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经典佛学禅语50句摘抄
日常交际中,沟通是连接你我的桥梁,分享一些高情商有深度的句子是很常见的,心中的所思所想,用句子来传达是最有效的,你会自己写句子还是搜集句子吗?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星云大师经典佛学禅语50句摘抄,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星云大师一般指释星云,释星云(1927年8月19日-),俗名李国深,法号悟彻,其信徒常称之为星云大师。江苏扬州(江都)人,十二岁于南京栖霞寺礼志开上人出家。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5年入栖霞律学院修学佛法。1949年春,组织僧侣救护队来台湾。1967年创建佛光山,并出任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并创办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中华学校、佛教丛林学院及大、中、小学等数十所。曾主编《人生》、《今日佛教》、《觉世》月刊等佛教刊物。曾任中国国民党党务顾问、中央常务委员。现任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等职。
星云大师经典佛学禅语50句:
1、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在修持上独力承担,自我追寻,自我完成,这是禅的最大特色。
2、持戒是修行一切善法的基础,也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戒不是用来读诵的,而是要去实践奉行的。
3、佛门所谓「悟」,并不是只要你参禅、闭眼睛。闭起眼睛来更忙,什么忙?不是手脚忙,是心要忙着参禅。禅门虽然很静,可是在静的时候,要能像一面镜子映照万物;好像水面平静了以后,天上的云彩、月亮才会映现。这就要观照的功夫,经过观照,才能把很多问题想出来、悟出来。
4、饮食能增加身体的营养;读书则能增长我们的智慧。要想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必须鼓励人人多读书、读好书、读善书、读佛书,唯有读书能变化气质、升华人格。
5、一个人如果从年轻时就有信仰,老来自己可以看经、念佛、禅坐,养成在生活中「以佛为伴,以法为用,以僧为友」,则老来不但不会孤单寂寞,甚至可以活得怡然自得、丰富多采。
6、佛教所讲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学佛的最高行门。没有具备慈悲心,修行任何法门,都不能与菩提心相应的。
7、不论世间、出世间,都没有离开国家,人人对于国家的政治、社会应该关心,我们早课唱诵的「国基巩固,治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意思是希望国家、佛法,都能兴隆。
8、学习把别人的毁谤,看作是一种激励、助力,而不是阻力,面对恶意的毁谤攻击,想想那是替自己消灾灭罪,内心也就释怀了。
9、不计较小事,才能卸下心灵的负荷; 不听闻闲言,才能避免无谓的争端。
10、言中带刺带剑,让人感到受了伤害,他会反击;会说话的人,都懂得用柔软的语言。凡事只从柔处不从刚,我们看坚硬的牙齿容易掉光,而柔软的舌头至死不坏,柔能克刚,至理名言也。
11、忙碌不是劳碌命,不是歹薄的命,而是幸福的命。愈忙碌表示你愈有能力,能为更多的人服务。
12、忏悔像清水,可以洗净身上的恶行污垢;惭愧像衣服,可以庄严身心的清净功德。一念惭愧,发露忏悔,就是人性最珍贵的良知良能。
13、要如何调伏身心,走向美善的大道? 一、要有节制的感情生活, 二、要有合理的经济生活, 叁、要有正常的社会生活, 四、要有德化的宗教生活。
14、学习佛陀的智能,拉近人我间的距离;学习佛陀的无我,消除众生们的执着;学习佛陀的慈悲,化解国际上的干戈;学习佛陀的佛光,照破世间上的黑暗。
15、以热忱,获得善缘的财富;以勤劳,获得信誉的财富;以喜舍,获得友谊的财富;以正见,获得真理的财富。
16、拥有财富,不是想买高官厚禄,而是能广结善缘;拥有财富,不只用来滋养色身,还要长养善缘慧命。
