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主原文及译文

第1篇:养生主原文及译文

《养生主》一文寓说理于故事之中,意趣横生,富于启发意义。下面小编整理的养生主原文及译文,欢迎来参考!

养生主

庄子及其弟子

【题解】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

庄子思想的中心,一是无所依凭自由自在,一是反对人为顺其自然,本文字里行间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原文】

吾生也有涯①,而知也无涯②。以有涯随无涯③,殆已④;已而为知者⑤,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⑥,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⑦,可以保身,可以全生⑧,可以养亲⑨,可以尽年⑩。

【注释】

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zhì):知识,才智。

③随:追随,索求。

④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⑤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⑥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⑦缘:顺着,遵循。督:中,正道。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经:常。

⑧生:通作“*”,“全生”意思是保全天*。

⑨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姑备参考。

⑩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译文】

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①,手之所触②,肩之所倚③,足之所履④,膝之所?⑤,砉然向然⑥,奏*然⑦,莫不中音⑧,合于桑林之舞⑨,乃中经首之会⑩。

文惠君日:“(11),善哉!技?至此乎(12)?”庖丁释*对曰(13):“臣之所好者道也(14),进乎技矣(15)。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6),官知止而神欲行(17)。依乎天理(18),批大?(19),导大?(20),因其固然(21);技经肯綮之未尝(22),而况大?乎(23)!良庖岁更*(24),割也;族庖月更*(25),折也(26)。今臣之*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刃若新发于硎(27)。彼节者有?(28),而*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9),是以十九年而*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30),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31),视为止,行为迟,动*甚微。?然己解(32),如土委地(33)。提*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4),善*而藏之(35)。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36)。”

【注释】

①庖(páo):厨房。“庖丁”即厨师。一说“庖”指厨师,“丁”是他的名字。为(wèi):替,给。文惠君:旧说指梁惠王。解:剖开、分解。

②触:接触。

③依:靠。

④履:踏、踩。

⑤?(yǐ):用膝抵住。

⑥砉(huà)然:皮肉分离的声音。向(?唬?和ㄗ鳌跋欤??)”,声响。“向(响)然”,多种声音相互响应的样子。

⑦奏:进。(huò)然:以*快速割牛的声音。

⑧中(zhòng):合乎;“中音”,意思是合乎音乐的节奏。

⑨桑林:传说中的殷商时代的乐曲名。“桑林之舞”意思是用桑林乐曲伴奏的舞蹈。

⑩经首:传说中帝尧时代的乐曲名。会:乐律,节奏。

(11)(xī):“嘻”字的异体。

(12)?:通作“盍”,讲作何,怎么的意思。一说为句中语气词,读如“盖”。

(13)释:放下。

(14)好(hào):喜好。道:事物的规律。

(15)进:进了一层,含有超过、胜过的意思。乎:于,比。

(16)神:精神,心思。

(17)官:器官,这里指眼。知:知觉,这里指视觉。

(18)天理:自然的纹理,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19)批:击:?(xì):通作“隙”,这里指牛体筋腱骨骼间的空隙。

(20)导。引导,导向。?(kuǎn):空,这里指牛体骨节间较大的空处。

(21)因:依,顺着。固然:本然,原本的样子。

(22)技(zhī):通作“枝”,指支脉。经:经脉。“技经”指经络结聚的地方。肯:附在骨上的肉。綮(qǐ):骨肉连接很紧的地方。未:不曾。尝:尝试。

(23)?(gū):大骨。

(24)岁:每年。更(gēng):更换。

(25)族:众;“族庖”指一般的厨师。

(26)折:断;这里指用*砍断骨头。

(27)发:出,这里指刚从磨*石上磨出来。硎(xíng):磨*石。

(28)?(jiàn):缝,间隙;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间”。

(29)恢恢:宽广。游刃:运转的*刃。

(30)族:指骨节、筋腱聚结交错的部位。

(31)怵(chù)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32)?(huò):牛体分解的声音。

(33)委:堆积。

(34)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

(35)善:这里讲作摆弄、擦拭的意思。

(36)养生:其后省中心语,意思是“养生之道”。

【译文】

厨师给文惠君宰杀牛牲,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时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说:“嘻,妙呀!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厨师放下*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因为他们是在用*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因为他们是在用*砍骨头。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了,而*刃锋利就像刚从磨*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刃*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所以我的*使用了十九年*锋仍像刚从磨*石上磨过一样。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收藏起来。”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原文】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①:“是何人也?恶乎介也②?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③,人之貌有与也④。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⑤,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⑥。神虽王⑦,不善也。

