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痕作文

蒋易辰

每次和母亲去买鞋,她总是会无限感慨地望着我的脚说:“又比去年大了一码。你小时侯,才这么一点点,粉嘟嘟的。”年复一年,那些个大大小小、或新或旧的鞋子像年轮一样,走着、跑着、跳着,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

灵动跳跃的球鞋

从小到大,我对球类运动情有独钟,在我所有的鞋里面,运动鞋们算是占了大头。被我跑坏的鞋不计其数,长大了,篮球鞋更是“鞋不离脚”。虽然是在班里运动能力不敢自称老大哥,每次篮球比赛我都是逢场必到,尽兴而归。踩着各式各样的篮球鞋,周旋赛场,奔跑,急停,变向,出手,橙红色的篮球应声入网,照片里留下的是我与战靴们的拼搏瞬间。当然失败也是常有的事,与队友们完赛后几双运动鞋常靠在一起,复盘过程,总结得失,然后运动鞋们又开始欢快地挥洒汗水,一扫阴霾,人生快意!在学校里,在公园里,在小区里,我和我的篮球鞋们一同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品味成就感。

飞速向前的雪鞋

虽然居住在南方的上海,但是我却常年备有一双雪鞋。每年冬天,一家子在长白山一起穿着雪鞋疾驰而下的快感都在鞋子的记忆里。我们时而急速下滑,时而侧身转弯,你追我赶,那雪板和雪面摩擦的声音都好像有了节奏。即使偶尔摔跤,那脚上的雪鞋也时时为我保驾护航。拍拍雪花,慢慢站起,穿上雪板,再次滑行,这驰骋在雪天雪地间的感觉,真有了一种《湖心亭看雪》中“上下一白”的既视感。

庄严高雅的皮鞋

平日里,我并不是一个穿衣严肃的人,偶尔几次正装皮鞋的经历,如今想来,颇有仪式感。幼年时钢琴考级,皮鞋乌黑发亮的颜色,在安静的房间里发出的格外响亮的踏步声,让当时的我感受到了艺术的肃穆和音乐的神圣。鞠躬,坐下,深呼吸,手指开始在斑马线上反复横跳。14岁生日礼上,正装,西裤,皮鞋,让年轻的我们都不自觉地挺起腰背,憧憬未来的可能性,挥洒奋斗的汗水,是乌黑锃亮的皮鞋,见证了我内心的小小波澜。

一双鞋,一段故事,那个妈妈口中粉嫩嫩的娃娃已然长大,穿着这些鞋,我们一步步走上前去。在这个和世界交往的过程里,鞋底和大地摩擦发出的富有节奏的声音,真情实感,动人心魄。履痕,留下人生的轨迹,成长的脚印。

篇二:履痕作文

何麟佳

我们在绿洲上前行,路途中有大大小小的沙丘阻挡,我们跨越沙丘时,不仅仅是为找到那方扁舟,更是为了仔细看沿途的风景,寻找一种属于我们自己处事为人的生活方式。

六七岁的冬日,我常常会趴在奶奶腿上,眯着眼打着哈欠,看她做一只只棉鞋。她用热水袋捂着我的脚说:“冬天要来了,别冻着了,我做的鞋子厚实、暖和,你穿上就不冷了。”她总是那么固执,总要亲手缝鞋。

依稀记得那画面,她两只粗糙的手,在精细挑来的鞋板上磨皮,小锉刀细细地滑过铅笔打下的痕迹,细致耐心、一丝不苟。

片刻后,她又拣来一块棉布鞋面,棕色的,绕着我的脚笔划了一圈,戴上老花眼镜,开启缝纫机,那双冰冷的手却在这个时候无比灵活,鞋面与鞋板在针线间穿梭,有如猫抓老鼠一般,服帖听话。“试试。”我穿上鞋子,正正好,“舒服吧?”这是第一次对履的记忆。

上了小学,我的好奇心驱使我跟着奶奶一起做棉鞋。卯足了一股劲,我自己握住小锉刀,依样画葫芦似的,学着去磨平鞋板上的瑕疵,却总是不尽人意,反倒又使鞋板多了些坑洼。“孩子,莫着急,慢些来。”奶奶接过我手中鞋板,一点点修补,握着我的手,教我如何使劲、如何埋线、如何细致耐心地去缝一双棉鞋……

粗糙又温柔的手,轻轻握住我的小手,灵活地翻动。我在那个冬日犹如进入了青草地,有一双手细细密密教着我缝补;有一双棉鞋给予我温暖对抗寒冷;有一份踏实耐心处事的细致包裹住了我。而我就在这片充满爱意与温暖的青草地里打滚。这便是我对履的第二个记忆。

多年以后的我,很少再回到那个小村庄,对于履的记忆也蒙落上时间的尘埃,静置于角落。然而,学校中的学工却再次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那份关于履的细致流落在我心间。“本次任务考核最后一项,是做一双鞋。”老师宣布道。听到此处,我缓缓抬起了头,不禁为之一震。

接过鞋板、鞋面、棉线,那份熟悉的感觉再次回到我身边。我拈起锉刀,不急不躁,一丝不苟地磨起了鞋板,我突然感受到了这样一份从容不迫给人带来的踏实与幸福感。生活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它不仅仅有翻越沙丘的目标,更包含了细碎、踏实的生活方式。

那双棉鞋,理所当然地通过了考核。但它带给我了远超于成绩的温暖,它教导我去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它教导我充满善意观赏每一处风景,它教导我去寻找自己面对生活的方式。这次对于履的记忆让我真正体悟到奶奶的棉鞋中包含的智慧。

一双鞋,它贯穿了我的成长,它留下一个个履痕,我也从中学会跟随奶奶的履痕在漫漫长路中留下一个个自己的履痕。一步一个脚印,从容不迫去对待所有的美好与新奇。这条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平平淡淡,但不妨为自己寻种一种方式,用耐心与细致观赏一路风景。

篇三:履痕作文

徐悦纯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漫长的徒步,从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起,我们就踩下深深浅浅的履痕,奔波辗转于各地,以不同的方式过完一生。我曾看过钱塘的第一场雪,也踏足过太平洋彼岸的大陆,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是我在世界各地踩下的一个又一个脚印,串起了我对艺术、文化、乃至生命的感知。

我对世界最初的认知起源于一副世界地图的拼图,拼图早已不见,可我仍记得当时放进一块块拼图时的感受,我抚摸过亚洲,非洲,美洲,欧洲…懵懵懂懂地想着那里的人也和我一样吗?那里又有什么好吃的呢?也许就是这样,我年幼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关于世界的种子。

