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梦南感动中国事迹7篇
江梦南感动中国人物事迹7篇
她的名字叫江梦南,这个果真如江南般温婉美好的女子是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获奖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江梦南感动中国事迹7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梦南感动中国事迹(篇1)
江梦南,1992年出生于湖南省州市宜章县一个教师家庭。她的到来,为家庭增添了不少欢乐,父母还为她取名“梦南”,寓意“岁月静好,梦里江南”,非常有诗意的名字。
只不过,这一切美好在小梦南三个月大的一天夜里戛然而止。由于梦南半夜发高烧,夫妻俩彻底慌了,在物理降温无效的情况下,只能将孩子送往医院。
最后,烧虽然退了,但是,由于用了耳毒性药物直接导致梦南神经性耳聋。经过医生诊断,梦南“无听力,135分贝未引出反引波”,这属于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却完成了学业并考上大学、研究生。人生虽无常,学业无止境。对人生不服输的她,又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郴州宜章失聪女孩、2021年度“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候选人江梦南的逆袭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失聪后她考上大学、研究生并读博士
今年29岁的江梦南,出生于郴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在江梦南半岁时,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
最开始,江梦南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往往一个音节父母重复上1000次她才能学会。
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
在江梦南的印象里,身为老师的父母都爱读书、看报。正是学唇语这个决定,让江梦南的求学之路走得越来越长远。
在学校,江梦南一直以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但对于江梦南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无法一直看到老师的嘴型,所以更多的时候,她只能通过看板书和课后自学来跟上进度。
尽管如此,聪明、好强的江梦南凭借不服输的劲头,自学完五年级的课程之后,直接跳级升入六年级。从小到大,江梦南没有上过特殊教育学校,一直在公立学校读书。
在十几年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
一个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为何要选择远在北方的吉林大学?江梦南说,一是自己的偶像张海迪也毕业于吉林大学,她说要跟随海迪阿姨的脚步。同时,江梦南一直有一个“英雄梦”: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最终,她选择了吉林大学的药学专业。
“心有目标脚踏实地,不必患得患失。”2018年9月份,江梦南又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行。
身体力行地向公众普及无障碍理念
涅槃重生后的江梦南,如一只心怀大爱的凤凰,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故乡。早在大学期间,江梦南回到家乡时,总会到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探望那些视力、听力、智力存在障碍的孩子,她以自己为例,鼓励这些孩子们积极进步,带动他们融入社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来清华大学之前,江梦南一直没把自己往残障人士这个方面去靠拢,“哪怕听不见,也要跟其他的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如今,她意识到,我国有几千万残障人士,“如果无障碍做得非常完备,残障人士也能跟健全人一样生活,我觉得这才是更美好的世界。”