老聃死⑧,秦失吊之⑨,三号而出⑩。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11),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12),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13),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14),忘其所受(15),古者谓之遁天之刑(16)。适来(17),夫子时也(18);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19)。”

指穷于为蕲(20),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注释】

①公文轩:相传为宋国人,复姓公文,名轩。右师:官名,古人常有借某人之官名称谓其人的习惯。

②介:独,只有一只脚。一说“介”当作“兀”,失去一足的意思。

③是:此,指代形体上只有一只脚的情况。独:只有一只脚。

④与:旧注解释为“共”,所谓“有与”即两足共行。一说“与”当讲作赋与,意思是人的外形当是自然的赋与。

⑤雉(zhì):雉鸟,俗称野鸡。

⑥蕲(qí):祈求,希望。畜:养。樊:笼。

⑦王(wàng):旺盛,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旺”。

⑧老聃(dān):相传即老子,楚人,姓李名耳。

⑨秦失(yì):亦写作“秦佚”,老聃的朋友。

⑩号:这里指大声地哭。

(11)其人:指与秦失对话的哭泣者。老聃和秦失都把生死看得很轻,在秦失的眼里老聃的弟子也应都是能够超脱物外的人,但如此伤心地长久哭泣,显然哀痛过甚,有失老聃的遗风。

(12)向:刚才。

(13)彼其:指哭泣者,即前四句中的“老者”和“少者”。所以:讲作“……的原因”。会:聚,碰在一块儿。

(14)遁:逃避,违反。倍:通作“背”,背弃的意思。一说“倍”讲作“加”,是增益的意思。

(15)忘其所受:大意是忘掉了受命于天的道理。庄子认为人体禀承于自然,方才有生有死,如果好生恶死,这就忘掉了受命于天的道理。

(16)刑:过失。“遁天之刑”是说感伤过度,势必违反自然之道而招来过失。一说“刑”即刑辱之意。

(17)适:偶然。来:来到世上,与下一句的“去”讲作离开人世相对立;这里的“来”、“去”实指人的生和死。

(18)夫子:指老聃。

(19)帝:天,万物的主宰。县(xuán):同“悬”。“帝之县解”犹言“自然解脱”。在庄子看来,忧乐不能入,死生不能系,做到“安时而处顺”,就自然地解除了困缚,犹如解脱了倒悬之苦。

(20)本句旨意历来解释纷纭,不得要领。根据前文所述可这样理解:“指”、“薪”即脂薪,又称烛薪,用以取光照物,“穷”是尽的意思,油脂燃尽于浸裹的柴薪,但火种却不会熄灭,传之于无穷。

【译文】

公文轩见到右师大吃一惊,说:“这是什么人?怎么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只有一只脚,还是人为地失去一只脚呢?”右师说:“天生成的,不是人为的。老天爷生就了我这样一付形体让我只有一只脚,人的外观完全是上天所赋与的。所以知道是天生的,不是人为的。”

沼泽边的野鸡走上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物,走上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是它丝毫也不会祈求畜养在笼子里。生活在樊笼里虽然不必费力寻食,但精力即使十分旺盛,那也是很不快意的。

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吊丧,大哭几声便离开了。老聃的弟子问道:“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弟子们又问:“那么吊唁朋友像这样,行吗?”秦失说:“行。原来我认为你们跟随老师多年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刚才我进入灵房去吊唁,有老年人在哭他,像做父母的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做孩子的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一定有人本不想说什么却情不自禁地诉说了什么,本不想哭泣却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如此喜生恶死是违反常理、背弃真情的,他们都忘掉了人是禀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时候人们称这种作法就叫做背离自然的过失。偶然来到世上,你们的老师他应时而生;偶然离开人世,你们的老师他顺依而死。安于天理和常分,顺从自然和变化,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人们称这样做就叫做自然的解脱,好像解除倒悬之苦似的。”

取光照物的烛薪终会燃尽,而火种却传续下来,永远不会熄灭。

第2篇: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看看下面的庄子养生主原文及译文吧!

