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的功效与作用
第1篇:秦皮的功效与作用
秦皮的功效与作用: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秦皮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止痢、止带,秦皮别名岑皮、梣皮、樊槻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但秦皮用*禁忌是秦皮的功效: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秦皮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止痢、止带,秦皮别名岑皮、梣皮、樊槻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但秦皮用*禁忌是脾胃虚寒者忌服秦皮。
*名:秦皮
别名:岑皮、梣皮、樊槻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煎水洗。
来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
秦皮的作用:
秦皮味苦,寒;归肝经、胆经、大肠经;秦皮有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止痢,止带的功效;秦皮主治热毒泻痢,带下*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1、秦皮治热痢下重者: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开,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伤寒论>白头翁汤)
2、秦皮治肝经风热 目赤睛痛 隐*难开 经久不瘥:秦皮(去粗皮)、黄柏(去粗皮)、黄连(去须)、甘草(生用)、五倍子各等分.口父咀 每用一大匙 水一中碗 入砂糖一*子大 同煎至八分 绵滤令净 乘热洗至冷 觉口中苦为度 *冷再暖 再次洗.(<杨氏家藏方>光明散)
3、秦皮治慢*细菌*痢疾:秦皮四钱,生地榆、椿皮各三钱。水煎服。(<河北中*手册>)
4、秦皮治伤寒病热 毒气入眼 生赤脉、赤膜、白肤、白翳者及赤痛不得见光 痛毒烦恼者:秦皮、升麻、黄连各一两.用水四升 煮取二升半 冷之 取汤以滴眼中 须臾复用 日五六遍乃佳.忌猪肉、冷水.(<外台>引张文仲秦皮汤)
5、秦皮治腹泻:秦皮三钱。水煎加糖,分服。(<黑龙*常用中草*手册>)
6、秦皮治急*肝炎:秦皮9g 茵陈、蒲公英各30g 黄柏9g 大黄9g.水煎服.(<山西中草*>)
7、秦皮治赤眼及眼睛上疮:秦皮一大两。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出,即以箸头缠绵、点下碧汁,仰卧点所患眼中,仍先从大眦中满眼着,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饭间,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忌酢、萝卜。(<近效方>)
8、秦皮治牛皮癣:苦榴皮一至二两。加半面盆水煎,煎液洗患处,每天或隔二至三天洗一次。*液温热后仍可用,每次煎水可洗三次。洗至痊愈为止。(<全展选编?皮肤病>)
9、秦皮治麦粒肿,大便干燥:秦皮三钱,大黄二钱。水煎服。孕妇忌服。(<河北中*手册>)
10、秦皮治小儿惊癎发热及变蒸发热:秦皮、茯苓各一钱,甘草五分,灯心廿根。水煎服。(<儿科撮要>)
11、秦皮治妇人赤白带下,及血崩不止:秦皮三两,丹皮二两,当归身一两。俱酒洗,炒研为未,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秦皮治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秦皮清热之中,能泻肝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经郁火所致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可单用煎水洗眼;或配栀子、淡竹叶煎服,如秦皮汤(<外台秘要>)。若配秦艽、防风等用,可治肝经风热、目赤生翳,如秦皮汤(<眼科龙木论>)
秦皮治湿热泻痢、带下:秦皮*苦寒而收*,功能清热燥湿、收*止痢、止带,故可用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常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治湿热下注之带下,可配牡丹皮、当归用,如<本草汇言>方。
秦皮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秦皮。第2篇:【丹皮】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丹皮]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丹皮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活血散瘀,*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青蒿丹皮茶,大黄牡丹皮汤,牡丹皮汤,桂枝茯苓汤,丹皮黄芪汤,桂枝[丹皮]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活血散瘀,*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青蒿丹皮茶,大黄牡丹皮汤,牡丹皮汤,桂枝茯苓汤,丹皮黄芪汤,桂枝丹皮地黄汤,桂枝茯苓丸方。
1、丹皮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牡丹汤)
2、丹皮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千金方>)
3、丹皮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一两半,鳖*(醋炙,去裙襕)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上七味粗捣筛。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圣济总录>牡丹汤)
4、丹皮治*伤后内出血。用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瘀血自尿中排出。
5、丹皮治胎前衄血: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空心白汤下百丸。(<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6、丹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本草纲目>
7、丹皮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珍珠囊>
8、丹皮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三两,丹皮二两。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9、丹皮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论>
10、丹皮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名医别录>
11、丹皮治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丹皮半两、干漆(烧至*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12、丹皮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13、丹皮治下部生疮(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14、丹皮入心,通血脉中壅滞与桂枝颇同,特桂枝气温,故所通者血脉中寒滞,丹皮气寒,故所通者血脉中热结。<本经疏*>
