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刘邦的故事

历史名人刘邦的故事

  刘邦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名人刘邦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

  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 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

  击败项羽后, 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 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 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

  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 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毛泽东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骗到媳妇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到沛县定居,因为沛令和他是好友。 在刚刚到沛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

  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

  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亲自出来迎他。

  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

  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

  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

  刘邦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

  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

  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女愿意许给你做洒扫的妻妾。”

  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

  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

  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 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

  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当时为沛公的刘邦率领义军攻入函谷关,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刘邦入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并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进关。当时项羽刚刚于巨鹿之战取得胜利,并歼灭了秦军的主力,正向关中进发。

  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得知刘邦已经攻陷关中,一怒之下攻陷了关隘,并推进至戏水之西。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军队中掌管军政的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

  项羽大怒,说:“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

  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

  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

  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

  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能啊。这又将怎么办呢?”

  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因此他特意来告知我。”

  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

  张良说:“比我大。”

  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

  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刘邦说:“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

  项羽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

  项羽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羽、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坐。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

  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对待他人仁慈。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

  项羽说:“好。”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沛公。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

  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

  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

  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

  项羽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

  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

  项羽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

  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

  项羽说:“壮士!还能喝酒吗?”

  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将已亡的秦朝的作为延续罢了。我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好。”

  项羽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以上厕所为由,趁机起身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

  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需躲避小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

  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

  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羽;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发怒,不敢亲自献上。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去吧。”

  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羽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拿着剑和盾牌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小路走。

  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就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辞别,说:“刘邦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

  项羽说:“沛公在哪里?”

  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

  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项羽)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死了曹无伤。

  范增的预言在数年后应验:项羽和刘邦在随后的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 (史称楚汉战争),最后项羽败北,在乌江自刎而死,刘邦建立汉朝,是为汉高祖。

  为政举措  善用人才

  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贤。即位的同年6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法律思想

  刘邦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取消秦朝“严刑峻罚”的做法,废除连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辅”。即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达到宽柔相济,严松相当的统治效果。

  发展经济

  刘邦攻入咸阳之时,便立即废除秦朝的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刘邦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 ,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解放生产力,让士兵复员, 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归家,给予他们土地及住宅,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迅速恢复提高国民经济。

  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同时鼓励生育,扩大劳动力。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抑制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残余的奴隶主阶级。

  刘邦还接受娄敬的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 刘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

  注重文化

  刘邦开创的汉朝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制度。在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的传入,对儒家文化又产生了影响。

  拜太上皇

  刘邦称帝后,在设盛宴招待大臣时,对父亲刘太公夸耀说:“原先您老经常说我是无赖,没有赖以生存的赚钱之道,没有二哥能理家治业。如今我做了皇帝,您看在是二哥的财富多,还是我的财富多呢?”

  刘邦和父亲刘太公在一起住,每五天就去拜见一次。太公觉得没什么,也习惯了。但太公的属官却觉得不合适,就劝他说:“俗话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当今皇帝是您的儿子,但他也是人主。您虽是他的父亲,但也是他的大臣。让他这个主人拜见您这个大臣,不合礼仪。况且这样也显不出皇帝的威严。”

  等刘邦再拜见父亲时,太公就提前拿着扫帚出门相迎,然后倒退着进屋,不给刘邦行礼机会。刘邦很吃惊,跳下车去搀扶父亲,太公赶忙说:“皇帝贵为人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破坏了国家的礼法。”刘邦便下诏书,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一举两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严,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拜见父亲了。

  建造新丰

  据晋代笔记《西京杂记》记载,刘太公在皇宫生活日久后,终日闷闷不乐,刘邦忐忑不安,私下问太上皇侍从,侍从回答说:“太上皇以前在家乡丰邑城生活时每天都和邻居亲朋在一起以踢球、斗鸡、喝酒为乐,没有人能陪太上皇,因此才闷闷不乐。”于是刘邦在皇宫附近为父亲盖起一座新丰城,又将丰县部分亲朋邻居迁来居住。新丰城街巷布局跟家乡丰邑城一模一样,连迁来的相邻老幼和鸡犬都能认得各自的居所。

  身披数创

  刘邦从起事开始,连续亲征前线、身当矢石,也因此多次受伤。比较广为人知的就是被项羽埋伏弓弩射中胸口,以及临终那年带病征讨英布时再次中箭。

  唐朝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注引《三辅故事》记载,刘邦在楚汉之争时期,和项羽展开多年拉锯战,身体受过十二次重大的创伤,被流矢、垒石伤到的就有四次。

  喜爱蹴鞠

  《西京杂记》记载刘邦父子在丰邑时常和屠贩少年斗鸡、蹴鞠,刘太公居住在长安后,因为怀念和旧时乡友的游戏而闷闷不乐,于是刘邦为孝顺父亲造就了新丰城,同时还把蹴鞠引入宫中,从此,蹴鞠从市井娱乐走进了大雅之堂,也从一个市井游戏真正走上了历史的大舞台,展现出“里有俗,党有场,康庄驰逐,穷巷蹋鞠”的局面。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出土的汉代石刻中,不仅描绘了单人蹴鞠、二人蹴鞠,多人蹴鞠,还有男女共同蹴鞠的景象,蹴鞠已然成为中原大地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祭祀纪信

  《长安县志·王曲城隍庙会》记载:“楚汉荥阳之战中,汉将纪信假扮成汉王刘邦,解救刘邦出围,致被项羽烧死。刘邦得天下后,厚赏、追封纪信,并赐黄袍加身,择长安上林苑(今王曲镇)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纪信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及地方相关资料上均有叙述。据传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

  刘氏冠

  刘邦在当亭长的时候,自己用竹皮设计头冠,让担任求盗的下属到薛县去找人制作,刘邦时时戴着这种头冠,到了显贵之后也一样,人们称这种竹皮头冠为“刘氏冠”。东汉学者应劭注解称“刘氏冠”就是“鹊尾冠”,也叫“长冠”。东汉蔡邕在《独断》中称“长冠”原本是楚制,后来刘邦用竹皮改制之后称作“刘氏冠”。

  汉八年(前199年)三月,刘邦规定:爵位不是公乘以上的,不得佩戴“刘氏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