17、一年容易又春风,在这新年的开始,向佛陀祈愿:愿眷属和谐,家庭美满;愿扫除习气,增加修养;愿修行进步,增加慧解;愿佛教兴隆,众生普度;愿世界和平,普天同庆。
18、以平常心对治好奇心,用心眼去辅佐肉眼。有也好,无也好,不计较自然快乐自在;得也好,失也好,不执着自然无忧。
19、生活在五浊恶世,不必逃避,只要在心田存养佛法,即如同污泥中的莲花,能吐露芬芳的香气。
20、粗布麻衣可以和衣而睡,不用担心毁了名牌衣服; 拳头石头可以权充枕头,回归安心自在的心生活。 人不一定要依靠物才有快乐,在无欲清静里,一样可以安身立命。
21、生活再忙,总有休息的时间,利用休息时间,就可以静心打坐,也可以参禅悟道。甚至忙着作事,也是修行,如百丈禅师所说,搬柴运水无非是禅。因此,不要怕没时间,只怕无心。
22、每一个人都希望求得健康,但健康有健康的因果,饮食要节制,作息要正常,情绪要平和,物用要淡泊,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
23、不杀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不盗是不侵犯他人的财产,不邪淫是不侵犯别人的名节,不妄语是不侵犯别人的声誉,不饮酒是不侵犯自己的智慧。当有人侵犯我们时,我们必定很痛苦,将心比心,别人当然也不希望有人侵犯,这种不敢侵犯、不忍伤人之心,就是慈悲。
24、佛教称我们为「有情众生」,我们不能离开感情而生活,但感情应该有所节制,譬如植物不能缺少水与阳光而存在,缺少了水和阳光的植物,固然会枯竭而死;但是水分太多、阳光太强,植物仍然会承受不起而死亡。
25、「空」没有相。拳头是「有」,一张开就「空」了。「有」是五根手指头;「空」也是五根手指头,所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变化无碍的。
26、心可以画出美丽的世界,美好的人间,所以说:「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假如我们的观念里,看到每一个人都存有感谢的心,会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
27、好的工厂,出产好的成品;坏的工厂,冒黑烟、排污水、制造脏空气。人心就如工厂,有时慈悲喜舍、福慧双修,有时贪瞋邪见、嫉妒怨恨。
28、人生若能积极前进,固然很好,因为前面有无限寛广的世界;如果不能前进时,懂得回头更重要,因为回头的世界,跟前面的世界一样寛广。
29、在任何时刻,我们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因缘,感谢大众的成就,因为懂得感恩,才能享受富足的人生。
30、「同事」,是随缘共事。譬如与军人相处,同他说军中有关的事;与学者相处,同他谈学术相关的问题;和商人在一起,谈商场、经济的话题谈共同的话,如母亲喂食幼儿时,总是张嘴做欲吃状,她不是要吃,而是让幼儿知道「我和你一样」,我们也要以慈母的心怀,与大家共事。
31、「利行」,是帮助他人行事。有人走不动,扶他一把;有人上不了车,拉他一下;有人不认识路,送他一程;有人不了解塬委,耐心指导;有人面临困难,义务帮忙都是利行的最佳表现。
32、「布施」,是给予所需。你畏惧,我给你力量,让你不怕;你不懂,我讲给你听,让你明白;你受难,我给予帮助,让你脱脸。乃至你演讲,我专心听,也是眼耳的布施;你微笑,也是欢喜的布施。
33、「爱语」,是讲好话,以鼓励代替责备。和人相处,最忌讳话里带刺、带刀,不但伤害对方,也会破坏彼此的感情。此外不冤枉、不迫害,给人信心和安全感,也是爱语的展现。
34、一个有感恩心、肯发心的人,自然就有佛法;有了佛法,便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而作、随喜自在。
35、我人常在闲聊时得意忘形,或一时不留意而得罪了人。如能利用闲谈的时间,多念佛号、多观圣容,不但可以免造口业,还可以增进道业,何乐而不为呢?
36、如果每一个人都面带慈蔼的笑容,打一个照面都能会心一笑,不但调和了人际关系,更能增进社会的生趣祥和。
37、夫妻幸福的条件,不是建立在金钱的互赖,而是对彼此感情的终生信任。美满家园的建立,要建立在坦诚互谅上,猜忌怀疑会毁掉辛苦建设的家。
38、多少年来,也有人对我批评、辱骂,我仍然是感念于心。我真实的没有一点恨意,只想到,我不知如何能补报他的不足,让我们之间没有对立,没有怨恨。这许多的怨憎会苦,我也不会太把它放在心上,造谣生事、批评毁谤,只要能消除你的怨恨,也算贫僧对他们的一点贡献吧!