15、丹皮治金疮内漏,血不出: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千金方)
16、丹皮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神农本草经>
17、丹皮除邪气,悦*,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日华子本草>
18、丹皮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医学入门>
19、丹皮治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20、丹皮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丹皮半两,干漆(烧*尽)半两。水二钟,煎一钟服。(<诸*辨疑>)
21、丹皮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热。<滇南本草>
22、丹皮手足少*、厥*四经血分伏火。盖伏火即*火也,*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肾气丸用之。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本草纲目>
23、丹皮味苦而微*,其气寒而无毒,*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也。寒热者,*虚血热之候也。中风瘛疭、痉、惊痫,皆*虚内热,营血不足之故。热去则血凉,凉则新血生、*气复,*气复则火不炎而无因热生风之*矣,故悉主之。痈疮者,热壅血瘀而成也。凉血行血,故疗痈疮。*能散血,苦能泻热,故能除血分邪气,及症坚瘀血留舍肠胃。脏属*而藏精,喜清而恶热,热除则五脏自安矣。<别录>并主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者,泄热凉血之功也。甄权又主经脉不通,血沥腰痛,此皆血因热而枯之候也。血中伏火,非此不除,故治骨蒸无汗,及小儿天行痘疮,血热。东垣谓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丹皮为君,亦此意也。<本草经疏>
24、丹皮治伤损瘀血。用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25、丹皮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26、丹皮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先服国老汤不消者: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吃。(<本草汇言>将*散)
丹皮有清热;活血散瘀的功效,丹皮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分发热;*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丹皮]丹皮的食用方法:
丹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丹皮用*禁忌:
1、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丹皮。
2、自汗多者勿用丹皮,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丹皮,为其*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本经逢原>
3、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丹皮。<得配本草>
青蒿丹皮茶
功效:清热凉血,主治血虚热型月经先期;症见月经提前7日以上,月经量多,*鲜红,口干,手足心发热,烦躁失眠,经期或有红*皮疹或皮下出血。
材料:青蒿、丹皮各6克,茶叶3克,*糖15克。
做法:上*洗净,置茶杯中用开水浸泡15--20分钟,放入*糖溶化,当茶饮,不拘时,适量频频服之。
大黄牡丹皮汤
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缩足肠痈(阑尾炎)专方
组成:大黄(18g) 牡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30g)芒*(9g)
用法:前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加芒*,再煎数沸。
临床应用:没有化脓,用上述五味*;化脓者,在此方之上加,薏苡仁、*山*、红藤和败酱草。
处方与加减:大黄6克,芒*(冲)6克,丹皮9克,桃仁9克,冬瓜仁3克。
功效与用法:水煎服。主治增生*结肠炎。症见腹痛、腹泻,大便日数次,伴里急后重。方中大黄泻肠中淤结之毒;芒*软坚散结,助大黄促其速下;桃仁、丹皮凉血,散血,破血祛淤;冬瓜仁清肠中湿热,消痈排脓。共达清热凉血,祛淤散结之效。
来源:<金匮要略>
牡丹皮汤1
功效:主治湿热内蕴,移于下焦,小溲混浊作痛。
组成:丹皮6克 赤芍3克 木通3克 萆薢6克 花粉6克 瞿麦6克 泽泻4。5克 车前6克 甘草1。2克
用法:用苡仁60克,煎汤代水,再入上*煎服。
来源:<医醇剩义>卷一。
牡丹皮汤2
功效:主治妇人血伤不止,兼五*带下。
组成:牡丹皮3两,干地黄3两,斛脉3两,禹余粮2两,艾叶2两,龙骨2两,柏叶2两,厚朴2两,白芷2两,伏龙肝2两,青竹茹2两,芎?2两,地榆2两,阿胶1两,芍*4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崩中去血过甚,非敛散交参,温凉兼济,无以克建其功。敛用龙骨、禹余粮、地榆;散用牡丹、白芷、厚朴、斛脉;温用胶、艾、芎?、伏龙;凉用地、芍、竹茹、柏叶;敛散温凉之义备矣。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5升,煮取5升,分5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再服。
来源:<千金>卷四。
桂枝茯苓汤
功效:主治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杯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组成:桂枝(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二钱)、丹皮(三钱)、芍*(三钱)、桃仁(三钱)
来源:<金匮>卷下。
桂枝茯苓丸方
功效:下其症。化瘀生新,调和气血。治妊娠下血,症块连胎者。 活血,化瘀,消症。用于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各等分
制法: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用法:轻者作丸,缓以消之。
丹皮黄芪汤
功效:治皮肉壅肿,痈疽已成者。
组成: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甘草(二钱)、桔梗(三钱)、丹皮(三钱)、生姜(三钱)、元参(三钱)、黄芪(三钱,生)
煎服:煎大半杯,热服。
加减:热盛,重用黄芪、天冬、地黄。
出处:四圣心源卷九
桂枝丹皮地黄汤
功效:主治脾虚肝燥,木郁克土,腹痛食减,渴欲饮水者。
处方:桂枝3钱,芍*3钱,甘草2钱,丹皮3钱,地黄3钱,当归3钱。
用法:水煎大半杯,温服。
加减:气虚,加人参;水寒土湿,加干姜、茯苓。
摘录:<四圣心源>卷十第3篇:【橘皮】橘皮的功效与作用
