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阅读答案

《明史》阅读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明史》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史》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命谦口数其罪 数:清算 B.王惊谢至再 谢:拒绝

  C.以赢米为之直 直:通“值”,代价 D.上下无固志 固:坚定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洎牧以谗诛

  B.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 曩者辱赐书

  C.不效则治臣罪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帝忧形于色 士大夫请于当道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B.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监国的郕王的认可。

  C.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

  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2)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

  参考答案:

  17.答案:A 数:列举(数吕师猛叔侄为逆)

  18.答案:C 连词,就

  A以:凭借……的身份;因为 B者:用在列举人名后,类于“这些人”;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D于:在;向

  19.答案:D陈汝言并非战败,而是所干的坏事败露。

  20.答案: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21.(1)答案: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

  (2)答案: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于谦被任命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极力劝谏,不听。邝野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上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郕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按照次序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

  当初,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于是受命。九月,郕玉即帝位为景帝,于谦进去回答问话,情绪激昂地哭着说:“敌寇得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命令各边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营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辄、张仪、雷通分兵据守九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囗亦参与这些事,迁徙外城附近的居民进入城内。储存在通州的粮食,令官军自己去支领,用装足的米作为代价,不把粮食留给敌人。文臣像轩倪这样的人,应该用为巡抚。武臣像石亨、杨洪、柳博这样的,应该用为将帅。至于军队里面的事情,我自己承担,没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对他的意见,皇帝全都认真地接纳了。

  于谦死后,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陈汝言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皇帝召大臣进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不久边境有警,皇帝满面愁容。恭顺侯吴瑾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皇帝无言以对。

  《明史》阅读答案2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旅未息,庶务繁剧 庶:希望

  B.于是编氓籍 氓:百姓

  C.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 怙:依仗,凭借

  D.素孚于人 孚:信任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黄福才干出众的一组是(3分)

  ①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②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③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④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

  ⑤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⑥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A. ①②④B. ②③⑤ C.①②⑤D. 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福才干深受各位皇帝倚重。明太祖破格提拔他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帝时深受重用。索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指摘,恢复了他的官职。

  B.黄福做事符合实际,都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鼓励交通运输,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C.黄福在交阯为官不畏豪强,多次抑制马骐仗着自己受宠爱就虐待民众的行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离开交阯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D.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2)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4分)

  (3)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3分)

  

  1.A

  2.C

  3.D

  4.(1)第二年因事获罪,被逮捕并被关押到牢狱中,被贬谪充当为事官。(3分)

  (2)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因此贬谪者有到了这里就像回家的感觉。

  (3)他回来后,交趾人的反叛加剧,终于无法平定。

  

  1.

  试题分析:庶:众多、各种、多种。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此题中的“庶”给出的意思是“希望”,代入原文后的意思是“当时边远的地方刚刚平定,军队尚未歇息,希望事务而繁杂”显然不通顺,还可以根据成语推意法判断,如“孚”可以结合“深孚众望”判断,“怙”可以结合《祭十二郎文》中的“不省所怙”判断,“氓”可根据《过秦论》“氓吏之人”判断。三者都是对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观点,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③是说明皇帝觉察到马骐的诬陷,和黄福没有关系,④不是直接说王福的才干,⑥是说黄福做官不为名利,细致谨慎,和“才干出众”没有关系。排除这三项可得到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答案D中“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 事件错误,原文是“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应该是“俸禄用来接待宾客和周济了缺衣少食的人”。

  考点: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1)明年——第二年,坐——因……获罪,逮——被逮捕(被动句),谪——被贬谪(被动句)。(2)甄——选,由是——因此,如归——就像回家的感觉。(3)遂——于是,剧——加剧,讫——最终,靖——平定。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曾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很赏识他,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期,他深受信任和倚重。成祖列出奸党二十九人,黄福是其中之一。成祖入京师后,黄福迎接并归附。李景隆指责黄福是奸党,黄福说:“臣固然应该死,但被看为奸党,则臣心中不服。”皇上置之不问,给他恢复了官职。不久,他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永乐三年(公元1406年),陈瑛弹劾黄福不体恤工匠,他被改为北京行部的尚书。第二年因事获罪,被逮捕并被关押到牢狱中,被贬谪充当为事官。不久,他得以官复原职,督运安南军饷。