在清华求学期间,江梦南当选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会长。她积极筹备协会活动、组织参加无障碍论坛、举办无障碍理念体验活动……江梦南通过各种方式,身体力行地向公众普及无障碍理念“如果我能够做一些什么,让别人不再那么辛苦那么艰难,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江梦南感动中国事迹(篇2)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耀
用眼睛“听见”世界,江梦南闪亮的大眼睛让网友“又爱又羡”。有网友留言说,她的眼睛好明亮,像星星一样闪耀。心中有梦,眼中有光。
学说话,是江梦南追梦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她左耳听力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当时医学界普遍认为,听力损失超过90分贝,言语康复几乎不可能,甚至认为佩戴助听器毫无意义。
奔波大半个中国求医问药无果后,看着女儿闪亮的眼睛,爸爸赵长军、妈妈_下定决心让她能够开口说话。他们选择了唇语而不是手语,并教她模拟发音。他们从最简单的音节开始,对着镜子练口型,让她摸自己喉咙感受声带震动,还把她的小手放到嘴边感受气流。
“梦南说一个字,我们可能要教一万遍,还不包括她自己偷偷地练习。”回忆起当年,_眼中泪光闪闪。为了更专业地帮助她,_专门到长沙学习,拿到了宜章县第一张言语康复师证书。
开口说话,是江梦南追梦之旅的第一个胜利。
1997年暑假,在北京求医问药期间,赵长军特意带着江梦南来到清华大学。恰逢毕业合影,学子们在欢呼声中将帽子抛向天空。充满艳羡的江梦南回过头来,认真地说:“爸爸,我长大了要考清华!”赵长军回忆说,当时自己心里既欢喜又忧伤,考清华这事,想都不敢想。没想到,十多年过去,女儿已经是清华的博士。
2003年,时任宜章县关工委副主任的邓盘瑛来到莽山民族学校。时值酷暑,他看见江梦南骑着自行车在校门口的坡上冲上冲下,歪歪扭扭,摔倒又爬起,满头大汗,身上血迹斑斑。邓盘瑛看着很心疼,想上去扶一把又被她礼貌地拒绝。赵长军告诉他,女儿前庭功能受损,平衡能力受影响,会站不稳、呕吐和头晕,不能骑车。但孩子根本不服输,一定要把骑自行车学会,还缠着他学会了游泳。
邓盘瑛深受感动,每次去莽山都会看看江梦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她与父母闹别扭了,他还亲自登门调解。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邓盘瑛,后来荣获“中国好人”称号。他说:“我今年83岁了,膝盖也不好。但是我尽可能地参加扶贫帮困活动,这些获得关爱的孩子里面,也许有下一个江梦南。梦南鼓励了我,她是我的精神支柱。”
青春的力量在蓄积,莽莽瑶山阻隔不了梦想。小学毕业,江梦南向爸妈提出,要去100公里外的郴州市六中读书。_回忆说,当时真的犯了愁,因为梦南袜子都还没洗过。她怎么照顾自己,过马路怎么办,会不会上课迟到?
一家人在商量的时候,江梦南说:“妈妈,我早晚都要出去,还不如早点出去。”最终,江梦南来到郴州市六中读初中。“她就是要选择自己独自面对生活,不想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下。这也是后来她执意选择离家2000多公里的吉林大学读书的原因之一。”赵长军说。
江梦南很快就融入新的环境,同学们都喜欢这个无比自信的阳光女孩。同桌何思达说:“她很要强,主要靠读老师的唇语,听不懂的时候我会在纸上写给她,初一下期和初二上期的成绩,她竟然一下子进步了30名,根本想象不到她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
周末,江梦南会来到姨妈江文湘家。江文湘把她当自己的女儿看待,有时候还去寝室陪她聊天。“梦南很坚强,她做到了很多孩子做不到的事情。2005年,她出水痘,不能吹风,但她坚持上学。”江文湘说。有一次过马路,一辆摩托车突然撞上她,幸好只是一点点擦伤,现在想想还后怕。“好在梦南心态很好。但我心里很难受,心里好疼。有谁知道,她在生活中到底遇到多少这样的事情?”
由自尊自爱而自强自立,她拒绝了任何形式的“躺平”。
江梦南感动中国事迹(篇3)
她对知识有“呼吸式”的渴望
郴州市六中英语老师李雪曾经是江梦南的班主任,她说:“梦南眼神很清澈,灵动,你可以从她眼睛里看到对知识的极度渴望,是那种强烈到‘呼吸式’的渴望。”
对于学习,江梦南有一种如痴如狂的劲头。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家三口去菜地种菜,江梦南指着缠绕在豆架上的豆苗问爸爸:“豆角幼苗没有眼睛,那它是怎么找到豆架的呢?”赵长军有意考验梦南,故意说自己不清楚,希望有一天她能揭开谜底。当时网络不是很普及,于是这个问题始终藏在梦南心里。几年后,她进了中学,有一天回来就高兴地说:“爸爸,我来告诉你答案!”赵长军开心地笑了:“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她不明白的问题,无论时间多长,都要想办法解决。”
