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的药理作用
白鲜皮的药理作用
大家对于白鲜皮了解多少呢,在我们生活中白癣皮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那么大家知道白癣皮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吗,白癣皮的功效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白鲜皮的作用及白鲜皮的药理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白鲜皮的药理作用1
白鲜皮的药用价值很高
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皮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的根皮。味苦,寒于自然。白鲜皮的药用价值很高,湿热的'功效,祛风解毒。内部使用主要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黄疸尿赤,湿热痹痛;外用于湿疹,疥癣,皮肤瘙痒,皮肤溃烂,黄水淋漓等症。
白鲜皮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白鲜皮含有白鲜碱,白鲜内脂、谷甾醇、胆碱、梣皮酮等。对多种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鲜皮还有解热作用。
(一)白鲜皮的作用
清肺止咳
咳嗽气粗,痰黄而稠,鼻咽干燥
火热之邪,上灼于肺,伤津劫液,阻遏气道,使肺之肃降无权。其症可见:咳嗽气粗,痰黄而稠,鼻咽干燥,面唇红赤,烦渴便秘。白鲜皮苦、寒,入肺经,可清在肺之热邪,金气清肃,咳嗽自消。
清热利湿
白鲜皮的味道苦,寒,苦能燥湿,寒热,故可用于湿热引起的各种疾病。《本草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
祛风燥湿
《本草原始》:“白鲜皮入肺经,故能祛风,入小肠经,故能去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
清热解毒
白鲜皮苦、寒,具清热解毒之功效。《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神农本草经》:“主头风……女子阴中肿痛。”
清热定惊
白鲜皮苦寒,其清热、泻火力强,故用于因热则生风之候。
其它作用
白鲜碱,碱、崖椒碱阴芋合剂能降低肾上腺素对豚鼠精囊的作用,茵芋碱可引起肌肉瘫痪,因为哺乳动物的血压下降引起心肌受累。
茵芋碱能提高横纹肌的张力,加强脊髓反射的兴奋性,葫芦巴碱药理活性弱,但早年有报告其在神经肌肉标本能降低神经的时值,对肌肉的时值则先降低后增加,此外,葫芦巴碱有一定抗癌作用,12.5mg/kg能使P388白血病小鼠生命延长31%。
药理作用
抑制免疫、抗变态反应和抗炎
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对抗体生成细胞的增殖和循环抗体的生成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在抑制免疫的同时,不导致脾脏萎缩。
可显著抑制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显著抑制小鼠接触性皮炎和缫Ⅳ型变态反应以及迟发型超敏反应。对非特异性炎症和变态反应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抗癌
本品有抗癌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使动物肿瘤细胞明显坏死,瘤体缩小,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包围肿瘤细胞。白鲜碱、胡芦巴碱、梣酮和挥发油为抗癌的有效成分。
抗菌、解热、镇静
其多种生物碱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白鲜皮茵芋碱有解热降温和镇静镇痛功效。
对心血管
白鲜碱小量时兴奋离体蛙心,使心肌张力增强,心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输出量均增加。所含花椒碱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能使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冠脉扩张。
此外,在紫外线照射下,白鲜碱能与DNA之双螺旋结构中的嘧啶碱基形成加成物,这一作用与牛皮癣治疗药8一甲氧补骨脂素相似;白鲜皮尚有抑制真菌的作用。
关于治疗皮肤过敏性疾病
白鲜皮是一味免疫抑制药,又是抗过敏、抗变态反应药