  安南平定后,在那个地方设置郡县,皇帝命黄福以尚书衔掌管交趾布政司、按察司的事务。当时边远的地方刚刚平定,军队尚未歇息,事务多而繁杂,黄福因事制宜,处理地都很有条理。他上疏说:“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斟酌制定标准,务必从轻省方面考虑。”他又请求道:“沿泸江北岸到钦州,请设立卫所和驿站,以方便往来。实行开中法,给予商人们运销食盐的权利,再让商人输运粮食到交趾,通过这样来充实军粮储备。官吏的俸禄,仓库储粮不足则以公田的产出补足。”他又说:“广西百姓输运粮饷,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去供给。”这些建议都被批准了。于是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设置驻军,多次召见当地父老宣谕圣上德治之意,告诫下属官吏不要苛刻、侵扰人民。一切治之以静,上下安然。当时群臣因为细小而不值得计较的事情被贬谪到交阯的有很多,黄福(对他们)都加以拯救和抚恤,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因此贬谪者有到了这里就像回家的感觉。镇守宦官马骐依仗受宠侵害百姓,黄福多次压制他。马骐诬陷黄福有谋反异志。皇上觉察出这并不真实,不追究。仁宗即位后,黄福被召回,命他兼任詹事,辅导太子。黄福在交趾共十九年,到他回来时,交趾人民搀扶着他一路相送,哭号泣涕不忍分别。他回来后,交趾人的反叛加剧,终于无法平定。仁宗逝世后,他总督献陵工程。

  黄福有丰姿,身材修长仪表整洁,不苟言笑。历经六朝事务,提出过不少建议,他公正廉洁宽恕,一向得到他人的信任。他当官不图赫赫之名,办事无论大小都很谨慎。忧国忘家,越老越坚定。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妻子儿女仅够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而已。当初,成祖写下十位大臣命解缙品评,解缙只对黄福写下这样的评语:“秉性率直,为人确实有原则有操守”,没有丝毫贬抑他。

  《明史》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偾军:溃败的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

  D

  D项中的趣字通常可以表示快跑奔向意味催促赶快等意义。文中的趣实际表示副词用法的赶快。试卷中用归顺来进行干扰,不符合原文文意。其余A项杖的解释为拿着,是它的常用义。B项的翼解释为保护,是它的常用引申义。C项的徇解释为掠取,也是学生能够掌握的常用义。A、B、C三项的解释都是正确的,符合上下文文意,因而正确选项当为D项。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3分)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B

  这道信息筛选题采用了传统的考查方式,即先提供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每组三个句子,要求选出全部说明某一特定内容的一组。本题要求说明的是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第①句拔剑跃马冲阵而进,是说花云在遇贼时为保护太祖而冲人入敌阵,显然与他艺高人胆大密切相关。第②句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是贼人对花云的恐惧,与他的艺高人胆大无关。第③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既说明了他的勇敢,又表明他武艺高强。第④句贼缚云,云奋身大呼,虽能说明他勇敢不惧怕敌人,但反映不出他的武艺高强。第⑤句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也是反映了他艺高和胆大两个方面,符合题干的要求。第⑥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也只是说明了他的胆大,而无法反映他的艺高。根据以上解说,①③⑤三句均表现了花云艺高人胆大的情况,因而B项为正确选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B

  本题的拟制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的四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以四个选项来对文意进行概括分析。A项的概括是花云勇猛超群,深受太祖赏识,然后说到他保卫太祖,带兵打仗建功,受到提拔。C项的概括是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然后说到他妻子殉节的具体情况。D项的概括是花云的儿子历经艰险安全存活,然后说到他历险的情况。这三项均符合原文意思,没有概括和分析不当之处。只有B项,概括花云至死不屈,这是对的,然后说到花云被害时,仍高声骂敌,这也不错;只是叙述朱文逊死于城池被攻破之后,与原文意思不符。B项所述不正确,应是正确选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人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