2003年秋季开学,江梦南背着书包走进六年级教室。“江梦南,你走错教室了!”一个同学喊道。“没有,我就是来读六年级的。”她骄傲地回答。原来,为了追赶失去的时间,在爸妈的支持下,江梦南读完四年级后直接跳级,读六年级。
跳级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江梦南在莽山民族学校读书时的语文老师周端容说,梦南在暑假自学了五年级课程,但是有很多知识盲点,成绩有差距。但是她不泄气,绝不放过任何不懂的地方,要是讲得快没听懂,她也会大大方方举手,告诉老师没听懂。“她基本上是靠助听器加唇语,真不容易!”周端容说。到了六年级下期,她的成绩越来越好。
在市六中,江梦南这个班的任课老师都有一个默契,就是讲课时都会不露痕迹地放慢速度。“有次上英语课,自己很投入,走到教室后面去了。我一回头,发现她身体转过来,眼神紧紧跟着我。我瞬间反应过来,于是赶紧回来。”李雪说,梦南笑了,她也笑了,那一瞬间默契而温馨。
郴州市明星学校语文老师冯琰说:“梦南在班里的时候,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她的特殊情况,有几次在板书的时候同时也在讲述课文,转过身来就发现她特别着急,原来她看不见我的口型,漏了知识点,一下课就找到我搞个明白。所以,后来我尽量面对着她讲课,她能读懂我的讲课内容,而我也学会了阅读她的情绪和学习状态。”
挑战自我,成为江梦南生命的一部分。2018年,已经26岁的江梦南,决定植入人工耳蜗。其实,她能够顺畅地与人交流,不必非得安装人工耳蜗。习惯了静默世界的她,突然闯入有声世界,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她重新听见了世界,也就必须重新学习发音,汉语、英语,说话、唱歌,一个字一个字纠正。经历了短暂的困扰后,她开始慢慢习惯这略显嘈杂的世界,从零开始学习。
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不,她是多么渴望亲耳听见父母的呼唤,亲耳听见自己的歌声,亲耳听见整个世界!
_说,医生告诉她,正是因为梦南通过学习模拟发音,有效训练了发音器官,才有今天安装人工耳蜗重新学习正常发音的可能。她成功挑战了自己,也创造了医学上的一个奇迹。
江梦南感动中国事迹(篇4)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题记
在我们的人生中要面临着不同的困难,但在面临困难的同时更大的挑战是我们该如何跨过这个困难,而不是逃避这个困难。
正如江梦南,这个名字应该很熟悉,她就是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的其中一位。她和我们广大青年一样,完成学业并考上了大学以及秉承着不服输的精神,又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但她又是那么的不同寻常,在面对着“失聪”这个巨大的挑战,她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克服“困难模式”,登上自己所创造的大舞台发光发热。
想到我自己,如果无言面临着这样的困难,我会怎样做。是像胆小鬼一样止步不前,还是像她一样勇敢的面对这个巨大的困难。
听了江梦南故事,让我想起了小时候那个下雨天,我从小就喜欢雨天。在下雨天的时候,穿上雨衣,踩着水坑,感受着雨落在身上。但那一次雨水打到玻璃上发出啪啪拉拉的声音,让我感受到了这次雨的剧烈。我趴在窗户上希望着雨可以下的小一点,让我能够感受到以往的惬意。
在无意中,我看到了我窗户下面一个小草苗,我心想着它能度过这场暴雨吗?思忖过后,我仍然还是不放心,决定在它的上面盖一个木板,让它可以挺过这场暴雨。我跌跌撞撞的拿着一块比我还要高的木板。妈妈看到了我问我下这么大雨要干什么。我急急忙忙的告诉妈妈,我要去为小草遮雨。妈妈拦住了我告诉我让我相信它,它有足够的毅力可以抵挡过这场暴雨。我又急忙的跑回我的房间,趴在窗户上看着它,心里暗暗的为他加油鼓劲。很快,这场暴雨结束。我急忙的跑出去。它,它挺过来了。
就像面对困难时,当然也会有一些人选择“躺平”,“躺平”只会感受到一时的开心,但那个困难不会随着时间流失而被解决。我和大部分人一样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会像不轻言放弃的江梦南或者是那株在暴风雨中顽强拼搏的小草,并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总结经验,为下一次遇到困难做准备。
相信我们心中有梦,眼中有光,战胜困难,定能奔赴星辰大海。
江梦南感动中国事迹(篇5)
人生要有不服输,逆袭的精神。成功的花儿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他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作为当代新青年,面对开启困难模式的我们,要如何凭借着惊人的努力一路逆袭呢?