[橘皮]橘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橘皮的功效与作用是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橘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橘皮汤,橘皮大枣粥,橘皮干姜汤,陈橘皮散,橘皮竹茹汤,[橘皮]橘皮的功效与作用:
橘皮的功效与作用是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橘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橘皮汤,橘皮大枣粥,橘皮干姜汤,陈橘皮散,橘皮竹茹汤,葛根橘皮汤,橘皮红糖茶,木香橘皮丸,橘皮丝瓜饮。
1、橘皮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橘皮枳实生姜汤<金匮要略>)
2、橘皮治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则气收聚,聚则壅遏不通,是以胀满,其脉弦迟:黄橘皮四两,白术二两。上为细末,酒糊和丸如桐子大,煎木香汤下三十丸,食前。(<鸡蜂普济方>宽中丸)
3、橘皮治干呕哕,手足厥者:橘皮四两,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橘皮汤<金匮要略>)
4、橘皮治疳瘦:陈橘皮一两,黄连一两五钱(去须,米泔浸一日)。上为细末,研入麝香五分,用猪胆七个,分*入在胆内,浆水煮,候临熟,以针微扎破,以熟为度,取出以粟米粥和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量儿大小与之,无时。久服消食和气,长肌肉。(<小儿**直诀>橘连丸)
5、橘皮治卒食噎:橘皮一两(汤浸去瓤)。焙为末,以水一大盏,煎取半盏,热服。(<食医心镜>)
6、橘皮治哕逆: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7、橘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朮、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8、橘皮治大便秘结:陈皮(不去白,酒浸)煮至软,焙干为末,复以温酒调服二钱。(<普济方>)
9、橘皮治鱼骨鲠在喉中:常含橘皮即下。(<圣惠方>)
10、橘皮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橘皮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朮、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
11、橘皮治反胃吐食:陈橘皮,以壁土炒香为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枣肉一枚,水二钟,煎一钟,温服。(<仁斋直指方>)
12、橘皮治痰膈气胀:陈皮三钱。水煎热服。(<简便单方>)
12、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同用。
14、橘皮治产后吹奶:陈皮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即散。(<纲目>)
15、橘皮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 ,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橘皮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果皮,橘皮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橘皮主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亦解鱼、蟹毒。
[橘皮]橘皮的食用方法:
橘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至10克;或入丸、散。
橘皮用*禁忌:
1、吐血症慎服橘皮。
2、气虚及*虚燥咳患者不宜橘皮。
3、无滞勿用橘皮。<本草从新>
4、痘疹灌浆时禁用橘皮。<得配本草>
5、中气虚,气不归元者,橘皮忌与耗气*同用;胃虚有火呕吐,不宜与温热香燥*同用;*虚咳嗽生痰,不宜与半夏、南星等同用;疟非寒甚者,亦勿使。<本草经疏>
6、亡液之*,自汗之*,元虚之人,吐血之*不可用橘皮。<本草汇言>
橘皮汤1
功效:行滞,止呕。
主治:干呕哕,手足厥冷者。
异名:生姜橘皮汤(<类*活人书>卷十六)、小橘皮汤(<医方类聚>卷五十七引<伤寒指掌图>)。
组成:橘皮6克 生姜12克
用法:上*二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下咽即愈。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橘皮汤2
功效:主治肺脏本热,因伤于风,寒壅相交,痰唾稠浊,发而成嗽,服凉*其嗽愈加。
组成: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1分,羌活(去芦头)1分,防风(去叉)1分,芎?1分,紫菀(去苗土)1分,桔梗1分,细*(去苗叶)1钱半,甘草2钱(炙)。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
橘皮汤3
功效:主治伤暑痰逆恶寒,吐利后,胃虚,呃逆。
组成:甘草15克 人参7。5克 陈橘皮(去白)60克
用法:上*共为粗末。每服15克,用青竹茹1团、生姜4片、大枣1枚,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来源:<类*活人书>卷十七。
橘皮汤4
功效:主治小儿大便不通。
组成:陈橘皮(去白,焙)1分,牵牛子(炒)1分,甘草(炙)1分,大黄(锉,炒)1分。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5-6岁儿每服1钱*,水1小盏,加葱白1茎(擘碎),同煎至5分,去滓温服,未通再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橘皮汤5
功效:主治虚劳呕逆,烦渴,不能食,四肢少力。
组成: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白茯苓半两,白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半两(去心),黄耆半两(锉),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二*。
橘皮大枣粥
功效:橘皮有镇咳化痰、止呕止呃、利尿等功效。大枣*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补血生津等功效。二者合食,可收健脾养血、化痰止呕之功。适应症:妊振呕吐及脾胃虚弱、咳嗽痰喘等。
材料:鲜橘皮30克,大枣6枚,白糖30克,大米60克。
制法:
1、将橘皮洗净,切丝,用干净纱布包好;大米淘洗干净;大枣洗净,备用。
2、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大米、大枣、橘皮袋煮粥,熟后拣出橘皮袋,调入白糖即成。
用法:每日2次,连服10-15天。
橘皮干姜汤1
功效:主治胃寒呕哕不食,或吐痰,腹痛兼泻。
组成:橘皮3两,通草3两,干姜3两,桂心3两,甘草3两,人参2两。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来源:<医学纲目>卷三十二。
橘皮干姜汤2
功效:主治伤寒哕逆不止。
组成:橘皮 通草 干姜(*) 桂心各60克 人参30克 甘草(炙)60克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12克,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日进三服。
来源:<类*活人书>卷*。
陈橘皮散1