对世界有了具体的印象是四岁那年。那年正值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也是那年我在幼儿园里摔了个手肘骨折,家人为了缓解我的痛苦和无聊,每天带我去世博会上。本应令人痛苦不堪的骨折,竟给我行了不少“便利”。关于展馆内具体物品的记忆已经不甚清晰,但我牢牢记得一次在西班牙展馆的经历。那天,为了欣赏当地人带来的舞蹈表演,我挤在长长的队伍中缓慢地向前挪动。就在这时,表演的姐姐们看到了我,她们热情地用手势询问我手的情况,并让我走特殊通道。我又惊又喜,反复地比划着手势道谢,姐姐们笑着拥抱我,还提出和我合影留念。我清楚地记得她们灿烂的笑容绽放在艳红的裙摆上方,拥抱我时爽朗的笑声和异国的幽香。即使语言不通,笑容和友善永远是全世界的通行证。当时,我拿着敲满章的世博会迷你护照,念着姐姐们的热情似火,立下决心一定要拥有一本真正的敲满章的护照。

于是,我的履痕先由家向祖国各地延伸。外婆有每年去杭州的庙里拜佛的习惯,六岁那年,我跟着她一起到了杭州。到了杭州,自然是要参观西湖。苏堤白堤历史文化是一样也没记住,但小时候就开始念叨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总算有了确切的概念,残留在记忆里的是夏风轻拂堤岸杨柳,荷花开满了池塘,清晨的水滴自盛开的荷花滑落到宽大的荷叶上,引得荷叶一阵摇曳,惊起几只蜻蜓短暂地离开了荷花。

再长大一些,爸爸带我去了西北的甘肃。到了西北,顿觉天地广阔,在大巴上颠簸好几个小时,车窗外也是一样的长着梭梭树的辽远荒漠,一样的黝黑远山。去参观玉门关的时候,在车上昏昏睡睡几个小时,到了目的地跳下车,西北粗旷的风一吹瞬间清醒了不少。眼前是一条笔直的道,道边也长着梭梭树,通向的地方似乎只是一个石堆。但是它占据着我的全部视线,它牢牢扎根在浩瀚单调的原野上,屹立在没有边际的蔚蓝天空下,每一处凹痕似乎都在诉说着千百年的历史。大风呼啸,我竟不敢言语,只能凝望着它的巍峨,它以石壁对抗时间的消蚀,度过千年风霜依然完好,与天空并肩,与星辰同行。

返回车上的时候,我们被一群卖花环的小女孩堵住了,她们还没有我高,拿着花环轻轻碰着每一个人。许多人推开了她们,嫌弃地离开了。我跟在他们后面,心里却涌起一阵难受,她们也许还没有我大,却已经在为生活辗转打拼。经过她们的时候,我掏出钱来,买下了一个花环。小女孩的眼睛一下亮起来,倒映着亘古不变的湛蓝天空,热情地把花环递给我。拿着花环,我最后回望了一眼巍峨的玉门关和车旁的女孩们,我想,我不仅仰望了天地广阔和先辈遗迹,还看到了另一种生活。世界之大,不是所有人都会和我一样度过一生,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人在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去看看别人的生活和别人的骄傲,也许正是旅行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再之后,履痕踏上了异国的陆地。我真的像小时候想的那样踏足几大洲,在世界各地留下履痕,体会了日本的干净整洁,领略了澳大利亚的独特动植物景观,感悟了英国的千年遗韵。初二那年,我终于来到了西班牙,幼年种下的种子再次蠢蠢欲动。到达后的前几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了很多的教堂。远远地眺望教堂,就能看见繁复的建筑高耸入云,让人不禁感叹是什么样的信仰才能建下如此宏伟精致的建筑。教堂拔得很高,进去之后会自然地感到凉爽,教堂中烛火摇曳,有一种让人不敢大声说话的神圣气氛,大概就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阳光透过彩绘玻璃变成晶莹剔透的光亮,照亮几尊精美的雕塑和几幅微微褪色的壁画,即使对基督教毫无了解,也会屏息凝神,遥想春来秋往,昼夜更替,来到教堂如同唤醒了一个文化细胞,继而唤醒了曾经的辉煌文明,先民已经逝去,可我们仍能恍然看到当时的生命与时光,是最初的信仰抵过岁月漫长。

旅行的最后一天,我去欣赏了心心念念的弗拉明戈舞。坐在台下,看到红色裙摆的舞蹈者上台,我仿佛回到了世博会的队伍中,懵懂地望着上方,第一次感受了异国风情。舞者踏地发出清脆的响声,每一声都敲击在我的心上,幼年的种子终于再次被浇灌,开出鲜艳的花朵来。舞者的舞动恰似当初的热情似火,每一次都令我沉醉。

细数短短十四年,我的履痕竟已遍布世界,从最初的梦想,到一步一步地向外走,我周游各地,看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民,是它们架构起我对世界和生命的认识。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一路走来履痕串串,所幸不失好奇与执着,愿今后也永远在热爱,永远在奔赴。

篇四:履痕作文

崔熙媛

成长,光阴流转,履痕拉长,距离重新度量,但总有沟壑刻在心上。

——题记

小时候,我以为最远的地方是家乡。从长三角到东三省,从微微寒风到冰天雪地,从喧嚣繁华的大都市到宁静脱尘的山间乡村,仿佛跨越星球。爷爷奶奶和堂妹就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有玉米地,有母鸡,有土灶土炕。我看着爸爸搬下几箱旧衣物用品给堂妹,再抬头,痴痴地凝望雪后蓝得发白的天,混合着土路味花草香的洁净空气倒灌进鼻腔。

奶奶喊我过去,塞给我两张发皱的一元纸币:“带你妹去,买烤地瓜吃。”站在割人的寒风中品尝,我们手里像是升起了炊烟,堂妹的那缕矮一些。美好啊,这北国的遥远地方。

不久后,爸爸要带我去更远的地方。我第一次坐在跨国航班的偌大机舱,第一次踏在名叫美国的土地上,第一次感到如此骄傲,甩掉了整片大洋。跟着爸爸旅行,需要运气,因为没有计划,幸运日才会有收获。

我们乘火车,足迹围绕着洛杉矶附近的西海岸。圣地亚哥的烈日灼人,但总比湿热的上海要舒适一些。海洋公园里,被鲸鱼溅了一身水,很快又干透。圣莫妮卡的海浪极其平静,配合着骄阳,迷惑着戏水的人,晒伤是钻心的疼。

看完洛杉矶迪士尼的烟火秀,我们搭上了末班车。一切都是没有计划过的,所以回到住处,要近两小时。街边亮光不断在熄灭,黑夜追逐着这辆摇摇晃晃的公车,哪怕车里的灯光,也是不断闪烁着,奄奄一息。后来才知道,没有游客敢这么玩,在美国半夜,赶上几小时的夜路。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不幸,一颗心,被不安全感和想家的念头撕扯着。置身陌生国度的黑暗中,我再也无心为履痕骄傲,悲伤,无助霎时溢满胸腔。无言片刻,我们拨通家里的电话,乡音立刻止住了我的泪水。原来,更远的距离,终究是我与异乡。

两年后,是第二次,同比赛团队前去。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步伐先于他人。这原来也不算什么陌生地方,履痕早已无形于心上。