【原文】

吾生也有涯①,而知也无涯②。以有涯随无涯③,殆已④;已而为知者⑤,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⑥,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⑦,可以保身,可以全生⑧,可以养亲⑨,可以尽年⑩。

【注释】

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zhì):知识,才智。

③随:追随,索求。

④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⑤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⑥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⑦缘:顺着,遵循。督:中,正道。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经:常。

⑧生:通作“*”,“全生”意思是保全天*。

⑨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姑备参考。

⑩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译文】

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我们世人口中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

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①,手之所触②,肩之所倚③,足之所履④,膝之所?⑤,砉然向然⑥,奏*然⑦,莫不中音⑧,合于桑林之舞⑨,乃中经首之会⑩。

文惠君日:“(11),善哉!技?至此乎(12)?”庖丁释*对曰(13):“臣之所好者道也(14),进乎技矣(15)。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6),官知止而神欲行(17)。依乎天理(18),批大?(19),导大?(20),因其固然(21);技经肯綮之未尝(22),而况大?乎(23)!良庖岁更*(24),割也;族庖月更*(25),折也(26)。今臣之*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刃若新发于硎(27)。彼节者有?(28),而*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9),是以十九年而*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30),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31),视为止,行为迟,动*甚微。?然己解(32),如土委地(33)。提*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4),善*而藏之(35)。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36)。”

【注释】

①庖(páo):厨房。“庖丁”即厨子。一说“庖”指厨子,“丁”是他的名字。为(wèi):替,给。文惠君:旧说指梁惠王。解:剖开、分解。

②触:接触。

③依:靠。

④履:踏、踩。

⑤?(yǐ):用膝抵住。

⑥砉(huà)然:皮肉分离的声音。向(?唬?和ㄗ鳌跋欤??)”,声响。“向(响)然”,多种声音相互响应的样子。

⑦奏:进。(huò)然:以*快速割牛的声音。

⑧中(zhòng):合乎;“中音”,意思是合乎音乐的节奏。

⑨桑林:传说中的殷商时代的乐曲名。“桑林之舞”意思是用桑林乐曲伴奏的舞蹈。

⑩经首:传说中帝尧时代的乐曲名。会:乐律,节奏。

(11)(xī):“嘻”字的异体。

(12)?:通作“盍”,讲作何,怎么的意思。一说为句中语气词,读如“盖”。

(13)释:放下。

(14)好(hào):喜好。道:事物的规律。

(15)进:进了一层,含有超过、胜过的意思。乎:于,比。

(16)神:精神,心思。

(17)官:器官,这里指眼。知:知觉,这里指视觉。

(18)天理:自然的纹理,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19)批:击:?(xì):通作“隙”,这里指牛体筋腱骨骼间的空隙。

(20)导。引导,导向。?(kuǎn):空,这里指牛体骨节间较大的空处。

(21)因:依,顺着。固然:本然,原本的样子。

(22)技(zhī):通作“枝”,指支脉。经:经脉。“技经”指经络结聚的地方。肯:附在骨上的肉。綮(qǐ):骨肉连接很紧的地方。未:不曾。尝:尝试。

(23)?(gū):大骨。

(24)岁:每年。更(gēng):更换。

(25)族:众;“族庖”指一般的厨子。

(26)折:断;这里指用*砍断骨头。

(27)发:出,这里指刚从磨*石上磨出来。硎(xíng):磨*石。

(28)?(jiàn):缝,间隙;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间”。

(29)恢恢:宽广。游刃:运转的*刃。

(30)族:指骨节、筋腱聚结交错的部位。

(31)怵(chù)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32)?(huò):牛体分解的声音。

(33)委:堆积。

(34)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

(35)善:这里讲作摆弄、擦拭的意思。

(36)养生:其后省中心语,意思是“养生之道”。

【译文】

厨子给文惠君宰杀牛牲,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时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说:“嘻,妙呀!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厨子放下*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

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

优秀的厨子一年更换一把*,因为他们是在用*割肉;普通的厨子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因为他们是在用*砍骨头。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了,而*刃锋利就像刚从磨*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和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刃*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

所以我的*使用了十九年*锋仍像刚从磨*石上磨过一样。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收藏起来。”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子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原文】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①:“是何人也?恶乎介也②?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③,人之貌有与也④。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⑤,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⑥。神虽王⑦,不善也。

老聃死⑧,秦失吊之⑨,三号而出⑩。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11),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12),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13),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14),忘其所受(15),古者谓之遁天之刑(16)。适来(17),夫子时也(18);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19)。”

