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竹轩记原文赏析及译文

第1篇:《雪竹轩记》原文赏析及译文

雪竹轩记

[明]归有光

冯山人①为予言:“吾甚爱雪竹②,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以诗,或以书,日月一至。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是以旷岁而不答也。

山人少喜为诗,诗出而上海陆文裕公亟称之。先是,山人居昆山之安亭,及予来安亭,则山人已迁上海界中,与安亭隔一*。予尝过永怀寺,爱其古桂,坐久之。问寺中所往来者,僧曰:“地僻,绝无人。惟有冯山人时时过*来,独吟桂树之下。”予后数见之于张通参之座。通参与湖州刘尚书为社会③,二公皆称山人为笃实君子。

去年,山人年老矣,与通参游匡庐、武夷,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予戏曰:“冯先生之雪竹,必求之匡庐、武夷间耶?”今年,予买田青浦之嵩塘。山人与予书曰:“吾近卜筑盘龙,与嵩塘近,子来观我雪竹。”予*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山人复遣其子来,曰:“吾前告子雪竹轩,复移盘龙也,吾今老于此。子许我记,几年不能得。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予问山人起居。其子曰:“去年与通参行郡中,老人目不能了了,道间有古井,无石栏,不觉越过之,几坠。自此不复出。每自叹曰:‘匡庐、武夷,不可复至矣,雪竹,则何所无之?’”其子去,又数数书来。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因书之以告别,且使揭之楣间,为《雪竹轩记》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①冯山人:冯淮,字会东,号雪竹,昆山(今属*苏)人。山人,古时对隐居不仕的读书人的称呼,也常作为学者士人的雅号。②雪竹:一种干节上有粉的竹子。③社会:旧时由志趣相同者结合而成的组织或团体。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以旷岁而不答也旷:时日多、久

b.因以名吾轩名:命名、取名

c.吾近卜筑盘龙卜:预料、估计

d.且使揭之楣间揭:标示、展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冯山人为予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b.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吾尝终日而思矣

c.吾今老于此君幸于赵王

d.因书之以告别因人之力而敝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是作者为冯山人而写,先前作者一直没有时间完成,因此冯山人多年来虽以不同方式请求却未果。

b.冯山人喜爱雪竹,年轻时喜欢写诗;远游匡庐、武夷归来后,在作者所买之田不远处建屋;晚年眼睛有疾。

c.全文叙冯山人其人其事,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山人风雅的形象、执著的*格逐渐从字里行间凸显出来。

d.这篇文章笔致从容,淡雅疏放,刚健之中见哲思,同时又不乏追怀岁月与旧事的无奈痛苦之情,大有意境。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

⑵予*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⑶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

参考*:

4.c(卜:选择处所)

5.a(都是介词,对b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d副词,于是;介词,依靠、凭借)

6.d(文章“刚健”有误)

7.(1)我认为山人对雪竹轩这个名字满意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怎么需要借助于我的言辞(来表达)呢?(4分)

(2)我生*懒惰,不能(前去)拜见青浦县令,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3分)

(3)如今我很快就要离世了,只想得到您的一篇文章,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3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冯山人对我说:“我非常喜欢雪竹,所以人们用雪竹称呼我,于是我拿雪竹来命名我的小房间,请您为我写一篇杂记。”我没有时间写这篇杂记,而山人(的)请求(持续)了多年,有时以诗的形式,有时以书信的形式,每月写一次。我认为山人对雪竹轩这个名字满意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怎么需要借助于我的言辞(来表达)呢?因此多年没有答复(他)。

山人年轻时喜欢写诗,诗作一出现就被上海的陆文裕一再称道。一开始,山人住在昆山的安亭,等到我来安亭时,山人已经搬到上海了,与安亭一*之隔。我曾经经过永怀寺,喜欢那里的古桂,坐了很长时间。我问寺中来来往往的人,僧人说:“地处偏僻,几乎没人来。只有冯山人时不时地渡*而来,独自在桂树之下吟咏。”我后来多次在张通参那见到他。张通参和湖州的刘尚书同是社会成员,二人都称赞冯山人是忠诚朴实的君子。