江梦南——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对于青少年来说,最容易引起共鸣,也最容易引发感动和深思。她在半岁的时候便已经双耳失聪,但是她的父母仍然秉承这对女儿不放弃不言弃的精神,从小让女儿学唇语,这也是后期她可以在课上通过唇语来完成逆袭的重要利器。逆袭人生从来不是轻而易举的,电视剧里穿越逆袭的戏码总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羡慕嫉妒恨,怎么我不是主角呢?怎么我没有主角光环呢?
人生往往不如意,请你在你的人生中逆袭。出生普通,家庭不富裕,学习就是你唯一的出路了。可能大多数人看到这里就不想看了,学习在你的身边无人不说。但这也是唯一一个成功率最大的逆袭方法了。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如果学习放弃太早,你永远不知道你会错过写什么。学习的路泞泥坎坷,逆袭的路遥不可及,相信自己,你能作茧自缚,就能破茧成蝶。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才能,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粉饰,被世俗所忽视,被人性所明灭,被时光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就是比从小残疾的人有更大的优势,而你甘愿被埋没,浪费这几个十年。放手一搏不计后果,人生就那么短,为自己拼一次。
勇敢逆袭,是荒无人烟的沙漠中,鼓舞我们穿越千里黄沙寻找希望的绿洲;勇敢逆袭,是张开翅膀让心飞在天上,追逐梦想的方向;勇敢逆袭,是帮让我们扬起梦想的杨帆,助我们踏过万里波浪,接近理想的彼岸;勇敢逆袭,是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达梦想的巅峰。
我们正当青春年少,如朝日出升,未来一切光明,何不放手一搏?。逆袭需要你心怀梦想,放手拼搏。
江梦南感动中国事迹(篇6)
她像一朵向日葵一样温暖
江梦南在清华的室友李乐说:“在新闻上看到她的消息,我甚至都想,我要怎么去鼓励她。但是当我见到她的时候,哇!我觉得就是一朵向日葵盛开在我面前。”
向日葵,永远追逐阳光,温暖、明媚。
“我们坚持不在孩子面前宣泄负面情绪,永远是正面引导,小心呵护。以至于有时候还担心她能否适应这个社会。”_说,梦南身上,有着向日葵般乐观向上的精神。在《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播放了梦南接受采访的视频,她讲述了一些没有告诉爸妈的故事。第一次听到这些故事,_和赵长军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梦南的成长路上,社会关爱如同阳光一样伴随。
2007年,初中毕业会考,因为要考英语听力,梦南遇到了大难题。一份请示送到了时任郴州市教育局局长周余武的手上。得知此事后,周余武深受感动,他迅速召开局党组会研究,党组成员一致同意,为她一个人单独设置考场。除了正常监考人员外,特意安排一名英语考官现场为她朗读考题。最终她以优异成绩升入高中。“这孩子很阳光,很有修养,很懂感恩。每当有重大进步,都会及时告诉我。”周余武说。
得知“一个人的考场”的故事后,郴州日报社记者周慧来到梦南家。“采访结束后要拍一张照片,我带她到家附近的溪水边。夕阳余晖中,她掬起一捧水,场景特别纯特别美。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个天使。”周慧说,她不需要同情,同情是廉价的,她的坚强和上进让人敬佩,让人自叹不如。梦南说了很多艰辛,但没有抱怨,没有自怜,那种自然流露的自尊、自信,深深打动了周慧。
自信和阳光的她,深得同学们的喜爱。高中同学唐雅琪说:“那时候大家爱互相开玩笑,大家叫我‘懂子琪’,我叫她‘江懂子’,从不觉得她是特殊的,有时候还会分享同学间的小‘八卦’。”那时候,唐雅琪成了江梦南的“翻译”,有时候是复述老师的讲课内容,有时候是妈妈打电话来的时候,为她做“同声传译”。
