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古人名与字随笔
第1篇:趣谈古人名与字随笔
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古人起名取字方式虽多种多样,但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其一:取字最常见的方法是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彼此能起解释的作用。例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班固,字孟坚,固和坚都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思;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巩和固意义相同。
其二:名与字所取文字的含义正好相反相对。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字退之,愈的意思是“痊愈、越来越好”之意;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殊与同”就是意义相反;再如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其名熹,字元晦,“熹”明亮之意,而“晦”则是昏暗的意思。黄损,字益之,徐退,字进之,“损”与“益”,“退”与“进”,都正好可组成反义词,这类虽然不多,但细细品味也别有一番意思。
其三:由此及彼,于联想中识雅趣。如关羽,字云长,由鸟儿的羽毛连想到天空的浮云。贾岛,字浪仙,由岛想到浪花的洁白自由。陆龙,字在田,钱谦,字受益,高明,字则诚,这一种又是根据某一成语而来:此类成语分别是:“见龙在田”,“谦受益”,“明则诚”。
还有一部分由于词义的变迁,现在已经很难看出他们的名和字之间的联系了,但如果我们深入地去了解,还是可以找到其中的奥秘。例如:孟子,名轲,字子舆《说文·车部》中解释:轲“接轴车”,舆“古代马车车厢”,由此可见孟子的名和字的关系应属于上面所说的第一中情况。再如:苏轼,名轼。字子瞻。轼:车前供人凭倚的横木。《左传·僖公二*年》中有“君冯(凭)轼而观之”的句子,而“瞻”就有“向前看”的意思。从这里来看苏轼的名和字的关系应属第三中情况。
我们知道,*古代文人雅趣其多,因而取字的方法也十分有趣而多样,不是简单的概括所能完成的。但如果我们了解了古人名和字的关系,也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北宋词人“秦观”中“观”的读音是读guān,还是guàn时,我们不妨通过他的字去推断。秦观,字少游,从他的字我们可以断定是读guān。
一般来说,名是留着自称的,对人称自己的名,是一种谦虚与礼貌。比如,据《论语》记载,孔子为显示自己“圣人”的谦让有礼,在学生面前常自称“丘”。一般地说,自称名的场合,常是下级面对上级,臣子面对君王,晚辈面对长辈。同样地,称谓对方时,便以称字而为礼貌。尤其是下级谈及上级、臣子谈及君王、晚辈谈及长辈,绝不能直呼其名而得称字。至于平辈之间,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也以称字的多。如西汉李陵《答苏武书》:“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子卿自是苏武的字。我们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时,曾作严武幕僚。一次醉酒后,杜甫竟当着严武的面说:“不谓严挺云乃有此儿!”因为失言,他竟直呼严武父亲的大名。这下可把严武弄火了,他顿时暴跳如雷“杜审言之孙敢捋虎须乎?”杜审言是杜甫祖父的大名。严武“回骂”又升一级,可见当时称谓要求之严格!
下面是一些古代人物的名,如果有兴趣的话你不妨去查一下他们的字,再看一下他们名和字之间的关系。
孔丘字()司马迁字()
刘向字()曹*字()
陶潜字()叶绍钧字()
李白字()白居易字()
杜牧字()柳宗元字()
苏辙字()欧阳修字()
陆游字()王安石字()
袁枚字()*弃疾字()
刘基字()文天祥字()
王维字()蒲松龄字()
另外,古人名与字连带关系。考古人有姓有名,还有字。姓、名、字三者结合,构成了我国古代姓名的结构体系。《白虎通》曰:“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名与字的连带关系构成有以下11种:
同义互训诸葛亮字孔明,屈原名平字原,亮与明,平与原,都是同义词,可以互相注释。
反义相对韩愈字退之,黄损字益之,愈与退,损与益,都是反义词。
联义推想关羽字云长,是由羽毛推想到云的.赵家驹字千里,由驹而及千里。
联义指实赵云字子龙,陆云字士龙,由云联想而指出实物龙。
辨物统类如范泰横字宗山,周鼎字伯器,泰衡为山类,鼎为器类。
原名加辞如杜牧字牧之。
干支五行秦白*字乙,纯属天干相配.楚公子午字子庚,天干地支相配。
形体离合如宋玫字文玉,尤侗字同人。
形体增省如秦桧字会之,顾媚字媚生。
成语贯穿如魏哲字知人,出自“知人之哲”,钱谦益字受之,取自“谦受益”。
表白思慕顾祖禹字景龙,雷渊字希颜,名直取仰慕者之名,字作注释。
古人的“名”和“字”是同一人的不同代号,它们之间不仅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而且在结构方面也有一定的联系。其格式大体有以下六种。
一、并列式:即“名”和“字”是同一属*的两种形态或两个方面如:周瑜字公瑾、谯玄字君黄,“瑜”“瑾”都是玉器,“玄”“黄”同属颜*范畴。