第三次,来到了东海岸。回程的航班也必经那片大洋。所有人都在睡梦中时,突然,机上广播激烈地重复着什么信息。朦胧间,我只捕捉到“昏迷”“寻找医生”两词。但也足够了,这意味着我们要调头,返航,降落回美国,救治病人。

救护车和一干救护人员在停机坪上预备着,我内心依旧是震惊,以及深深的同情。“这回有的好等了。下飞机,带你吃海鲜。”爸爸看我一脸疑惑,指了指手表,零点,而舷窗外一片光明,那必定是阿拉斯加的极昼。爸爸,你终于有计划了。

第四次,计划更加详实,租了车开始自驾游,但现实告诉我,跟着爸爸旅行,我的运气还不够。黄石公园里,盘山公路上,撞上一头野牛。夜幕渐渐盖住我的惊慌和它倒下的身躯,渐渐让我看清自己的渺小和幸运。

原来,更远的距离是我们和昏迷者,我们俩和那头野牛,叫生与死。

再后来,席卷全世界的疫情阻断了我的足迹。祈祷着这场暂停能快快过去,我也把目光收回来,珍惜起生活中的一切。奶奶终于开了微信,我们能交流畅通。与此同时,难免嘲笑过去的自己,只有游历过后才明白,家乡,其实很近很近。

但家人,逐渐变得很远很远。我这才想起,自顾自走遍他乡,却许久未造访故乡,忘记了她的模样。奶奶学会发朋友圈了——背景上的土炕再熟悉不过,还有半张堂妹的笑脸,她握着一串冰糖葫芦。“现在怎么回事,一串冰糖葫芦就要三块钱?”配文道……

一瞬间,我仿佛被什么击中,喘不过气来。时间荒诞地在那片土地上粘滞,无情地把我所骄傲的全部履痕贬得一文不值。就像当时身处那黑暗的公车里,泪水几乎一瞬间涌出来,响亮地砸在手机上,内心堆满害怕,无助,还有大把大把无用的同情。我同情自己的无知,拼命向前冲,却忘了有人在原地踏步。我同情自己可怜的语言,无法向堂妹诉说我的履痕遍及之处。我同情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到小时候,和堂妹并肩站着,痴痴地望天,吃地瓜。

原来,更远的距离在人与人间。要花上几十倍的气力,一步一步磨平沟壑。看过这么大的世界,感受过快进的成长,我理应不遗余力去拉近距离了。我会永远在路上,不过,这段新的旅途将艰难而漫长……

篇五:履痕作文

邵琰健

如果说脚步是秋天的落叶,年复一年,季复一季,则最下面的一层该都是我的履痕与足音。然后一层层,重重叠叠,旧印之上覆盖着新印,千层下,少年的屐迹车辙,就这样被记录。——题记

“我终于过啦!”我拿着来之不易的钢琴演奏级证书,兴奋地给它拍了照片,把它加入了“钢琴之路”的相册中。现如今,已经考出钢琴演奏级的我,带着过来人的心情再次回顾钢琴在我成长中的履痕,一张张照片又触动了我的记忆。

最新的一张,便是我拿着演奏级证书,笑意盈盈地站在钢琴旁。现在回想起演奏级考试的过程,仿佛是水到渠成一般,弯下腰,我朝着评委深鞠一躬,然后坐到琴凳上,从容开始演奏。多日勤学苦练,多年的持之以恒,终于有了回报。而且,现在的我是真正爱上了钢琴,把音乐看做了生命的一部分。

再往前,是一张双手通红的特写,上面的伤痕依稀可辨。那段时间,是我练琴的瓶颈期,经常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可是我的钢琴老师十分严厉,一旦有错误,手中的教棒便会毫不犹豫地落下来。那时的我,觉得练琴又苦又累,面对着接踵而至的困难,无数次想要放弃。这时,那位严厉的钢琴老师却又变戏法似的变出了一本《理查德克莱德曼经典钢琴曲集》,里面优美的乐曲又让我重拾了练琴的兴趣。也就这样,我坚持了下来,获得了以后的成就

最前面的一张,是懵懂无知的我第一次站在钢琴前,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庞然大物”。犹记得当时的我要老师的帮忙,才能爬上琴凳,勉强能够到琴键。当时,我怀着的是对于优美乐曲的向往,不曾想过钢琴会成为我难以割舍的一部分。但也就是这个开始,让钢琴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履痕。

照片到这里就看完了,但是我的成长还没有结束,我对钢琴的热爱依旧。因为热爱,我会在练琴的路上迎难而上。每一次遇到困难,我都会静下心来,在老师的帮助下,琢磨着一首又一首乐曲的特点。既然指法记不住,我就会用笔把指法记下来;既然琴键会按错,我就会将弹错的音节反复练习,既然情感表达不到位,我就会聆听演奏大师们的演绎,细细揣摩其中的奥妙,渐渐地,我迈入了钢琴的大门,灵动的音符,也不断记录着我的履痕。因为热爱,我学会在练琴的路上坚持不懈,无论学业是多么繁忙,我都会挤出时间练习演奏,也正是这样,我能逆势而上,在初二考出演奏级,圆了“大满贯”的梦。

是的,成长的履痕记录着痛苦,也镌刻下欢乐。沿着成长的足迹,带着星星点点一步步,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未来。

篇六:履痕作文

陈熠君

举笔欲书。时光如白驹过隙,初中生活转眼就要画上句号了。好像昨天刚刚跨入初中的门槛,而如今又即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回顾四年的生活,一个个精彩瞬间,记录下了我成长的脚印。

初入校园——记六年级的懵懂

告别了朝夕相处五年的小学,我们怀着少年的纯真来到了初中的校园。还记得刚入校时,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女孩。好不容易和同学们渐渐熟络起来,我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第一轮班委的选举也在入校两个月后拉开序幕。“你要不竞选文艺委员?”“是啊,这个职位挺适合你的。”“我不行!”我连连摇头。“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在伙伴们的鼓励下,我鼓足勇气跨上了讲台,“大家好……”那时,我只觉得讲台下目光如炬,我的脸快烧起来了。“……谢谢!”演讲完毕,台下竟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禁不住笑了。这想必是我第一次站在大家面前,获得这么多人的肯定吧?从那一刻起,我变得更加自信。看似不起眼的选举,却是我在成长的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

熟知校园——记七年级的烂漫

进入初中一年了。七年级,学业还不是很繁重,对各类活动也熟悉了不少,自然成为了校园内最活泼的年级。校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七年级,正是我们表现自己的契机。射击、接力跑、电脑小报、英语配音……我都尝试了一番。而偶然的机会,我和几个小伙伴被选中代表班级参加校体育节的啦啦操比赛。众所周知,我可不是一个四肢协调的人。果然,排练的时候,我不是动作慢了半拍,就是快了一拍。无论我脑海中怎样重复提醒自己要跟上节奏,都于事无补。好在,小伙伴们不仅没有说过一句怨言,还陪着我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我们还利用短暂的周末寻找场地自己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将各个动作和节拍熟记于心,失误次数也逐渐向零靠近。挥洒的汗水有多少,收获的硕果就有多少。比赛那天,我们成为了全校的焦点,不负众望,夺得了第一名的桂冠。正是这场比赛,让我懂得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有时候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有多优秀。

