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妙丸的功效及作用

第1篇:二妙丸与四妙丸的组方及功能比较

作者:胡宇哲????作者单位:长春中医*大学,吉林 长春

[摘要]? 二妙丸是燥湿清热的一个经典方。历代医家以二妙丸方为基础方的加减方颇多,最典型是加牛膝、薏苡仁而成[四妙丸"。二妙丸专于清热燥湿,适于一切湿热症;四妙丸偏于利湿除痹,是治疗湿热痿痹*的主要方剂,应用于各种湿热浸淫偏虚疾患。

[关键词]? 二妙丸/*效学 四妙丸/*效学

二妙丸(散)和四妙丸均以燥湿清热为主,用于湿热病症。二妙丸(散)用于湿热*湿重于热的各种病症,而四妙丸则是以二妙为底,主要治疗湿热痿痹症等。在*理作用方面,由于二妙丸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对于某些以变态反应为诱因的疾病疗效颇佳;而四妙丸中因加味的牛膝、薏苡仁能增强免疫功能,故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不宜用于以变态反应为主要病因的疾病。

1? 二妙丸

二妙丸方中以苍术燥湿健脾,黄柏清热燥湿,两*同可燥湿,故二妙丸主要用于湿重于热的情况。祛湿不仅要健脾,也需理气,苍术芳香走窜的特点,可促进气血循环,加速病理产物的代谢吸收,缓解炎症症状,促进皮损的愈合。在皮肤病方面,黄柏尚有解毒疗疮之功。

2? 四妙丸

四妙丸是在二妙丸基础上加味而成。方中以黄柏清热燥湿为君,苍术燥湿健脾为臣,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兼可引*下行,同时为佐、使*。薏苡仁渗湿泄浊,导湿热从小便出,为佐*。苍术和薏苡仁配伍,强化健脾利湿之功,断湿热之源。全方共奏清热、利湿、活血之功,是治疗下肢痿弱,足膝红肿,筋骨疼痛,关节屈伸不利之良方。本方重用薏苡仁,而黄柏用量较二妙丸减少,且采用盐炒黄柏,乃取其偏于滋*降火,从而全方的清热的效力大为减弱。因此,四妙丸偏于利湿除痹,而二妙丸专于清热燥湿。

3? 功能主治比较

3。1? 二妙丸的功能主治? 根据<**典>2005版及<二妙丸非处方*说明书>中载明的功能主治,临床主要治疗下肢丹毒、白带、*(囊)湿痒、湿疹。

3。2? 四妙丸的功能主治? 足膝红肿热痛:即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症状,对此疾病,二妙丸与四妙丸疗效相似,但由于四妙丸加牛膝和薏苡仁,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筋骨疼痛疗效更有针对*。

3。3? 两方功能比较? 根据以上功能主治的分析,不难看出二妙丸和四妙丸的区别:二妙丸是专门清热燥湿的基础方,其应用范围为湿热*。四妙丸是二妙丸加味方,是专门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筋骨疼痛"的湿热痿痹方*。但目前,临床中有采用四妙丸治疗皮炎、湿疹等疾病的情况,似与二妙丸混淆,应加以注意。

4? 讨论

现代*理学显示,二妙丸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对于某些以变态反应为诱因的疾病疗效颇佳;而四妙丸中因含有增强免疫作用的薏苡仁,不应用于以变态反应为主要病因的疾病。中医学认为,二妙丸的功效是攻补兼施,健脾燥湿,清热利湿。而四妙丸的功效是偏于补,兼有补肾活血通痹之功。因此,对于急*皮炎、急慢*泌尿系感染、急慢*前列腺炎、妇科附件炎、糜烂*宫颈炎、下肢丹毒、带状疱疹、脚气感染等疾病,首选二妙丸。而对于以上疾病慢*期,湿热不重,尤其是老年人、下肢关节痹痛、痿软无力可用四妙丸。

第2篇:左归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左归丸是由熟地、枸杞子、山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胶、龟胶、山*等一起研制而成的中成*丸,具有非常高的*用价值。是一种滋补肾*的黑*水蜜丸。虽然有很多人都听过左归丸,但是其具体的功效和作用具体是什么就会有点模糊了,左归丸作为补虚*来讲,对于体虚的患者人群是非常有效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左归丸具体有哪些功效与作用以及相关禁忌吧!

