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治秩序
礼治秩序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这套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临时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规划的。人们有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的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预备下怎样往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题目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那一个社会,尽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由于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了现代社会愈甚。那是由于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乡土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的活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实有效的,也愈值得守旧。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我自己在抗战时,疏散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教房东老太太。她一听哭声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是一种寄生苗,吃奶时就会发痛,不吃奶又饿。他不慌不忙的要我们用咸菜和蓝青布往擦孩子的嘴腔。一两天果然好了。这地方有这种病,每个孩子都发生,也因之每个母亲都知道怎样治,那是有效的经验。只要环境不变,没有新的细菌侵进,这套不必讲学理的应付,总是有效的。既有效也敢不必问理由了。
象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我们说“灵验”,就是说含有一种不可知的魔力在后面。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玻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
假如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字本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回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利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遵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选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自得。道德是社会***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假如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分歧、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簧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在表面看往好象是人们行为不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实在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只是主动的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的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无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题目为条件。乡土社会满足了这条件,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往是怎样有效,假如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往应付新的题目了。所应付的题目假如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题目,就得有个气力来控制各个人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