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桌游杀进福布斯的黄恺励志人物故事

第1篇:凭桌游杀进福布斯的黄恺励志人物故事

父母不让玩,只好自己做游戏玩

2023年,黄恺登上了《福布斯》中文版30岁以下创业者的榜单。

如果说“天分”这个概念真实存在的话,黄恺一定是有桌游天分的。10岁,在大多数男孩子还在外面疯跑疯玩的时候,黄恺已经开始自己做游戏了。因为父母是老师,对黄恺管教很严,不让他玩电子游戏,甚至把他的漫画书都封起来。在硬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黄恺自己做了很多桌面游戏。他在纸上画地图、画小人,在地图上打仗,这样的游戏,他和周围几个比较铁的哥们儿从小学一直玩到初中。

上了高中,热爱游戏的黄恺就给自己定了个小计划:以后一定要考个和游戏相关的*。高考时,他发现了传媒大学新出的游戏*。“就好像被提醒了一样,那个*好像远远地告诉我,这就是我想要的,很宿命的感觉。”黄恺说。

如愿上了自己从小就喜欢的*,黄恺开始探求更广阔的桌游领域。在网上,他了解到国外桌游的发展,于是主动寻找国内桌游的门路。黄恺在大二的时候去了西直门的一家桌游吧。在桌游吧里,一小撮人玩着国外的桌面游戏,这个场景让黄恺感触颇多:“我当时在想,有没有一款桌游的题材和概念是可以让*人方便接受的,不会像国外桌游那样难以领会。”

2000年时,杀人游戏在国内开始流行起来,但到2007年以后,逐渐没落。黄恺感触良多:“我当时觉得这个游戏不那么耐玩,也有很多局限*。接触了很多国外桌游后,我想设计一款可以融合本国特*的桌游。”

“三国”的题材也不是黄恺一开始就确立的。他之前想过很多题材,甚至想把大学的同学、老师、教导主任都作为角*编到游戏里。他说:“但最后放弃了这个想法。类似的想法蹦出了很多,随着想法深入后又不断被否决。联想到‘三国’的题材后,也经历了漫长的设计过程。”

“三国杀”淘宝店找到同盟

一开始把自己做的“三国杀”放到网上去卖,黄恺只是想赚点零用钱。他说:“最开始的两个月只卖出去一两套,但是第二个季度就能达到十几、二十套。那段时间的发展速度是比较惊人的。”

黄恺做的手工“三国杀”在淘宝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积累,玩的人越来越多,清华、北大、广院的客户纷纷反馈,说非常喜欢这个游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游卡桌游的ceo杜斌了。杜斌当时在清华读博,因为一个瑞典朋友也接触到了桌游。为了了解国内的桌游情况,他随手在淘宝搜了一下,结果搜到了黄恺的“三国杀”。然后,杜斌和黄恺一拍即合,成立了桌游创意公司。

本着对淘宝累积销量的反馈,黄恺清楚地认识到,在现有环境下做桌游创意,前景还是不错的。于是在租住的小房子里,黄恺、杜斌和相熟的三四个同学组建了“游卡桌游工作室”。

一直到2008年夏天,加入工作室的人越来越多,杜斌和黄恺决定成立公司。

桌游最主要的标准就是能玩

身为游卡桌游的创意总监,黄恺的大部分工作是设计好玩的游戏。因为客观原因,黄恺经常要在游戏的产品质量和出品时间之间做权衡,做妥协。

现在,黄恺手下带领着四五个设计师,在开发新桌游的道路上奔波。

黄恺的公司有一套衡量游戏的标准,每出一款游戏,他们就要按照标准严格打分。他说:“分数比例最高的是包装和产品美术设计,因为这些都是非常直观的东西,能让玩家一眼就喜欢。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游戏的平衡*和公平*,这也是让玩家持续玩游戏的根源。”

谈到今后桌游的发展趋势,黄恺有自己的担忧,“桌游这个圈子现在很小,除了‘三国杀’,其他游戏的流行程度都不太高。”黄恺说,“我要在‘三国杀’的品牌上,开发更多的游戏,让‘三国杀’成为桌游的桥梁。我还要利用群聚效应,让不玩桌游的人通过‘三国杀’接触桌游,再让已经接触桌游的人多玩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试着做到让大家不会对某个游戏厌烦吧。”

1986年出生的黄恺在一些人看来,成功来得太快太早。其实在游戏设计的道路上,他已经走了10多年。

第2篇:乔布斯的励志人物故事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向那些疯狂、特立独行、想法与众不同的家伙们致敬。或许他们在一些人看来是疯子,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专注和简单一直是我的秘诀之一。简单可能比复杂更难做到:你必须努力厘清思路,从而使其变得简单。但最终这是值得的,一旦做到了便可以创造奇迹。