一、滋*补肾的作用

左归丸具有滋补肾*的功效。可适用于身体虚弱、虚热往来、自汗盗汗以及心绪不宁等相关症状。

二、具有治疗头晕耳鸣的作用

左归丸中的中*成分能够对头晕耳鸣、精血不足、肝肾*亏、脑髓不充而致目暗耳鸣、头脑空晕、视物昏花等病症均有很好的疗效。

三、具有*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

左归丸对治疗*功能亢进有良好的作用。左归丸对于相火亢或者是肝肾*虚导致的阳物会不自觉的经常勃起有着很大的治疗功效,另外左归丸还可以适用于因*生活过于频繁而导致的腰*腿软和头晕目眩等相关症状。

四、具有治疗遗精的作用

左归丸对男*遗精,肾虚和腰*背痛是非常有好处的,是男*朋友们很好的保健之选。

五、其它作用

除了上面介绍的还对女*月经不调、老年痴呆、神经衰弱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左归丸的服用禁忌

1,不宜与生冷油腻粘腻碍胃之物一起服用;

2,感冒病人群不宜服用;

3,如需与其他*品一块使用前请咨询医师。

第3篇: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乌梅丸适用于脏寒,蛔上入膈,烦闷不安,手足厥冷,得食而呕,腹痛,吐蛔,时发时止,或久利不止;乌梅丸主治伤寒,下痢腹痛,久痢,诸*不愈,数10年者;久疟,往来寒热,经年不愈,形体瘦弱;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适用于脏寒,蛔上入膈,烦闷不安,手足厥冷,得食而呕,腹痛,吐蛔,时发时止,或久利不止;乌梅丸主治伤寒,下痢腹痛,久痢,诸*不愈,数10年者;久疟,往来寒热,经年不愈,形体瘦弱;亦治劳疟;寒热劳疟久不愈,形体羸瘦,痰结胸堂,食饮减少,或因行远,久经劳役,患之积年不愈。

乌梅丸-<太平圣惠方>卷十三
组成:乌梅肉22克(微炒)、黄连22克(去须,微炒)、当归22克(锉,微炒)、诃黎勒皮22克(煨微黄)、阿胶15克(捣碎,炒令黄燥)、干姜7。5克(*裂,锉)
用法:上*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以粥饮调下,不计时候。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三。

乌梅丸-<千金>卷十五
组成:乌梅肉4两,当归3两,桂心2两,黄连4两,吴茱萸4两,干姜4两,蜀椒1两半。
功效:消谷,下气,补虚。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食后服10丸,1日3次。
来源:<千金>卷十五。

乌梅丸-<千金>卷十
组成:乌梅肉1合,豆豉1合,升麻1两,地骨皮1两,柴胡1两,鳖*1两,恒山1两,前胡1两,肉苁蓉半两,玄参半两,百合半两,蜀漆半两,桂心半两,人参半两,知母半两,桃仁81枚。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服20丸,空心煎细茶送下,1日2次。
来源:<千金>卷十。

乌梅丸-<鸡峰>卷十四
组成:乌梅肉2两,黄连3两,吴茱萸1两,当归1两,*石榴皮2两。
主治:痢下纯血,脐腹绞痛,脉急大而散者;脓血痢,食入即注下不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来源:<鸡峰>卷十四。

