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企业文化中的价值
浅议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企业文化中的价值
企业文化是企业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可以起到凝聚人心、激发士气的作用。日本企业大多都是在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下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如何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武士道是在日本吸收东方、特别是中国优秀文化,并使之日本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对于日本企业和日本经济的崛起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武士道;企业文化;价值
一般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为50年,然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6年。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哪里?勿庸置疑,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长期经营有着重大的作用,是决定现代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世界500强胜出其它公司的根本理由,就在于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
一、忠诚——转化为内聚力
“忠”是武士所奉行的最高准则,武士道的下对上的绝对忠诚,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日本企业最注重对员工忠诚度的培养,无论是涩泽荣一还是松下幸之助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他们将“为主人效忠,对家长绝对服从等传统武士道的观念演变为对企业效忠,员工即为企业的武士”,传统的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就这样的完美的融合,当二者结合之后,员工不会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岗位,他在工作中积累起来的技术和管理就可以越来越熟练,对自己企业的忠诚、热爱,就会转化为工作上的加倍努力,它可以产生巨大的生产效率。
“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企业成功的因素之一。它要求大部分的员工一辈子在一个公司里面工作,除非由于疾病、辞职等个人理由离开企业,企业也避开解雇员工。效忠的文化观念极为深入地渗透到日本的企业精神当中去。沃特曼和波得斯在《成功之路》一书中所指出的:“生产率这件事,并不在日本人有什么奥秘,而纯粹是在于人们的忠诚心,在于他们经过成效卓著的训练而产生的献身精神,他们个人对公司的认同感。”
二、和谐——转化为团队精神和集团主义精神
武士道中的“和”精神造就了高效的团队精神。“和”最初是儒家的思想元素,其主要内涵是指仁慈、爱人、团结、和谐、合作等, 这些内容很早就被日本武士吸收了。在日本公司里,“和”是员工努力争取达到的境界。企业中的“和”是通过上级与下级一致,培养企业内部的“团结感”、“和谐感”, 从而形成一种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使员工自发地自觉地为公司作贡献。企业培养和谐气氛, 使职员感受到家庭般的呵护和温暖,即“以社为家”,是日本企业“和”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集团主义作为日本文化最重要的特征,是大和民族精神的核心。集团主义重视协调,强调个人在处理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时,个人以集团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在企业中,企业的存活总是优先于个人,企业内的“和”超越了对个性、创造力的尊重。松下员工信条之一就是:唯有公司每一位成员亲和协力,至诚团结,才能促成进步与发展,每一个人都要记住这一信条,努力使本公司不断进步。
日本民族被称为大和民族,“和”是日本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和”保证了员工在企业中与他人和谐相处、团结合作,使人际关系的内耗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成为了企业高效能团队的精神主导,是日本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一。
三、恩赏观——转化为使命感和责任感
武士道的“恩赏观”规定, 凡主家对从者施以“恩赏”, 从者必定对主家“尽忠奉公”, 全身心投入, 甚至不惜“以生死委君心”,这是“义理”之所在。日本企业在“恩赏观”观念的影响下,都很强调使命感与责任感。日本企业很重视社会责任,从社会整体利益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归宿点和出发点,承担社会责任,注意顾全大局,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松下七精神”中就有“工业报国”、“感恩戴德”等信条,用心经营企业被认为是对国家发展的贡献。企业员工认为,企业发给的薪俸就是一种“恩赏”,因而,拿了薪水俸禄就要对工作尽忠职守。因此,整个民族养成了一种工作第一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松下电器公司创业之初,员工都是积极主动地要求加班,后来甚至弄到得老板出面制止的地步。日本员工一年的劳动时间至少比欧美等国多出几百小时,日本人将自我发展与工作业绩联系起来,讲究奉献、追求高业绩和完美,甚至可以牺牲自己和家庭。就是因为这种积极工作的精神,使得其他国家的人惊讶地称日本人为工作狂。日本民族的使命感与敬业精神换来的“日本制造”代表着“质量与价值”,日本产品走向世界的理由也在这里。
综上所述,武士道精神是推动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武士道作为日本文化的内核,现在及将来仍会发生其特定的影响和作用,今天的武士道在形式上没落了,但是武士道精神已经渗透到了每个日本人的灵魂深处,成为日本人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经济在战后不到40年的时间里,从战争废墟上一跃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资本主义经济强国,日本企业能够在全球具有强劲的竞争力,这些成绩的取得,除有利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环境外,武士道精神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坂本太郎.日本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杨月坤.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J].管理百科,202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