指穷于为蕲(20),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注释】

①公文轩:相传为宋国人,复姓公文,名轩。右师:官名,古人常有借某人之官名称谓其人的习惯。

②介:独,只有一只脚。一说“介”当作“兀”,失去一足的意思。

③是:此,指代形体上只有一只脚的情况。独:只有一只脚。

④与:旧注解释为“共”,所谓“有与”即两足共行。一说“与”当讲作赋与,意思是人的外形当是自然的赋与。

⑤雉(zhì):雉鸟,俗称野鸡。

⑥蕲(qí):祈求,希望。畜:养。樊:笼。

⑦王(wàng):旺盛,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旺”。

⑧老聃(dān):相传即老子,楚人,姓李名耳。

⑨秦失(yì):亦写作“秦佚”,老聃的朋友。

⑩号:这里指大声地哭。

(11)其人:指与秦失对话的哭泣者。老聃和秦失都把生死看得很轻,在秦失的眼里老聃的弟子也应都是能够超脱物外的人,但如此伤心地长久哭泣,显然哀痛过甚,有失老聃的遗风。

(12)向:刚才。

(13)彼其:指哭泣者,即前四句中的“老者”和“少者”。所以:讲作“……的原因”。会:聚,碰在一块儿。

(14)遁:逃避,违反。倍:通作“背”,背弃的意思。一说“倍”讲作“加”,是增益的意思。

(15)忘其所受:大意是忘掉了受命于天的道理。庄子认为人体禀承于自然,方才有生有死,如果好生恶死,这就忘掉了受命于天的道理。

(16)刑:过失。“遁天之刑”是说感伤过度,势必违反自然之道而招来过失。一说“刑”即刑辱之意。

(17)适:偶然。来:来到世上,与下一句的“去”讲作离开人世相对立;这里的“来”、“去”实指人的生和死。

(18)夫子:指老聃。

(19)帝:天,万物的主宰。县(xuán):同“悬”。“帝之县解”犹言“自然解脱”。在庄子看来,忧乐不能入,死生不能系,做到“安时而处顺”,就自然地解除了困缚,犹如解脱了倒悬之苦。

(20)本句旨意历来解释纷纭,不得要领。根据前文所述可这样理解:“指”、“薪”即脂薪,又称烛薪,用以取光照物,“穷”是尽的意思,油脂燃尽于浸裹的柴薪,但火种却不会熄灭,传之于无穷。

【译文】

公文轩在见到右师大吃一惊,说:“这是什么人?怎么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只有一只脚,还是人为地失去一只脚呢?”右师说:“天生成的,不是人为的。老天爷生就了我这样一付形体让我只有一只脚,人的外观完全是上天所赋与的。所以知道是天生的,不是人为的。”

沼泽边的野鸡走上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物,走上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是它丝毫也不会祈求畜养在笼子里。生活在樊笼里虽然不必费力寻食,但精力即使十分旺盛,那也是很不快意的。

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吊丧,大哭几声便离开了。老聃的弟子问道:“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弟子们又问:“那么吊唁朋友像这样,行吗?”秦失说:“行。原来我认为你们跟随老师多年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刚才我进入灵房去吊唁,有老人在哭他,像做父母的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做孩子的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一定有人本不想说什么却情不自禁地诉说了什么,本不想哭泣却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

如此喜生恶死是违反常理、背弃真情的,他们都忘掉了人是禀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时候人们称这种作法就叫做背离自然的过失。偶然来到世上,你们的老师他应时而生;偶然离开人世,你们的老师他顺依而死。安于天理和常分,顺从自然和变化,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人们称这样做就叫做自然的解脱,好像解除倒悬之苦似的。”

取光照物的烛薪终会燃尽,而火种却传续下来,永远不会熄灭。

第3篇:养生论原文及译文

导读:《养生论》,三国嵇康撰,是我国古代养生论著中较早的名篇,论述了养生的必要*与重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养生论原文及译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养生论》原文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於导养得理,以尽*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骼茫?匾桓日吆*荨H辉蛞桓戎?妫?滩豢晌芤病6?莱N揭慌?蛔阋郧中裕?话Р蛔阋陨松恚?岫?林??怯滩皇兑桓戎?妫???喂褥逗得缯咭病J且跃?又?问焉褚粤ⅲ?裥胄我源妫?蛏?碇?资В??还??ι?9市扌砸员I瘢?残囊匀?恚??鞑黄莒肚椋?窍膊涣綮兑猓?慈晃薷校??迤?推健S趾粑?履桑??逞?恚?剐紊裣嗲祝?砝锞慵靡病?/p>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馀斛。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薰*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染身,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养命,中*养*”者,诚知*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至于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以同安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原,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内怀犹豫,心战於内,物诱於外,交赊相倾,如此复败者。