江梦南常说,没有父母、老师、同学和全社会的关爱,就不可能有今天。无论是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是公益活动,她都想着为解决生命健康问题做点事情。每次回来,她都会首先去看望邓盘瑛。
2021年5月,她陪着邓盘瑛体验了全程无障碍游览莽山五指峰景区。“每次来看我,我都会交任务给她,让她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自己的故事,去鼓励更多的孩子。”邓盘瑛说。读大学期间,她每次回到家乡,都会去宜章县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鼓励那些听障孩子一起学唇语,让人生增加更多机会和可能。
从无声里突围,如鲜花般怒放。江梦南的故事在学校、在机关、在社区、在农村广为传播,深深印在人们心里。她的故事让人们再次相信,爱可以创造奇迹、奋斗可以创造奇迹、拼搏可以创造奇迹、乐观可以创造奇迹。
江梦南感动中国事迹(篇7)
无声花开,梦里江南。
半岁时,她双耳失聪,但她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
大学时,她获得了自强自立大学生标兵、白求恩医学奖学金、东荣奖学金等表彰和荣誉;博士时,入选2021“感动湖南”年度致敬人物、荣获2021年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她就是,湘妹子、失聪女孩、清华博士江梦南。
于无声之处响惊雷,于荆棘之处踏坦途。生活、成长、求学,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江梦南却说:“我从来没有因为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
“我并没有怨天尤人,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30年前。
1992年,江梦南出生在湖南郴州市宜章县的一个瑶族家庭,随母亲_的姓,因为父亲赵长军希望她长大后向她母亲一样优秀。
她的到来,为整个家庭增添了不少的欢声笑语,身为教师的父母也为她取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名字“梦南”,寓意“岁月静好,梦里江南”。
只不过,这一切的美好被突如其来的“噩耗”击碎。
江梦南半岁那年的一天夜里,因肺炎导致高烧不退。看着活泼爱笑的小梦南被病痛折磨得哭声不止,父母抱着小梦南,一路小跑着来到当地的诊所,由于当时的医疗设施不健全,为了退烧注射了过量的链霉素。
烧虽然退了,可耳朵听力却严重受损——左耳听力损失大于105分贝,而右耳的听力则完全丧失听力。
自从江梦南双耳丧失了听力,她的父母没有一天“安生”过,有时候大半夜都会在睡梦中惊醒,始终不敢相信,也不愿接受“我女儿听不见了”的现实。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不会放弃。”寒来暑往,江梦南的父母踏上了漫长的“寻医路”。
“我们真的无能为力”“现在的医疗技术还达不到恢复听力的水平”“耳聋成了已定的事实,希望你们能理解”??
对于这个结果,医生都无能为力,这相当于当时的江梦南即便戴上助听器也听不见任何声音。
“别的孩子都开始上学了,咱家的梦南该怎么办?”父母开始为梦南的未来发起了愁。好心人劝说:送到聋哑学校吧!
这意味着,江梦南将与这个“有声的世界”彻底诀别。
“即便全世界抛弃你,我们也要陪伴你。”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中宝,江梦南的父母咬着牙,又一次开启了新的征程——陪你长大。
“这是一件能把正常人‘逼疯’的事情。”江梦南的父母说,他们对江梦南进行语言训练时,整个过程异常艰辛。
起初,江梦南的父母将她的肉乎乎的小手放到他们的喉咙上,让她一遍遍感受他们说话时声带产生的振动。持续一段时间后,他们将梦南的手放在他们的嘴上,让她感受说话时不同字所产生的气息??
