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精选10篇)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精选10篇)
五、我的课堂,我做主,我来说
生1我掌握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即①有未知数②是等式;
生2:我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两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
生3:我会检查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生4:我知道列方程的关键是找一个包含题目意思的相等关系并且等式左右两边是同一个量的两种不同种表达方式!
生5:我觉得用方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比以前小学的算术法来得简单!
师:谢谢你们精彩的发言,你们的发言是“五语道破其他人”!
五、基础巩固与知识延伸
(1)基础练习见同步练习册
(2)拓展练习如下;
1、下列四个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1+2+3+4>8B.2x3C.x=1
D.|10.5x|=0.5yE、
2、已知关于x的方程ax+b=c的解是x=1,则=
3、下面有四张卡片,请你至少抽出三张卡片编写两道一元一次方程,并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你和谁不谋而合!
课后反思:
数学课堂中的阅读和其它学科中的阅读一样重要,在课堂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对概念性的东西进行阅读,帮助他们从句子中提炼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他们能把书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自己的思想。所以我在教“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时候,要求学生自己读教材,然后和同学相互讨论,以便引起思维的碰撞。只有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明白关健词的含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等式才是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使等式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才是该方程的解。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数学课堂中,阅读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比起老师的“苦口婆心”的说教有效得多。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加深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的了解,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领悟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本章知识回顾:
1.有关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注意: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①含有未知数;
②是等式。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注意: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满足三个条件: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②未知数的次数是1;
③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
(4)方程的简单变形规则:
①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②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5)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方程的解不变。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去分母;
②去括号;
③移项;
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
应用题的步骤:
①审:弄清题意,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明确个数量间的关系;
②设:设出未知数;
③列: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④解:求出方程的解;
⑤答: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并写出答案。
二、运用知识,训练能力
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1)4+5x=11
(2)x+2y=5
(3)x2-5x+6=0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复习题4、5、14、17
通过生生、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四、畅谈收获,分享成果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复习题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与解题思路。
3、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的严谨,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移项法则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
1、教 法:讲课结合法
2、学 法: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
3、教学活动:讲授
四、课 型:
新授课
五、课 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
彩色粉笔,小黑板,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小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你心中的“她”
心里想一个数
将这个数+2
将所得结果
最后+7
将所得的结果告诉老师
(抽一个同学,让他把他计算的结果告诉老师,由老师通过计算得到他最开始所想的数字。)
老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
同学:不知道。
老师:那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
2、探究新知: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 3
老师:大家观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示:观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
(抽同学起来回答,然后再由老师概括。)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像这样的方程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老师:同学们从这个概念中,能找出关键的字吗?能用它来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一元一次
方程吗?
再次强调特征:
(1)只含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为1;
(3)是一个整式。
(注意:这几个特征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3、例题讲解:
4、巩固练习
(1)解方程
(2)当y为何值时,2(3y+4)的值比5(2y—7)的值大3?解5(x+2)=2(5x—1)
(巩固练习,抽两个同学上黑板去完成,其余的同学在演草纸上完成,待同学们完成后给予点评。)
5小结:和同学们一起回顾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课是七年级第七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第3课时,主要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路程问题。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结合路程问题,进一步学习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分析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对学习函数、不等式与其他方程解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教学目标(认知、能力、情感)
(1)知识目标:能借助“列表”的方法审题、找等量关系,进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路程问题。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体育。
3、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借助“列表法”找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路程问题的过程。
知识、方法重要,其获取过程更重要,在教学中不能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中学生经历的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不然学生就不具备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只会成为解题工具,所以我把方法获取过程作为本课的重点。
4、教学难点:掌握用列表的方法审清题意,抽象具体问题中的数学背景,建立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体会“列表法”在把握路程问题等量关系的`优越性,进而掌握这种方法是学生感到困难的,所以把它是本节课的难点。
5、教法学法:优选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方法技巧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归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指导学法: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在“结合具体情景、设计解决策略、与他人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学习。
二、教学环节
我把本节课设计为5个环节:
1、情境引入相遇问题,初步感知列表方法
张叔叔和他的朋友们开着越野车一同去森林探险,他们来到了森林不久不幸被一条毒蛇咬了,这种毒性在8小时就会发作,他们知道离森林大约600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大医院,本医院的救护车60千米/小时,可他们开的越野车40千米/小时,你们想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救张叔叔呢?