去年,山人年纪大了,和张通参一起去匡庐、武夷游玩,回来后就给我看了一编《纪游诗》。我开玩笑说:“冯先生的雪竹,一定是在游览匡庐、武夷间求得的吧?”今年,我在青浦的嵩塘买了田亩。冯山人写信给我说:“我在盘龙就近择地建筑住宅,这距离嵩塘很近,您(可以)来看看我的雪竹。”我生*懒惰,不能(前去)拜见青浦县令,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

山人又派他的儿子过来,说:“我先前告诉你的雪竹轩,又搬到盘龙了,我如今在此终老。您答应给我写的杂记,几年都没收到。如今我很快就要离世了,只想得到您的一篇文章,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我询问山人的生活起居。他的儿子说:“去年和张通参一起在郡中散步,老人眼睛看不清了,道路中间有口古井,(周围)没有石栏围着,没有察觉到,跨了过去,差点摔下去。从此以后不再出门。常常自己感叹说:‘匡庐、武夷不能再去了;雪竹,那么什么地方没有呢?’”他的儿子离开后,又常常写信来。恰逢我正要北上,想着要拜访一下山人的雪竹轩却又不能够了。于是写了这封信来告别,(想着)也(可以)把它展示在门楣上,文章就叫《雪竹轩记》。

第2篇:雪竹轩记原文赏析及译文

雪竹轩记

[明]归有光

冯山人①为予言:“吾甚爱雪竹②,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以诗,或以书,日月一至。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是以旷岁而不答也。

山人少喜为诗,诗出而上海陆文裕公亟称之。先是,山人居昆山之安亭,及予来安亭,则山人已迁上海界中,与安亭隔一*。予尝过永怀寺,爱其古桂,坐久之。问寺中所往来者,僧曰:“地僻,绝无人。惟有冯山人时时过*来,独吟桂树之下。”予后数见之于张通参之座。通参与湖州刘尚书为社会③,二公皆称山人为笃实君子。

去年,山人年老矣,与通参游匡庐、武夷,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予戏曰:“冯先生之雪竹,必求之匡庐、武夷间耶?”今年,予买田青浦之嵩塘。山人与予书曰:“吾近卜筑盘龙,与嵩塘近,子来观我雪竹。”予*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山人复遣其子来,曰:“吾前告子雪竹轩,复移盘龙也,吾今老于此。子许我记,几年不能得。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予问山人起居。其子曰:“去年与通参行郡中,老人目不能了了,道间有古井,无石栏,不觉越过之,几坠。自此不复出。每自叹曰:‘匡庐、武夷,不可复至矣,雪竹,则何所无之?’”其子去,又数数书来。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因书之以告别,且使揭之楣间,为《雪竹轩记》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①冯山人:冯淮,字会东,号雪竹,昆山(今属*苏)人。山人,古时对隐居不仕的读书人的称呼,也常作为学者士人的雅号。②雪竹:一种干节上有粉的竹子。③社会:旧时由志趣相同者结合而成的组织或团体。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以旷岁而不答也旷:时日多、久

b.因以名吾轩名:命名、取名

c.吾近卜筑盘龙卜:预料、估计

d.且使揭之楣间揭:标示、展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冯山人为予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b.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吾尝终日而思矣

c.吾今老于此君幸于赵王

d.因书之以告别因人之力而敝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是作者为冯山人而写,先前作者一直没有时间完成,因此冯山人多年来虽以不同方式请求却未果。

b.冯山人喜爱雪竹,年轻时喜欢写诗;远游匡庐、武夷归来后,在作者所买之田不远处建屋;晚年眼睛有疾。

c.全文叙冯山人其人其事,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山人风雅的形象、执著的*格逐渐从字里行间凸显出来。

d.这篇文章笔致从容,淡雅疏放,刚健之中见哲思,同时又不乏追怀岁月与旧事的无奈痛苦之情,大有意境。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

⑵予*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⑶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

参考*:

4.c(卜:选择处所)

5.a(都是介词,对b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d副词,于是;介词,依靠、凭借)

6.d(文章“刚健”有误)

7.(1)我认为山人对雪竹轩这个名字满意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怎么需要借助于我的言辞(来表达)呢?(4分)

(2)我生*懒惰,不能(前去)拜见青浦县令,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3分)

