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滂传》原文及译文解析原文及翻译

第1篇:《范滂传》原文及译文解析原文及翻译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南归,始发京师,汝南、南阳士大夫迎之者车数千辆。同囚乡人殷陶、黄穆亦免俱归,并卫侍于旁,应对宾客。滂顾谓陶等曰:“今子相随,是重吾祸也。”遂遁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①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节选自《后汉书》,有改动)

注:①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

4.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b.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c.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d.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5.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博:古代男子出生时父母为其取名与字,女子则在许嫁时取字,孟博即为范滂之字,后文出现的“仲博”亦为字,按文意推理,“仲博”当为范滂兄长。

b.孝廉:孝廉为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孝廉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后来“孝廉”这个称谓也变成明、清时期对举人的雅称。

c.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借指官爵。

d.二千石:石为古代粮食重量单位,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因此二千石亦指获此俸禄的相应官职。汉代三公亦称“万石”。

6.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滂小时候就颇受州中民众推崇,曾在冀州饥荒时以清诏使身份巡查,他到职竟让当地太守及县令闻风而逃。

b.范滂任光禄勋主事时曾拜访陈蕃,陈蕃并不因范滂声名而作谦让,而是坦然接受,后在郭林宗开导下醒悟,并对郭林宗表示了感谢。

c.范滂外甥李颂被乡人误解,在唐衡推荐下,宗资欲任用他,范滂认为唐衡品行不端,不值得信任,于是未执行宗资任命。

d.建宁二年时,范滂被下诏逮捕,他为人考虑,自行投狱,甘愿受戮,县令闻讯很是吃惊,当即舍弃官职和他一起受死。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5分)

(2)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5分)

参考*

4.(3分)c.

5.(3分)a.【古代男子成年时方取字,仲博应为范滂的弟弟,我国自西周初年起就有为家中兄弟数人起名时以“伯(孟)仲叔季”为序的习惯。】

6.(3分)a.【b项中“谢”为“道歉”,陈蕃并未感谢郭林宗,而是向范滂道歉;c项“乡曲”为“乡人”,而非“误解”,范滂不任用李颂是他认为李颂不适合所荐之职;d项并非“一起受死”,而是要与其一起逃走。】

7.(10分)【(1)(5分)像范滂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够按照官府礼仪(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呢?现在成全他辞官的名声,难道不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每句1分,全句流畅1分。关注点:“若……者”、格、去就、得无)(2)(5分)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让我的老母亲流离(他乡)呢!”他的母亲前来和他诀别。(除“滂曰”外,每句1分,全句流畅1分。关注点:塞、累、令、就)】

【参考译文】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被举荐为孝廉、光禄四行。当时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登上车,手揽缰绳,意气激昂,大有澄清天下吏治的壮志。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犯罪遮掩不了,听说范滂来了,便辞官离开。

范滂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内心不满,扔下笏板弃官离开。郭林宗听说后就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够按照官府礼仪来要求他呢?现在成全他甘愿辞官维护尊严的名声,你不是自找舆论的非议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

(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政声好坏的歌谣,范滂*劾了刺史、二千石权臣及其党羽二十多人。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的声名,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职期间,执行政纪谨慎严肃痛恨奸邪。那些行为违反孝悌道德、不遵守仁义规范的人,他一概将他们清除逐出,不愿意和他们在官府共事。范滂的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却被同乡的人鄙弃。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移怒书佐朱零,鞭打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刃裁断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也不能违背范滂。”宗资于是作罢。

后来牢修诬告范滂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南行返乡。刚从京城出发,汝南、南阳迎候他(回乡)的士大夫的马车就有几千辆。一起坐牢的同乡人殷陶、黄穆也都被赦免和他一起回乡,两人都在他身旁守卫服侍,接待宾客。范滂转头对殷陶等人说:“现在你们这么跟着,这是加重我的祸患啊。”于是范滂摆脱侍从悄悄回乡。

建宁二年,朝廷大规模诛杀结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官府驿站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说:“天下那么大,你为什么要在这里等死呢?”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让我的老母亲流离他乡呢!”他的母亲前来和他诀别。范滂告诉母亲说:“仲博孝敬,可以供养服侍您,我跟随先父去黄泉,生存者赴死者各自得到相宜处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再三跪拜,告别离开。路过的行人听到后,没有谁不感动流泪。范滂离世时三十三岁。

第2篇:《左传》原文及翻译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左传》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左传》原文: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偷兄?耍???涣校?煸尬乙病W瓒?闹??灰嗫珊酰坑逃芯逖桑∏医裰?驼*?晕岬幸玻?昙昂?v,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Э梢病?quot;

译文如下:

宋襄公与楚*在泓水作战。宋*已摆好了阵势,楚*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敌人人多,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说:"不行。"等楚*摆好了阵势以后,宋*才去进攻楚*,结果宋*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去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不凭借地势险要。

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到阻碍,我们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即使是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让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使他们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次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那就不如一开始就不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好像屈服于敌人。*队就是要利用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的。既然*队要利用有利的时机,那么敌人没有摆好阵势,正好可以利用。既然鸣金击鼓的声音是用来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的,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第3篇:《陈书》原文翻译及解析