通过救人情境的创设,既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检测,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引入路程问题——相遇问题。
引入问题后,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然后课堂交流理清题意、找到等量关系的方法(画图或列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用列表的方法理清题目中的数量,让学生初步感受“列表”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本环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探讨中感受“列表法”,让学生参与的知识获取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2、感悟故事中的追及问题,拓展提高对列表的认识
第二场龟兔赛跑:兔子为了体现自己的速度确实比乌龟快的多,他们约定兔子让乌龟先行40分钟,并且在比赛中兔子和乌龟都每跑1分钟,停1分钟,如果乌龟以每分钟1.2米的速度爬行,兔子以每分钟12米的速度行进,试问兔子追上乌龟需要多长时间?追上的地点距出发点有多远?
以同学们熟悉的故事为背景,配以形象生动的动画,引入路程问题——追击问题。然后让学生应用列表法表示追击问题的数量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等量关系,设不同未知数,列出不同的方程),进一步体会“列表”表示数量关系的威力。
教学过程不能简单地重复,学习过程也不能使机械地模仿,而应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由相遇问题到追击问题,由一种方法到两种方法,就是这一理念的直接体现。学生在应用“列表”法的过程中,提高对“列表”法表示数量关系优越性的认识。
3、回归现实,梳理新知
浙江奥运健儿孟关良,在雅典奥运会上的夺冠为水上项目获得了第一枚金牌,掀开了水上项目的新章。金牌后面是无数的汗水,在千岛湖,孟关良是这样艰苦训练的:一艘快艇与孟关良的皮艇在同一起点,快艇以每秒5米的速度先行了20秒,孟关良为了追上快艇,必须奋力前划,同学们,请你想一想他如果以每秒6米的速度划行多少秒才能追上快艇?
本环节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本题以“奥运”为背景,不仅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实用价值,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这一环节既对路程问题进行了巩固练习又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4、合作互动,深化提高
编写一道应用题,使它的题意适合一元一次方程60x=40x+100,要求题意清楚、联系生活、符合实际、有一定的创意。
本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题目。
前面的环节是由实际问题到数学模型,现在是由数学模型到实际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展示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和发展创新。以小组为单位编写题目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团队意识。
5、畅谈收获,内化提高
这节课体验到了什么?
让学生本节学习收获和感受,全体同学交流。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课后设计的畅谈收获,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他们收获,交流疑问,当堂消化本节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设计亮点
(1)本节课在情境的创设上,突出了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喜闻乐见,使他们能快速进入问题的解决。
(2)让学生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螺旋上升,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开展探究性学习,发展学习能力。
二、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关键: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叙述等式的两条性质。
2、解方程:4(x— )=2。
解法1: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除以4,得:
x— =
两边都加 ,得x= 。
解法2: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得:
4x— =2
两边同加 ,得4x=
两边同除以4,得x= 。
(二)、新授
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讨论下面内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1: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购买2x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22x(即4x)台。
题目中的相等关系为: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即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
列方程:x+2x+4x=140
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2x表示2x,4x表示4x,x表示1x。
根据分配律,x+2x+4x=(1+2+4)x=7x。
这样就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为一项,合并时要注意x的系数是1,不是0。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x+2x+4x=140
合并
7x=140
系数化为1
x=20
由上可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上面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
例:某班学生共60分,外出参加种树活动,根据任何的不同,要分成三个小组且使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求各小组人数。
分析:这里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就是说把总数60人分成10份,甲组人数占2份,乙组人数占3份,丙组人数占5份,如果知道每一份是多少,那么甲、乙、丙各组人数都可以求得,所以本题应设每一份为x人。
问:本题中相等关系是什么?