(3)如今我很快就要离世了,只想得到您的一篇文章,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3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冯山人对我说:“我非常喜欢雪竹,所以人们用雪竹称呼我,于是我拿雪竹来命名我的小房间,请您为我写一篇杂记。”我没有时间写这篇杂记,而山人(的)请求(持续)了多年,有时以诗的形式,有时以书信的形式,每月写一次。我认为山人对雪竹轩这个名字满意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怎么需要借助于我的言辞(来表达)呢?因此多年没有答复(他)。

山人年轻时喜欢写诗,诗作一出现就被上海的陆文裕一再称道。一开始,山人住在昆山的安亭,等到我来安亭时,山人已经搬到上海了,与安亭一*之隔。我曾经经过永怀寺,喜欢那里的古桂,坐了很长时间。我问寺中来来往往的人,僧人说:“地处偏僻,几乎没人来。只有冯山人时不时地渡*而来,独自在桂树之下吟咏。”我后来多次在张通参那见到他。张通参和湖州的刘尚书同是社会成员,二人都称赞冯山人是忠诚朴实的君子。

去年,山人年纪大了,和张通参一起去匡庐、武夷游玩,回来后就给我看了一编《纪游诗》。我开玩笑说:“冯先生的雪竹,一定是在游览匡庐、武夷间求得的吧?”今年,我在青浦的嵩塘买了田亩。冯山人写信给我说:“我在盘龙就近择地建筑住宅,这距离嵩塘很近,您(可以)来看看我的雪竹。”我生*懒惰,不能(前去)拜见青浦县令,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

山人又派他的儿子过来,说:“我先前告诉你的雪竹轩,又搬到盘龙了,我如今在此终老。您答应给我写的杂记,几年都没收到。如今我很快就要离世了,只想得到您的一篇文章,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我询问山人的生活起居。他的儿子说:“去年和张通参一起在郡中散步,老人眼睛看不清了,道路中间有口古井,(周围)没有石栏围着,没有察觉到,跨了过去,差点摔下去。从此以后不再出门。常常自己感叹说:‘匡庐、武夷不能再去了;雪竹,那么什么地方没有呢?’”他的儿子离开后,又常常写信来。恰逢我正要北上,想着要拜访一下山人的雪竹轩却又不能够了。于是写了这封信来告别,(想着)也(可以)把它展示在门楣上,文章就叫《雪竹轩记》。

第3篇:《竹鹤轩记》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竹鹤轩记

广昌司训羊城李先生明之:笃学而好修者也。尝辟一轩,以为燕休之所。轩之前种竹数十个,庭中养二鹤,荫翠条而啄石苔。每*雨之晨、风月之夕,*轩中,玩苍雪之纷霏,招缟衣而起舞,辄欣然会于心,歌绿漪之《诗》,鼓《鸣皋》之曲,超然若出人世而立乎埃土之表者,乃名其曰“竹鹤”,因以自号“云间”。语予求记之。

予惟植物之中,若松、若桧、若梅、若桂,皆可以供玩好,而先生独取于竹;飞物之中,鹏也,鹭也,孔雀之于黄鹂也,皆可以娱耳目,而先生独取于鹤,是盖有深意焉。非嗜好锁锁者可比也。夫竹之为物,疏简抗劲,不以春阳而荣,不以秋霜而悴,君子比节焉。鹤之为物,清远闲放,洁而不可污,介而不可狎,君子比德焉。先生取二物以名轩者,得不以是哉!夫人灵之万物者也,世之人于富贵贫贱、进退用舍之际,亦有不以炎凉而变其态如竹者乎?亦有轩昂超卓不为势力所羁如鹤者乎?宜乎先生有取于竹鹤而以自况也。

先生曰:“是固然矣。然吾于竹鹤不徙嘉其节、尚其德而已。盍为吾更思之?”予曰:“我知之矣。《淇澳》之诗曰:‘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盖兴君子有文也。先生有取于竹,非有取进德修业以成其斐然之文耶?《鹤鸣》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言诚之不可掩也。先生有取于鹤,非欲慎独存诚以究圣贤之心学耶?先生尝学《诗》矣,因观感以进德托兴,喻以示戒,是固诗人之旨也,然则名轩之义盖出于此乎?”先生谢曰:“得之矣。”乃书以记其轩。

22.文中表现“君子”的“德”是

(用文中的句子作答)(2分)

23.对“非有取进德修业以成其斐然之文耶?”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定要提高道德修养,钻研学问来成就自己卓著的文章。

b.不要有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来成就自己卓著的文章吧?

c.不是有提高道德修养,钻研学问来成就自己卓著文化在那个(的用意)吧?

d.不是要把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写进自己的文章中去吧?