律动校园——记八年级的成熟

八年级,是塑造一个人品行与性格的关键时期。2023年,我八年级。2023年,也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到了开学的日期,我们却不能如期到校上学,只能待在家里用手机上各类网课软件进行线上学习。“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这一切都将会过去的!”还记得校公众号的编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激励大家。为了让同学们在家保持身心健康,学校各科老师不断推出新的活动与课程。我们参与其中,也乐在其中。在家学习,同时更考验学生的能力。“你自律的程度决定了你未来的高度。”在家期间,我意识到了自律的重要性。我养成了制定作息表的习惯,规划着自己每一天的生活,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我和同学还自发组成了学习小组,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病毒虽将我们在空间上隔开,却不会分离我们之间相连的心。我们之间的情谊不仅没有因疫情而疏远,反而因此更为紧密。

情系校园——记九年级的奋斗

现在的我,初三。初三,是收获的季节。各类选拔纷至沓来,为我们搭建了不少展现自我的舞台。初三,于每个人而言,也是最辛苦的时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试卷……这些都是初三独有的特色。现在的我们,收起了曾经的年少轻狂,懂得了什么叫作激情燃烧,投身于一场场测验中。到手的分数与日俱增,督促我们静下心来,全方面投入学习。教室里的自修课,不再有往日的嬉戏打闹,只剩“刷刷”地落笔声。现在的我们,意识到了什么是一模、什么是自招、什么是中考。于是我们坚持,我们奋斗,我们努力,我们追求……日子就在这一系列的动词中悄然溜走。每天晚上看着钟上逐渐指向12的时针,我不断地问自己:“你尽力了吗?”初三是对于我们整个初中生活的检验,而检验后的产物就是几个月以后决定阶段性人生的考试。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停地奔跑,作最后的冲刺,渴望赢得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愿我们跨过地平线,越过山和海,向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出发。

低头遥想昨日景,抬头已是四年光。四年,时光匆匆,回顾成长路上的一个个脚印,是我青春的履痕。我用自己的双足,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往未来的路还很长,稍作停歇,我也是时候继续前行了!

篇七:履痕作文

张欣桐

凡我所经历的,皆为序章。

——题记

风乍起。并不是人们所喜爱的暖意融融的春风,而是腥冷咸涩的海风,一团一团地往人脸上扑,使得人抿紧了嘴,无暇喘气。海边本应有松软的沙滩的,但此刻脚下的却是冰冷的泥沙,对赤足上的皮肤并不友好。我在这般境地下踽踽独行,偶尔视线被海鸥的叫声牵过去,便落到身后的泥地上,一个个印得清晰的分明是我留下的履痕。云间有些许光落下来盛在里面,就好像那履痕发着光似的。

《人间词话》

记忆的开端是诗。家中有本很旧很旧的《唐诗三百首》,或许因为它的厚重,或许因为它泛黄的纸张,年幼的我在一众书籍中,最不愿搭理的就是它。但父亲在书架的尽头抽出它,目光在我和它之间打个转,随意翻到一页,说,背吧。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下一句是什么?”我摇头。

记忆仿佛在这里缺了个口子。多难的诗我都背下来了,偏偏这两句记不住。每次一张口,总感觉就在嘴边而捉不住。但是不打紧,李白的诗有多少好玩的呢!去寻五岳的神仙,万里江河载着灿烂的朝阳向远处奔去,奇花异石互相攀附,天鸡的鸣声从渺茫的高空传来,而“列缺霹雳,山峦崩摧”!那时候,我一心一意被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出人意料的乐趣吸引着,连“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都觉得寡淡,谁还会去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呢?这两句诗记不记得好像也并没有那么重要。

然而一切都没有什么征兆地,我忽而就开始上学了,忽而就背起了书包。忽而一切都不一样了,我得去做完作业,得应付纷至沓来的试卷,得把一个又一个的夜晚耗费在课业上。我变得喜爱简单,再多口味的牛奶也比不过原味,再多品种的咖啡也比不过经典款,我竟也开始读起“朱门酒肉臭”,读起“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此刻那厚重的《唐诗三百首》在我眼里忽然变得亲切起来,在台灯下盯着它暗红的封皮,我想起那个曾经不可逾越的鸿沟: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下一句是什么?”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此刻这两句诗很自然地在我脑海中浮现了,好像它们早已在那里多时似的。

啊,原来是这样。

李白华丽的浪漫主义,是我留在身后的第一个浅浅的履痕。

《简·爱》

记忆深处还能翻出一些东西,那是关于“自由”的“抗争”。大概每个孩子都会有那样一段时期吧?全身上下长满了刺与反骨,像只刺猬一样蜷起来露出满满的尖锐。我们“叫起立偏要趴下”,用自己稚拙的观点向世界横加指责,追求所谓的“自由”。

我也如众多孩子一样,曾经对世界充满着不满。我不满拜年的封建礼制,于是就梗着脖子硬是不说祝福话;我不满老师的严苛要求,于是就带头不写作业、在课堂上捣乱;我不满家长事事都要为我安排好,我把这视作是变相的控制,于是我就偏要不听话,家长说往东,我偏要往西,而且急于证明往西是更好的选择以显示我的聪明才智,我把这称为“自由”……

自不自由且先放一边,揍我是没少挨。

一切是什么时候开始明晰起来的呢?拜年不是封建礼制而是一家人之间最真挚美好的祝愿与对新年的期盼;老师并不是严苛要求而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大好前程;家长并不是事事都想控制而是真的对孩子具有深沉的、不求回报的爱……诸如此类的道理,我仿佛是在不知不觉中明白的。好像某天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就忽然收起了自己的一身刺,开始与世界和解。

但是少年的叛逆就是一场治不了的病,或轻或重都会在人身上留下痕迹。当我不服命运迎难而上,当我直面挑战不曾逃脱,当我自信独立地立于众人面前,在我身上总有那个少年人的影子。

或许这就是我留下的第二个履痕,印在我的身上,成为我的标记。

《平凡的世界》

最近的记忆是关于初三学子的枯燥生活的。早有耳闻初三的忙碌无味,亲身体验了才知道什么叫应接不暇。如同我在许多文章里写过的那样:“一圈圈地铁框起日子,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况且或许是因为没有完全消散的疫情的缘故,人们脸上戴着惨白的口罩行色匆匆,使得本就无趣的日子失掉了本应有的一抹色彩。

日复一日坐着地铁上下学的我,也不由得受这氛围的感染,莫名低落下来,胸膛里的一颗心,也冷冰冰的、死气沉沉的。我常感到无休止的课业束缚了我,它们在我的身边竖起看不见的屏障,使我孤身一人,眼前一片迷茫,如同丢失了导盲杖的盲人,四周都是黑暗。有那么一刻,我承认,我想要止步不前。但当那天早餐铺的师傅揭开笼屉的盖子,抓出一只雪白胖大的、如同挺着肚子的将军的包子递给我时,那白色的水汽一瞬将我包裹,湿热的空气覆上我的镜片,再凝作水珠落下。我拨开雾气,一眼看见师傅口罩下的笑脸,我的心便“扑通”一下活了,温暖而有力地跳动着。

“小姑娘,你是附近的学生吧?常来我这儿我都认得你了,这包子算我送你,学习加油啊!”