  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理解。评分参考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词语分别提出了要求,并各自赋予了一定的分值。 大意中包括对实词与虚词,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关键词语则侧重在对实词的理解上。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乘缘攀三个,这三个关键词语是从翻译文句自身内容中挑选的,难度并不高。乘指趁着,是常用义,现代汉语仍在使用。缘指沿着,成语缘木求鱼中的缘正是此义。攀当攀爬讲,一直沿用到现在。较难的词语例如堞,未列入关键词语,这正体现了降低难度的意思。第(2) 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浮莲实两个,难度也不大。浮当飘浮讲,古今汉语是相同的。 莲实中的实当果实讲,莲实即莲子,虽稍难一些,但考生也是应当能够掌握的。

  

  花云,是怀远人。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勇猛无比。至正十三年癸巳,他提着剑到临濠拜谒太祖。太祖认为他是奇才,命令他带兵攻占城邑,所到之处便被攻克。太祖打算攻取滁州,带领几个骑兵在前行走,花云也在内。突然遇到数千个贼兵,花云掩护太祖,拔剑跃马冲入敌阵。贼兵大惊说:这个黑将军勇猛非凡,不可正对他的锋芒。大军到达,于是攻克了滁州。太祖带部队渡长江,花云一马当先。攻克太平以后,因为花云的忠勇,太祖让他做了身边的警卫。被提升为总管。领兵征战于镇江、丹阳、丹徒和金坛,都被攻下。经过马驮沙时,遇到凶悍的强盗数百名拦路挑战,花云边打边行军三天三夜,将强盗全部擒杀。太祖在太平设立行枢密院,提拔花云做院判。花云奉命赶赴宁国,部队陷在山泽中达八天之久,众多强盗结伙阻拦。花云手持长矛,呐喊出入敌阵,杀敌千百人,而自己身不中一箭。花云回军驻扎在太平。陈友谅带着水军来攻城。花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朱文逊战死。贼寇进攻三天没有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城被攻陷,贼兵捆绑了花云。花云身体一振,大吼一声,绳索全部绷断,他跳起来夺了看守的刀,砍死了五六个人,骂道:贼兵本来就不是我主上的敌手,为何不快点投降!敌人大怒,打碎了他的脑袋,把他绑在桅杆上,乱箭射他。花云仍大骂不改变,至死声音还很雄壮,时年三十九岁。太祖做了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建立忠臣祠,将他们一起祭祀。当战事正紧急的时候,花云的妻子郜氏祭告家庙,牵着三岁的儿子,哭着对家人说:城一旦被攻破,我丈夫必死无疑。我要守道义不独自活在世上,但是不可使花家断了后嗣,你们好好把他抚养大吧。花云被俘之后,郜氏投水而死。侍儿孙氏埋葬了她,抱着孩子离开,路上被人劫掠到九江。孙氏连夜找到一户渔民,摘下簪子耳环托他们代养小孩。等到汉兵战败,孙氏回来窃走了小孩,逃跑渡长江,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历经一年到达太祖那里。孙氏抱着小孩拜见太祖,泣不成声,太祖也流泪,把孩子抱到膝上,说:大将的种啊。太祖赐小孩名炜,他的五世孙请求世宗,追赠郜氏为贞烈夫人,孙氏为安人,立祠堂祭奠。

  《明史》阅读答案4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素疾大户兼并 疾:憎恶、痛恨

  B.署南平教谕 署:委任

  C.墨者多自免去 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D.执政阴沮之 阴:暗中,秘密

  9.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 )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力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②⑤⑥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B.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C.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修斋醮,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D.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11.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参考答案:

  8.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墨",指,不廉洁.

