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小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一种自主性的学习,优秀活动。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几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篇1

  时间:11月10日;观察内容:美术

  实录:幼儿自制了瓶子,在瓶子晾干的这几天中我让幼儿来观看已经完成绘画的瓶子,知道用各种线点块的线条进行作画。还有是让幼儿体会蓝和白的结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怎样,我们称它为青花瓷,让幼儿知道青花瓷是中国的国粹。通过许多天让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幼儿都在蠢蠢欲动很想动手操作一番了,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把自己的许多想法都画在了瓶子上,如瓶子上有花,有藤条一样的线等等。幼儿对于整个过程很感兴趣,每个幼儿画出来的青花瓷瓶子各式各样,很好看,幼儿对自己的作品也多很满意,非常的想带回去。

  分析措施效果

  1、及时得表扬幼儿,幼儿觉得非常的高兴,任务完成的也很出色。

  2、坚持工作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3、幼儿对感兴趣的东西,在完成的过程中是非常的认真。

  幼儿对本区角的兴趣:

  A、非常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实录

  画螃蟹时,我们这次的作画纸张与平时的不一样,纸张采用的是宣纸,这种纸比较的薄而且比较的容易破损,再画螃蟹的我们采用水彩笔和蜡笔相结合的图色的方式。幼儿对这样的方式很感兴趣,幼儿都是积极的去完成这幅画。有个别能力差得幼儿他们会把纸弄破了,这里需要幼儿技巧,一笔画出不可停顿,出现难题二的是幼儿需要涂蜡笔时要注意轻重,太重会把纸弄破,太轻是颜色上的会不均匀。大体上幼儿这幅画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对这样的作画方式幼儿还是比较的感兴趣的。

  分析措施效果

  1、及时得表扬幼儿,幼儿觉得非常的高兴,任务完成的也很出色。

  2、坚持工作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3、画面整洁,物体突出;幼儿对自己画大表达多非常的生动。

  小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篇2

  一、观察要点——是否具有角色意识及同伴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游戏实录,游戏开始好一会了,“理发店”里还是没人光顾,三个幼儿无所事事地玩弄着材料,这时我走进了理发店:“请问,可以洗头吗?”一听这话,三个幼儿一起上前忙开了。…………

  艾迪拿来围兜给我围上,建豪拿出了洗头膏在我头上挤着,佳妮热情地问:“何老师,你要按摩吗?”“好的,在哪里按摩?”她立刻牵着我的手,来到小屋里,随后三个“工作人员”把我好一阵的折腾,终于一切都做好了,我站起来表示感谢,然后接着说:“你们的服务那么好,可惜大家可能不知道,如果你们能上门服务就好了。”三个幼儿一听都说:“我们出去给大家洗头按摩吧。”我问:“你们出去了,店里就没有人了,有人来了怎么办?”他们想了想,都没有离开“理发店”。

  幼儿行为分析开始的时候理发店由于没有人光顾,三个幼儿无所事事,没有进入角色,幼儿之间的角色互动也很少,但当老师介入游戏后,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特别是老师用“如果……就好了”的征询式的口吻给出新的建议,把幼儿从游戏的机能性动作引入想象的情节,将独自性游戏引导到角色之间合作沟通的层次,使之成为幼儿主动的行为。

  二、改进措施

  1、百宝箱提供幼儿可操作和替代的材料,如:用饮料瓶替代“洗头膏”,用积木替代卷发筒,这样就使游戏的内容更丰富些。

  2、在交流中让大家充分发言,并寻找更多的符合游戏内容的方法,如:“理发店”怎样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可以请大家帮忙出点子。

  3、教师在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适时介入能启发幼儿将主题情节深入下去,增强同伴间的互动和沟通。

  三、生活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要点:入睡情况及情绪反应

  幼儿行为实录:

  实录一:今天一早,逸铭奶奶牵着逸铭走到门口,奶奶恳求老师:“老师,今天逸铭睡觉就别让她睡了,她说睡不着。”只见逸铭眼睛已经湿漉漉了,奶奶轻轻告诉我:“她大概不睡觉,被老师批评过,今天就不肯来幼儿园了”老师听后感到莫名其妙,“我们没有批评她,怎么回事?”我去问搭班老师,她也说没有批评过她。

  实录二:中午,孩子们在安静的吹眠曲中,边脱衣服边睡下了,此时逸铭看看老师,又看看同伴,也开始脱衣服,可是眼眶里又有眼泪了。“逸铭,怎么了,是不是不想睡觉呀?”逸铭点点头,说:“我觉得有点不舒服。”“是吗?哪里不舒服?”她一会说脚不舒服,一会儿又说头上的辫子扎着睡不舒服。“那老师帮你揉揉脚吧!把你的辫子也解开来。”这时她继续寻找着更多的理由,“老师,奶奶跟你说过的,我可以不睡觉的。”“今天老师陪在你身边,你一定能睡着的。”逸铭将信将疑,就躺下了,在老师的安抚声中她渐渐地睡着了。