如果你是个正在打造漂亮衣柜的木匠,你不会在背面使用胶合板,即使它冲着墙壁,没有人会看见。但你自己心知肚明,所以你依然会在背面使用一块漂亮的木料。为了能在晚上睡个安稳觉,美观和质量必须贯穿始终。

我们不做市场调查,不招收顾问,我们只想做出伟大的产品。

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励志故事

成为墓地里最富有的人,并不重要;夜晚上床时说我们做了件很棒的事情,才是重要的。

牢记自己即将死去,这是我所知道的避免陷入患得患失困境的最好方法。

第3篇:乔布斯励志人物故事

businessinsider撰文指出,14年前,苹果帝国濒临破产的边缘,而如今已成为最令人敬佩的高科技公司。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居功至伟,然而,他是如何扭转乾坤的呢?

这缘于乔布斯不同凡响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以及敢于引起争议。

以下是businessinsider总结的乔布斯成就苹果伟业的11项非常准则:

1.与宿敌结盟

你能想象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结为一家、共谋发展吗?抑或是verizon无线与at&t歃血为盟?行业内强敌之间的结盟总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然而,1997年,苹果却做到了。苹果与微软宣布成为合作伙伴时,着实让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在接连12年的财务损失后,乔布斯需要尽快解决资金方面的燃眉之急。于是,他找到了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billgates),之后该公司向苹果投资1.5亿美元。

乔布斯表示,在他看来,微软与苹果之间严酷的竞争时代已然结束,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确保苹果稳健运营、使其重归辉煌。

2.让产品具备特*

乔布斯深谙美学之道,他意识到苹果的产品已经过时了。于是,1998年,他在会议中指出:你们知道公司的产品出现了什么问题吗?本质上来说,我们的产品并没有任何*别特*,它不够吸引消费者。

如今,苹果旨在设计出最美的科技产品,无论是五颜六*的imac,还是时髦的ipads,都体现出乔布斯对美的深刻理解。

3.改变初期经营方向

起初,苹果的核心业务是制造电脑,但乔布斯知道,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需要扩展产品范围。之后,苹果的业务遍及电脑、mp3音乐播放器、音乐、iphone智能手机及ipad平板电脑等领域。

2007年,为了体现公司更新、更广阔的视野,乔布斯将公司的名称由最初的苹果电脑公司改为了苹果公司。

4.想方设法跨越障碍

鉴于其他零售商可能不能够正确定位苹果的产品,乔布斯找到了自营体验店的出路。(励志一生veryok)目前,苹果体验店遍布世界各国,它的巨大成功已成为电脑零售行业纷纷效仿的目标。

5.引导消费者的需求

乔布斯并不倚重于消费者需求信息反馈结果,而是在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适时引导,告诉他们缺乏什么,而苹果能够充分满足。

yankee集团消费者研究部门主管卡尔??豪(carlhowe)指出,苹果在制造满足用户需求、创造需求以及推销用户本以为不需要的产品方*有超强实力。

去年,ipad平板电脑刚刚上市时,并未立即引发消费者的狂热,然而,它如今已开创并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

6.共享特*

苹果发布的产品在设计方面都是独具匠心的,但它们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例如ipods与itunes之间有交集,而ipads和iphones共享应用商店。

乔布斯认为,创造力不过是将东西相互融合。苹果的光辉业绩充分*了经过精心融合,1+1>2的道理。

7.不拘一格选人才

常青藤联盟名校的毕业生并非是苹果选拨人才的唯一来源,乔布斯曾强调,成就苹果帝国伟业正是那些音乐家、诗人、艺术家、动物学家以及史学家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人才,或许他们才是世界上最棒的计算机专家。

8.鼓励不同意见

20世纪90年代后期,苹果鼓励不同思维的宣传口号成为最富成效的活动,它鼓励了创新和再创造,成为苹果精神的主体。

9.抛弃冗杂

简单才是王道。苹果的设计师乔纳森艾夫斯(jonathanives)*实了这一策略的重要*,设计人员在开发解决方案时,总是力图做到最简化,以便用户理解。

10.出售梦想,而非产品

乔布斯具有使人们沉迷于梦想的魔力。当选购苹果的产品时,消费者往往不是看重产品本身,而是喜欢产品带来的感觉。

11.相信直觉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中提到,要有勇气去跟随自己的心和直觉,在某种程度上,内心的想法最能体现一个人追求的是什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