功效:主治小儿咳嗽,胸中满闷,不欲乳食。
组成:陈橘皮7。5克(汤浸,去白、瓤,焙) 桔梗7。5克(去芦头) 贝母15克(煨微黄) 鸡苏7。5克 杏仁7。5克(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 人参7。5克(去芦头)
用法:上*捣粗罗为散。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入灯心10茎,煎至75毫升,去滓温服,日三四次。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陈橘皮散2
功效:主治小儿宿食不消,心腹胀闷,亦治呕逆恶心,背寒脚冷。
组成: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高良姜1分(锉),白茯苓半两,人参1分(去芦头),甘草半分(炙微赤,锉),槟榔1分。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1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八*。
陈橘皮散3
功效:主治湿脚气。
组成: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前胡3分(去芦头),木香3分,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大腹皮1两(锉),槟榔1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四十五。
橘皮竹茹汤
功效:主治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吐,舌嫩红,脉虚数。
异名: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治准绳·类方>卷五)
组成:橘皮12克 竹茹12克 大枣5枚 生姜9克 甘草6克 人参3克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各家论述:1。<医方考>:橘皮平其气,竹茹清其热,甘草和其逆,人参补其虚,生姜正其胃,大枣益其脾。 2。<成方切用>:此胃虚而冲逆为哕,然非真元衰弱之比,故以参、甘培胃中元气,而以橘皮、竹茹,一寒一温,下其上逆之气,以姜、枣宣其上焦,使胸中之阳渐畅而下达,谓上焦因受气于中焦,而中焦亦禀承于上焦,上焦既宣,则中气自调也。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葛根橘皮汤
功效:主治冬温,壮热而咳,肌肤发斑,状如锦纹,胸闷作呕,但吐清汁者。
组成:葛根6克 橘皮6克 杏仁6克(去尖,皮) 麻黄6克(去节) 知母6克 黄芩6克 甘草6克(炙)
用法:上*七味,切。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各家论述:<医方考>:冬月腠理闭密,故用麻黄以发表;肌属阳明,故用葛根以解肌;咳为肺气不利,故用橘皮、杏仁以利气;闷为心膈有热,故用黄芩、知母以清热;*甘发散为阳,故佐以甘草,且调诸*而和中也。
来源:<外台秘要>卷四引<小品方>。
橘皮红糖茶
功效:适用于感冒。
材料:鲜橘皮30g(或干品15g),红糖适量。
制法:橘皮加水3杯,煮成2杯,加糖调味,趁热喝1杯,隔2小时,加热后再喝1杯。
木香橘皮丸
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饮食所伤,久不消化,气不升降,或成泄泻。
组成:木香7。5克 丁香7。5克 陈橘皮(去白) 青橘皮(去白) 京三棱(*,切) 蓬莪术(*,切) 乌梅(连核用)各30克 肉桂(去粗皮)15克 缩砂仁15克 黑牵牛(微炒)30克
用法:上*研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20丸,食后,临卧用热水或米饮送下。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六。
橘皮丝瓜饮
功效:疏肝理气通络,主治气滞型月经先后无定期或月经过多;症见月经提前或推后7日以上,月经出血量多,血*暗红或鲜红,质地黏稠有块,经前或经行时*或下腹胀痛,经后自行缓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
材料:橘皮、杏仁、老丝瓜各10克。
做法:上*洗净,一同放入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中火煮15分钟,可加少许白糖,调味代茶,冬天热饮,春秋温饮,夏日凉饮。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活血散瘀,*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青蒿丹皮茶,大黄牡丹皮汤,牡丹皮汤,桂枝茯苓汤,丹皮黄芪汤,桂枝丹皮地黄汤,桂枝茯苓丸方。
1、丹皮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牡丹汤)
2、丹皮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千金方>)
3、丹皮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一两半,鳖*(醋炙,去裙襕)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上七味粗捣筛。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圣济总录>牡丹汤)
4、丹皮治*伤后内出血。用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瘀血自尿中排出。
5、丹皮治胎前衄血: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空心白汤下百丸。(<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6、丹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本草纲目>
7、丹皮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珍珠囊>
8、丹皮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三两,丹皮二两。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9、丹皮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论>
10、丹皮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名医别录>
11、丹皮治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丹皮半两、干漆(烧至*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12、丹皮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13、丹皮治下部生疮(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14、丹皮入心,通血脉中壅滞与桂枝颇同,特桂枝气温,故所通者血脉中寒滞,丹皮气寒,故所通者血脉中热结。<本经疏*>
15、丹皮治金疮内漏,血不出: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千金方)
16、丹皮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神农本草经>
17、丹皮除邪气,悦*,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日华子本草>
18、丹皮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医学入门>
