几辈子都学不完,这样治理国家肯定会失败。齐景公作罢。齐国的大夫以为孔子会在齐国落根,就想着害他,于是孔子离开齐国,返回鲁国。

其二,在鲁国,鲁国国君也不用孔子。鲁国权臣季桓子,重用重臣仲梁怀,仲梁怀和阳虎有别扭。阳虎想弄走仲梁怀,可惜遭到阻止。仲梁怀就把阳虎抓起来,季桓子就把阳虎送进大牢。这样君不君臣不臣的,乱了章法,孔子认为不适合自己做官,就在家里研究学问,整理诗书礼乐等。

其三,孔子先后到过卫国陈国宋国,虽然四处奔波,可惜没有人愿意听。后来五十六岁的时候,鲁国国君让他做大司寇,参与国政,孔子很高兴,以为自己的抱负马上就会实现,哪知道仅仅三个月,鲁国国君不听他的意见,于是只好辞职,继续办教育。

其四,自己家不能立足,孔子在其他国家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干,甚至宋国的司马想干掉他,认为他是个腐儒,整天摇唇鼓舌,弄些蒙人的学问。吓得孔子屁滚尿流逃出宋国,孔子一直以为自己是商朝人的后代,宋国可是自己的老家,哪知道却有家难奔。孔子到卫国,卫国君主有个漂亮的女人叫南子,她听说孔子有学问,多次让人去请孔子,孔子最后无奈,只好拜见。可是自己的弟子们却误解了自己。最后逼得孔子无奈只好匆匆逃离卫国。

可见,孔子虽然有才华有*理想,不过在乱世,也难于实现。因此只好到处去宣传自己的*见解,希望能碰到知音,不过当时礼乐崩溃,君主们都在想尽办法去搜刮盘剥百姓,或者大肆侵占别人的土地与*,孔子的见解就像与虎谋皮,别人说他是丧家犬,孔子自然屁颠屁颠地接受,其实心里早满含着泪花。

第3篇:于谦清风两袖的名人故事

明朝有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名叫于谦,他在明宣宗、英宗、景宗各朝,都做过不小的官。当时官场黑暗,营私舞弊贪赃受贿成风,于谦抱定"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出淤泥而不染,清廉奉公,颇有政绩。

据说,于谦当"兵部侍郎"时,有一次巡抚河南。其时朝中宦官王振专权,骄横跋扈,贪赃纳贿,无所不用其极。地方官进京或京官奉差外出回京,都须向他献纳金银珠宝等贡品礼物,如若不然,就会遭到种种非难、打击和排挤。于谦对王振的不法妄为,早已十分厌恶。这次回京之时,有人私下劝他带些绢帕、蘑茹、线香之类的土特产品?送给权贵们作个人情。于谦听了哈哈一笑,当即展纸挥毫,赋诗一首:

绢帕茹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然后,他果然不带一物,两袖清风地上路了。由此,"清风两袖"(或曰"两袖清风")这个成语便常常被用来形容正直、清廉的品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