39、念佛要有叁到:口到、耳到、心到。口诵清楚,耳听明白,了然于心,叁到齐全,自然能得到感应。
40、再肥沃的土地福田,不勤劳精进去耕种,还是会荒芜没有收成; 再兴隆的祖业家产,不能节俭朴实持家,终有挥霍殆尽的一天。
41、拥有财物而不用,和「没有」有什么差别呢?拥有财物而不会用,和「无用」有什么不同呢?一心想要「拥有」,不如提倡「用有」。
42、一个学道的人要有慈悲、和气,注重修口德,日日检讨自己,对人是否语言温和?有些人说话,音声柔和好听,这是因为过去世是讲好话、赞美人的果报。而佛教的僧团之所以让人尊重,也是因为没有恶口、没有争执,教团清净和合。
43、出家人勘破红尘的虚假空幻,放下浮世的巧争利夺,而积极追求更超脱真实的生命。勘破、放下,不是煺缩逃避,而是勇往直前、积极投入真理之旅的壮举。
44、山川草木,大地山河无不蕴藏着无限的禅机;煦日照耀,微风吹拂莫不透露着诸佛的法音,一切都是自然的流露,一切都充满真的纯净、美的纯德、美的纯情。
45、我们应该共同净化社会,提倡善良风气,提高民众知识,提升道德水平,让人间就是净土。
46、佛教徒皈依佛法僧叁宝:皈依佛,佛如光明,有了光明,就能驱走黑暗,带来希望;皈依法,法如净水,有了净水,可以滋润大地,生长万物;皈依僧,僧如福田,有了福田,可以给人播种,广植福德。叁宝的重要,就好比阳光、雨水、大地,缺一不可。
47、一个信仰佛教的人,最重要的是把握自己的心,驾驭自己的心。唯有用心去体会佛法,将佛法用诸于平常生活,这种生活才是最幸福、最快乐的。
.48、佛教讲「修行」,就是修正行为。「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无内,这叫做修行不修心,如此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修行,也能修心,内外一如,诚如衷,形于外,则必能凡事皆办,凡修必成。
49、今天的时代已不完全是靠人脉关系就可以立足,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实力;有人没有实力,难以开展,即使没有人脉,只要自己有实力,凡事还是能够左右逢源,水到渠成。
50、现在的人,学习知识比较容易,学习当一个勇者比较困难。有的人平时逞强好胜,但在危难之前,容易为人收买,忘失做人的骨气。所以,真正的勇者,没有多年的修心养性,是不容易成功的。
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佛学大师圣严法师经典禅语摘抄
圣严法师,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法师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以教育完成关怀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目的。他以中、日、英三种语文在亚、美、欧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种。他的著作之中发行量最多的是《正信的佛教》,已超过三百万册,译本最多的是《信心铭》,已有十种,系列册数最多的是《寰游自传》及《禅修指引》,这些著述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2009年2月3日下午四时,圣严法师圆寂,享寿78岁。
圣严法师经典禅语
1、人往往是,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
2、拥有再多也无法满足,就等于是穷人。
3、拥有的多,不一定让人满足。拥有的少,不一定让人贫乏。
4、凡人只能外视,却难以内视。
5、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实践自助助人的修行呢?可从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来着手。
6、感谢给我们机会,顺境逆境皆是恩人。
7、随时随地心存感激,以财力、体力、智慧、心力来做一切的奉献。
8、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9、每人每天多说一句好语,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会成为一个大大的好。
10、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11、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12、若希望人际关系相处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
13、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谅解大的。
14、要做无底的垃圾桶,要学无尘的反射镜。
15、包容别人时,双方的问题就解决了。
16、财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的愈多,财富则愈大。
17、一个人能被别人所尊重,且有能力为人付出,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18、忙没关系,不烦就好;忙不是问题,烦就变成了苦恼。
19、忙而不乱,累而不疲;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20、成功的三部曲是: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
21、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
22、甘愿吃明亏,是仁者;受辱吃暗亏,是愚蠢。
23、压力通常来自对身外事务过于在意,同时也过于在意他人的评断。