19、丹皮治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20、丹皮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丹皮半两,干漆(烧*尽)半两。水二钟,煎一钟服。(<诸*辨疑>)
21、丹皮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热。<滇南本草>
22、丹皮手足少*、厥*四经血分伏火。盖伏火即*火也,*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肾气丸用之。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本草纲目>
23、丹皮味苦而微*,其气寒而无毒,*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也。寒热者,*虚血热之候也。中风瘛疭、痉、惊痫,皆*虚内热,营血不足之故。热去则血凉,凉则新血生、*气复,*气复则火不炎而无因热生风之*矣,故悉主之。痈疮者,热壅血瘀而成也。凉血行血,故疗痈疮。*能散血,苦能泻热,故能除血分邪气,及症坚瘀血留舍肠胃。脏属*而藏精,喜清而恶热,热除则五脏自安矣。<别录>并主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者,泄热凉血之功也。甄权又主经脉不通,血沥腰痛,此皆血因热而枯之候也。血中伏火,非此不除,故治骨蒸无汗,及小儿天行痘疮,血热。东垣谓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丹皮为君,亦此意也。<本草经疏>
24、丹皮治伤损瘀血。用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25、丹皮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26、丹皮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先服国老汤不消者: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吃。(<本草汇言>将*散)
丹皮有清热;活血散瘀的功效,丹皮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分发热;*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丹皮]丹皮的食用方法:
丹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丹皮用*禁忌:
1、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丹皮。
2、自汗多者勿用丹皮,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丹皮,为其*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本经逢原>
3、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丹皮。<得配本草>
青蒿丹皮茶
功效:清热凉血,主治血虚热型月经先期;症见月经提前7日以上,月经量多,*鲜红,口干,手足心发热,烦躁失眠,经期或有红*皮疹或皮下出血。
材料:青蒿、丹皮各6克,茶叶3克,*糖15克。
做法:上*洗净,置茶杯中用开水浸泡15--20分钟,放入*糖溶化,当茶饮,不拘时,适量频频服之。
大黄牡丹皮汤
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缩足肠痈(阑尾炎)专方
组成:大黄(18g) 牡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30g)芒*(9g)
用法:前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加芒*,再煎数沸。
临床应用:没有化脓,用上述五味*;化脓者,在此方之上加,薏苡仁、*山*、红藤和败酱草。
处方与加减:大黄6克,芒*(冲)6克,丹皮9克,桃仁9克,冬瓜仁3克。
功效与用法:水煎服。主治增生*结肠炎。症见腹痛、腹泻,大便日数次,伴里急后重。方中大黄泻肠中淤结之毒;芒*软坚散结,助大黄促其速下;桃仁、丹皮凉血,散血,破血祛淤;冬瓜仁清肠中湿热,消痈排脓。共达清热凉血,祛淤散结之效。
来源:<金匮要略>
牡丹皮汤1
功效:主治湿热内蕴,移于下焦,小溲混浊作痛。
组成:丹皮6克 赤芍3克 木通3克 萆薢6克 花粉6克 瞿麦6克 泽泻4。5克 车前6克 甘草1。2克
用法:用苡仁60克,煎汤代水,再入上*煎服。
来源:<医醇剩义>卷一。
牡丹皮汤2
功效:主治妇人血伤不止,兼五*带下。
组成:牡丹皮3两,干地黄3两,斛脉3两,禹余粮2两,艾叶2两,龙骨2两,柏叶2两,厚朴2两,白芷2两,伏龙肝2两,青竹茹2两,芎?2两,地榆2两,阿胶1两,芍*4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崩中去血过甚,非敛散交参,温凉兼济,无以克建其功。敛用龙骨、禹余粮、地榆;散用牡丹、白芷、厚朴、斛脉;温用胶、艾、芎?、伏龙;凉用地、芍、竹茹、柏叶;敛散温凉之义备矣。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5升,煮取5升,分5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再服。
来源:<千金>卷四。
桂枝茯苓汤
功效:主治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杯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组成:桂枝(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二钱)、丹皮(三钱)、芍*(三钱)、桃仁(三钱)
来源:<金匮>卷下。
桂枝茯苓丸方
功效:下其症。化瘀生新,调和气血。治妊娠下血,症块连胎者。 活血,化瘀,消症。用于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各等分
制法: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用法:轻者作丸,缓以消之。
丹皮黄芪汤
功效:治皮肉壅肿,痈疽已成者。
组成: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甘草(二钱)、桔梗(三钱)、丹皮(三钱)、生姜(三钱)、元参(三钱)、黄芪(三钱,生)
煎服:煎大半杯,热服。
加减:热盛,重用黄芪、天冬、地黄。
出处:四圣心源卷九
桂枝丹皮地黄汤
功效:主治脾虚肝燥,木郁克土,腹痛食减,渴欲饮水者。
处方:桂枝3钱,芍*3钱,甘草2钱,丹皮3钱,地黄3钱,当归3钱。
用法:水煎大半杯,温服。
加减:气虚,加人参;水寒土湿,加干姜、茯苓。
摘录:<四圣心源>卷十第3篇:【橘皮】橘皮的功效与作用
[橘皮]橘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橘皮的功效与作用是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橘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橘皮汤,橘皮大枣粥,橘皮干姜汤,陈橘皮散,橘皮竹茹汤,[橘皮]橘皮的功效与作用:
橘皮的功效与作用是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橘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橘皮汤,橘皮大枣粥,橘皮干姜汤,陈橘皮散,橘皮竹茹汤,葛根橘皮汤,橘皮红糖茶,木香橘皮丸,橘皮丝瓜饮。
1、橘皮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橘皮枳实生姜汤<金匮要略>)