24.从全文看,划线句“是盖有深意焉”中的“深意”指:

(3分)

25.请对文中画曲线句的语言特点进行赏析。(3分)

26.本文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均是记“轩”之文,但内容上有不同。请写出其不同处。(4分)

《竹鹤轩记》

《项脊轩志》

参考*

22.清远闲放,洁而不可污,介而不可狎。(写轩昂超卓不为势利所羁也可)(2分)

23.c(2分)

24.有竹一样“疏简抗劲”的气节;有鹤一般高洁而不被势利所羁的品德;有通过进德修业成就的“斐然之文”;有以“慎独存诚”来探究圣贤学问之心。(3分.)(4点中写到3

点即可,或者学生答到以竹和鹤自喻,用竹和鹤寄托进德修业、慎独存诚的情怀也给满分)

25.多用整句(整散结合)或反问句,加强文章说理的气势(如果是反问说语势),强调人

要有像竹和鹤一样高洁不屈的气节和品德。(3分)

26.《竹鹤轩记》:说明了“竹鹤轩”命名的原因,即强调人要有德行和学问。

《项脊轩志》:叙述“项脊轩”中的人事变迁,抒发了作者对故去亲人思念和对过往岁月追忆之情。(4分)(两文内容和情感、主旨各一分)

参考译文

广昌县学的教谕、广州李明之先生:专心好学,专志于修养品行道德。曾经建了一座小屋,把它作为休息的场所。小屋的前面种了数十株竹子,庭中养了两只鹤,这两只鹤在树*下休息,啄食石头上的青苔。每逢*雨迷蒙的早晨、月朗风清的夜晚,李先生*在小屋中,欣赏纷飞的白雪,招来白鹤翩翩起舞,就高兴地在心里有所领悟,歌咏起《绿漪》之诗,*奏起《鸣皋》之曲,好像超出人世,立于尘世之外,于是给小屋起名为“竹鹤”,因此给自己起号“云间”。李先生把这些事告诉我,求我为他写一篇记。

我认为植物之中,譬如松树、譬如桧树,譬如梅花,譬如桂花,都可以供人欣赏,而先生唯独选择了竹;会飞的东西当中,鹏啊,鹭啊,孔雀甚至黄鹂啊,都好看好听,但先生唯独选择了鹤,这大概是有深意的。不是那些喜欢细小事物的人能比的。竹作为物,萧疏挺拔,能抗击强有力的事物,不在春天阳光温暖的时候开花,也不在秋天霜降寒冷的时候枯萎,君子把它比作有气节的人。鹤作为物,清高,志向远大,*情悠闲,洁净而不可玷污,耿直而不可轻慢,君子把它比作有德行的人。先生用这两种事物来命名自己的小屋,能不因为是这两个原因吗?人是万物之灵,世上的人在富贵与贫贱之际,在做官与丢官之际,在被重用与被抛弃之际,也有像竹一样不因为时令的冷热变化而改变它的形态的吗?像鹤一样气宇轩昂卓然超群不为权势所羁绊的吗?

先生说:“这些话固然对。然而我对于竹和鹤不只是赞美它的气节、推崇它的品德而已。您何不再为我想一想?”我说:“我知道了。《淇澳》这首诗中说:‘看那淇水的转弯处,绿竹长得茂盛美好,就像有文采的君子,彼此在切磋琢磨。’是比喻君子有文采。先生选择竹,不是有取其进修自己的品德和学业使自己成就斐然的文采之意吗?《鹤鸣》这首诗中说:‘鹤在曲折幽深的沼泽里鸣叫,声音传到了天上。’说的是说出的话真的无法遮掩啊。先生选择鹤,不是想在独处的时候谨慎为人,心怀坦诚,探究圣贤的思想修养吗?先生曾经学过《诗经》,因此看了竹、鹤之后有所感想,用它们来增进道德,寄托情趣,用它们作比喻来*示自己,这本来就是诗人的旨意,既然这样,那么用竹、鹤来命名小屋的含义大概出于此吧?”先生感谢说:“说对了。”于是把这些话写下来作为这所小屋的“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