乌梅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组成:乌梅肉(炒)1两,猪肝1大叶(以醋煮令烂,研如糊),草豆蔻(去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甘草(炙,锉)1分,当归(切,焙)3分,干姜(*)3分,荜茇3分,肉豆蔻(去壳)3分,诃黎勒皮(炒)3分,桂(去粗皮)半两。
主治:气痢不愈,疲劣,变成冷劳痢。
制法:上11味,捣罗10味为末,用猪肝煎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20丸,米饮送下;陈曲汤亦得。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乌梅丸-<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二
组成:乌梅30克(微炒)、鳖*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川升麻30克、柴胡45克(去苗)、甘草20克(生用)、麦门冬30克(去心,焙)、虎头骨60克(涂酥,炙令黄)、天灵盖30克(涂酥,炙令黄)、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桃仁3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上*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绿豆大。每于空腹时以粥饮下20丸。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二。

乌梅丸-<丹溪心法>卷三
组成:乌梅1斤,半夏8两,白*8两,生姜1斤,神曲4两,麦芽4两,陈皮4两,青皮4两,莪术4两,枳壳4两,丁皮4两,大腹子4两。
功效:消食化痰。
用法:先将前4味同为细末,新瓦两片夹定,火上焙3日3夜;次入后8味,用酒糊为丸。每服40-50丸,姜汤送下。
来源:<丹溪心法>卷三。

乌梅丸-<医心方>卷十一引<集验方>
组成:乌梅360枚(去核,熬令可捣),附子4两(*),黄连12两,干姜4两。
主治:久新寒冷下利,腹内不安,食辄注下者。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10丸,饮送下,1日2次。
来源:<医心方>卷十一引<集验方>。

乌梅丸-<医方类聚>引<千金月令>
组成:乌梅8分(熬),肉苁蓉6分,恒山6分,甘草6分,杏仁(熬,去皮尖)、桂心、知母、鳖*(炙)、桃仁49枚(熬,去皮尖)。
主治:疟疾,久不愈者。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服25丸,空腹饮送下,加至35丸。
禁忌:忌菘菜、人苋、生葱、油腻、热面。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二一引<千金月令>。

乌梅丸-<伤寒论>
来源:<伤寒论>。
方歌:
①乌梅丸中细*桂,参附椒柏姜连归;蛔厥久痢皆可治,安蛔止痛次方珍。
②乌梅丸用细*桂,人参附子椒姜继,黄连黄柏及当归,温脏安蛔寒厥剂。
趣味歌:富贵新疆人手支白脸美
附归*姜人蜀枝柏连梅
*物:乌梅三百枚、细*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去皮*)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去皮)、人参、黄柏、各六两
方解:本方由10味*组成。主治寒热错杂,蛔虫窜扰所致的蛔厥、久痢、厥*头痛。方中乌梅味*,苦酒醋渍而重用,既可安蛔,又能止痛,故为主*。蛔动因于脏寒,故以干姜、附子、细*、蜀椒、桂枝温肾暖脾,以除脏寒;且五*皆*,李可制蛔,其中细*、蜀椒更具杀虫之用,故又可助乌梅安蛔止痛;素病蛔疾,必损气血,故又以人参益气,当归养血,合而扶正补虚;俱为辅*。佐以黄连、黄柏苦寒清热,兼制*热诸*,以杜绝伤*动火之弊,且味苦兼能下蛔。诸*合用,共奏温脏安蛔之功。
用法:以苦酒(即醋)渍乌梅一宿,去核,蒸熟,捣成泥;余*研为细末,与乌梅泥和匀,加密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9克,日三服。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功效:温脏驱蛔。
方义:本方是寒热并用之剂,专治寒热夹杂的蛔厥症。乌梅、川椒杀虫驱蛔;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桂、附、姜、*,温中散寒;人参、当归,补气和血。
临床体验:乌梅丸对胆道蛔虫症以及部分过敏*结肠炎,疗效显著。用治胆道蛔虫症,编者将其改为汤剂,重用乌梅至30克,轻者每日一剂,分二次服,重者可一日两剂。待痛止后,即去人参、当归、附子、桂枝、黄柏,并加苦楝根皮15克,槟榔9克,续服二三剂,以善其后。至于治疗过敏*结肠炎,仍以丸剂为宜,每服6克,一日二次,开水送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