2、橘皮治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则气收聚,聚则壅遏不通,是以胀满,其脉弦迟:黄橘皮四两,白术二两。上为细末,酒糊和丸如桐子大,煎木香汤下三十丸,食前。(<鸡蜂普济方>宽中丸)
3、橘皮治干呕哕,手足厥者:橘皮四两,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橘皮汤<金匮要略>)
4、橘皮治疳瘦:陈橘皮一两,黄连一两五钱(去须,米泔浸一日)。上为细末,研入麝香五分,用猪胆七个,分*入在胆内,浆水煮,候临熟,以针微扎破,以熟为度,取出以粟米粥和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量儿大小与之,无时。久服消食和气,长肌肉。(<小儿**直诀>橘连丸)
5、橘皮治卒食噎:橘皮一两(汤浸去瓤)。焙为末,以水一大盏,煎取半盏,热服。(<食医心镜>)
6、橘皮治哕逆: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7、橘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朮、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8、橘皮治大便秘结:陈皮(不去白,酒浸)煮至软,焙干为末,复以温酒调服二钱。(<普济方>)
9、橘皮治鱼骨鲠在喉中:常含橘皮即下。(<圣惠方>)
10、橘皮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橘皮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朮、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
11、橘皮治反胃吐食:陈橘皮,以壁土炒香为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枣肉一枚,水二钟,煎一钟,温服。(<仁斋直指方>)
12、橘皮治痰膈气胀:陈皮三钱。水煎热服。(<简便单方>)
12、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同用。
14、橘皮治产后吹奶:陈皮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即散。(<纲目>)
15、橘皮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 ,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橘皮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果皮,橘皮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橘皮主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亦解鱼、蟹毒。
[橘皮]橘皮的食用方法:
橘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至10克;或入丸、散。
橘皮用*禁忌:
1、吐血症慎服橘皮。
2、气虚及*虚燥咳患者不宜橘皮。
3、无滞勿用橘皮。<本草从新>
4、痘疹灌浆时禁用橘皮。<得配本草>
5、中气虚,气不归元者,橘皮忌与耗气*同用;胃虚有火呕吐,不宜与温热香燥*同用;*虚咳嗽生痰,不宜与半夏、南星等同用;疟非寒甚者,亦勿使。<本草经疏>
6、亡液之*,自汗之*,元虚之人,吐血之*不可用橘皮。<本草汇言>
橘皮汤1
功效:行滞,止呕。
主治:干呕哕,手足厥冷者。
异名:生姜橘皮汤(<类*活人书>卷十六)、小橘皮汤(<医方类聚>卷五十七引<伤寒指掌图>)。
组成:橘皮6克 生姜12克
用法:上*二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下咽即愈。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橘皮汤2
功效:主治肺脏本热,因伤于风,寒壅相交,痰唾稠浊,发而成嗽,服凉*其嗽愈加。
组成: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1分,羌活(去芦头)1分,防风(去叉)1分,芎?1分,紫菀(去苗土)1分,桔梗1分,细*(去苗叶)1钱半,甘草2钱(炙)。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
橘皮汤3
功效:主治伤暑痰逆恶寒,吐利后,胃虚,呃逆。
组成:甘草15克 人参7。5克 陈橘皮(去白)60克
用法:上*共为粗末。每服15克,用青竹茹1团、生姜4片、大枣1枚,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来源:<类*活人书>卷十七。
橘皮汤4
功效:主治小儿大便不通。
组成:陈橘皮(去白,焙)1分,牵牛子(炒)1分,甘草(炙)1分,大黄(锉,炒)1分。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5-6岁儿每服1钱*,水1小盏,加葱白1茎(擘碎),同煎至5分,去滓温服,未通再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橘皮汤5
功效:主治虚劳呕逆,烦渴,不能食,四肢少力。
组成: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白茯苓半两,白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半两(去心),黄耆半两(锉),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二*。
橘皮大枣粥
功效:橘皮有镇咳化痰、止呕止呃、利尿等功效。大枣*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补血生津等功效。二者合食,可收健脾养血、化痰止呕之功。适应症:妊振呕吐及脾胃虚弱、咳嗽痰喘等。
材料:鲜橘皮30克,大枣6枚,白糖30克,大米60克。
制法:
1、将橘皮洗净,切丝,用干净纱布包好;大米淘洗干净;大枣洗净,备用。
2、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大米、大枣、橘皮袋煮粥,熟后拣出橘皮袋,调入白糖即成。
用法:每日2次,连服10-15天。
橘皮干姜汤1
功效:主治胃寒呕哕不食,或吐痰,腹痛兼泻。
组成:橘皮3两,通草3两,干姜3两,桂心3两,甘草3两,人参2两。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来源:<医学纲目>卷三十二。
橘皮干姜汤2
功效:主治伤寒哕逆不止。
组成:橘皮 通草 干姜(*) 桂心各60克 人参30克 甘草(炙)60克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12克,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日进三服。
来源:<类*活人书>卷*。
陈橘皮散1
功效:主治小儿咳嗽,胸中满闷,不欲乳食。
组成:陈橘皮7。5克(汤浸,去白、瓤,焙) 桔梗7。5克(去芦头) 贝母15克(煨微黄) 鸡苏7。5克 杏仁7。5克(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 人参7。5克(去芦头)
用法:上*捣粗罗为散。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入灯心10茎,煎至75毫升,去滓温服,日三四次。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陈橘皮散2
功效:主治小儿宿食不消,心腹胀闷,亦治呕逆恶心,背寒脚冷。