“一个字,可能要读1万次、10万次。”就这样,梦南慢慢能够发音,虽然不是那么清晰,但是,这对父母来说,却是天大的鼓励。
夜深人静,万家灯火。每晚,江梦南的父母就像一个普通的父母那样,自顾给女儿讲故事,他们沉浸在那样的时刻,甚至忘了,女儿根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第一次听见我女儿叫我爸爸的时候,我真的??”江梦南的父亲回忆起那个画面时,笑着,笑着,就哭了。
“可能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花、瓜,就要把我的手,放在他们的嘴巴附近感受这些气流。花,有气流;瓜,没有。”江梦南介绍说,这需要很多遍的反馈,才可以慢慢练成这样一个“肌肉记忆”。
上天无情地关上一扇门,江梦南却在父母无私的帮助下奋力为自己推开了一扇窗。
常人很难想象,在无声的世界里,江梦南是如何通过海量的重复与练习,学会读唇语的。
问题来了。即便学会了唇语的江梦南,还是“无学可上”。
在父母的努力训练下,江梦南没有上过一天特殊教育学校,因为她父母坚持要让女儿去公立小学读书。但没有一个正常的小学肯接收她,以至于到了上学年龄,江梦南又多上了一年学前班。
一段台阶的距离有多远?有人说,不过是“几步”的功夫。但对于那时的江梦南而言,那是阻碍她通往诗和远方的长度。
江梦南说,有一个场景她印象非常深刻。当时,她的学前班跟她的小学中间有一段台阶,小学在台阶上面,她的学前班在台阶下面。她站在台阶上,看到其他同龄人都顺着台阶往上爬去读小学,她自己顺着台阶往下走。“我当时在台阶上就哭了。”
“梦南可以上正常学校啦!”得知一学校“破例”招收江梦南的消息后,她的父母相拥痛哭,忙给梦南买了新衣服、新书包,上学的那天还专门给她扎上了漂亮的“马尾辫”。
学校也将江梦南的情况转告给当时的班主任,唯一“特殊”的就是她得坐在班级里最前排,靠看着老师的嘴唇来听课。
谁也不敢相信,江梦南仅靠着坐在教室前排,读老师口型“听课”,并凭借惊人的努力和记忆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甚至,为了补上学前班多读的那一年,她在四年级暑假自学了五年级所有的课程。
“在小学时,我就跳级了两次,因频繁的跳级,同班同学还以为我走错了教室。”江梦南笑着说。
“我并没有怨天尤人,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伴随着年龄的长大,江梦南更加了解耳聋这件事,也感受过他人异样的眼光,但她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弱者,她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定下某个目标后,她便鼓足了劲去拼搏。“我要拼劲全力成为父母的骄傲!”
江梦南的求学之路,仿佛“开挂”般——一路凯歌长鸣。
小升初时,她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郴州市六中;2010年参加高考,总分成绩虽然超过一本线,可她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又复读了一年,并以615分的成绩考入了吉林大学。
就这样,好强的江梦南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于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
江梦南表示,她经常跟别人说,千万不要因为她听不见就放低对她的要求和标准。“我更希望他们以一个健全人的标准要求我。”
“原来人世间有这么多美好的声音”
人声嘈杂、蝉声起伏、蛙声一片??这些声音对于普通人来说早已见怪不怪了。
但对于江梦南来说,所有的声音都是陌生的,甚至可怕的。因为在装上人工耳蜗之前,她的世界还是“安静”的。
2010年,江梦南第一次有机会获得真正的听力。当时,社会组织一项公益项目,可以免费为她植入人工耳蜗。
“这是一家人天大的事!”江梦南的父母拿着简介,戴上老花镜,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蹑手蹑脚地坐在台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反复地看,生怕错过了什么而影响他们的女儿听见声音。
分析、讨论、争论??不知不觉,天边已泛起了鱼肚白。研究一夜无果后,江梦南的父母专门瞒着她跑到省会长沙,找专业的医生进行咨询。
“我们虽然知道结果,但还是想试试。”得到的回复依旧是:风险太大,不建议手术。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2018年,江梦南即将在吉林大学硕士毕业。这也迎来了她第二次“获声”的机会。
德不孤,必有邻。江梦南所在学校驻地长春的一位医生,多次看到她的故事后非常感动,也十分触动。
思考成熟后,这名医生联系到江梦南的父母,“连哄带骗”把她带到了诊室,劝她植入人工耳蜗。
面对突入其来的一切,让江梦南的一家感到既幸福,又紧张。“我不怕手术带来的疼,就怕没有希望。”
“你已经走这么远了,为什么不试试看?”江梦南被医生的这句话打动。
如这名医生所说,在26年的风雨声,江梦南一直在无声的世界里突围,她已经习惯了花开的静谧、岁月的无痕。“但我始终相信:花开有声,岁月有痕!”
