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诗词中的“用典”
第1篇:关于古代诗词中的“用典”
诗词中引用成语典故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段,在修辞学书中,把它列入[引用"修辞格,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用典"或[用事"。南朝梁人刘勰在其所著的<文心雕龙>中,给[用典"下的定义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今。"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借助过去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有[以古*近"的历史作用。 古代诗词中经常[用典",这是由诗词的*质和某些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由于诗词是文艺创作,它必须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才能起到艺术的感染作用,受到读者的喜爱。而用典常常是作家塑造形象、烘托气氛、熔铸意境很有用的手段。其次,诗词贵在含蓄,用语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经得起反复吟咏,字里行间蕴藏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诗词包含的意义很丰富,可以反复咀嚼,惹人浮想联翩,而不会一览无余,因此必然会给诗词增加深沉浑厚、含蓄婉转的成分。第三,古代诗词字数有限,律诗和词曲还有更严格的规定,这要求语言必须精炼而意蕴深沉。不让诗词用典,就不能经常做到在有限的天地中表达丰富多*、曲折深邃的思想内容。 既然用典同诗词关系这样密切,我们就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诗词中是如何用典的,这必将有助于我们学习和赏析古代诗词。 从[用典"的方式上说,有明用和暗用两种。明用,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例如:曹*<短歌行>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诗用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曹*用此典,表达了招贤纳士、礼遇天下人才的诚心。暗用,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天然浑成,不饰雕琢。例如:杜甫<新婚别>写行前新妇鼓励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中,兵气恐不扬。"典故暗用得很高妙,向来为大家所推崇。<汉书?李陵传>记有:[我士气少衰,而鼓不起,何也?*中岂有女子乎?搜得,皆斩之。"新妇勉励亲人,解释自己不能[誓欲随*去"的原因时,典故变成了女人自己的话,自然流畅,不露一点儿形迹。我们不仔细考究,不易看出作者的匠心。 从典故的*质上看,可以按刘勰的分类把用典分为两种,即[举人事以*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前者就是[用事",后者就是一般说的[用辞"。[用事"是引用过去的故事,通过引用故事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起一种类比和引发的作用,使意义表达得更形象、更深刻。[用辞"主要在于引用现成的词语,以*一种事理,或借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的语言来塑造自己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也可以仅仅是以*词代替乙词,如用[南冠"代[囚犯",用[羲和"、[金乌"指称[太阳",用[蟾蜍"、[玉兔"表示[月亮"。 [用事"和[用辞"又各有几种不同的情况。[用事"可分为[直用"、[活用"、[反用"三种。 [直用",就是直接引用典故,借以表达思想感情。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整篇可以说全是引用的周瑜破曹的故事,诗人多层面地展示了周瑜的飒爽英姿,特别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灭",一场举世瞩目、震憾千古的大破曹兵的赤壁之战,就这样举重若轻地完成了,周瑜的雄才大略、非凡才能跃然于纸上。词人讴歌周瑜的丰功传绩,表现出自己渴望像周瑜一样为国建功立业。 [活用",就是灵活多变地使用典故,既可突出典故某一个侧面的意义,从新的角度加以引用,又可以对整个典故的原有意义加以引申发挥,既有原意,又出新意。例如:秦观<鹊桥仙>引用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但高明的词人却不作实写,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以富有感**的议论赞叹[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洗传说悲戚之感,突出牛郎织女一见的珍贵,从而引发出[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具有哲理*的命题,立意超绝。正如明人沈际飞赞叹:[(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 [反用",就是将典故的固有含义反其道而用之。例如:杜牧<题乌*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将项羽的做法反其意而用之。杜牧的言外之意就是项羽目光太短浅,同时在婉惜、批判、讽刺之余,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 [直用"典故,主要在于[以古论今",起比喻衬托的作用。[活用"典故,着重在原典故基础上引申出新的意义,富有推陈出新的作用。[反用"典故,从矛盾对立上使用原典故,实质上也是对典故意义的发展。 [用辞",也可以分为[借用"、[活用"、和[反用"三种情况。 [借用",即[借酒装瓶",为我所用,有的一字不改,有的改动一二字。虽为别人的诗句,但诗人赋予新意,确能引起读者联想,因故知新,起到活用前人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形象,以表达自己胸中意旨的作用,大大精炼了语言。例如:*弃疾<阮郎归>上片与友人在耒阳道中相遇,耒阳在湘水之旁,所以上片末句[潇湘逢故人"借用梁柳浑<*南曲>[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下片写他们都有怀才不遇之感,于是下片末句[儒冠多误身"借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纨?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活用",即句意化用。作者融合前人意境,用自己言语重新组织起来,成为具有新的含义和**的语言。例如:杜甫<洗兵马>化用武王伐纣典故,写出了[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兵长不用"名句,表达对平定叛乱、恢复和平的殷切希望。 [反用",就是在与原义相悖的基础上引用既有的辞语,在表情达意上有一种反衬作用。例如:王维<山居秋暝>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春草就随它衰败吧,这里的秋*实在耐人寻味,[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即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话[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诗人招而不归,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甘心隐居山林,其情可圈可点。 [用典"所包含的意境丰富,经诗人引用后,或深沉浑厚、或含蓄婉转,蕴含着许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阅读和鉴赏时,掌握[用典"的方式,了解典故的渊源,揣测典故所赋予的新的意蕴,就可以体味到诗词语言的精妙,品尝到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真正走进诗词所创设的艺术境界。
第2篇:关于古代中秋节古诗词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静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关于古代中秋节古诗词】相关文章:
1.古代关于春天的古诗词
2.关于古代的爱情古诗词
3.古代爱情古诗词
4.古代爱国古诗词
5.古代爱国的古诗词
6.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
7.关于中秋节古诗词
8.古代表白的古诗词
第3篇:关于中秋的古代诗词
每逢佳节,古人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下面小编带你去欣赏有关中秋的诗词,希望你喜欢。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6、秋空明月悬,光*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7、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8、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1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1、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1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13、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4、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弃疾《满*红》
15、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16、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浮草际,忽依高*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17、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1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9、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杜甫(唐)-《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20、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唐)-《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21、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弃疾(宋)-《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22、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唐)-《中秋待月》
23、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唐)-《秋宵月下有怀》
2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唐)-《霜月》
2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宋)-《水调歌头》
26、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宋)-《中秋月》
27、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王昌龄(唐)-《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崔少府》
28、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弃疾《满*红》
29、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3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31、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32、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3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34、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35、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浮草际,忽依高*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3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8、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3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40、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41、《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42、《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43、《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44、《满*红·中秋寄远》
宋·*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45、《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文天祥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46、《十五夜抵建宁》
明·徐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浮草际,忽依高*堕檐前。
47、《舟次中秋》
明·张煌言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48、《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49、《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50、《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