组成: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高良姜1分(锉),白茯苓半两,人参1分(去芦头),甘草半分(炙微赤,锉),槟榔1分。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1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八*。
陈橘皮散3
功效:主治湿脚气。
组成: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前胡3分(去芦头),木香3分,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大腹皮1两(锉),槟榔1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四十五。
橘皮竹茹汤
功效:主治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吐,舌嫩红,脉虚数。
异名: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治准绳·类方>卷五)
组成:橘皮12克 竹茹12克 大枣5枚 生姜9克 甘草6克 人参3克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各家论述:1。<医方考>:橘皮平其气,竹茹清其热,甘草和其逆,人参补其虚,生姜正其胃,大枣益其脾。 2。<成方切用>:此胃虚而冲逆为哕,然非真元衰弱之比,故以参、甘培胃中元气,而以橘皮、竹茹,一寒一温,下其上逆之气,以姜、枣宣其上焦,使胸中之阳渐畅而下达,谓上焦因受气于中焦,而中焦亦禀承于上焦,上焦既宣,则中气自调也。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葛根橘皮汤
功效:主治冬温,壮热而咳,肌肤发斑,状如锦纹,胸闷作呕,但吐清汁者。
组成:葛根6克 橘皮6克 杏仁6克(去尖,皮) 麻黄6克(去节) 知母6克 黄芩6克 甘草6克(炙)
用法:上*七味,切。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各家论述:<医方考>:冬月腠理闭密,故用麻黄以发表;肌属阳明,故用葛根以解肌;咳为肺气不利,故用橘皮、杏仁以利气;闷为心膈有热,故用黄芩、知母以清热;*甘发散为阳,故佐以甘草,且调诸*而和中也。
来源:<外台秘要>卷四引<小品方>。
橘皮红糖茶
功效:适用于感冒。
材料:鲜橘皮30g(或干品15g),红糖适量。
制法:橘皮加水3杯,煮成2杯,加糖调味,趁热喝1杯,隔2小时,加热后再喝1杯。
木香橘皮丸
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饮食所伤,久不消化,气不升降,或成泄泻。
组成:木香7。5克 丁香7。5克 陈橘皮(去白) 青橘皮(去白) 京三棱(*,切) 蓬莪术(*,切) 乌梅(连核用)各30克 肉桂(去粗皮)15克 缩砂仁15克 黑牵牛(微炒)30克
用法:上*研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20丸,食后,临卧用热水或米饮送下。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六。
橘皮丝瓜饮
功效:疏肝理气通络,主治气滞型月经先后无定期或月经过多;症见月经提前或推后7日以上,月经出血量多,血*暗红或鲜红,质地黏稠有块,经前或经行时*或下腹胀痛,经后自行缓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
材料:橘皮、杏仁、老丝瓜各10克。
做法:上*洗净,一同放入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中火煮15分钟,可加少许白糖,调味代茶,冬天热饮,春秋温饮,夏日凉饮。
橘皮的功效与作用是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橘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橘皮汤,橘皮大枣粥,橘皮干姜汤,陈橘皮散,橘皮竹茹汤,葛根橘皮汤,橘皮红糖茶,木香橘皮丸,橘皮丝瓜饮。
1、橘皮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橘皮枳实生姜汤<金匮要略>)
2、橘皮治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则气收聚,聚则壅遏不通,是以胀满,其脉弦迟:黄橘皮四两,白术二两。上为细末,酒糊和丸如桐子大,煎木香汤下三十丸,食前。(<鸡蜂普济方>宽中丸)
3、橘皮治干呕哕,手足厥者:橘皮四两,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橘皮汤<金匮要略>)
4、橘皮治疳瘦:陈橘皮一两,黄连一两五钱(去须,米泔浸一日)。上为细末,研入麝香五分,用猪胆七个,分*入在胆内,浆水煮,候临熟,以针微扎破,以熟为度,取出以粟米粥和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量儿大小与之,无时。久服消食和气,长肌肉。(<小儿**直诀>橘连丸)
5、橘皮治卒食噎:橘皮一两(汤浸去瓤)。焙为末,以水一大盏,煎取半盏,热服。(<食医心镜>)
6、橘皮治哕逆: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7、橘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朮、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8、橘皮治大便秘结:陈皮(不去白,酒浸)煮至软,焙干为末,复以温酒调服二钱。(<普济方>)
9、橘皮治鱼骨鲠在喉中:常含橘皮即下。(<圣惠方>)
10、橘皮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橘皮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朮、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
11、橘皮治反胃吐食:陈橘皮,以壁土炒香为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枣肉一枚,水二钟,煎一钟,温服。(<仁斋直指方>)
12、橘皮治痰膈气胀:陈皮三钱。水煎热服。(<简便单方>)
12、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同用。
14、橘皮治产后吹奶:陈皮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即散。(<纲目>)
15、橘皮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 ,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橘皮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果皮,橘皮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橘皮主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亦解鱼、蟹毒。
[橘皮]橘皮的食用方法:
橘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至10克;或入丸、散。
橘皮用*禁忌:
1、吐血症慎服橘皮。
2、气虚及*虚燥咳患者不宜橘皮。
3、无滞勿用橘皮。<本草从新>
4、痘疹灌浆时禁用橘皮。<得配本草>
5、中气虚,气不归元者,橘皮忌与耗气*同用;胃虚有火呕吐,不宜与温热香燥*同用;*虚咳嗽生痰,不宜与半夏、南星等同用;疟非寒甚者,亦勿使。<本草经疏>
6、亡液之*,自汗之*,元虚之人,吐血之*不可用橘皮。<本草汇言>
橘皮汤1
功效:行滞,止呕。
主治:干呕哕,手足厥冷者。
异名:生姜橘皮汤(<类*活人书>卷十六)、小橘皮汤(<医方类聚>卷五十七引<伤寒指掌图>)。
组成:橘皮6克 生姜12克