24、用感恩的心,用报恩的心,来做服务的工作,便不会感到倦怠和疲累。
25、每一个小孩,都是帮助父母成长的小菩萨。
26、爱你的孩子,与其担心,不如祝福吧。
27、夫妻是伦理的关系,不是论理的关系。
28、孝首重在顺从,要体贴亲心、声色柔顺,切不可不耐与嫌烦。
29、话到口边想一想,讲话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说,而是要惜言慎语。
30、担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动力。
31、只要还有一口呼吸在,就有无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财富。
32、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则:活得快乐、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33、超越死亡三原则:不要寻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而是一件庄严佛事。
34、现在所得的,是过去所造的,未来所得的,是现在所做的。
35、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36、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更辛苦人。
37、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将来,踏实于现在,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
38、唯有体验了艰苦的境遇,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
39、面对许多的情况,只管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而不担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会有烦恼了。
40、面对生活,要有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
41、今日退一步就是日后进一步的本钱。
42、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
43、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44、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
45、尽心尽量争第一,不争你多我少。
46、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47、随遇而安,随缘奉献。
48、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49、心不平安是真正的苦,身体的病痛不一定是苦。
50、理直气壮、得理不饶人者,不仅惹是生非、伤人伤己,甚至永远无法化解仇恨、圆融人事。
51、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切莫等待,等待常会落空。
52、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
53、常怀慈悲之心,做慈悲之事,才能心中太平,才能度己度人。
54、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56、布施不仅是金钱和物质上的关怀,爱的传递才更加珍贵。
57、在佛像前面种下微小的福德因缘,竟可以得到如此大的福报,甚至到了他将要进入涅槃境界时还跟着他。可以想见,如果对如来法身种植福因,对于修行的功德将不可限量;相反的,恶业也将遭到苦报。
58、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不能尽孝,如何礼佛?不能奉亲,如何悯人?尽到孝道,才能修得佛道。
59、做任何事最重要是用行动实践,而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形式。
60、爱是理性的牺牲,而不是感性的占有。爱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奉献,爱是美化外在环境,净化内在心灵的源头,爱是慈悲的显现。
61、从因果来讲,每一个人从过去很多世以来,在人与人之间都是有恩也有怨的,没有恩、没有怨的话,不容易在一起结成夫妻,只有恩而没有怨的夫妻并不多。
62、每个人,除亲戚可以帮忙扶助外,就只有知己。知己,就是很要好、非常亲密、更能扶助的朋友,就是好朋友。人都要这样的知己好友,不然的话,有困难的时候,就没有人来帮忙扶助了。
63、从佛教的因果观来看,如果这一生我用暴力对付你,或者你用暴力对付我,下一世还是会碰到一起,相互残害、冤冤相报,永远骂来骂去、批来批去、杀来杀去,真是不得了。婚姻暴力的根本原因,是三世因果的循环,唯有及时刹车,把心结打开,才能彻底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64、真正的慈悲是关怀众生,不论是亲朋好友,还是路人,都要随时准备给对方以帮助。
65、行善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
66、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
67、谦恭不是一种表面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
