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的表现
心理障碍的表现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
心理障碍的表现
抑郁: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伴有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如情绪低落,眼下垂,语声低,话少;食欲差,消瘦,性欲低下,月经不调或停经;
悲观,无用感;自卑,缺乏自信,自我评价低下;绝望,消极,社会退缩。
02
焦虑:是一种朦胧预感,感到不幸及危险即将来临,将降在自己或家人头上,由此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状态称为焦虑。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紧张,害怕;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担心,忧虑。
其躯体表现主要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如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出汗,四肢震颤,烦躁,小动作增多,尿频,坐卧不安。
以后,还可以发展为副交感神经功能增强,如腹泻。
此外还伴有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内心不安、犹豫不决、易受激惹、无效多余动作增多等。
03
精神紧张:内心烦躁及心理紧张,肌肉紧张。
04
恐惧及愤怒:均具有较高的紧张性。
恐惧是由于自身安全及个人价值、信念受到明显威胁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是人们受到重大挫折时而产生忿恨、气恼、敌意的情绪,同时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对未来预期焦虑,有回避。
05
失眠占97%,入睡困难,晚间易醒,早醒,噩梦;少数人嗜睡。
神经衰弱综合症 无力,易疲劳,头痛,头昏,记忆力下降。
心理障碍的表现
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 社会都是不适应的。
当心理活动异常的程度达到医学诊断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强调是这类心理异常的临床表现或症状,不把它们当做疾病看待。
此外,使用心理障碍一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能减轻社会的歧视。
何谓心理障碍?在临床上,常采用“心理病理学”的概念,将范围广泛的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统称为“心理障碍”,或称为异常行为。
当然,这里的“行为”一词是广义的,泛指一切可观察的动作或活动,包含了人类功能的几乎所有方面。
其所以采用“可观察的”这种字眼,是为了使心理或行为的研究成为客观的科学研究。
通常所说的“心理障碍”有一个比较一般的定义,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
这种“没有能力”可能是器质性损害或功能性损害的结果,或两者兼而有之。
可概括为: 1、心理机能失调:指认知情感或者行为机能的损坏。
2、 个人的痛苦:该病症给个人造成痛苦(不完全如狂躁状态)。
3、非典型的或者非文化所预期的:不是该地区文化行为典型的特点。
心理障碍是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段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
它既可以包括轻微的心理问题,例如,当人们遭遇重大挫折或面临重大抉择时会表现出情绪焦虑、恐惧或者抑郁,有的表现为遭受挫折
后的沮丧、亲人死亡后的悲伤、人际关系紧张引起的烦恼、退缩、自暴自弃,或者表现愤怒甚至冲动报复。
往往是过度应用防卫机制来自我保护,且表现出一系列适应不良的行为。
也包括比较严重的心理活动紊乱,例如,由各种躯体疾病和各种物质(成瘾物质、某些药物或毒物)引起的继发性精神障碍,
以及尚不知道的原因原发性精神障碍,例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等。
心理障碍几乎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
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都需要找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此外,心理咨询也适用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等,还适用于生理心理障碍(即身心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各种智力发育异常等。
心理障碍的表现
通常所说的“心理障碍”有一个比较一般的定义,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
这种“没有能力”可能是器质性损害或功能性损害的结果,或两者兼而有之。
可概括为:①心理机能失调指认知情感或者行为机能的损坏。
②个人的痛苦该病症给个人造成痛苦。
③非典型的或者非文化所预期的不是该地区文化行为典型的特点。
临床表现
人类精神活动是有机的、协调的、统一的。
从接受外界刺激,一直到做出反应,是一系列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活动。
精神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注意、意志、智能、人格、意识等,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变化均可表现为
精神活动障碍,即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互不协调或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均可表现为精神异常。
最常见的精神活动障碍为焦虑、恐怖、幻觉、妄想、兴奋、抑郁、智力低下,品行障碍及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等。
心理异常的表现可以是严重的,也可以是轻微的。
心理异常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目前,一般仍按下述系统对其进行分类。
1.严重的心理异常
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病态人格和性变态。
2.轻度的心理异常
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抑郁症。
3.心身障碍
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包括肝、肺、心、肾、血液等内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胶原性疾病,代谢营养病,产后精神障碍和周期性精神病。
各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等)所引起的心理异常。
4.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包括中毒性精神病、感染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颅内感染所伴发的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伴发的精神障碍、脑血管
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颅脑损伤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伴发的精神障碍、锥体外系统疾病和脱髓鞘疾病的精神障碍、老年性精神病、精神发育不全、聋、哑、盲、跛等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5.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异常
如某些药物、致幻剂引起的心理异常。
特殊环境(航天、航海、潜水、高山等)下引起的心理异常。
催眠状态或某些特殊意识状态下的心理异常等。
检查
1.比较
个体自己可以感到不同于以往,如体验到情绪低落、不高兴或压抑,并且感到痛苦,因而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或者观察者根据自身的经验观察到患者的行为不同于以往,亦可以认为是异常。
2.心理活动性质的改变
如果观察到患者的心理活动有明显的质的改变,如出现幻觉、妄想、明显的语言紊乱或行为异常,则提示是心理障碍。
3.社会适应障碍
人的行为总是与环境协调一致的。
如果个体出现了社会适应不良,则反映他的心理活动可能异常。
但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时间、地点、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故社会适应标准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认为,人们的心理测量结果通常呈正态分布,居中的大部分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两端这都被视为“异常”。
因此,确定一个人心理正常与否,要看其偏离正常人心理特征的平均水平程度。
也就是说,一种心理活动再同等条件下若为大多数人所具有属于正常。
若背离了大多数人的一般水平就是异常。
人们已经设计出不同的心理测量技术测定不同的心理特征。
根据某一个体的测量结果与正常人群测量结果的比对可以区分出正常、异常胡临界状态,如智商:低于70定为异常。
70~90定为临界状态。
90以上为正常。
另外,临床是用的一些量表也利用类似的原理设计的,其结果可以供临床参考。
5.症状与病因学标准
症状与病因学标准时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来看待。
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得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便认为此人有心理障碍或净胜疾病。
如药物中毒性心理障碍,可依是否存在某种药物作为判断依据。
此时物理、化学检查和心理生理测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正确区分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异常常有困难,其原因有四:
1.人的心理活动是不可见的,只能通过个体的言语和行为推测他的心理活动过程。
2.心理活动受多种因素如环境、人际和社会文化关系等的影响,而言语和行为亦是如此。
3.心理活动的个体差异很大。
4.正常的和异常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明显的分界。
因此,仅有一方面的心理活动异常还不能肯定就是心理障碍。
诊断心理障碍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而且个体自己感到痛苦或者明显影响其社会交往或职业功能。
治疗
1.面对自己的心理障碍。
2.遵循科学的治疗规律。
3.选择合适的心理医生。
4.寻求专业的药物治疗。
预防
1.培养兴趣,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2.学会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
3.增强自信,多将想法付诸行动。
4.稳定心态,坦然面对困难。
5.知足常乐,不要追求完美。
6.加强修养,避免劣性刺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