何之元,庐*??人也。之元幼好学,有才思,居丧过礼,为梁司空袁昂所重。服阕,昂表荐之,因得召见。解褐梁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寻转主簿。及昂为丹阳尹,辟为丹阳五官掾,总户曹事。寻除信义令。之元宗人敬容者,势位隆重,频相顾访,之元终不造焉。或问其故,之元曰:“昔楚人得宠于观起,有马者皆亡。夫德薄任隆,必近覆败,吾恐不获其利而招其祸。”识者以是称之。

会安西武陵王为益州刺史,以之元为安西刑狱参*。侯景之乱,武陵王以太尉承制,授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之元与蜀中民庶抗表请无行,王以为沮众,囚之元于舰中。及武陵兵败,之元从邵陵太守刘恭之郡。俄而*陵陷,刘恭卒,王琳召为记室参*。梁敬帝册琳为司空,之元除司空府谘议参*,领记室。

王琳之立萧庄也,署为中书侍郎。会齐文宣帝薨,令之元赴吊,还至寿春,而王琳败,齐主以为扬州别驾,所治即寿春也。及在*北伐,得淮南地,湘州刺史始兴王叔陵遣功曹史柳咸赍书召之元。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太建八年,除中卫府功曹参*事,致仕不得,寻迁谘议参*。

及叔陵诛,之元乃屏绝人事,锐精著述。以为梁氏肇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之运,盛衰之迹,足以垂鉴戒,定褒贬。究其始终,起齐永元元年,迄于王琳遇获,七十五年行事,草创为三十卷,号曰《梁典》。

祯明三年,京城陷,乃移居常州之晋陵县。隋开皇十三年,卒于家。

(节选自《陈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b.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c.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d.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衣褐”即为此意,“褐”常用来指贫贱的人。故后来多以“解褐”比喻入仕做官。

b.服阕,古代官员服丧期满一年脱去丧服。一般情况,斩衰三年,期服一年,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开皇,隋文帝年号。*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之元年幼好学,才思敏捷,被司空袁昂赏识,举荐他到朝廷为官。因此宗人都很器重他,但何之元却怕受牵连不愿与他们交往。

b.侯景之乱,何之元因与蜀中人士阻止武陵王率兵东下而被囚禁在*舰中,后来武陵王兵败,他跟随刘恭到*陵。

c.何之元到北齐吊丧,返回途中恰逢王琳兵败,他就担任了齐的扬州别驾。

d.何之元在萧叔陵被杀后,断绝与世人的往来,转而著书立说,著成《梁典》,开皇十三年死于家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之元宗人敬容者,势位隆重,频相顾访,之元终不造焉。(5分)

(2)以为梁氏肇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之运,盛衰之迹,足以垂鉴戒,定褒贬。(5分)

参考*

4.c

5.b服阕,服丧期满脱去丧服。

6.a“因此宗人都很器重他”与文意不符。

7.(1)何之元的族人何敬容,位高势重,多次造访,之元始终不曾回访。(“宗人”1分,“相”1分,“顾访”1分,“造”1分,句意1分)

(2)(何之元)认为梁朝起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的运数,盛衰的轨迹,足以垂示后代以鉴戒,确定史书褒贬之准则。(主语1分,“肇”1分,“兴亡的运数,盛衰的轨迹”1分,“垂”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何之元,庐*??人。之元幼时好学,颇有才思,因居丧过于毁顿,为梁司空袁昂所看重。服丧结束,袁昂上表举荐他,因而得蒙召见。初仕为梁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不久转为主簿。及至袁昂为丹一?一尹,征辟之元为丹一?一五官掾,总领户曹事务。不久任信义县令。何之元的族人何敬容,位高势重,多次造访,之元始终不曾回访。有人问其故,之元说:“当年楚国观起受宠于令尹,禄位低而有马数十乘,因而遭诛,此后,像观起这样无其禄而有其马的得宠之人便都逃亡了。德薄而受重用,必然已到了败亡之边缘。我怕的是未能从中得利而先已招致祸患。”有识之士因此而称道他。

适逢安西武陵王为益州刺史,以何之元为安西刑狱参*。侯景之乱发,武陵王以太尉之位而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授之元为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之元与蜀中百姓均进言请求武陵王不要东下,王认为他败坏*心,囚之于舰中。及至武陵王兵败,之元随邵陵太守刘恭到郡。不久*陵陷落,刘恭卒,王琳召何之元为记室参*。梁敬帝册封王琳为司空,之元授职为司空府谘议参*,兼任记室。

王琳立萧庄时,任之元为中书侍郎。适逢齐文宣帝薨,令之元前往吊唁。还至寿春,而王琳败,齐主以之元为扬州别驾,治所即寿春。及至众*北伐,取得淮南地,湘州刺史始兴王陈叔陵遣功曹史柳咸赍书招徕之元。之元因先前与朝廷有误会,等到书信到,十分惶恐,读信至“孔璋无罪,左车被重用”,之元仰天叹息说:“词意如此,怎会是欺诳我呢?”便随柳咸到了湘州。太建八年(576),任中卫府功曹参*事,之元想辞官不得,不久升任谘议参*。

等到叔陵遭诛,之元便断绝与陈人交往,潜心于著述。认为梁朝起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的运数,盛衰的轨迹,足以流传后代以供鉴戒,确定史书褒贬之准则。考究其始终,起自齐永元元年(499),终结于王琳被擒(太建五年即公元573年),七十五年大事,起稿为三十卷,命名《梁典》。

祯明三年(589),京城陷,于是移居于常州之晋陵县。隋开皇十三年(593),死在家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