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造船技术的伟大发明

亲爱的同学们,海贝贝又和大家见面了。前几期我们介绍了古代船舶的发展演变情况,船舶技术随着时间的推进日新月异。漫长的岁月中,*古代造船技术取得过一系列重大的成就,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之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船舶推进工具橹、*式多桅多帆等技术,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古代造船技术中另外几项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发明。水密隔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船舶虽然能自如地漂浮在水面上,但一旦船体破损,水进入船舱,若不能及时堵住漏洞,船最终会沉没。1912年4月14日,英国新造豪华邮船“泰坦尼克”号首航途中因撞击*山而沉没,1300多人丧生,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灾难*事件。由于“泰坦尼克”号邮轮横向进行了分舱,在撞上*山后,船首5个舱破损进水,维持了2个多小时,这才使得近一半人有机会逃生,从中可以看出设置“水密隔舱”对船舶抗沉*的重要*。那么,什么是水密隔舱呢?它有什么作用,又是如何发明的呢?作为*古代造船技术的一项伟大创造,水密隔舱是用隔舱板把船体严密分隔成若干个互不连通的舱室。这样做有几个优点:第一,起到密封作用,因被横舱壁所隔,船上形成若干水密隔舱,这样即使一两个船舱破损,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船舱,增加了航行的安全*:第二,隔舱板与船壳板紧密钉合,增加了船整体的横向强度:第三,舱壁为船体提供了坚固的横向结构,使桅杆得以与船体紧密连接,这也使*古代帆船采用多桅多帆成为可能:第四,方便货物分类装卸和管理。水密隔舱是受到什么启发而发明的呢?原来古人制作水密隔舱是借鉴了竹子横隔膜结构的功能。美国科技史学者坦普尔在《*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中写道:“建造船舶舱壁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人是从观察竹竿的结构获得这个灵感的,竹竿节的横隔膜把竹分隔成好多节空竹筒。由于欧洲没有竹子,因此欧洲人没有这方面的灵感。”*盛产竹子,如同使用竹筏一样,*船匠早就对竹子的结构和浮*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制造出与竹子结构相类似的独一无二的船体结构,坚固而轻巧。唐末五代期间,由于水密隔舱的问世,*船舶越造越大,航程越走越远,开始进入印度洋,并以坚固、抗风力强、安全*好而著称于世。当时的阿拉伯航海者均喜欢乘坐*船,因为它更安全。水密隔舱技术在18世纪传入欧洲后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上面提到的“泰坦尼克”号就设有16个水密隔舱。但由于“泰坦尼克”号的水密门质量不好,个别水密门在水压作用下破裂,加剧了船只的沉没。“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它的姐妹船――“奥林匹克”号和“大不列颠”号被秘密召回造船厂进行改造,其中就包括改进水密隔舱。水密隔舱技术既提高了船舶的抗沉*能,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使得这一造船技艺流传至今。如今,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水密舱壁,早已是世界各国制造船舶必须遵守的准则。现代造船行业普遍使用水密隔舱技术,大型航母甚至有几百到2000个水密隔舱,为远洋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2008年,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该项遗产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船尾舵是*纵船舶航向的工具,经常设在船舶尾部,所以常被称为“船尾舵”。船尾舵的出现是船舶发展史上一件意义重大的事。舵是由桨慢慢演化而来的。随着船体的增大,古人把桨按职能分为两种:一种负责划行,推动船舶前进:另一种则负责控制方向,被称为“舵桨”。后来,桨的位置又从船舷移至船尾,成为尾桨,由此便演变出船尾舵。舵通过舵面与舵柄的杠杆关系、舵面与船的转动中心的杠杆关系,能使庞大的船体运转自如,结合风帆和指南针就成为确保船只安全航行的三大条件。*是最早使用舵的国家,已知的最早的船尾舵是1955年广州出土的东汉墓中陶质船模上的船尾舵。两千多年来,舵的形式在不断地改变和创新。早期的舵从船尾伸出,形成一个较长的凸出,既不美观也不方便。于是古人们想出了将舵垂直*入水中的方法,这种舵被称为“垂直舵”。又由于内河航道常常深浅不一,为了方便行驶,便产生了升降舵,当船驶入浅滩或者靠岸时,可以把舵吊起,以防触底折断。一些大型船舵,如郑和宝船长11米多的舵杆,还要用专门的绞车进行升降。此外,唐宋时期还发明了平衡舵,即把舵的一部分面积分布在舵柱的前方,缩短了舵压中心与舵轴的距离,从而减少了转舵的力矩,使得*纵更为轻便。为使转舵变得更省力,人们在舵上穿了许多孔,发明了开孔舵,以此来减少水的阻力。舵的发明和使用改写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历史。欧洲人在采用*舵之前,都是用桨来控制方向,这样是无法进行远洋航行的。大约到10世纪,舵的技术已传到阿拉伯,而直到12世纪末、13世纪初,欧洲才开始使用舵,并为15世纪的欧洲大航海时代创造了有利条件。车轮舟你们见过带“轮子”的船吗?也许你感到奇怪,船上又没有轮子,为什么人们称之“轮船”呢?事实上,现在的轮船确实已经没有“轮子”了,可是在古代,真的有带“轮子”的船,而且这种船的产生可以说是船舶制造史上的一次变革。大约在晋朝,*人发明了轮桨。车轮舟就是用轮桨作为推进工具的。船体两侧装有木叶轮,可以通过人力踏动使其转动,从而推进船只。如果连续转动桨轮,则桨叶不断划水,就可以连续推进。在同一根转轴上可根据船宽的大小安装很多踏脚板,由很多人同时踏动,可提高车轮舟的推进效能和船速。大家都知道,摇橹是用手臂来摇,而车船则可以用腿脚的力量踏动木叶轮,由于腿脚的力量远远大于手臂,所以,虽然同样是使用人力,车船能够提供更高效的动力。车轮舟进退自如,这就提高了船的机动*,这一点对战船来说尤为重要。车轮舟是*在世界造船史上的又一大贡献,领先西方千年左右。在欧洲,车轮船的第一次试验是于1543年在巴塞罗那进行的。当*大规模发展车船并编成水*时,已经领先欧洲的第一次试验约400年了。车轮舟推动了蒸汽机船的发展,推动船舶前进的大桨轮成为机动船舶的象征,从而出现了“轮船”这个名称。尽管现今早已不再使用桨轮了,但轮船的“轮”字仍被沿用。龙骨结构*古代船舶的龙骨结构是造船业中的一项重大发明,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龙骨是在船体的基底*连接船首柱和船尾柱的一个纵向构件,它位于船的底部。在龙骨的上面有横过的船肋加固。龙骨通常是船壳第一个被建造的部分,由主龙骨、尾龙骨和首柱三段构成。龙骨的一个主要作用是承重,就如同人和动物的脊椎一样,是船舶最重要的承重结构,承受船体的纵向弯曲力矩,保*船舶结构强度。龙骨的另一个作用是扩大了船的侧面面积,提高了船在水中的并联阻抗,防止了侧风转向。这对逆风航行尤为重要。此外,龙骨还对船的重量稳定有重要作用,减少了船的倾斜或是反向转动。*古代的造船工匠们为了使船舶有更好的适航*和稳定*,设计建造出了“短而肥”的尖底海船。这种船*板平整,船舷下削如刃,船的横断面为v形,尖底船下设置贯通首尾的龙骨,用来支撑船身,使船只更坚固,同时吃水深,抗御风浪能力十分强。在船舷两侧又装有舭龙骨,即一种位于船侧和船底交界处的纵向构件,它能减弱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时的摇摆现象,提高了船体的纵向强度。欧洲船只于19世纪初才开始采用这种龙骨结构,比*晚了数百年,而且纵向主构件只有龙骨,不及*海船坚固。*发明的水密隔舱、船尾舵、车轮舟、龙骨结构等技术凸显了*古代造船的辉煌历史,有力地推动了*和全世界的造船与航海活动。西方近、现代船舶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不少发明都可以在*古代造船技术领域找到影子或闪光点。同学们,想继续了解关于近现代船舶技术的发展和演变情况吗?让我们下期再叙吧。

