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的家训家规和个人简介
我们身处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下,大家经常在社交软件上分享一些经典句子。句子传递着人们的情感,你曾经读过什么样的句子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冯玉祥的家训家规和个人简介,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冯玉祥的家训家规和个人简介孝手贤孙须先救国, 志士仁人最重保民。冯玉祥赠冯忍言、季苹夫妇。
【简介】
冯玉祥(1882-1948年),谱名基善,表字焕章。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生于直隶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中华民国高级将领,爱国将领,西北系军阀首领,爱国民主人士。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陆军上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曾取得1926年第一(二)次兰封之战、1933年多伦大捷等战役的胜利。系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曰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银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抗战勋章获得者。
1949年前曾先后当过安徽巢县和蒙城县县长的冯忍言,是冯玉祥的侄儿,冯忍言原名冯宏谦,九一八事变后,28岁的冯宏谦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伯父领导的国民革命军西北军。(整理)冯玉祥对亲属一贯要求严格,为了防止侄儿打着他的招牌惹是生非,特地将侄儿的名字改为冯忍言,意思是少说话,多约束自己。在伯父言传身教下,冯忍言倾向革命,体察民情,克勤克俭,当了多年县长,除了日常衣物外,别无贵重东两。冯玉祥了解了侄儿的政绩很高兴,即兴挥笔,给他题写了这幅对联。还写了一巾堂:为国不为家,为公不为私,为人不为己,我们能如此言行,便对得起我们的祖宗。
冯玉祥不仅这样要求侄儿,对自己的儿女也一样要求严格。
他对子女经常说:你们几个孩子,还没有走上社会,爸爸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做有志气有出息的人,今后都成为对民众、对社会有用的人。儿子冯洪达留学美国时,他每次给儿子去信,总要细心地附上关于国内政治大事的剪报,培养孩子从小关心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做个有志气的人呢?冯玉祥对子女们说:要紧的是学本事,学能耐,要先自己站得定,然后尽力地帮助别人,要是全靠别人帮你的忙。那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木匠,必得有一个好的斧锯,才能做好的家具。冯玉祥不能容忍自己的子女寄附在父母的泽荫下,过纨绔子弟的生活,因此他要求子女都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本事。他说:没有学问谁也看不起你,如没有真正的学问更是无人看得起。临终前他还告诫子女: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有能,有些人有钱。这两样比较起来,那钱毕竟是空虚、很软弱的,一旦拿它换不出东西来,它就是一点用也没有了。所以。爸苍总希望你们自己多多努力,做个有能的人。
在这样的家教之下,他的儿女很多都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国家和科学做出过突出贡献。
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丁观海的家训及个人简介
丁观海的家训及个人简介
不管他。丁肇中的父亲丁观海在同答人们问他如何培养诺贝尔奖的儿子时的一句话。
【筒介】
丁观海(1911-1991年),山东省日照市人。著名土木工程学专家,历任焦作工学院、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台湾大学等校教授。丁观海先生是世界著名试验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了肇中教授的父亲。
丁肇中少年时代正值烽火遍地的战乱时期,东躲西藏的动荡生活,再加上他小时候体质不好,疾病缠身,因此正规教育无从谈起。那段时间他一直呆在家里,有父母教授知识。冈为丁肇中的母亲是儿童心理学的教授,她很善于把握孩子心理,虽然教给丁肇中知识,可是从不要求他去考100分,冈为她明白100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而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才是关键。
抗战胜利后,丁肇中一家回到青岛。父亲把他送到德国修女办的一所非常严格的天主教学校上课。学校里的教师全部是修女嬷嬷。嬷嬷们都十分严肃,对孩子也是声色俱厉。因为此前丁肇巾从没受过正规教育,在天主教学校严格管理和死板的教育下,他的学习遇到了很大困难。此时父母从来不责怪他,他们不强求孩子在学校巾拿到好分数,反而常常带他去看京剧、看电影散心。过了两天丁肇巾同家跟父母说,不想再去了,父母便为他换了学校。然而,无论那个学校,丁肇中的成绩都并不出色,他同忆说:在考试排名榜上,从前面很不容易找到我,从后面倒是很快就找到我了。但父母并不冈此责怪他,而是让他自己发展自己的兴趣。此后,无论他在台湾上中学,还是后来去美国读大学,对专业的选择,父母都充分尊重丁肇中的兴趣和决定。所以,当世界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期问及他关于成功的秘诀时,他始终只有一个答案:兴趣。他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你一定要对你做的事有兴趣,然后要专注于这件事情。
对兴趣的专注,也让丁肇中身上始终充满了自信。几十年来他做的始终是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情,无法可依义无章可循,兴趣成了他沿着实验物理前沿走下去的惟一动力。他的几乎每一个实验结果都在告诉着世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有人问他几十年来是否面对过实验上的失败时,他竟毫不犹豫地说:没有.从来没有。有人怀疑这里面是否有侥幸和运气,他依然干脆地说:一点都不是。每一个实验都是认真努力的结果,都是事先谨慎的缘故。