  9.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①说明海瑞廉洁为官;③和④分别是从皇上和任江南织造的宦官的反应来间接表现。均不符合题意。排除①③④,故选A项。

  10.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中“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的说法有误,原文中“帝犹优诏奖瑞”瑞遂谢病归”可作为佐证。

  11.[思路探究]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于的能力。(1)句中,“忤”译为“冒犯”;“市”译为“买”;“遁”译为“逃跑”。(2)句中,“已而”译为“不久”;“劾”译为“弹劾”;“鱼肉”,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把当作鱼肉”,也可引申为“迫害”之意;“缙绅”,借代用法,译为“士大夫”。

  [参考答案](1)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出心裁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

  (2)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把土大夫当作鱼肉),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之职。

  [方法提炼]准确理文言文中的语句,一定要学会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并要注意特殊的古文句式,如主谓倒置、宾主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明史》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父克勤,洪武中循吏,自有传。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辈胡翰、苏伯衡亦自谓弗如。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空印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后为仇家所连,逮至京。太祖见其名,释之。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除汉中教授,日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每见,陈说道德。王尊以殊礼,名其读书之庐曰正学。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孝孺曰:事急矣。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北军不长舟楫,决战江上,胜负未可知也。帝遣庆成郡主往燕军,陈其说。燕王不听。帝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时六月乙卯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镛与其弟铭,检遗骸瘗聚宝门外山上。

  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永乐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门人王稌潜录为《侯城集》,故后得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改)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人目为小韩子 目:示意

  B.父克勤坐空印事诛 坐:由而获罪

  C.此庄士,当老其才 老:用到老

  D.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尤:怪罪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礼遣还中的礼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B.读书日盈寸

  C.当死社稷 D.成祖颔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孝孺自幼聪颖,读书特别多,被称作小韩愈。

  B.宋濂门下有名的人后来都向方孝孺学习,以他为师。

  C.因为姚广孝的求情,成祖也认为方孝孺是著名的才子,所以没打算杀他。

  D.方孝孺的文章很好,但在明朝永乐年间,他的文章被官方禁止。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下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

  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人性质长短,岂责具美于六途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

  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3分)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4分)

  参考答案:

  16.(3分)参考答案:A、目,看作

  17.(3分)参考答案:B都是名作状。其他都作动词。

  18.(3分)参考答案:B.皆出其下,即都不如方孝孺。

  19.(3分)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3分为止。)

  译文:士人君子立身处世,贵在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不仅仅蚊帐谈阔论,左边摆着琴,右边放着书,虚耗君主赐给他的俸禄职位,国家要用的人才,大约不过六个方面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可以强求这六个方面都做好呢?只要对这些都通晓大意,而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没有惭愧的事了。(暑假作业十八)

  20.(1)(3分)参考答案:方孝孺却轻视文辞写作的技巧,常常把阐明王道、获得天下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重点词:顾,却;末视,轻视;恒,常常)

  (2)(4分)参考答案:方孝孺竭力请求守住京城来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国家而死。(重点词:即,假如;济,成功;死,为而死;社稷,国家)

  《明史》阅读答案6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举正统七年进士举:考中。

  B.又置新斛视旧加大视:比照。

  C.属信钩考属:隶属。

  D.论者韪之韪:认为正确。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为官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②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

  ③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④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⑤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⑥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信督战果敢。也先侵犯京城时,程信不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没有退路的孙镗愈战愈勇,击退了也先。

  B.程信恪尽职守。程信提出的赈济京城附近饥民,恢复河间被罢免学官的官职和被遣送生徒的学业等建议,都得到皇上许可;任太仆卿时,他定期征用马匹,及时掌握马匹的增减情况。

  C.程信平叛有功。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D.程信能识大体。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认为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不要越俎代庖,行使主管官吏的职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4分)

  (2)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主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6分)

  《明史》阅读答案7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还朝,久之进侍讲,署南京翰林院事。召为国子祭酒。嘉靖七年历礼部右侍郎,迁吏部左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改吏部。