二、连贯式:即用一个双音词的词头词尾分别做一个人的“名”和“字”。如:朱云字游,李纲字伯纪,这两人的“名”和“字”,如果连贯起来,分别为“云游”“纲纪”。
三、注释式:即“名”“字”间有互注的功能。如:孙策字伯符,“策”是占卜用的蓍草,可解作符命;祢衡字正平,不偏不倚,平平稳稳,就可称之为“衡”。
四、对立式:即“名”与“字”的含义相悖逆,如:吕蒙字子明、朱嘉字仲晦、王绩字无功,“蒙”与“晦”一正一反,“绩”是业绩、勋绩之谓,然而有绩却无功,也自相矛盾。
五、纵横式:即“名”与“字”分别为经向和纬向。如:张敞字子高、文彦博字宽夫、崔浩字伯深,其中,“宽敞”对“崇高”、“博大”对“宽厚”、“浩渺”对“深远”。
六、因果式:即“名”与“字”之间是因果关系。如:鲍照字明远,之所以远近明亮,是因为日月当空照耀;吕夷简字坦夫,即有夷平坎坷的前提,道途当然会坦通无阻。
古人起名取字方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扣合式:名与字扣合严密,共同表示一个深刻内容。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扣合而为“平原”。
并列式:名与字是等同事物或同一属*的两个方面。孟子,名轲,字子舆,“轲”与“舆”都同车有关系。东汉文学家王充,字仲任,“充”与“任”属*相同。
注释式:名与字有互相注释的作用,使道理讲得透切。东晋葛洪,字雅川,有“大川洪涛”之意,寓有履行常规惯例、遵循和师法先贤道德规范之意,表达了远大的志向。
同用式:名与字用相同的字表示。明朝冯梦龙,字犹龙,同用一个“龙”字。
因果式:名与字互为因果,揭示出事物的规律。南宋*弃疾,字幼安,从小根除病疾,自然得获安康。元朝马致远,字千里,骏马奔驰可致千里之意。
推导式:以其名而推导其字,反之亦然。如唐张九龄,字子寿,“九龄”正属“童子之寿”也。
呼应式:名与字互相呼应,揭示出意义。如东晋郭璞,字景纯,正是“璞玉”同“纯良”呼应。
仿照式:名字仿效前人,互为使用。南宋陆游,字务观,其名字仿效了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西汉司马相如因慕战国蔺相如,把小名“尤子”改为“相如”。
第2篇:名人谈读书随笔一则
三*:鲁迅终生酷爱读书,其方法有三:一是目的*,二是灵活*,三是广泛*。
三到: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回:高士其介绍自学方法时说:“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两回见熟,三回就成为了朋友。”
三心: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
三多:欧阳修以文章闻名于世。他的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商讨。
三法:翦伯赞学习经典著作有三法:一是通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
三种好学:西汉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三个头脑: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总结自己长期创作的经验认为: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第3篇:与父亲的谈话随笔600字
每一次都想靠近,却老是忘了靠近的方法
——题记
“巍,进来!”
严肃,带着一丝让人不舒服的声音,透过耳机传入我耳中,我无奈停下的手中的笔,望了望摊在桌面的几本作业本,再次无奈的叹了口气,把耳机从耳朵拔出,吵我父亲的卧室走去。
我父亲是一名教师,所以一直以来我被管的比同龄人更严一些,在他眼里这是对的好;我一路走着,一边想。估计又是说:你哪里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哪里要努力之类的话;大概就是这样,每周都是这样例行一次。他烦不烦啊?反正,我是烦了。
进来卧室,父亲和往常一样坐在床头并且板着面孔,我坐下来的同时便生出不好的感觉……
果然,我父亲开始东拉西扯起来,什么在上课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听课啦,作业写完了么,还有什么什么的。都是平常稀疏的事情,而我的回答全都是“啊,哦,嗯”之类的;当然,在不会有什么别的事的情况下,我会顺利的走出这个房间。但,要是我吐槽吐的太过分的话……呵呵,你懂得。
相对于以往,这次父亲越说到后面越是温和。我有些纳闷,今天老爷子心情不错?我反正有些受不了这样奇怪的转变。大概是习惯了以前的严吧!所以我胡乱搪塞几句就有的像撤了!
不过当我站起身时,我僵了一下。“完了,父亲要火了……”因为是人都会知道,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先起来是对人不尊重。不过,好像是我太多心了,父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而是看了我一眼,接着滔滔不绝讲他的大道理。我松了一口气“还好”
最后,我还是顺利的从父亲的卧室出来。呵呵,不过和以往一样我一句话也没听进去,因为听的太多怕是早会一股脑的全跑路吧!
不敢怎么说,每一次谈话中,都是父亲给予我的爱。不过我却没有好好的接受并且没有实际行动起来,或许是我们之间有一定的代沟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