热浪滚滚,在烈日下柳树一动不动地吐着热气,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夏天。而对于江梦南来说,是值得纪念的,因为她右耳成功植入人工耳蜗。
问题又来了。由于江梦南长时间处于无声的状态,对于外界的声音是不习惯的。普通的环境音,都超出她身体的承受范围,让她感到“头很晕,视线都在震颤”。
“那种感觉真得很难受,像是中暑了,也像是晕车。”江梦南说,即便是再多的不适,她也能克服,“我要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声音!”
起初,她把自己关在密闭的房间里,用调节耳蜗的音量来感受身体接触声音的能力。然后,慢慢的试着走出去聆听外面的声音。通过一段的适应性训练,她明白了一件事“原来人世间有这么多美好的声音!”
对于重获新“声”的江梦南而言,所有的声音都是新鲜的。有时,她听到鸟叫的声音会欢喜得放声大笑;有时,她听见风吹落叶的声音会莫名的心伤。
“挑战自我,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重新听见了世界,也就必须重新学习发音,汉语、英语,说话、唱歌,一个字一个字纠正。经历了短暂的困扰后,她开始慢慢习惯这略显嘈杂的世界。
“我的爸爸妈妈就是我的骄傲!”江梦南不记得小时候父母教她说话的过程,如今在某些瞬间,她说自己似乎看到了当初坐在爸爸妈妈怀里,对着镜子不断练习口型的场景。
“她成功挑战了自己,也创造了医学上的一个奇迹。”那名医生得知江梦南成功适应声音后欣喜若狂地说:“为梦南点赞!正是因为梦南通过学习模拟发音,有效训练了发音器官,才有今天安装人工耳蜗重新学习正常发音的可能。”
江梦南的名字很美,她的人生用她的努力谱写出了人生的岁月静好,当梦回江南的时刻,她一定会感谢不曾怯懦过的自己。
恢复听力后,江梦南仍和父母保持着文字沟通的习惯,几乎每天她都要跟爸爸妈妈发短信、微信,分享自己的每一天的收获。
有一次,正在忙家务的赵长军没有注意到女儿江梦南连续发来的短信。
“铃铃铃—”赵长军的手机铃声响起,定睛一看,原来是江梦南打来的电话,手忙脚乱中,手机险些掉在了地上。“爸爸,您看到我给您发的短信了吗?”“刚才在刷碗,这就看,这就看。”
家长里短一番,然后挂断电话。
“孩她娘,孩她娘,不得了了,不得了了??”_闻声赶来,连声询问,见到赵长军蹲在地上掩面哭泣,急得直跺脚。
“26年了,女儿第一次给我打电话!”话一出,老两口相拥而泣。
在2018年,她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这则消息惊动了她的母校,惊动了她的家乡。
江梦南的父母感慨万千,这一路走来,他们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和爱,一点一点撬开女儿命运的冻土,小苗苗终于开出了骄人的花朵,闪耀着属于她自己的美丽。
如今,在清华大学校园里,江梦南每天都坚持晨跑。有时路过树林,一种陌生的声音传入耳朵,她都停下来,以便听得更清晰些。“我不会错过任何美好的声音!”
在中国,仍有许多像江梦南这样怀抱梦想的听障人士。他们都有着融入社会、享受更好生活的诉求,更有着实现目标、追求梦想的人生规划。而实现这些诉求和梦想,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近几年来,在“国际聋人日”,听障社会责任领域免费开展天籁音频AI技术、公益慈善基金会、天籁实验室等活动,帮助更多“江梦南”打破听力壁垒,实现梦想。
“湘妹子江梦南,感动中国!”