  居南京五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会廷议更修《宋史》,辅臣请留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及夏言入内阁,命嵩还掌部事。嵩科第先夏言,而位下之。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帝以奉道尝御香叶冠,因刻沈水香冠五,赐言等。言不奉诏,帝怒甚。嵩因召对冠之,笼以轻纱。帝见,益内亲嵩。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大将军仇鸾,始为曾铣所劾,倚嵩倾铣,遂约为父子。已而鸾挟寇得帝重,嵩犹儿子蓄之,浸相恶。嵩密疏毁鸾,帝不听,而颇纳鸾所陈嵩父子过,少疏之。嵩当入直,不召者数矣。嵩见徐阶、李本入西内,即与俱入。至西华门,门者以非诏旨格之。嵩还第,父子对泣。时陆炳掌锦衣,与鸾争宠,嵩乃结炳共图鸾。会鸾病死,炳讦鸾阴事,帝追戮之。于是益信任嵩,遣所乘龙舟过海子召嵩,载直西内如故。世蕃寻迁工部左侍郎。倭寇江南,用赵文华督察军情,大纳贿赂以遣嵩,致寇乱益甚。及胡宗宪诱降汪直、徐海,文华乃言:臣与宗宪策,臣师嵩所授也。遂命嵩兼支尚书俸无谢,自是褒赐皆不谢。

  豁握权久,遍引私人居要地。帝亦浸厌之,而渐亲徐阶。帝所下手诏,语多不可晓,惟世蕃一览了然,答语无不中。嵩受诏多不能答,遣使持问世蕃。值其方耽女乐,不以时答。中使相继促嵩,嵩不得已自为之,往往失旨。馥进昔词;又鱼褪手他人不能量经此积袅帝欢。采见。帝有意去嵩。

  (选自《明史。严嵩待》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署南京翰林院事 署:代理

  B.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 董:管理

  C.窃权罔利 罔:贪图

  D.门者以非诏旨格之 格:阻止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B.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馆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C.始倚畜/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D.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了因病回乡,严嵩进入官场后仕途颇为顺利。严嵩回朝以后,先后担任了侍讲、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B.严嵩没有什么才略,只会献媚讨好皇帝。磊靖帝赐给臣子香叶冠,严嵩趁皇帝召见时戴上香叶冠,还在冠上罩上轻纱,皇帝见后从心里亲近他。

  C.严嵩没有认清仇鸾的真面目,自己深受其害。最初仇鸾和严嵩约为父子,但仇鸾被重用后便向皇帝告发严嵩父子,皇帝渐渐疏远了严嵩。

  D.严嵩占据朝中要职许久,引起皇帝对他的不满,加上皇帝的手诏严嵩经常看不懂,不能及时回答皇帝的问题,皇帝有意让严嵩离开了职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0分)

  (1)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5分)

  (2)所进青词,又多假手他人不能工,经此积失帝欢,未几,帝有意去嵩。(5分)孙燧,字德成,余姚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张辅,字文弼(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徐达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李材,字孟诚,丰城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卢象昇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孙承宗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王守仁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陶安,字主敬,当涂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杨维桢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赵豫,字定素,安肃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叶向高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宋晟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申时行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席书,字文同,遂宁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冯恩, 字子仁, 松江华亭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沈束,字宗安,会稽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郭应聘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费聚,字子英,五河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罗通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郭成,四川叙南卫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程信,字彦实(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郑和,云南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况钟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李时勉 名懋,以字行(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秦良玉传 阅读答案翻译

  参考答案

  1.C

  2.D

  3.D

  4.(1)皇上很相信自己英武明察,刑杀果断,并颇为自己护短,严嵩因此得以借事激怒皇上,残害别人来谋取个人私利。(自信护因各1分;句意2分)

  (2)严嵩所进呈的青词,又因多是别人写的而写得不好,由此他逐渐失去皇上的欢心,不久,皇上有意疏远了严嵩。(假工积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孝中弘治十八年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又授为编修。因病辞职回乡,在钤山读书十年,赋诗做文,在当地颇有清誉。后重返朝廷,不久晋升侍讲,代理南京翰林院事务。召任国子监祭酒。嘉靖七年任礼部右侍郎,升吏部左侍郎,再升南京礼部尚书,又改任吏部尚书。