68、佛法中,将一切烦恼通称为毒,分为贪、嗔、痴、慢、疑,共五毒。为人心做检查时,是不是能以各种指数检测中毒的程度?例如,以对所好之物染着的黏度,量测贪毒;以头上光火的上升高度,量测嗔毒;以看待世事的颠倒角度,量测愚痴;以放大自我的倍数,量测骄慢若超过标准指数,就得就医了。
69、一个人只有常常拭去心灵上的尘埃,方能露出其纯真、快乐的本性来。
70、快乐或者烦忧,不在于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在于你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只要自己丢下妄缘,抛开杂念,热闹场中亦可做道场,求得心灵的宁静和人生的快乐。
71、佛说: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转,不执著烦恼,便可安然自在。我们的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恼不会对你有丝毫影响。不自找烦恼,就是智慧。
72、人类最大的弱点在于没有用智慧面对现实,因此追求外在的假相,举凡虚名、虚利、虚荣、虚位统统追求。只要有利可图、有名可沾、有势可仗、有权可争、有位可占,他们一定不遗余力去争取。当他们实力不够、德望不足,用正常手法得不着时,就使出歪手段,因此,烦恼的现象就出现了。
73、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
74、如果心不安,很容易就被环境牵动,一旦环境里产生变动,或者因他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媒体上的一个讯息,自己的心马上就跟着起伏;起初是心不安,接着影响生活不安,最后连生命也不安稳了。
75、不将烦恼是非带上床,不把忧悲苦恼带到明天,就是居家修行的不二法门。
76、在日常生活中过清醒、不被物欲所障、不被成见所迷的生活,所以,深悟佛理的人虽然清贫,但并不缺少快乐。
77、无我之乐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78、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79、凡事要量力而行,别勉强自己,修炼道法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见到成效的。
80、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和事你永远都管不完看不清。所以,清醒的时候就难免心烦意乱,不得安宁,还是糊涂一点更快乐。
81、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我真的能够认识自我吗?我真的能够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吗?如果你不能认识自我,你又怎么能够认识他人和周围的世界?如果你不能坚守自我,你存在的意义何在?
82、有了嗔恚却能自我控制,有如及时止住奔驶的快车,这就叫做善于驾驭自己的心身,能够舍弃黑暗入大光明。
83、你自己就是一颗明珠,自己即是如来,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那样才会有圆满的人生。
84、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85、在佛看来,有时候,批评并不是坏事,在批评中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懂事,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
86、忏悔在生活上有什么作用呢?它能帮助我们什么?第一,忏悔是认识错误的良心。第二,忏悔是去恶向善的方法。第三,忏悔是净化身心的力量。
87、自己得不到就放不下心,心里好像有一股酸酸的味道,这便是嫉妒心。
88、不要抱怨别人,倾听别人的抱怨,接受别人的抱怨。有一颗不抱怨的心,美丽便会尽收眼底。
89、人生在世,必须把覆盖在真我之上的虚伪面具撕下来,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
90、那些扑火的飞蛾,就像是世间的痴人,不能正确地判断并评价自己,以至于把那烈火当成了光明的乐园。
91、如果一个人总是把他的优越感摆在别人面前,那是一种无礼、无智、以势压人的愚蠢行为,最终只会遭到他人的攻击和唾弃。
92、习惯了拿起的人,让他放下谈何容易?况且,他能放下手上、肩上的重负,能放得下心里的牵绊吗?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欲求心灵解脱的人,须知有舍有得,舍而后得的人生道理。
93、佛陀说:应无所住。就是要我们去掉执著心,不要执著于某个目标,不要为求一点,而失掉一面。因为你只有一个,而目标却可以是很多个。
94、舍与得互为因果,往与复本来是自如的,如果领略其中奥意,自然可以打破分别之心。佛无分别心;无分别心,即无烦恼挂碍,心境圆融通达,万象归于一乘,人生有限之生命就会融入无限的大智慧中。
95、有舍有得,舍与得是生活的两面。得到了这一面,就必然会舍去另一面。正如福祸相依一样。世界上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他们本该拥有的,也得到了别人无法得到的。
96、人生要留一份从容给自己,这样就可以对不顺心的事,处之泰然;对名利得失,顺其自然。要知道世上所有的机遇并不都是为你而设的,人生总是有得有失,有成有败,生命之舟本来就是在得失之间浮沉!
97、佛家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在很多时候,放弃是一种解脱,放弃是一种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东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撑着去做呢?