“知命不惧,日日自新。”
3月4日,刚被获评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湘妹子江梦南在朋友圈写下了这句话。
无声的世界给予江梦南的不是希望的破灭,而是一颗战胜困难勇敢的心。
“自己获得的荣誉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江梦南说,很幸运地收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她会坚守自己的初心,不骄不躁,不让关心关注、帮助帮带过她的人失望。
今年年初,评选活动正式启动网络投票,三湘都市报、新湖南都市频道开设专栏“候选人事迹展”,以《失聪女孩,逆袭清华读博士》为题刊发了江梦南的事迹,触动了无数网友的内心。最终,江梦南以212325票获得网络投票第一名。
从无声世界,到励志求学;从宜章瑶乡,到清华博士。江梦南人生逆袭的故事,给新时代的中国注入了青春力量,江梦南当选为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湘妹子江梦南,感动中国!”这个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一夜之间,江梦南的事迹响彻全网,家喻户晓。
没有因为早年的失聪而放弃自己,没有因为别人天赋而自暴自弃。江梦南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只要坚持做下去,笨鸟先飞,持之以恒,也会成功。
颁奖现场,主持人敬一丹用唇语,对江梦南说了一句话:我非常佩服你的爸爸妈妈。
那一刻,江梦南最想感谢的就是父母。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这是“感动中国”为江梦南撰写的获奖词。
“我特别迫切地想知道你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得有多强的学习能力才能把你教会。”看着眼前青春爽朗的江梦南时,主持人敬一丹轻声地问。
“父母在教我时候,心里的困难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江梦南回答说。
在问及所说专业时,江梦南说:“我这个专业,它一直都在为人类的生命健康去做一些努力,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去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不管是健全人士还是残障人士,大家都能平等的生活。”
如江梦南所说,她从小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去治愈和自己相同困境的人们,并“铆足了劲”做学霸。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读大学时,她本想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却因听力原因,转而选择药学。如今,她在清华大学攻读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目标是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与孩时的梦想仍然契合。
同时,江梦南是个无障碍“细节控”,在接触到手机把语音转成文字的“AI”字幕功能后,她觉得对于听障人士来说非常方便,但亟待完善。
“很多国产手机已经做到了这方面的功能,但这其中涉及到的一些隐私权、信息权,希望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去保障这一功能的推进。”江梦南说,希望社会公众能够更加关注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情况。
在谈到对听障儿童的寄语时,江梦南说:“我想对他们说,不要放弃要坚持,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你可能遇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我也遇到过,我感同身受,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就是因为我在坚持,我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清华三年,在繁重的学业和科研之余,江梦南坚持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致力于向社会公众、校内外师生普及无障碍理念,推动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
2018年,江梦南作为清华大学学生代表,参加无障碍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并发言。2019年,她前往偏远地区参加教育公益项目,为当地学子答疑解惑,提供帮助。
2020年,她当选为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会长,作为核心成员之一起草并发布《做“无障碍天下”使者倡议》。
担任会长期间,她一刻也不停歇,组织参加无障碍论坛,举办无障碍理念体验活动,向公众普及无障碍理念??
“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生命科学领域如果有一个难题能够被解决被攻克,那肯定造福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造福所有人。”江梦南说,如果她能够做一些什么让别人不再那么辛苦那么艰难,她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付出一点点努力,这个世界肯定是非常美好的。
从江梦南的身上不难看出,成功的路并不拥挤,因为能够自律的人太少,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就像马拉松赛道上,出发时人头攒动,真正到达终点的却寥寥无几。能坚持到最后的,才是勇于挑战自我、高度自律的强者。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这首《隐形的翅膀》是江梦南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有时她会在树林的长椅上思考问题时,轻轻地哼唱。
今年年底,即将博士毕业的江梦南给自己拟定了两个未来方向,继续走科研道路,或者从事公共事务。“我的理想是让社会更加美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无论选择哪条路,其实都是殊途同归。”
相信,从无声世界里突围,带着梦想的江梦南,会飞得更高,更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