  在南京的第五年,严嵩以庆贺皇上生日来到京师。正好廷臣议论要修改《宋史》,宰辅大臣请留下严嵩,让他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的身份管理其事。到夏言入内阁后,便命严嵩回去执掌礼部事务。严嵩中进士比夏言早,但位在夏言之下。开始时他依靠夏言,对待他非常恭谨,曾设酒邀请夏言,并亲自到其府上相请,但夏言辞而不见。他铺开席子,将要陈述的东西展开,长跪诵读。夏言以为严嵩真的是尊崇他,便不再对他怀有疑心。皇上在奉祭路神时曾戴过香叶冠,便因此刻制了五顶沉水香冠,赐给夏言等人。夏言不接受,皇上非常愤怒。严嵩却趁皇上召见之时戴上香冠,并且还罩上一幅轻纱。皇上看见后,更从心里亲近严嵩。 严嵩没有别的才略,只会一意向皇上献媚,窃取威权,骗取私利。皇上很相信自己英武明察,刑杀果断,并颇为自己护短,严嵩因此得以借事激怒皇上,残害别人以谋取个人私利。

  大将军仇鸾,当初被曾铣弹劾,后倚靠严嵩排挤曾铣,两人遂认作父子。后来仇鸾牵制敌寇,获得皇上重用,这时严嵩还把他当儿子看待,但不久便逐渐不和。严嵩秘密上疏诋毁仇鸾,皇上不听,反而颇相信仇鸾所提出的严嵩父子的过失,渐渐疏远了严嵩。严嵩本当入宫当值,但已有好几次不被召见了。严嵩见徐阶、李本进入西内,便与他们一同进去。到西华门时,看门的人因他不是皇上所召而把他挡了回来,严嵩回到家后,父子相对而泣。当时陆炳掌管锦衣卫,正与仇鸾争宠,严嵩于是勾结陆炳一同谋害仇鸾。正好仇鸾病死,陆炳便揭发仇鸾的阴事,皇上于是追戮仇鸾。此后皇上更信任严嵩

  严嵩掌权岁久,遍引私人占据了各要害部门。皇上也渐渐厌恶他了,转而逐渐亲近徐阶。皇上所下的手诏,语言多不可理解,只有世蕃一目了然,答语无不正合皇上旨意。严嵩因接到的诏书多不能作答,便派人拿去问世蕃。而世蕃往往正沉溺于歌舞,不能按时作答。中宫使者相继捉弄严嵩,严嵩不得已只好自己动手,但往往不合皇上旨意。他所进呈的青词,又因多是别人写的而写得不好,由此他逐渐失去皇上的欢心。 不久,皇上有意疏远了严嵩。孙燧,字德成,余姚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张辅,字文弼(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徐达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李材,字孟诚,丰城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卢象昇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孙承宗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王守仁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陶安,字主敬,当涂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杨维桢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赵豫,字定素,安肃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叶向高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宋晟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申时行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席书,字文同,遂宁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冯恩, 字子仁, 松江华亭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沈束,字宗安,会稽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郭应聘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费聚,字子英,五河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罗通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郭成,四川叙南卫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程信,字彦实(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郑和,云南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况钟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李时勉 名懋,以字行(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秦良玉传 阅读答案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今死亡残疾,佥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①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富一意拊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帝皆行之。

  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曰:“厚怨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狱。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帝曰: “此必彪为富抑,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宜早雪之。”果无验,乃令致仕。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由是部事大理。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为黜毓。顷之,病疽卒。(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注]①蠲:juān,免除,除去。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 ②以乱易整,不武

  B.①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①豪猾因缘为奸利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 ②徙倚久之而归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年富造福于民的一组是 ( )

  ①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②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

  ③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④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教

  ⑤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⑥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富做事老成持重,刚刚超过二十岁的时候,就严肃稳重得像老年的儒生一样。

  B.年富在巡抚大同时,上述请求裁减多余的兵卒,淘汰劣等的马匹,杜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获得了皇帝的认可。

  C.年富曾经因为果敢有为招致权势之人的憎恶诋毁,林厚和李贤就是其中的代表。

  D.户部缺少尚书,年富被推选,皇帝身边的大臣对此强烈阻止,但最后皇帝特意召见年富任他担任尚书一职。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5分)

  ⑵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5分)

  参考答案:

  4-6 DCA

  7(1)这时,年富的威望名声远扬于天下,可是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家更加憎恨(他),互相收集年富的罪名。

  (“名重天下”,天下闻名;“侧目”,憎恨或又怕又愤恨;“相与”,互相;句意2分)