用法:上*二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下咽即愈。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橘皮汤2
功效:主治肺脏本热,因伤于风,寒壅相交,痰唾稠浊,发而成嗽,服凉*其嗽愈加。
组成: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1分,羌活(去芦头)1分,防风(去叉)1分,芎?1分,紫菀(去苗土)1分,桔梗1分,细*(去苗叶)1钱半,甘草2钱(炙)。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
橘皮汤3
功效:主治伤暑痰逆恶寒,吐利后,胃虚,呃逆。
组成:甘草15克 人参7。5克 陈橘皮(去白)60克
用法:上*共为粗末。每服15克,用青竹茹1团、生姜4片、大枣1枚,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来源:<类*活人书>卷十七。
橘皮汤4
功效:主治小儿大便不通。
组成:陈橘皮(去白,焙)1分,牵牛子(炒)1分,甘草(炙)1分,大黄(锉,炒)1分。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5-6岁儿每服1钱*,水1小盏,加葱白1茎(擘碎),同煎至5分,去滓温服,未通再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橘皮汤5
功效:主治虚劳呕逆,烦渴,不能食,四肢少力。
组成: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白茯苓半两,白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半两(去心),黄耆半两(锉),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二*。
橘皮大枣粥
功效:橘皮有镇咳化痰、止呕止呃、利尿等功效。大枣*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补血生津等功效。二者合食,可收健脾养血、化痰止呕之功。适应症:妊振呕吐及脾胃虚弱、咳嗽痰喘等。
材料:鲜橘皮30克,大枣6枚,白糖30克,大米60克。
制法:
1、将橘皮洗净,切丝,用干净纱布包好;大米淘洗干净;大枣洗净,备用。
2、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大米、大枣、橘皮袋煮粥,熟后拣出橘皮袋,调入白糖即成。
用法:每日2次,连服10-15天。
橘皮干姜汤1
功效:主治胃寒呕哕不食,或吐痰,腹痛兼泻。
组成:橘皮3两,通草3两,干姜3两,桂心3两,甘草3两,人参2两。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来源:<医学纲目>卷三十二。
橘皮干姜汤2
功效:主治伤寒哕逆不止。
组成:橘皮 通草 干姜(*) 桂心各60克 人参30克 甘草(炙)60克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12克,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日进三服。
来源:<类*活人书>卷*。
陈橘皮散1
功效:主治小儿咳嗽,胸中满闷,不欲乳食。
组成:陈橘皮7。5克(汤浸,去白、瓤,焙) 桔梗7。5克(去芦头) 贝母15克(煨微黄) 鸡苏7。5克 杏仁7。5克(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 人参7。5克(去芦头)
用法:上*捣粗罗为散。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入灯心10茎,煎至75毫升,去滓温服,日三四次。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陈橘皮散2
功效:主治小儿宿食不消,心腹胀闷,亦治呕逆恶心,背寒脚冷。
组成: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高良姜1分(锉),白茯苓半两,人参1分(去芦头),甘草半分(炙微赤,锉),槟榔1分。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1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八*。
陈橘皮散3
功效:主治湿脚气。
组成: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前胡3分(去芦头),木香3分,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大腹皮1两(锉),槟榔1两。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四十五。
橘皮竹茹汤
功效:主治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吐,舌嫩红,脉虚数。
异名: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治准绳·类方>卷五)
组成:橘皮12克 竹茹12克 大枣5枚 生姜9克 甘草6克 人参3克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各家论述:1。<医方考>:橘皮平其气,竹茹清其热,甘草和其逆,人参补其虚,生姜正其胃,大枣益其脾。 2。<成方切用>:此胃虚而冲逆为哕,然非真元衰弱之比,故以参、甘培胃中元气,而以橘皮、竹茹,一寒一温,下其上逆之气,以姜、枣宣其上焦,使胸中之阳渐畅而下达,谓上焦因受气于中焦,而中焦亦禀承于上焦,上焦既宣,则中气自调也。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葛根橘皮汤
功效:主治冬温,壮热而咳,肌肤发斑,状如锦纹,胸闷作呕,但吐清汁者。
组成:葛根6克 橘皮6克 杏仁6克(去尖,皮) 麻黄6克(去节) 知母6克 黄芩6克 甘草6克(炙)
用法:上*七味,切。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各家论述:<医方考>:冬月腠理闭密,故用麻黄以发表;肌属阳明,故用葛根以解肌;咳为肺气不利,故用橘皮、杏仁以利气;闷为心膈有热,故用黄芩、知母以清热;*甘发散为阳,故佐以甘草,且调诸*而和中也。
来源:<外台秘要>卷四引<小品方>。
橘皮红糖茶
功效:适用于感冒。
材料:鲜橘皮30g(或干品15g),红糖适量。
制法:橘皮加水3杯,煮成2杯,加糖调味,趁热喝1杯,隔2小时,加热后再喝1杯。
木香橘皮丸
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饮食所伤,久不消化,气不升降,或成泄泻。
组成:木香7。5克 丁香7。5克 陈橘皮(去白) 青橘皮(去白) 京三棱(*,切) 蓬莪术(*,切) 乌梅(连核用)各30克 肉桂(去粗皮)15克 缩砂仁15克 黑牵牛(微炒)30克
用法:上*研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20丸,食后,临卧用热水或米饮送下。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六。
橘皮丝瓜饮
功效:疏肝理气通络,主治气滞型月经先后无定期或月经过多;症见月经提前或推后7日以上,月经出血量多,血*暗红或鲜红,质地黏稠有块,经前或经行时*或下腹胀痛,经后自行缓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
材料:橘皮、杏仁、老丝瓜各10克。
做法:上*洗净,一同放入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中火煮15分钟,可加少许白糖,调味代茶,冬天热饮,春秋温饮,夏日凉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