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恕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养生论》译文

世上有人认为神仙可以学成,不死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又有人说:人得最高寿命是一百二十岁,这是自古以来共有的认识,超过这个岁数往上的说法,没有不是蛊惑人心而又荒谬的。这两种说法都搞错了寿命的实情,请允许我试着粗略地论述这个问题。

世人与神仙的区别

神仙虽然不能凭者眼睛看到,但记事之书记载的史实、历代史籍传写的人物中,都明明记述锗神仙及其事迹,看来神仙是一定有的了。似乎是独独禀受了特异的东西,是从自然中禀受的,不是长期学习能够获得的。不过要能导气养*得当,用来使人享尽天年,上等的获得一千多岁的寿命,下等的获得大约数百岁的寿命,是能够实现的。然而世人都不精通导气养*的方法,所以无人能够获得这样的寿命。

凭什么说明这一道理呢?人们服用*物来希求发汗,有时并不能够取得效果;可是惭愧的心情一旦汇集,就会大汗淋漓。整个早晨没有用餐,就饥肠辘辘、很想吃饭;可是曾子由于亲人去世而心情悲伤,七天不吃东西也不饥饿。到了夜半还坐着不睡,就昏昏沉沉,很想就寝;要是心存深忧,那么到了天亮也不能合眼。梳子可以梳起头发,浓酒可以使脸红热,不过是靠外力达到了这样的程度罢了;壮士如果发怒,愤怒的样子看起来和平常人大不相同:是竖起头发、冲起帽子。由此说来,人的精神对于身体,犹如国家的君主。精神在内躁乱不安,身体就会在外受到损害,犹如君主在上位昏庸无道,国人就会在下边作乱一样。

修养*情

在商汤时的大旱年间种庄稼,独独有过一次灌溉的禾苗,虽然终归也要枯萎,但必定是那有过一次灌溉的最后枯萎。既然这样,那么,一次灌溉的益处本来就不能轻视啊!可是世人常说一次生气不能够伤害生机,一次悲哀不能够伤害身体,于是轻率的放纵自己,这就犹如不明白一次灌溉的益处,却对着旱苗、期望她长成好的庄稼一样。因此精通养生的人知道身体是依赖精神来挺立的,精神是凭借身体来依存的,明白生机容易丧失,懂得一次过错也会伤害生命,所以修养*情来保养精神,使心志安定来保全身体,在感情上不留爱憎,在心中不留忧喜、清净淡泊,不受哀乐的影响,这样就会身心和洽,气机平顺;还要进行呼吸吐纳的修炼,服食但要来调养身体,使身体和精神相互融合,这样就会表里一起相辅相成。

食物的相对*

采用播种之后不再管理的田种法,一亩地能出产十斛粮食,就叫做良田,这是天下的共同说法;不知道采用播种之后讲究管理的区种法可以使一亩地出产一百多斛粮食。土地和种子是一样的,然而种植管理的方法不同,那么成效就会相差很大。认为商人没有十倍的利润,农民没有一亩地收获百斛粮食的希望,这些都是墨守成规而不知变化的看法啊!

常吃黑大豆就会让人身体沉重,过量使用榆皮和榆叶就会让人昏昏欲睡,合欢能让人消除郁忿,萱草能让人忘记忧愁:这是愚蠢人和聪明人都知道的常识;打蒜会伤害眼睛,河豚鱼有毒不能使用;这也是一般世人所懂得的道理。身上虱子寄生到了头上就会逐渐变黑,雄麝吃了柏叶就能生成麝香;生活在有些山区的人由于水土不好颈部就会生出瘿病,生活在晋地的人则由于水土的原因牙齿就会变黄患病。

从这些情况推论来说,凡是吃的东西的特*,在熏陶*情、影响身体方面,无不产生相应的作用。难道只是吃了黑大豆而影响身体使之沉重就没有什么东西使之轻健、大蒜伤害眼睛使之昏暗就没有什么东西使之明亮、水土熏染牙齿使之变黄生病就没有什么东西使之洁白坚固、柏叶的香气袭入雄麝使之生成麝香就没有什么东西使之生成臭物吗?!

