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小说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小说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和情节安排的技法等。下面我们来看看小说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欢迎阅读。

  小说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小说中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描写】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情,寄托感情;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细节描写】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说得通俗一点,细节就是具体的描写那些动作、神态、环境等等的细微的.表现的地方。好文章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生动的再现在读者面前;《范进中举》后范进发疯的细节描写,则刻画一个为科举而读书,为科举而活着,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科举禄蠹形象。

  细节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成功的作品,任何重大的主题,任何生动的情节,都必须依靠一定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真实的细节描写是丰富情节、增强艺术感染力,使人物性格生动、突出的手段之一。一个画龙点晴的细节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就能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具体、生动。表现手法的作用

  【象征】

  用某一种事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一种抽象的概念、理性、情感或社会意义,就叫做象征。由于象征手法运用时隐去其原来的事物或某些显见的意义,使得我们在理解时感觉有些困难,但只要仔细思考,逐步深入还是会发现其象征意义的。

  小说中用上象征手法,就可以避开原先有所顾忌的事物或事理,因为采用较曲折隐蔽的表现方法而能够大胆地,比较放手地进行叙述或描写。同时也正因为此而可以更深刻地揭示被象征物的本质,使文章更有意蕴。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1)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

  (2)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4)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

  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

  例(1)中毛泽东同志运用暗喻这一形式,说明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这里用大家熟悉的“万里长征”和“第一步”来作比喻,形象地说明民主革命胜利后的路更长。抽象的道理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说明,读者一目然。例(3)是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都出现的例子。“月光”月光“是本体,”“流水”是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如”是比喻词。

  例(2)中的“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它是通过海燕这一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例(4)中是直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可见,比喻和象征是不同的。它们表现在:

  一、两者的表现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二、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

  三、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衬托】

  所谓衬托即把两类或同一类不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或对比或映衬,使主体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其可分为两类:正衬和反衬。

  一、以环境衬托人物

  二、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作用:突出人物(对比物)的特点(性格、品质),起突出强化的作用,彰显主题。

  1、环境的对比

  2、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对比

  3、主要人物的前后对比

  《史记》非常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先看不同篇章人物之间的对比。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好勇斗狠、脾气直率的项羽,与狡诈多智、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截然不同。两个都见过秦始皇,都说过一句不甘于现有地位的话,但说法却大不相同。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真是率直,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得含蓄,却不怀好意。两个人先后入驻咸阳,刘邦从谏如流,不入秦宫室,封其资财府库,与百姓约法三章,秋毫无犯。项羽则屠杀掳掠。肆意而为。有人劝他称霸关中,他听不进去,还杀掉嘲笑他的人。刘邦的深谋远虑,项羽的识见短浅,便如画出。

  《吴太伯世家》里的夫差与《越王勾践世家》里的勾践,又是一个对比鲜明的例子。夫差骄傲自大,爱好美色,喜听谗言,外逞武功,内耗民财,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勾践却卧薪尝胆,苦思复国,对外卑辞厚币,结纳邻国,对内则强兵富国,最终灭吴称霸。

  【悬念】

  亦称“紧张”。根据观众看戏时情绪需要得到伸展的心理特点,编剧或导演对剧情作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它是戏剧创作中使情节引人入胜,维持并不断增强读者兴趣的一种主要手法。引发下文情节,激起观众的情绪。二是悬念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照应】

  照应: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

  【修辞手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的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

  反复: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

  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

  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