98、人通常觉得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可是失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曾经拥有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也是自己最想要的。可是,失去的已经失去,不会再拥有。
99、成功是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可是在人生的路上,衡量成功还是失败绝非只有结果这个唯一的标准,而且我们还应该考虑一下,我们盯着这个成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
100、佛说:财利,是人人所喜欢的,可是日日在病,财利无法受用,还要破费财利。所以一个人健康,便算是有大财大利的了。我们有了健康才有求得其他一切的可能。
星云大师人生禅语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
养生之道,在于吃得澹,吃得粗,吃得少;处世之道,在于吃得苦,吃得亏,吃得重。给大家分享了星云大师人生禅语,一起来欣赏吧。
星云大师人生禅语欣赏
1. 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2. 人在迷惑的时候,往往会有许多心结打不开,这通常都是因为自己钻牛角尖.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逆耳忠言所致。所以当我们遭遇不顺.陷入烦恼的时候,无论迷惑.愚痴或邪见,只要不执著,就有办法化解。
3. 活的好,不要太得意,因为她会变化;活的不好,也不要难过,因为它可以改变。所有的生命的意义,就是创造生命;生命的意义就是要给人一些缘分,让别人的生命存在,我们也将在这个大我的生命里,得到很多的好处和利益
4. 会读书不如会读人,会读人不如会识人,会识人不如会用人,会用人不如会做人。
5. 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
6. 人生在世,归纳而言,就是与两种人相处,一是自己,一是他人。
7. 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春天一到,芳华依然。只要生命还握在手心,人生就没有绝望。一时的成败得失对于一生来说,不过来了一场小感冒。心若累了,让它休息,灵魂的修复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8. 懂得利用时间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间的人,便是懂得无边的圣者。
9. 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
10. 人生难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变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11. 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12. “工作无尊卑,悟道有深浅。”在禅门里,确是如此。唯有尊敬所有人等,才不会错失学道的因缘。
13. 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14. 世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与好坏,就有光明与黑暗,说好的未必好,说坏的未必坏。
15. 口袋没钱,心里没钱,轻松一辈子;口袋有钱,心里有钱,劳累一辈子;口袋没钱,心里有钱,痛苦一辈子;口袋有钱,心里没钱,快乐一辈子。
16. 积存储蓄金钱,并不一定是我们的,但如果拿来种福田则享用不尽,能舍才会有所得,肯布施必定会得到很多。金钱抓得太紧不会用是吝啬;太浪费不知节制也是不当,当赚则赚,当舍得舍,有来有去用得适当,是最好的人生观。
17. 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18. 人给我自尊,我还他高尚;人给我快乐,我还他幸福;人给我宽容,我还他真诚;人给我抚慰,我还他热情;人给我希望,我还他感激,人给我亲切,我还他尊敬。这些都谓厚道。人给我一道横眉,我给他一张笑脸;人给我一枝暗箭,我给他一束鲜花;人给我一个陷阱,我给他一双肩膀;人给我一句坏话,我给他一首赞歌;人给我一回屈辱,我给他一顶桂冠。这也称之谓厚道。
19. 能勤,时间自然比他人多;肯动,空间自然比他人广;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
20. 人能以待死者之心待生人,则其取材也必宽;人能以待初交之心待故旧,则其责备也必恕。
星云大师人生禅语推荐
1.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你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
2. 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3. 心中要有根,才能开花结果;心中要有愿,才能成就事业;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要有主,才能立处皆真;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万物;心中要有道,才能拥有一切。
4. 愿力 可大可小,例如:我愿做一头牛,为众效劳;我愿做一棵树,普荫大众。当然我们也可以发愿,成圣成贤,成佛成祖,因为愿力的推动,能让我们忍苦耐劳,甘愿做众生马牛,故所做一切自然会成就,只要愿不虚发,必定能完成。发心,才有力量来完成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的志愿。愿力,是一切成就的根本。
5. 人生之大病,不在无用,而在无明;事业之成功,不在学历,而在学力。
6. 人的心,是高山.海洋所不能比的,所谓“心如虚空”,就是放下顽强固执的己见,解除心中的框框,把心放空,让心柔软,这样我们才能包容万物.洞察世间,达到真正心中万有,有人有我.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随心通达,运用自如。
7. 内心充满欢喜,他才能把欢喜给你;他的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给你。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贪嗔愚痴,他给人的当然也是贪嗔愚痴。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8. 上课闻道要有欢喜心,指导训话要有接受心,做事担当要有勇敢心,和人相处要有恭敬心。
9. 无言.心心相应,是谈话的最高艺术;无相.事事默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10. 君子以道为友,小人以利为友,不管什么时候,人总离不开朋友,故:“对渊博之友,如读奇书异志;对风雅之友,如读明人诗文;对幽默之友,如读传奇小说;对谨慎之友,如读圣贤经传。”财富并非永久的朋友,但朋友却是永久的财富。
11. 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
12. 真正的财富,不一定以银行存款论断,也不一定是指土地.房屋.黄金.白银,因为这些都是五家所共有,个人无法独得。
13.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14.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15. 谚语说:“黄金随着潮水流来,你也应该早起把它捞起来!”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万丈高楼从地起,万里路程一步始,生死烦恼,别人丝毫不能代替分毫,一切都要靠自己啊!