答:甲组人数+乙组人数+丙组人数=60。
解:设每一份为x人,则甲组人数为2x人,乙组人数为3x人,丙组为5x人,列方程:
2x+3x+5x=60
合并,得10x=60
系数化为1,得x=6
所以2x=12,3x=18,5x=30
答:甲组12人,乙组18人,丙组30人。
请同学们检验一下,答案是否合理,即这三组人数的比是否是2:3:5,且这三组人数之和是否等于60。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9页练习。
(1)x=3。
(2)可以先合并,也可以先把方程两边同乘以2。
具体解法如下:
解法1:合并,得( + )x=7
即 2x=7
系数化为1,得x=
解法2:两边同乘以2,得x+3x=14
合并,得 4x=14
系数化为1,得 x=
(3)合并,得—2.5x=10
系数化为1,得x=—4
2、补充练习。
(1)足球的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的数目比为3:5,一个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
(2)某学生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多2页,第二天读了全书的少1页,还剩23页没读,问全书共有多少页?(设未知数,列方程,不求解)
解:(1)设每份为x个,则黑色皮块有3x个,白色皮块有5x个。
列方程 3x+2x=32
合并,得 8x=32
系数化为1,得 x=4
黑色皮块为43=12(个),白色皮块有54=20(个)
(2)设全书共有x页,那么第一天读了( x+2)页,第二天读了( x—1)页。
本问题的相等关系是:第一天读的量+第二天读的量+还剩23页=全书页数。
列方程: x+2+ x—1+23=x。
四、课堂小结
初学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感到不习惯,但一定要克服困难,掌握这种方法,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其中找等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本节课的两个问题的相等关系都是:总量=各部分量的和。这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合并就是把类型相同的项系数相加合并为一项,也就是逆用乘法分配律,合并时,注意x或—x的系数分别是1,—1,而不是0。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会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灵活处理解方程的步骤,化为ax=b(a≠0)的形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难点:正确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方法,灵活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解方程:4x-3(20-x)=6x-7(9-x)
思考: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去括号要注意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2、求下列各数的最少公倍数:
(1)12,24,36
(2)18,16,24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动脑筋: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1天,接着乙又单独做4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人合做,问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全部工作任务?
(先独立做,做完后交流做法,认真听出同学意见,老师点评)
通过这个问题,请你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先去____,后去_____,再_____、_______得到标准形式ax=b(a≠0),最后两边同除以______的系数。
考考你:
下面各题中的去分母对吗?如不对,请改正。
(1)去分母得5x-2x+3=2
(2)去分母得2x-(2x+1)=6
(3)去分母得4(3x+1)+25x=80
2、尝试练习(注意养成口算经验的好习惯)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化繁为简
2、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四、冲刺奥赛,培养智力
例4解方程:
五、课堂练习巩固提高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7
教学分析:
本节课设计简析:本节课内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主要是小学解应用题和中学解应用题的衔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会用方程的思维解决问题。
2、借助找关键句或关键词、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用方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发展。
2、在分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析题意,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
分别算出下列绳子的总长度
二、新课引入:
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丢番图,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公元3~4世纪)的墓碑上记载着:“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他结了婚,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五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
活了他父亲全部生命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又在极度的悲伤中度过了四年,也与世长辞了。” 根据以上的信息,请你计算出: 丢番图死时多少岁;
或者根据丢番图的年龄能被6,12,2,7整除,可知这个年龄是6,12,2,7的倍数,所以他的年龄为84,168??但是根据迄今被《吉尼斯世界记录》认可的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是法国的让-卡尔门特,他在1997年8月4日去世时享年122岁。所以丢番图的年龄为84岁。
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清题意;
(2)“设”:设未知数并把有关的量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
(5)“答”:检验作答。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一只天鹅在天空中飞翔时遇到了一群天鹅,它向群鹅问好:“你们好啊,100只天鹅。”群鹅回答说:“我们不是100只,但是如果以我们这么多,再加上这么多,在加上我们的一半,再加上我们一半的一半,你也加进来,那么我们就是100只了,”问天上飞的群鹅有多少只?
解:设群鹅有x只。
1、现在儿子的年龄是8岁,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请问多少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解:设x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儿子 爸爸
现在的年龄 8 8×4
X年后的年龄 8+X 8×4+X 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答。
3、我的地盘,我做主!
编题目:根据方程X+(X+8)= 40,编一道应用题。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体验到方程有时候给我们解应用题带来很大的方便。
思考题:
1、有一群鸽子和一些鸽笼,如果每个鸽笼住6只鸽子,则剩余3只鸽子无鸽笼可住,如果再飞来5只鸽子,每个鸽笼刚好住8只鸽子,原有多少个鸽笼?多少只鸽子?