  (2) 户部不是年富不能(管理的很好),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

  (否定判断句1分;多,大多、多数;“所以”,…的原因;句意2分)

  译文:

  年富,字大有,是怀远县人。本来姓严,错成“年”。他凭借会试中副榜授官德平县训导。年龄刚刚超过二十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明朝英宗皇帝继位,年富上书说:“……皇帝亲军中府军前卫的补充兵,本来选自民间百姓人家的子弟,随时侍奉在太子身边。现在(因为)死亡或残疾,全部补充兵源会成为打扰百姓的一件事。请求从二十五个驻军卫所内,用一个卫所的兵士补充选调,不要再牵累老百姓了。”(年富)上书中所议事情多数被实施执行。

  年富升任陕西左参政,不久任命他负责管理粮食储备。又恰逢计算每年用粮情况,用来筹划军费,年富(上奏章)说:“我所管辖的地区每年收二次税共一百八十九万石,屯积粮食收入七十多万石。这期间水灾、旱灾(人口)流动、转移,免除拖欠、亏欠(的赋税),大概三份要减去一份,可每年的费用就达到一百八十余万石,收入少支出多。请求裁减闲散多余的士卒,淘汰劣等马匹,杜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皇帝同意了他的奏折。边疆的兵士马匹,(钱粮等)按需要而供给的数量浩大繁多。军民因远途运输而疲乏,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做违法的事情牟取利益。年富计算路途远近,核定征收赋税,支出或收入(一律)谨慎地探求考核,过去的弊端得以革除,老百姓的困苦得到大大缓解。(年富)升任河南右布政使。又有人说年富严厉残暴,皇帝命令审核查找说这话的人,将要治他的罪。后来查出指摘年富的人是少师杨溥,皇上的怒意缓解。年富到河南,那年闹饥荒,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二十多万,(不法者)公开抢劫掠夺。年富安抚流亡百姓,(河南流亡的百姓)都安定了。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春天,凭借右副都御史身份出任大同巡抚,管理军政事务。当时经历丧乱战败,法律松弛,弊端尤其严重。年富一心一意抚慰体恤民众,上奏请求免除了秋赋,撤除几个州县的税课局,停止让太原的民众从大同转运出粮饷。

  年富遇到大事,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权势不能阻挠(使他屈服),声名震动关中。这时,年富的威望名声远扬于天下,可是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家更加憎恨(他),互相收集年富的罪名。山西参政林厚竭力诋毁年富,皇帝说:“林厚怨恨年富、诬陷年富啊,我正交付年富边防事务。”免除林厚官职。天顺元年朝廷革除巡抚官职,年富也被罢官回家。不久,石彪因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皇帝征询李贤,李贤称赞年富能够祛除弊(端)政。皇帝说:“这一定是石彪被年富遏制,不能够满足他的私欲罢了。”李贤说:“果真如圣上所说,应该尽早洗刷年富的罪名。”果然没有证据(说明年富有罪),就下令让年富辞官退休回家。

  天顺四年的春天,户部缺少尚书(一职的人选),李贤推举年富。皇帝身边一些大臣委婉地阻止让年富任户部尚书。皇帝对李贤说:“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特意召年富任命他担任尚书官职。年富斟酌赢利和亏欠,严格地支出、收入,亲身参加计算,一些官吏不能欺瞒他。因此,户部事情得到了很好的办理。年富为官清廉正派刚强正直,至始至终不改变,与王翱一同被当时的人们称作是有名的大臣。明宪宗立为皇帝,年富请求罢黜左布政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说年富侵夺官职。年富全力争辩说:“举荐贤良人才是为了国家,没有个人的私心。”于是请求辞官告老还乡。皇帝抚慰并挽留年富,作出了罢黜李毓。不久,年富生疽病(毒疮)死亡。

  《明史》阅读答案9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赴。

  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五年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时政在奄竖,党祸酷烈①。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撅之米芾、赵孟钤啤M币陨剖槊撸僖匦潭薄⑺程烀淄蛑印⒔湃鹜迹比宋叫獭⒄拧⒚住⒍衷荒隙⒈泵住H蝗苏撸淮洳渡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