“……哎,知道了,您也加油!”

眼镜上的水珠滴下来,我忙摘下来擦拭着。师傅也笑着探出身来,用他溅了几点油星子的围裙帮我擦着,然后憨然一笑。我便从风中嗅到春天醉人的芳香,抬头一看,此刻的上海依旧天蓝云白。

这第三个履痕里存着的,不仅是我的感动,原来还有旁人胸口的那一片温暖。因此很深,很重,直印在我心上。

我步履蹒跚地在海边的泥地上走着,沙砾咯着我的脚。如果不是远处的云层破开一丝缝隙,漏下些金色的阳光,我几乎忘了我是来海边看日出的。火红的太阳如一颗糖心蛋,由海里缓缓升起,荡开些许水的涟漪,霞光便照了遍地,一切笼罩在金子般的灿烂中。我回头看,在一片金碧辉煌之中,毫不怀疑我的身后的履痕正发着光。

篇八:履痕作文

沃欣越

成长就像是沙滩上的漫步,未曾知道海有多大,路有多远,也未曾知道哪里有绊脚的礁石,哪里又有闪闪发亮的贝壳海螺。我们在那片属于自己的沙滩上一步一步,走走停停,留下身后一路深深浅浅的履痕。

小学时,我在东平路的上音附中学习钢琴。每周练完琴下课出来时正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光。繁华的街道路上行人不断,大大小小的商铺林立两旁,酒吧里传出的欢声笑语,小店里播放的复古音乐,面包店飘出浓郁的芝士香味……

正是在这样的繁华市井中,那个小姐姐进入了我的视线。

她十二三岁的模样,红润结实,扎着马尾辫。和她妈妈坐在人行道上的一角,一小块地毯上摆放着她们亲手制作的小玩意儿,有羊毛毡、铁丝玩具、小泥人等等。妈妈一旁张罗生意,她则弯着腰,把练习本垫在腿上写着作业。若是客人多了些,她就和妈妈一起招待。客人买完了东西,她又立刻沉浸在书本里……每个下课的夜晚,从小摊走过,我总能看到在昏黄的路灯下做作业的她,热闹的环境让她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可她似乎从来不受这些的影响。妈妈说这一看就是外地来上海打拼的,不容易。

冬天的一个周末,露寒风冷,地上枯黄的树叶被风卷起,在空中打着旋儿,刚落下又被卷起。这次经过摊子时我发现只有她一个人,接下来的好几个周末都是如此。圣诞节那天下课后,我和妈妈依旧如往常那样路过女孩的摊子。摊子上的一个小羊毛毡的挂件映入我的眼帘,这是一只小羊驼,全身毛被裹得十分紧实,两只豆豆眼让这只小羊驼像活了一般,活泼的眼中带着柔和,它的头上还戴着一颗粉色的小爱心。妈妈看着我很喜欢它,就打算作为圣诞礼物送给我。结账时,我有些好奇,问那个女孩她妈妈去哪里了,她冲我笑了笑,说最近存货不多了,又赶上圣诞节,她妈妈要在家里多做些手工,“我手笨,做不好,就帮妈妈来这里卖,帮她分担分担啦!”她还说她明年就要中考了,要抓紧时间复习。说完她又冲我笑了笑,眼角透着快乐的光芒,视线中的她,笑容很甜很美。那一瞬间,一股暖意从我的心底涌了上来。

那时我收到了来自陌生人那份对生活的顽强与热情带给我的温暖,小学的我只是觉着丝丝温暖和感动,但随着那片沙滩上的履痕越来越多,所拥有的成长经历也越来越多,我就愈发感谢那天那片沙滩上多出的那个脚印——自强不息。

我的学校有很多独有的特色,其中我最热爱的那个,就是教学楼二楼平台上的露天“开心苑”小菜地了。那一方小小天地承载了一届届学生们的欢笑,在学习之余也让我们体验到了大自然的奥妙和来自动手种植的成就感。

当预备年级的我被分配到负责管理开心苑这一任务时,满心欢喜激动的底下不免藏着一些手足无措——我和同学们都是城市长大的孩子,对种菜毫无经验,甚至连蔬菜都不认识。“我回去请教下老家的奶奶吧!”“那我去网上查点资料。”在尽可能多地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种植后我们挑选了当季的蔬菜种子,我们开始尝试种植。

翻土,撒种,浇水。

播种完第一波种子后,我们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可不知为何,过了应该的发芽时常,又过了两三个星期,别的班的菜圃已然枝繁叶茂,唯独我们班的菜圃荒芜一片。我们的满怀希望终是被浇灭了。可我不信。我们明明按着步骤种菜,明明也定期浇水施肥,怎么可能种不出呢?我不相信。我尝试着挑了挑刚浇过水而湿润的土,却惊喜地发现那一小片青绿。当时没经验的我们由于担心太阳光的直射或是雨水的灌溉太猛会影响植物生长,把盖在种子上的土加厚了许多。果然,并不是菜苗不生长,而是土太厚了才让菜苗们钻不出土——而这些,是书中和网上的资料里没有的,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会明白和体会到。

后来,我们做了许多尝试,从什么都不懂的“种菜小白”蜕变成了“资深玩家”,通过那些实践尝试明白了越来越多的知识道理。再后来,我们的菜圃从各班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学校的表彰。

白草红叶黄花纵横交错,枝蔓彼此相依,却不嫌拥挤,娇艳的花给菜圃泼上层层叠叠的色彩,纷繁而不琐碎。站在菜圃前深深吸气,草本的清香沁人心脾,幸福愉悦的颗粒沉淀下来。

如今已是初三的我必然从书本里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但在书本之外,在开心苑里,我学到的不只是那些知识,更是获得那些知识最好的方式——自己动手,挖掘,发现,领悟。

那片沙滩上,那个履痕,名为实践。

初三,正逢学生们的青春期。在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之下,我们的思想也不断地成长着。我们渴望独立,渴望那份逍遥。在长辈口中,这还有个名字——叛逆。

那天,我与妈妈对视着,她的眼神中带着歉意,竟还有些不知从何而来的惊恐。我执拗地转过头,不再看她。

扪心自问,我很久没有和妈妈像以前那样促膝而谈了。张张试卷,本本习册,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的学习不断压缩着时间,即使使出全身的力气,那块被挤得变形的海绵也只剩下少的可怜的几滴水。学校,书桌,两点一线的生活丝毫不留时间来享受母女相处的亲密。