2、有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的羊数就是你的羊数的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们的羊数就相等了,”两个牧童各有多少羊?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8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步骤,并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讨论、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容易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二、重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去分母法则的正确运用。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解方程:
(2(x-2)-(4x-1)=3(1-x)
2、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每一步的依据
3、(只列不解)为改善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某村积极植树造林,原计划每天植树60棵,实际每天植树80棵,结果比预计时间提前4天完成植树任务,则计划植树_____棵。
(二)学生自学p99--100
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乘以,得
即得不含分母的方程:4x-3x=960
X=960
像这样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去掉分数的分母的变形过程叫做。依据是
(三)例题:
例1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依据
去括号,得依据
移项,得依据
合并同类项,得依据
系数化为1,得依据
注意:
1)、分数线具有
2)、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以(即不要漏乘)
讨论:小明是个“小马虎”下面是他做的题目,我们看看对不对?如果不对,请帮他改正。
(1)方程去分母,得
(2)方程去分母,得
(3)方程去分母,得
(4)方程去分母,得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能归纳小结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吗?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依据;
2.依据;
3.依据;
4.化成的形式;依据;
5.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依据;
(3)思考:如何求方程
小明的解法:
解:去百分号,得同学看看有没有异议?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以及解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练运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列方程;
2、让学生学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与行程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2、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与行程有关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的关系。
2、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懂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来找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前置作业:写出有关行程问题的公式。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问题1、
(1)、若小红每秒跑4米,那么他5秒能跑___米。
(2)、小明用4分钟绕学校操场跑了两圈(每圈400米),那么他的速度为_____米/分。
(3)、已知小强家离火车站2000米,他以5米/秒的速度骑车到达车站需要__秒。
问题2、知识回顾
在行程问题中,我们常常研究这样的三个量: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路程=______×______
速度=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
二、探索过程
活动一:小组内完成例3
(1)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2)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组员展示,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课堂小结
问题9、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学习了哪些数学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活动:组员各抒己见,组长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不仅会从知识上总结,而且还要会从探索过程和思想方法上进行总结。从探索过程来说,通过画线型图,找出等量关系,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思想方法上,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为数学问题,即转化的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业
某同学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打翻,使一道题只能看到:“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摩托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5千米,运货汽车的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 ”请试一试将这道题补充完整,并给出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10
一、目标:
知识目标:能熟练地求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不含去括号、去分母)。
过程方法目标: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重难点:
重点: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移项
三、学情分析:
知识背景:学生已学过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背景:能比较熟练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预测目标:能熟练地用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 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一头半岁蓝鲸的体 重是22t,90天后的体重是30.1t,蓝鲸的体重平均每天增加多少?
(二)实践探索,揭示新知
1.例2.解方程: 看谁算得又快:
解: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得解: 6x ? 2=10
移项得 6x=10+2
即 合并同类项得
化系数为1得
大家看一下有什么规律可寻?可以讨论
2 .移项的概念: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可以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这样的 变形叫做移项。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千万不要忘记移项要变号。
3.解方程:3x+3 =12,
4.例3解方程: 例4解方程 :
2x=5x-21 x- 3=4-
5.观察并思考:
①移项有什么特点?
②移项后的化简包括哪些
(三)尝试应用 ,反馈矫正
1.下列解方程对吗?
(1)3x+5=4 、7=x-5
解: 3x+ 5 =4
解:7=x-5
移项得: 3x =4+5
移项得:-x= 5+7
合并同类项得 3x =9
合并同类项得 -x= 12
化系数为1得 x =3
化系数为1
得 x = -12
2解方程
(1). 10x+1=9 (2) 2—3x =4-2x;
(四)归纳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简便的写法?
2.要注意什么?
3. 解方程的 一般步骤是什么?
4.(1) 移项实际上 是对方程两边进行 , 使用的是
(2)系数 化为 1 实际上是对方程两边进行 , 使用的是 。
(3)移项的作用是什么?
(五)作业
1.课堂作业:课本习题4.2第二题
2.家作:评价手册4.2第二课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