  四、教师反思

  逸铭一直是我班表现好的乖乖女,可是近来发现她总和奶奶粘在一起,早上不许奶奶离开幼儿园,经常在老师的劝说中,奶奶才离开。我觉得原因一是奶奶对隔代特别宠爱所导致的。其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弱,经不起挫折,在表扬声中长大,往往听不进批评。其三,老师在细节方面处理过于草率,可能孩子在睡觉时曾经有这样那样扰乱睡眠的因素,老师对不睡觉的幼儿只是命令的口气,没有分析原因,使孩子对睡觉产生厌恶甚至惊慌。

  五、改进措施

  1、利用电话或面对面的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睡觉的习惯,并取得与家长意见的一致。

  2、多和孩子谈心,运用正面引导的方法,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3、教师在幼儿入睡后多关注孩子午睡的情绪反应,如有反常就要耐心询问,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惧和不适。

  小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篇3

  观察对象:

  姜涵润 阮怡泽 王雨欣 黄文烁。

  过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姜涵润随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皱纹纸看了起来,阮怡泽和王雨欣,黄文烁,张逸轩也来到了桌子面前,他们分别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皱纹纸,他们显得非常开心。今天的美工区是要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皱纹纸在白纸上用双面胶粘出美丽的花,桌面上已经摆放好了白纸、双面胶、皱纹纸。王雨欣和黄文烁分别欣赏着自己拿到的皱纹纸,还念念自语的说着要粘五颜六色的。她们两个已经开始做了,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我走过去说“一会儿老师要来你的“花园”赏花昂?”姜涵润立马提起精神头来了,她看看别的小朋友在把皱纹纸往双面胶上粘,她试着也做起花来。她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很强,可是当她听到我要来欣赏她的花园时,她显得异常兴奋,好像接受了一个使命一样,一丝不苟的做起来,不一会,她就在白纸上粘了满满的花。她满意的拿着自己做的花,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谁的比较好看。

  分析特点:

  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内容。这样的幼儿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内容,一旦完成了操作就兴奋不已。

  分析:从案例中,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认为自己不会。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活动。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建议。以直接建议的方式,让幼儿主观地选择自己所喜爱、兴趣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2、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逐步消除她们的依赖心理,从而提高她们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针对一些年龄小,依赖心强,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己,并对她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的欲望。

  小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篇4

  观察目的:

  娃娃家角色的分配

  观察对象:

  “娃娃家”的五位幼儿

  观察时间:

  20xx年12月5日区域活动时间

  观察地点:

  小三班教室 “娃娃家”

  观察实录:

  今天是第三组的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5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宝宝。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也要了当妈妈”,原来是欣欣和萱怡小朋友都争着当妈妈了,而其他三位小朋友都已经戴好了角色牌,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们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

  我蹲下身子问欣欣和萱怡:“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萱怡抢先回答:“因为我平时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一些。”欣欣也说:“我也喜欢当妈妈。”

  想到我们刚刚学过的一首儿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我就对娃娃家的宝宝说:“那我们先来朗诵刚学过的《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的儿歌吧!”孩子们马上大声的念起了儿歌,儿歌念完,我马上问:“为什么说是幸福的家呀?家里有些什么人呢?”一旁的“爷爷”钲文说:“有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爸爸泓博”也在一边补充道:“还有小朋友呀!”我接着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亲又相爱!”梵希点点头说:“我家也是的。”小朋友们都点点头,我接着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角色,我们来试试当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我转过头看看边上那三个戴好角色牌的.小朋友说:“爷爷、爸爸、和小朋友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欣欣和萱怡说:“老师提个建议,今天萱怡来当‘妈妈’, 欣欣当‘奶奶’,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互换角色,看看谁当的‘妈妈’或者‘奶奶’当的好?可以吗?”通过调节和劝说,萱怡最终当上了“妈妈”, 欣欣当上了“奶奶”。刚开始“奶奶”还撅着小嘴巴,可过了一会儿,“奶奶”就开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观察分析:

  1.孩子们到娃娃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如:自己选择角色,戴好了角色牌。)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奶奶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所以当有“妈妈”和“奶奶”的角色选择的时候,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选当“妈妈”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角色,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选角色牌。其实孩子们对于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欢的角色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的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调整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知道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用亲切的语言和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比如:两个孩子都争选“妈妈”的角色,我及时的用念儿歌的方式,让孩子停止了争吵。并加以提问,加深孩子们对家庭角色的认识。

  3.教师还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担当什么样的角色。我用建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和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高兴,但当孩子的投入到游戏当中的时候,能马上忘掉不开心,这也是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

  4.小班孩子在自选角色这个规则意识上是比较薄弱的,孩子无法协商角色的选择时,教师要酌情参与指导,制定轮换角色的规则,并用图片的形式记载孩子表演过角色的轨迹,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时,要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珍惜自己的机会,同时对能自主协商分配角色和谦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帮助小朋友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遵守规则。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5.在评价环节,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全班孩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规则内化,逐步培养他们自愿、自觉的遵守轮换规则的好习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