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师:现实中的“催眠大师”没那么神

心理医师:现实中的“催眠大师”没那么神

  由徐峥和莫文蔚主演的悬疑电影《催眠大师》目前在各大影院热映,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催眠大师》将催眠师这一不太被人了解的职业展现在银幕上。真实的催眠究竟是怎样的?电影中的“催眠”看起来神乎其神,现实中是否真的存在??近日,记者采访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牟晓冬博士,他指出催眠治疗虽然很古老,但是疗效并不可靠,所以在临床已经很少应用催眠方法。

  催眠状态实际是一种“恍惚状态”

  牟晓冬博士介绍,催眠的前提是在被催眠者自己愿意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催眠没有办法违背人的意志。现实中的催眠并不神秘,电影里徐峥使用的“模糊催眠”,其实是一种狭义的更流于形式的催眠。实际上是经过催眠师一定方法引导而达到的一种催眠状态,在这种催眠方式中,被催眠者基本上都是闭着眼睛的,不是睡着,如果一旦睡着,催眠师需要立即唤醒被催眠者。整个过程中,被催眠者意识处于“模糊”状态,实际上被催眠者的大脑是十分清醒的,此时被催眠者处于高度的受暗示状态。

  而另一种是“清醒催眠”,它是广义的催眠,更多的是自我暗示。比如我们有时候夸赞别人:今天你气色很好、今天你很美等等,听的人会有一种自我心理暗示,整天心情就大好,这就是一种清醒催眠。

  催眠术是一种表演兼魔术而催眠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

  催眠看似比较神秘,所以更多的人为达到盈利目的会迎合大众的好奇心,表演一种催眠术。很多时候的催眠术是比较荒谬的,不可理喻的。人进入催眠状态以后是有意识的、是清醒的,真正的'催眠任何时候你想出来都可以出来,主动地睁开眼睛,结束催眠。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催眠,催眠师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如果催眠师要求被催眠者做一些不合适的动作,被催眠者是有天然的自我保护本能的,就会从催眠状态中跳出来。

  而催眠治疗却是一种心理治疗,它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疗效并不可靠,目前已经很少应用。牟晓冬博士认为,对于一个人基本精神状况的检查和判断,催眠治疗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方法。而做心理测验,对于一个人的基本精神状况的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

  牟晓冬博士解释,其实现在大医院做心理治疗并没有采用催眠的方法,而到医院主动想做催眠治疗的人也很少,除非是一些重症精神病患者病急乱投医,最终也是被医生劝服。

  并非每个人都会被催眠还是与性格、环境有关

  据悉,催眠是每个心理咨询师的必备技能,不过不会像电影里那样神奇。在实际应用中,催眠的目的是帮助对方安静下来,以助于交流。

  牟晓冬博士指出,并非每个人都会被催眠,这跟环境及个体性格有很大关系。催眠必须在安静、密闭的环境,配合舒缓的音乐、灯光,还要对方愿意配合,对咨询师有足够信任,才可能成功催眠。一般来说,易受暗示,有过心理创伤,意志薄弱,性格内向的人比较容易被催眠。目前做催眠的多是心理咨询师,他们和心理医生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如果在催眠过程中,不具备医师的资质的人很难处理被催眠者出现的问题,严重的会导致患者精神分裂、人格分裂。此外,经过不专业、不正规的催眠,反而可能诱发更多的心理问题,甚至可以诱发抑郁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