神农氏的启示

因此神农氏所说的“上品*保养生命、中品*调养*情”的话,实在是由于深知养*保命的道理,才要靠*物的辅助养护来达到养生的目的啊!可是世人不去仔细思考这一道理,只是看到五谷的作用,沉溺于声*之中,眼睛被天地间的事物所迷惑,耳朵致力于欣赏淫邪的音乐,让美味佳肴熬着他们的脏腑,让美酒烧灼着他们的肠胃,让香气腐蚀他们的骨髓,让喜怒扰乱着他们的正气,让思虑损耗着他们的精神,让哀乐伤害着他们平和纯正的本*。就小小的身体来说,摧残它的东西不是来自一个方面;精气容易耗尽的身体,却要内外受到攻击,身体不是木石,难道能长久吗?!

不善于养生的表现

那些自行其是表现过分的人,饮食不加节制,因而产生百病;好*不知疲倦,因而导致精血亏竭。他们是风寒侵袭的对像,是百毒伤害的目标,在生命的中途就会因这种种灾难而早死。是人都只知道嘲笑或哀伤,说他们不善于养生。至于安排生命活动不够妥当,在疾病还未显示征兆时就疏忽了它的危害,以致没有显示的病症累积起来造成虚损,虚损累积起来造成衰弱,从衰弱发展到头发变白,从头发变白发展到精力疲极,从精力疲极发展到寿命终结,竟糊里糊涂地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们,还以为那是自然的规律。纵使稍有醒悟,也只是在患病开始之后叹息并表示遗憾,却不懂得在疾病还没有显示征兆时就小心防范各种危害。这就犹如齐桓侯染上了将死的疾病、却为扁鹊的先见之明而生气一样,把感到了病痛的时候当作患病的开始。病害是在没有显示征兆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却要在病情显著之后救治它,所以会有白费力气的治疗,奔波于常人的世界,所以只能有短暂的寿命。

总览古今人间,无不都是这样。用多数人的情况去*实自己的看法,用跟常人同样的寿命来安慰自己,认为天地之间的事理,完全都在这里了。纵使听到了一些养生的方法,就用自己的见识评判它,认为它不怎么样;再者则是疑虑重重,即是稍有仰慕养生的奥妙道理之心,却不知道遵从的途径;又再者是自己努力服用丹*,半年一年之后,劳苦一番却不见有效,心劲因此倦怠而衰退下来,中途又放弃了。

有的人补益自己就好像用田间小沟的细流去浇地一样,又小又慢,可是耗散起来却像用海水流归之处的巨洞让大水奔泻而去一样,又多又快,还想坐待明显的好报;有的人压抑*情,强忍欲望,违心舍弃宏大的志愿,可是世俗的嗜好却常常萦绕在耳目之前,而期待的养生功效要在数十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又担心两者都会失去,心中犹豫不决。思想在内不断校正,物欲在外不断诱惑,近前的物欲享受与远期的养生功效相互排斥,这样也要失败的。

养生道理的特点

养生的道理隐微奥妙,可以从事理上推知,难以用眼睛去识别,譬如枕木与樟木,生长七年之后才能区分开来。如果以急于求成的心理来跨入清心寡欲的修养之路,意图速成但收效缓慢,希望迫切但效应久远,所以没有谁能坚持到底。

心志远离养生之道的众多世人既然认为养生没有效果,于是就不去追求;然而追求养生的人由于不专心也会丧失成效,片面依靠一种方法的人由于不全面也最终会没有建树,只是追求养生技术的人由于思路狭窄则会自毁大业。因为都是像这种种的情况,所以想要享尽天年的人一万个里边也没有一个能成功的。

善于养生的表现

善于养生的人就不是这样,是思想上淡泊虚无,行为上安静泰然,不断地减少直至去除私心和贪欲。懂得名利地位会伤害精神,所以轻视而不去追求,并不是心中希望得到而后要在行动上硬行克制;明白美味佳肴会伤害生机,所以抛弃而不眷恋,并不是心中贪恋不已然后要在行动上强行压抑。

名利地位等外在东西因为会使心*受害所以不留在心中,精神因于淳朴淡泊就能特别饱满。胸襟坦荡而没有忧患,心*宁静而没有思虑。又去用纯一功之约束自己,用*之气调养自己,两者一天天地相辅相成,就会在安定的境界统一起来。然后再用灵芝薰蒸身体,用甘泉滋润脏腑,用朝阳沐浴皮肤,用音乐安定神志,顺其自然而为,自感适意,这样就会身体轻健,心*沉静。忘掉物质享受带来的所谓欢乐然后就会得到真正的愉快满足,摆脱生命的牵挂然后就会使身体获得长寿。

像这样地坚持下去,差不多就同羡门比一比寿命,同王子乔较量年龄了!为什么说养生没有应有的成效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