第2篇:《*古代的四大发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古代的四大发明》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我的祖国叫*》这个主题下,展开了*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个活动。在这活动中让幼儿了解*古代的四大发明,知道印刷术、指南针、火*和造纸术的名称及其作用。了解指南针的用处,知道在可以不同环境中找到南方。让幼儿知道*人很聪明,在*古代就有了四大发明,从而为自己是*人儿感到骄傲、自豪。

在活动的一开始,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我最先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的四大发明吗?”小朋友们回答却是花样百出:“糖果、宇宙飞、汽车等等”。

活动中我先从最简单的指南针入手,告诉他们指南针可以带我们找到南方。我先和小朋友玩了一个游戏《谁能猜准上下左右》,请6个小朋友,听我的口令,快速指出上下左右的方位,反应慢或者错的小朋友淘汰,最后留下的小朋友则获胜。我先带领给他们试玩了一次,然后正式“比赛”,这样先让孩子先分清了上下左右,凭借以上经验,在问他们:你们知道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在哪里呢?先来找一找南方。幼儿凭借经验指点“南”,并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加深印象。随后引出*古代的其他发明。火*对幼儿来说不是很陌生,因为他们知道大*,在讨论这些常见武器子*的制造上幼儿也能理解。但是造纸术和印刷术对幼儿来说有些难,为此我从名称入手,把这两种发明分别介绍为“造纸的技术”和“印刷的技术”。最后我做了课外的延伸,请孩子画一画你们以后想发明的东西。

这次活动我感到不好的是时间安排上有些缺憾,四大发明的内容很多,不可过于罗嗦,要精简地挑重点的来讲,有详有略,动静交替,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完美的有效课堂教学,幼儿对这个活动的内容不是很熟悉,后来我适当调整了一下环节,孩子的画的以后想发明的东西也是很有创意很有趣。

第3篇: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和活字印刷术。

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推动了欧洲火*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春秋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作出“楚辞”体,又称“骚体”。他的代表作《离骚》,是*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

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称为“赋”。东汉的张衡代表作《二京赋》,是汉赋中的佳作。

唐朝的诗歌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等;另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着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弃疾等。“多情自古伤离别”出自柳永的《雨霖铃》,“花自飘零水自流”出自李清照之手。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弃疾的作品表达了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到元代,有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的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的短篇小说称为传奇;宋代说话艺术盛行,编出了许多话本,供说书人做底本;明清时期,小说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在众多的作品中,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四大名着)长篇小说最为着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汉字:源于图画,至商代形成完整体系。演变脉络:*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魏晋的楷书具有定鼎之功,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

草书具有审美价值,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也备受世人喜爱。

到了元代,元杂剧把*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

练习题:

1.火*、指南针和印刷术在西方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同时期的*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

a.固守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侵扰

c.国家*、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2.“‘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也可以看风水;火*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乙同学展开争论,*:“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正确,乙错误

b.*错误,乙正确

c.*、乙都正确

d.*乙都错误

3.2008年*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悠久的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a.行书

b.隶书

c.篆书

d.草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