关于朱自清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
关于朱自清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_
自然,人的好坏与成败,也不尽靠学校教育:说是非失学半业不可,也许只是我们的编见。在这件事上,我现在毫不能百一定的主意;特别是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知道籽采怎样?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养他们基本的力量胸襟与眼兄:孩手们还是孩手们,自然说不上高的远的,慢慢从近处小处下午便了。这自然也只能免按照我自己的样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光辉也罢,倒媚也罢,平凡也罢,让他们各尽各的力去。朱自清《儿女》。
【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现代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文笔清新,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吴晗先生在《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一文中回忆】
道:这时候,他的胃病已经很沉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一点就要吐。面庞消瘦,说话声音低沉。他有大大小小七个孩子,日子比谁过得都困难。但是他一看了稿子,毫不迟疑,立刻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的签上他的名字。直到弥留之际,朱自清还谆谆嘱咐妻子说: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过名的,以后,不要去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这件事也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朱自清的次子朱闰生常会对人说:父亲给我的教益足够我一生受用,他是个真正的君子。是父亲的死使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心深深地震撼了我。
朱自清有段生动的教子名言:要让孩子爱在正路上闯,不能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
朱自清是一位有独立人格的白南知识分子,当然他希望孩子们也如此。他的三儿子朱乔森还在读高中时就参加了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同年便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高中还没毕业就服从组织安排参加了革命工作。他同忆道:晚年的父亲,在我们子女的感觉巾,的确是纯净得不能再纯净了。他尊重我们的政治选择,从不干涉。他要求我们为他做任何事时都要说请,说谢谢。这不是一般的礼貌,而是源于更深刻的对我们人格的尊重和关心。父亲所留下的这种正气,确乎是我们终身受用不尽的。
关于杨虎城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
关于杨虎城的家风家训及个人简介_
爱国爱民,做一个真诚的人。孙子杨瀚谈爷爷杨虎城倡导的家风。
【简介】
杨虎城(1893-1949年),原名虎冬、忠祥,后更名虎城。陕西蒲城人。中国军事将领,西安事变领导者之一。曾任中华民国中央监察委员、西北绥靖公署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后被囚十二年,1949年9月6日,被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爱国爱民是杨虎城倡导的家风,从他给我父亲取名杨拯民就能体现出来。杨瀚说。杨虎城出生于陕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亲杨怀福因参加反对满清政权的秘密集会,遭仇人陷害,于1908年被满清官府绞死于西安。
从此,15岁的杨虎城在乡里组织贫苦的农民成立中秋会,干一些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事情,为了改变社会的不公平,后来信仰了三民主义,追求更大的政治目标。1936年12月,与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因此,杨虎城将军被称为有大功于抗战的千古功臣。
杨拯民是杨虎城将军的长子,也是杨将军被害后唯一在世的儿子。读小学的杨拯民开始对自己的名字拯民两字的意思有了一点了解,但是义不十分清楚。
一次,放学回到家里,问父亲给他取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什么?杨虎城摸着儿子头,并告诉他说,孙中山先生有两句名言拯斯民于水火之中,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这两句话我也非常喜欢。出于对孙巾山先生的敬重,同时也为了表示自己对儿子的殷切希望,于是截取这两句话中拯民二字,作为儿子的名字。
杨虎城律己很严,家里一直没有固定的住所,在当了陕西省主席后,为母亲和弟弟等家里人租了一套房子,但是他仍然住在兵营里。
每天要看部队出操,给军人讲政治。当时有卫兵和家里佣人称杨拯民为少爷,杨虎城听后专门强调不许这样叫,只许叫名字。生活上很简单,吃饭就是两菜一汤。
杨拯民曾经告诉杨瀚,爷爷一直要求子女认真学习,爱国爱民,做一个真诚的人,这是基本的家风。
1938年,杨拯民来到延安,很快就加入了巾圉共产党。投身到民族解放斗争之巾。经过战斗的洗礼,杨拯民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人才。
1949年后,杨拯民来到玉门油田,玉门油矿是当时国家重点油矿,也是最大的油矿。杨拯民到任后,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油矿生产的恢复工作之中。
经过几年的努力,杨拯民领导的玉门油矿发展很快,到1957年底,玉门油矿南新巾国初的年产量十几万吨,发展成为年产100万吨的大油矿。杨拯民当之无愧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代功臣。
读了“冯玉祥的家训家规和个人简介”,您get到快乐和感悟了吗?这些短句很有收藏的价值,值得您发发朋友圈。小编推荐您阅读议论和描写和抒情的句子,希望您喜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