白鲜皮是一味免疫抑制药,又是抗过敏、抗变态反应药,临床对急慢性皮肤过敏有效,如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药疹、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紫癜、银屑病、白塞病等。常与地肤子、土茯苓、黄芩等同用。
白鲜碱能使紫外线在体内发挥作用,并又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因此对银屑病更为适宜,与土茯苓、紫草、虎杖等同用。
白鲜皮的药理作用2
苦,寒。入脾、胃、膀胱、小肠经。
清热解毒,除湿祛风。
本品善走肌肉,除湿祛风,且兼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排出,为诸黄风痹之要药。
1.清肺止咳,火热之邪,上灼于肺,伤津劫液,阻遏气道,使肺之肃降无权。
其症可见:咳嗽气粗,痰黄而稠,鼻咽干燥,面唇红赤,烦渴便秘。
白鲜皮苦、寒,入肺经,可清在肺之热邪,金气清肃,咳嗽自消。
2.清热利湿,白鲜皮昧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可用于因湿热而致各种病症。
3.祛风燥湿。
4.清热解毒,白鲜皮苦、寒,具清热解毒之功效。
5.清热定惊,白鲜皮苦寒,其清热、泻火力强,故用于因热则生风之候。
6.鉴别应用:白鲜皮与苦参均能清热燥湿,同可用治湿热疮毒,风疹疥癣,以及黄疸尿赤等症。然苦参功胜,兼可利小便,且可杀虫止痒,还可用治麻风,并可代黄连治痢。
白鲜皮与苦参,均能清热燥湿,同可用治湿热疮毒、风疹疥癣,以及黄疸尿赤等证。然苦参功胜,兼可利小便,且可杀虫止痒,还可治麻风,并可代黄连治痢,而白鲜皮则为“诸黄风痹之要药”,故两者疗病各有特长。
1.配白蔹:白鲜皮苦寒,解毒清热之力强,并能止痒;白蔹苦辛,能消肿敛疮,并具生肌之效。两药合用,解毒敛疮、生肌止痒作用增强。
2.配苦参:白鲜皮、苦参均味苦性寒,都具清热、解毒、燥湿之功,但苦参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故两药合用解毒清热、利水除湿作用大增。
3.配茵陈 白鲜皮、茵陈均苦寒泻热,具利湿退黄之功,两药相须为用,其剩湿退黄作用倍增。
1.配防风:疏风、清热、止咳,主治风热咳嗽。白鲜皮寒能清热,防风辛可发散解表祛风,两药合用,可发散解表、清肺热而止咳。
5.配土茯苓:清热解毒,利关节。白鲜皮味苦性寒,长于清热解毒。土茯苓味甘性平,长于除湿,利关节。两药合用,可治梅毒或或因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
6.配地肤子:本品清热、祛风、除湿,地肤子清湿热、利尿止痒,两药合用,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功效。
应用注意事项:虚寒证忌用。
内服:6~15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白鲜皮的药理作用3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1、用于湿疹、皮肤瘙痒本品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可治疗湿热疮毒,湿疹疥癣。治疗湿热疮毒,常与苍术、苦参、银花等燥湿解毒之品同用。治疗湿疹、疥癣,皮肤瘙痒,常与苦参、防风、地肤子等同用,内服、外洗均可。
2、用于扁平疣、面斑治疗扁平疣,可与白矾同用,煎汤外洗。治疗面斑,常与生地、熟地、当归等同用。
煎服,6~10g。外用适量。
本品苦寒,脾胃虚寒患者慎用。
本品味苦性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历来为皮肤湿痒诸证所常用,可谓是传统治疗皮肤损容性疾病的常用之品。本品治疗湿痒诸证,无论内服、外用皆可。现今有以本品配入膏霜剂,作为除痒润肤、燥湿清热之品,外用治疗湿痒皮肤诸证的应用。
白鲜皮散:白鲜皮、防风、人参、知母(焙)、沙参各一两,黄芩三分。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食后临卧服。治皮肤瘙痒。(《圣济总录》)
(1)《本草经疏》:“主头风有火证,性寒而燥,能除湿热。”
(2)《本草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是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
(3)《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疹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
本品含白鲜碱、白鲜内酯、谷甾醇、黄柏酮酸、胡芦巴碱、胆碱、梣皮酮,尚含有脂肪酸及皂苷等。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对黄色毛菌、许兰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红色表皮癣菌、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