那个晚上,妈妈像往常那样踱步进入我的房间。或许正是所谓的青春期的表现,十五六岁的我们总是重视着个人隐私,在心理上建立着自身领域。那片自身领域的投射,即是自己的房间。妈妈不停转悠着,又时不时问这问那,就好像是要把我所有的思想翻个底朝天再窥探究竟。虽清醒又清楚地明白那是对我的关心,但那架势恨不得在我的肩膀上架起一台全景摄像机,无死角无遗漏的捕捉着我每分每秒的作息。一整天的重压刚刚平息,又再次被唤醒。这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无来由的烦恼,不声不响的平息。

老师曾经给班上那些不会写抒情文的同学提过建议,说要是实在憋不出情感,就把抒情部分留到晚上做补充。她说人在深夜容易感性。房间很暗,我没开灯。黑暗包裹着我,安抚着我的不知所措,可那难以说出口而埋在心里的愧疚自责,变得从未有过的巨大,大到要充满着整个房间。打开房门,我却惊讶地看到站在门外许久正想打开门的妈妈。“妈,对不起。”后来,我坐在妈妈旁边促膝长谈,熟悉又久违。

不论是否步入了青春期,我始终是妈妈身旁长不大的孩子,妈妈也始终包容着我的刁蛮任性,即便我逐渐没了分寸,那些无心的举止变成了触碰即伤的“刀子”。妈妈饶有兴致地开起了话头,从容的神情像巨大柔软的空气垫接过了我自怨自艾的情绪,我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学校里的点点滴滴,以弥补我无心之中带给母亲的冷漠。

沙滩上的女孩停留了许久,好像是遇上了困难。好在,她又迈开步子重新启程,心中似乎还多了份温暖。她身后留下的那个较深的履痕,名为亲情。

篇九:履痕作文

邬俊峰

关于我的成长履痕,应该写哪个方面呢?古诗词?学习乐器?阅读?我想,还是写写我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假期时光吧。

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假期是真正的假期,没有作业,没有补习班,快乐又短暂。自由阅读和大江南北旅游是假期的主旋律,真正体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时候的相册里最多的是在各个景点前、游乐场里抓拍的各种千奇百怪的动作。还记得那次去香港迪士尼,无知的我身高刚刚达标,兴匆匆地跟着妈妈排队飞越太空山,以为又是一个坐在椅子上欣赏太空的项目。慢慢地进入黑暗空间,抬头仿佛是璀璨的星空,还没等我回过神,天璇地转,各种腾空翻越,原来是室内过山车项目。几分钟就如几个世纪漫长,终于停了,我还活着。多年后,我仍会骄傲地告诉别人我玩过刺激的过山车,当然我不会提及我是当时是误入,而且是双腿发软,脸色煞白离开座位的。

小学高年级开始,学而思如雨后春笋般从各处冒出来,父母开始随大流,把一直在假期无拘无束的我塞去了机构。百般无奈,我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一大半的假期在各种提高班,冲刺班中度过,连假期旅游都要优先考虑不和补习班冲突。当废品回收的人要把我小学到初中那几箱学而思的教辅收走,只留下一点钱的时候,我突然不舍得处理了,那是我这么多年假期的时间和心血呀,才十几块?记得初中某一天在学而思教学点的电梯里,突然上来一群奶声奶气的小朋友,好奇地跟着他们,原来他们竟然是来一本正经上拼音课、英语课、数学课的。教育机构已经把手伸向了幼儿园的孩子,突然庆幸自己早出生了几年。

初二的寒假,因为疫情,突然成了一个最特殊的假期——史上最长的寒假。疫情最紧张的一段时间,我有二十多天没有出过家门。那个假期真是过得漫长又充实,家人在一起,每天研究吃的和宅家运动。每天做好学习计划,退了机构的网课,自己根据学习情况,寻找相关的录播课来查漏和提升。尝试着英文原版阅读和做高中试卷,不断有进步和积累。又重拾搭起已经放在柜子里很久的乐高积木,一直想阅读的几本书,也有时间慢慢来看了。疫情期间的假期仿佛是静止的,却又收获很多。正常开学和假期,我让父母退了所有机构的课,不再愿意做一个被动旋转的陀螺,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安排我的周末和假期生活。

那些假期的生活,是我成长印记的一部分,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孩童,到像提线木偶般奔波于各个机构的懵懂少年,现在,我可以自己安排好自己的假期,劳逸结合,游刃有余。这些,是一个少年慢慢成长的履痕。

篇十:履痕作文

郭又嘉

愿我永怀一身少年气,在漫漫人生路上留下一道道履痕。

——题记

年幼时,牙牙学语的我只是像个不倒翁似的走着路;少年时,便尝试着一次次越过荆棘最终学会释然。每每回忆往昔,总留恋那一道道履痕带给我的滋味。

勇气·战胜

看现在的我站在舞台中央,冷静而清晰地胜任着演讲者的角色,云淡风轻;忆幼时的我,却连对陌生人说声“你好!”的勇气都不曾拥有,甚至连邻居间的日常寒暄都从未开口。直到看见同龄的朋友已能熟络地与邻居阿姨聊些家长里短。便想克服掉“羞怯”这个困扰多时的老毛病。

然而现实很骨感,每次在电梯里碰到邻居奶奶时,我也只会像以往那样腼腆地笑笑,那句“你好”永远卡在喉咙里好似永远无法从我口中说出,我和邻居奶奶之间的屏障在那时的我看来仿佛永远无法消除。不知是那颗倔强的心使然,还是那股突然到来的勇气,就是在那么平凡的一天,电梯一层一层地上升,我的心跳越来越快,我一遍又一遍地模拟着之后的场景。突然,电梯门开,一抬眼,便看见她如往常一样走入电梯,我深吸一口气,涨红了脸,在纠结无数次过后,鼓起莫大的勇气艰难地说出了那四个字“奶奶您好!”。那一瞬间,心中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奶奶脸上的神情划过一丝惊讶,随之而来的便是喜悦。终于,凭着那份突如其来的勇气,那个六岁的女孩在这,留下了履痕。

坚持·拼搏

进入初中后,便已然成为一名少年。两点一线看似枯燥的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累并快乐着”的幸福。那次,学校给我们班布置了“丝路敦煌”的展会活动,而我被任命为这次展会的总负责人,可谓是困难重重啊。

果然,筹备之初的我激情满怀地按照每个人的特长分配工作,精神抖擞地老师和对接工作,同时精心准备自己的讲解资料。然而没几天,我就疲惫不堪,甚至无法合理安排时间,毕竟还有作业要做,试卷要考。唉,“张艺谋”不好当呀,要不要就此放弃呢?我心里盘算着。可是,每每产生这种想法时,总会想起老师对我们投来的殷切的眼神,眼前也总会浮现出同学们拼命练习的画面,所以,坚持一下吧,你可以。

