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原文及译文
第1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原文及译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参考*
1.①到,此指照*过来②报酬③把④就
2.①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②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3.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的灯光来读书,现在这个成语形容勤学苦练。
4.①学习要主动——匡衡凿壁借光,主动创造条件来学习,其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
②学习要刻苦——虽然家庭贫穷,可是,他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逮:及,达
②衡乃与其佣作佣:做佣人
③资给以书资:供给,资助
以:把
④遂成大学遂:于是,就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匡衡于是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借光
从字面上来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
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很刻苦的样子。
5.用这个成语造句: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6.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得来的成语:韦编三绝秉烛夜读悬梁刺股(废寝忘食囊萤映雪)
7.与句中“以书映光而读之”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匡衡勤学而无烛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c.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d.出淤泥而不染
注释:
1.逮:到,及。
2.穿壁:在墙上打洞。
3.以:用。
4.邑人:同县的人。
5.大姓:大户人家。致:给。
6.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佣作:做工*勤劳作。
8.偿:报酬。
9.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10.愿:希望。
11.得:得到。
12.资给:资助给。
13.偿:报酬。
14.书:读书。
15.遂:于是就。
16.大学:大学问家。
参考译文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启示
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
第2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阅读*及原文翻译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参考*
1.①到,此指照*过来②报酬③把④就
2.①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②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3.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的灯光来读书,现在这个成语形容勤学苦练。
4.①学习要主动——匡衡凿壁借光,主动创造条件来学习,其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
②学习要刻苦——虽然家庭贫穷,可是,他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逮:及,达
②衡乃与其佣作佣:做佣人
③资给以书资:供给,资助
以:把
④遂成大学遂:于是,就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匡衡于是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借光
从字面上来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
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很刻苦的样子。
5.用这个成语造句: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6.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得来的成语:韦编三绝秉烛夜读悬梁刺股(废寝忘食囊萤映雪)
7.与句中“以书映光而读之”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匡衡勤学而无烛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c.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d.出淤泥而不染
注释:
1.逮:到,及。
2.穿壁:在墙上打洞。
3.以:用。
4.邑人:同县的人。
5.大姓:大户人家。致:给。
6.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佣作:做工*勤劳作。
8.偿:报酬。
9.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10.愿:希望。
11.得:得到。
12.资给:资助给。
13.偿:报酬。
14.书:读书。
15.遂:于是就。
16.大学:大学问家。
参考译文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启示
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
第3篇:炳烛而学原文及翻译
炳烛而学一词为师旷劝谏晋平公不要因为年老而放弃学习所设之比喻。一起来看看炳烛而学原文及翻译吧!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晋平公向师旷询问道:“我年纪七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2)师旷:晋国的乐师。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
(3)欲:想要。
(4)暮:晚,迟。
(5)何:为什么。
(6)炳烛:燃烛照明。炳,<动词>点燃。
(7)乎:呢。
(8)安有:哪有。
(9)为人臣:做臣子的。
(10)戏:戏弄。
(11)盲臣:师旷是一位盲乐师,故自称“盲臣”。
(12)安敢:怎敢。
(13)闻:听说。
(14)少:少年(年轻时)。
(15)好:努力。
(16)阳:阳光。
(17)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18)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炳:点燃。
(19)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孰与:与……比哪一个……。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20)善哉:说得好啊。善: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