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假途灭虢》译文

【原文】

晋献公欲伐虢①,荀息曰②:“君何不以屈产之乘③、垂棘之璧④而假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如受吾*,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⑤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⑥,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欤!”挈其妻子以奔曹⑦。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⑧。”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春秋谷梁传》)

【注释】

①晋献公(?~前651):名诡诸,晋武公子,在位二十六年。在此期间伐灭了周围一些小国,为其子晋文公称霸打下了基础。据《史记·晋世家》,晋献公伐虢的借口是虢国在晋国内乱中支持了他先君的政敌。②荀息(?~前651):晋献公最亲信的大夫,食邑于荀,亦称荀叔。献公病危时以荀息为相,托以国政。献公死后,荀息在宫廷*中为里克所杀。③屈:即北屈,晋地名,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北。乘(shèng胜):古以一车四马称为一乘。这里专指马。④垂棘:晋地名,在今山西省潞城县北。⑤府:古时国家收藏财物、文书的地方。⑥宫之奇:虞大夫,刘向《说苑·尊贤》说:“虞有宫之奇,晋献公为之终死不寐。”⑦曹:西周始封姬姓国,都陶丘(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⑧马齿:马每岁增生一齿。加长(zhǎng掌):增添。

【参考译文】

晋献公想要*虢国,荀息说:“君主为什么不用北屈出产的马,垂棘出产的璧,向虞国借路呢?”献公说:“这是晋的国宝,如果受了我的礼物而不借路给我,那又拿它怎么办?”荀息说:“这些东西是小国用来服事大国的。它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如受了我们的礼而借路给我们,那就是我们从里面的库藏里拿出来,而藏在外面的库藏里,从里面的马房里拿出来,而放在外面的马房里。”献公说:“宫之奇在,一定不让的。”荀息说:“宫之奇的为人,心里明白,可是怯懦,又比虞君大不了几岁。心里明白,话就说得简短,怯懦就不能拼命谏阻,比虞君大不了几岁,虞君就不尊重他。再加上珍玩心爱的东西就在耳目之前,而灾祸在一个国家灭亡之后才到来,这一点要有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到。臣料想虞君是中等智力以下的人。”献公就借路征伐虢国。

宫之奇劝谏说:“晋国的使者言辞谦卑而礼物隆重,一定对虞国没有好处。”虞公不听,就接受了晋国的礼物而借路给晋国。宫之奇又劝谏道:“俗语说:‘唇亡齿寒。’岂不就说的这件事吗!”他带领自己的老婆孩子投奔到曹国去了。

晋献公灭了虢国,五年以后占领了虞国。荀息牵着马捧着璧,走上前来说:“璧还是老样子,而马的牙齿倒多长了几颗。”

【题解】

本篇节选自《春秋谷梁传》。《谷梁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它的作者,《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署为鲁人谷梁子;唐杨士勋说他名?m,字符始,一名赤;颜师古说他名喜;另外还有名嘉、名淑、名?z的各种说法。清阮元以为当作淑。谷梁子和公羊高都受学于子夏,《谷梁传》和《公羊传》体裁特点也相似。原来经、传是分别成书的,今本《谷梁传》经、传合并,传文逐句传述经文大义。如本篇第一句“虞师、晋师灭夏阳”是《春秋》经文中的一句,后面部分是《谷梁传》的传文。《四库全书总目》以为《谷梁传》与《公羊传》一样,也是谷梁子初传,经数世才由后学著作成书的。也许谷梁子歧名这么多即与此有关。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各自特*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清而婉,就是清通而含蓄。

鲁僖公二年(公元前658),晋献公准备伐虢。虞国地处晋、虢之间,若绕道则受阻于中条山。献公听从荀息之计,以重礼贿虞君,借道伐虢。虞、虢都是小国,虞贤臣宫之奇看出晋国居心不良,有各个击破、一箭双雕的用意,劝谏虞君不要上当。虞君不但不听,而且自告奋勇愿出兵开路打头阵,帮助晋国攻下了虢邑夏阳。这以后的事,《谷梁传》所述与《左传》有点不同。《谷梁传》以为晋国当年就灭了虢国,五年以后又灭虞。《左传》则以为晋拿下下阳(即夏阳)以后仅作为据点,未即灭虢。三年以后,晋师再次假道虞国,挥*南下,灭了虢国,还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虞君终于做了俘虏。《谷梁传》用简练的语言述评了这一历史事件,深刻地说明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第2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题之假道灭虢

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同时给虞国送去宝马和贵重礼物。你要注意他假道灭虢的把戏。

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20一22题。(8分)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

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

⑥取,攻占。

20.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假道于虞()(2)还反灭虞()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假道于虞而伐虢。

(2)晋已取虢,还反灭。

2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参考*:

20.①借②通“返”,返回(本题共2分,每写对一个字得1分,写错不给分。)

21.(1)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2)晋国攻下虞国后,*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本题共4分,意思对但翻译不通顺,相应扣1分。)

22.唇寒齿亡。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本题共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总结:虞国国君贪财,大夫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近邻,它的灭亡必然会导致虞国灭亡。”虞国君主不听劝谏,答应晋*过境,结果晋国灭掉虢国立即灭虞。

第3篇:裴晋公禊事原文及翻译

卷一·裴晋公禊事

作者:洪迈

唐开成二年三月三日,河南尹李待价将禊于洛滨,前一日启留守裴令公。公明日召太子少傅白居易,太子宾容萧籍、李仍叔、刘禹锡,中书舍人郑居中等十五人合宴于舟中,自晨及暮,前水嬉而后妓乐,左笔砚而右壶觞,望之若仙,观者如堵。裴公首赋一章,四坐继和,乐天为十二韵以献,见于集中。今人赋上已,鲜有用其事者。予按《裴公传》,是年起节度河东,三年以病丐还东都。文宗上已宴群臣曲*,度不赴,帝赐以诗,使者及门而度薨。与前事相去正一年。然乐天又有一篇,题云《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已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之作》,是开成三年诗,则度以四年三月始薨。《新史》以为三年,误也。《宰相表》却载其三年十二月为中书令,四年三月薨。而帝纪全失书,独《旧史》纪、传为是。

译文

作者:佚名

唐文宗开成二年三月三日,河南尹李待价将在洛水边修禊(除掉不祥的祭祀),前一天去信寄给河南留守裴令公〔度),裴度第二天招集太子少傅白居易,太子宾客萧籍、李仍叔、刘禹锡,中书舍人郑居中等十五人,在船上大开宴会。从早晨到晚上,玩水的玩水,奏乐的奏乐,赋诗的赋诗,饮酒的饮酒,远远看去,象神仙一般,观看的人山人海,裴公先赋诗一首,余人接着唱和,白居易作了十二韵诗,献给会上诸人,现存集中。现代人写上已诗,很少使用这个史实。我查《裴公传》,这年起复用为河东节度使。开成三年因病求回东都。文宗上已日在曲*池大宴群臣,裴度没有赴会,文宗写诗赐给他,使者才到门口,裴度就死了。和上次事相隔正好一年。但白乐天又有一篇,题为《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已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之作》,是开成三年诗,那么裴度是开成四年三月才死的。《新唐书》以为是开成三年,那就错了。《宰相表》却记载裴度开成三年十二月为中书令,四年三月病故。然而《帝纪》全无记载,只有《旧唐书》纪和传记载的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