重燃热情的我,好像重新充满了电,似乎身怀“超能力”。身为总负责,同学们讲解有问题,我便仔细聆听,提出建议;制作纪念品缺少人手,时间不够,我也撸起袖子,边帮忙制作边提出调整方案;场地布置有需要,我放下自己的事,与老师对接工作,而作为“一带一路”讲解员之一,放学后的电脑房总灯火通明,那儿传出了我和同学们一遍遍的练习声,一次次的删改调整,一次次的演讲训练,我们练到昏天黑地,练到口干舌燥,也竟没有觉得有一丝一毫的累。我在无尽的黑夜中拖着疲惫的身躯结束一天的练习,也在深夜还亮着灯的演讲室里挥洒汗水。那周的展会办的可以说是创纪录的成功,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个十二岁的少年,凭着一腔热血,在这段时光中留下了一道属于她自己的痕迹。

放下·释然

我爱跑步。爱那种无拘无束自由奔跑的畅快,爱大汗淋漓释放压力的愉悦,也爱拼搏过后站上领奖台带给我的那份惊喜。然而,那件事之后,我才明白,跑步带给我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那是初中以来的第一次运动会,我报名参加了50米短跑并且一路过关闯将进入了决赛。还记得那天,按照预赛成绩,我被分到了四道。发令枪响了,我蹬地起跑,虽然起跑没那么完美,但我迅速调整姿态,加大摆臂的频率,努力向前冲,眼角的余光里,只有右边的选手和我成并驾齐驱的姿态。最后10米,我俩还是不相上下,在冲刺的那一刻,我猛地发力,终于以一肩之差赢了对手。

然而正当大家伙围着我说刚才的精彩时刻时,体育委员悄悄地把我拉到一旁,小声说:“我刚才在名单上,看到裁判判定你是第二名,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的脑子里突然响起“嗡”的一声,仿佛有人给了我当头一棒,这怎么可能,明明是我赢啊。这时,学校广播里也公布了比赛成绩,我真的是第二名。就这么短短几分钟,我仿佛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同学们也一时错愕,刚才的欢呼现在也显得异常尴尬。“谁掐表记成绩的呀,掐慢了吧。咱们一定得上诉。”同学们纷纷议论着。“王老师,刚才你也看到是我赢了对吧?你支持我上诉吗?”我眼巴巴地看着王老师,期待获得她的支持。“从我们这个角度看过去的确应该是你赢。你可以去上诉,但话说在前头,你要接受上诉的结果。”王老师这么回答了我。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我的申诉没有成功,因为校际比赛没有视频,以记录为准。

我几近抓狂,怎么能这样夺走我的冠军呢!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只想一个人待在安静的角落,默默流泪,发泄。“这次是裁判的失误,但是大家都认可了你的实力,不要为了一个结果而难过,不值得。”一旁的老师和蔼地劝导着我,可是没用,我觉得旁观者自然理解不了我。回到家里,妈妈知道了也劝我别放在心上,我也听不进去,总是向妈妈抱怨说学校为什么没有录像,为什么没有专业的裁判,为什么没有……那段日子里,跑步对我失去了吸引力。

两个月后的一天,手机上爸爸给我转来一条新闻,并让我点开看看。这条新闻说的是羽毛球世锦赛上我国双打女选手在决赛中被裁判少算了一分,她们找裁判理论却未果,但两人努力调整情绪,终于拿下比赛进入八强。看见视频里赛后两人对记者说误判也许会毁掉一场比赛的结果,却毁不掉一个人的实力,越有压力越要迎难而上的时候,我心里的结仿佛一下被解开了。是啊,接受吧,误判是比赛的一部分,是体育比赛精彩的一部分,也是考验运动员意志的一部分。我若真正喜欢跑步,又怎能被一次误判击倒呢?放下手机,我又一次回到熟悉的跑道。

彼时,那个热爱跑步的少年,在她所热爱的跑道上,留下了一道深刻的痕迹。

战胜、拼搏、释然,那是我正值少年时留下的痕迹。那道履痕叫勇气,那道履痕叫坚持,那道履痕叫放下。

篇十一:履痕作文

袁鹤鸣

晨光熹微,黄浦江畔,古老的豫园缓缓醒来,像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不疾不徐,悠悠诉说这座城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也有我和外公。

第一次去,是在秋天。“豫园就是城隍庙吗?”我仰着脸问外公,傻傻分不清楚。外公的皱纹里蕴满了笑意,温暖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走进四百年沧桑岁月。记忆最深刻的,是万花楼前那棵见证了430年人世剧变的大银杏树。金色的枝叶映衬着白墙黑瓦,流金溢彩,犹如一场秋天的童话。树下一地金黄。风吹过,扬起一阵金雨。我踩在金毯上,固执欢乐地在豫园留下了第一次的履痕。嬉笑声还留在记忆里,那么鲜活,那么深刻。

再走进豫园,我已是意气风发的少年,胸前别着“志愿者”的铭牌。“你知道江南名石玉玲珑的故事吗?”“大假山是明代著名叠山家张南阳唯一传世作品……”我阅读了他屡毁屡修的故事,漫步于水波如绮的积玉水廊,几番穿过“翠点春妍”的点春堂,与唱尽离合悲欢的打唱台不期而遇……越了解,越仰慕。

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力图还原豫园的精彩。穿越百年,我小心翼翼地字斟句酌,生怕毁了厚重的积淀。滔滔不绝的讲述中,游客们的眼神渐渐凝重起来,含着自豪,含着珍爱。我挺起胸膛,心潮澎湃,骄傲亦如当年的外公。那一刻,我们的身影重叠了,无声无息,留下印痕。

阳光正好的日子,我搀着外公再次踏足,那每一处框景、虚隔、飞檐、漏窗……依然是印象里的光影交叠,各有意趣。一路走去,豫园的每一处景致,正在被维护,被研究,被传扬。今年的藏宝楼展览,一如既往名家齐聚,异彩纷呈。而重头戏春节民俗灯会更是热闹非凡。在这里,我们看见啧啧称奇的游人,看到细心修复景观的匠人,还看到屏幕里播放在台北国父纪念馆里展示的海派书画。外公摩挲着阴阳雕刻的花纹,微微颔首。他说,豫园在,老城厢便在,海派文化便在。这位老人的故事,终究永存在所有爱他的人心里,也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苍穹之下。我庆幸,我的成长,也在他兼容并蓄的胸怀里。

再一次踩上大银杏树的落叶,留下长长的履痕。

记忆中那亭台楼阁,昔日曾经苍老,而今风华正茂。

篇十二:履痕作文

梁博恒

也许,不一定需要行走,也能留下履痕……

从小,我就沉迷于读书无法自拔。

五岁时,我就开始读漫画书,虽然没有什么营养,情节也较为简单,但是对于刚刚识字的我来说,却是再好不过的练习识字的方法。我便每天抱着一本漫画书,一边笑,一边咨询父母不认识的字——那样的快乐,是长大后的我无法体会到的!每本书上,都有我稚嫩的笔迹,那是年幼的我在阅读后,留下的浅浅履痕。有一次去香港旅游,我把好几本漫画书塞进早已被衣物撑满的行李箱,“再带几本嘛,再带几本”。我在那里玩得尽兴后,才意识到自己早已在香港留下了浅浅的履痕……

五岁的生活,是充满童真快乐的日子。

八岁,我开始了小学生活,对知识的渴望也愈发强烈,从原来的只读漫画书,变成了后来的爱读科普类读物。在自然科学的海洋中徜徉的我,对各类动植物尤感兴趣,在每一种我曾想深入了解的动植物的名称旁,我都会做一个记号,方便日后查阅资料。那年暑假,我前去日本游玩,随身携带的,是小巧的电子书:体积远远小于纸质书本,但却能容下更丰富的内容。让我在游玩的同时,平添一份乐趣。电子书上下载的有关日本的游玩攻略以及地图,是我前去异国他乡,留下的无声的履痕。

八岁的生活,是探索外界环境的机会。

十一岁时,我对历史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下五千年》这本书终于在我恳求母亲许久之后,送到了我的手中。在书中,我了解到了西班牙曾经的霸主地位对此充满了兴趣。那一年,我前往西班牙对探究这个国家的历史与文明,这次的我并没有携带书本,取而代之的,是一部相机,相册里记录了我在西班牙体验到的风土人情,品尝过的当地美食,欣赏过的美妙风景……印证了我在西班牙留下的履痕。

十一岁的生活,是增长自身见识的过程。

后来,我开始了十四岁的生活,成天坐在书桌前,手上拿着的,却再也不是漫画书、百科书之类的了,取而代之的是各个科目的不同教科书和教辅,每天,我都会为了攀登这一座座高塔而心醉神迷。嘴中不断重复着新学习的英语单词,同时也奋笔疾书,攻克一道又一道的数学大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暑假,本是出游的日子,但这一次,我却选择了留在家中……那一个暑假,没有漫画书,没有电子书,没有照相机,但是,大脑中充盈着知识的快乐却是以前怎么也体会不到的:正如清晨起来,打开床前的窗子,微携来新鲜牛奶般的空气,沉醉着我,使我全身心感到舒畅;又如迷失在一座魔林里,数不尽的奇异怪诞,叫我忙煞一双贪婪的眼睛;又正如走进八月的果园,各色的果子垂挂枝头,我打开记忆的袋子任意盛装采撷来的美妙的果实……

十四岁的生活,是浸淫与知识海洋中的旅程。

我愿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让我的履痕,不断延伸……

篇十三:履痕作文

严童欣

演奏以一个重音收尾,耳边似乎仍回荡着那熟悉的带有西域风情的曲调,蓦然回首,这一路走来我竟与“敦煌”有了如此之多的交集。

路过

预备年级的暑假,炎炎夏日,大巴在通往敦煌的公路上疾驶,窗外的风景是单调的戈壁、石沙,毫无半点绿意。午后的烈日拼命炙烤着大地,远处仿佛天地相接,一眼望不到尽头。枯燥的行程、无趣的风景令我完全提不起兴致,本来我就对妈妈“用脚步丈量天地”的说法不以为然,再加上这看不到尽头的漫长车程,我暗自叫苦,不禁有些后悔这一趟旅行。

闭眼,假寐,心神恍惚,车厢悄然。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终于迎来了此行的目的地——莫高窟。车里车外人声渐响,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一望无际的荒漠。这一片土地有着南方无法比拟的强大生命力和包容万物的气概,在它的面前,小小的我只是一粒沙、一缕烟。而身处其中的莫高窟更是让我惊叹:数不清的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神态各异;一幅幅宏伟瑰丽的壁画犹如走入了艺术殿堂……这片沙漠中的绿洲以及她所孕育出的千古文明不禁让我兴奋起来……就如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所述:“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惊艳的瞬间,这是初见时的震撼。

驻足

初一年级时,在历史老师的建议下,我们班级决定发起一个“敦煌”主题的全班性课题研究。课题被划分为多个板块,分别交由不同的小组负责,而我担任了敦煌发展历史研究小组的组长。

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曾去到过那片土地、亲眼看到了那壮丽的景象,怀着心中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点小惊喜,我干劲满满地开始了工作。无论是探究还是汇报,理解是一切的基础。但很快,我们所有人都遇到了同一个问题。“发展历史”四个字的范围实在太广阔,虽然我们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敦煌”涉及到的时间跨度之大、人物数量之多简直超乎我们的想象。大家面对着百度百科里晦涩的专业名词、网络上长达千字万字的各类介绍,面面相觑,无从下手,更别提理解和进一步研究了。

这可真是出师不利,我们组的研究进度几乎是原地踏步,看着其他组相继去给老师汇报工作,再看看自己小组组员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样子,我知道我们不能再逃避问题了。

身为组长,自然要以身作则,我决心直面困难,一定要解决这个难题。于是,我组织组员们分工合作,明确各自的负责部分,进行个人研究;在小组会议上,我们总结每个人的探究和发现,提出问题并一起讨论解决。每天完成作业后,我都埋首于书海资料中:搜索新名词的解释并记录下来,结合历史课本内容梳理时间线,列举所有大型事件的主人公和主要内容……而随着深入的了解,我也会为这千年文化之伤而悲伤惋惜。陈寅恪先生曾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它于我们而言,已不仅仅只是任务了。

“敦,大也。煌,盛也。”本是美好的祝愿,不曾想敦煌竟经历了如此的千年沧桑。岁月抹去它的红装,抹不去曾经的辉煌。我们化作胡商货箱里的一匹丝绸、魏晋南北朝西北边陲的一片雪、铺陈在墙壁上的一砚彩墨、胡璇舞姬裙上的一条丝带、嘉峪关城楼上的一面旌旗、黑暗中莫高窟壁上一朵游弋的云,看尽敦煌在历史长河中的千年兴衰。衣带渐宽,却并无悔意。

长久的惋惜,这是相识后的动容。

踏入

初二,我加入了室内乐团,弹的第一首曲子,名为《敦煌》。看着曲谱,普普通通的白纸黑字,我却能感受到些许不同,或许是之前的经历,让我对这片土地已经有了特殊的感情。

在排练的同时,我不由自主地又一次去了解这片土地;了解这千年营造在坍塌破败后,必须经历的漫长的修复保护工作;了解文学艺术的研究者们择一事终一生,红颜皓首沧海桑田的付出。

演出舞台上,我们一起奏出了第一个音符,娓娓讲述着这个特殊地域令人痛惜的经历和敦煌守护者们心中令人钦佩的那一份守望。

敦煌如梦,梦似惊鸿;短歌一曲,故人远走。人间彷徨,星河摇晃;时光奔流,光阴回眸。来人坚守,无人回头;风吹不倒,沙石不摧。

悠扬的歌颂,这是相知后的决心。

我们不是历史的旁观者,我们从来都是身处其中的参与者。不做历史的过路人,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近它,走进它,去探寻这千年人间。留下的履痕,是属于我们的印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