星云大师人生禅语
1. “昼坐当惜阴,夜坐当惜灯;遇言当惜口,遇事当惜心。”闲时要珍惜忙的一刻,忙时要珍惜闲的一刻。
2. 有的人值得被人利用,故能成才;有的人堪受被人利用,故能成器;有的人不能被人利用,故难成功;有的人拒绝被人利用,故难成就!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
3. 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4. 人生当中,唯有信仰.满足.欢喜.惭愧.结缘.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真正的财富,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踏实与充足。
5. 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心相交,静行致远。
6. 思想要国际化,生活要律仪化,语言要古典化,学习要现代化。
7. 金钱可以买得到奴隶,但买不到人缘;金钱可以买得到群众,但买不到人心;金钱可以买得到鱼肉,但买不到食慾;金钱可以买得到高楼,但买不到自在;金钱可以 买得到美服,但买不到气质;金钱可以买得到股票,但买不到满足;金钱可以买得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得到床舖,但买不到睡眠。
8. 当我们面带笑容,看在对方眼中,那朵微笑是发光的;当我们口出赞叹,听在对方心底,那句赞美是发光的;当我们伸手扶持,爱在对方身上,那温暖的一握是发光的;当我们静心倾听,在对方的感觉里,那对耳朵是发光的。只要发自内心,凡夫众生都可以有一个发光的人生。
9. 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10. 菩萨的火焰化红莲能处处自在,禅师的污浊地是清凉之邦,值得吾人深思,再多的金钱买不到心灵的自在,再高的权位买不到一夜的安眠!亟亟地寻找快速的解脱之道,倒不如在每一个因缘里欢欢喜喜地乘凉。
11. 有能力的人,处处给人方便;无能力的人,处处给人为难。
12. 看一切都是佛,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13. 交友以无瞋为自在,做人以无痴为清凉,用心以无相为净土,修行以无得为涅盘。
14. 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15. 『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达摩大师(祖师)经典佛学禅语大全
达摩大师无心论禅语20句
1、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鹿而见形。
2、既见闻觉知还是无心,能知无心。
3、我虽无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4、只是见闻觉知,即是无心。
5、假如见终日见,由为无见,见亦无心。闻终日闻,由为无闻,闻亦无心。觉终日觉,由为无觉,觉亦无心。知终日知,由为无知,知亦无心。终日造作,作亦无作,作亦无心。
6、如是三处推求觅心,了不可得,乃至於一切处求觅,亦不可得,当知即是无心。
7、众生迷妄,於无心中而妄生心,造种种业,妄执为有。
8、於无心中,妄执有心,造种种业,而实无不轮回六趣。
9、如是众生,若遇大善知识,教令坐禅,觉悟无心,一切业障尽皆销灭,生死即断。
10、定是无心,只为众生,妄执有心,即有一切烦恼生死,菩提涅盘。
11、若觉无心,即无一切烦恼生死涅盘。是故如来为有心者说有生死。菩提对烦恼得名,涅盘对生死得名,此皆对治之法。12、当知有心,即一切有,无心一切无。
13、虽复无心,自然出种种妙法教化众生。
14、虽复无心,善能觉了诸法实相,具真般若,三身自在应用无妨。
15、虽复无心,自然能作种种变现,而我无心,亦复如是。
16、但於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
17、始知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举止动用皆得自在,断诸疑网,更无挂碍,即起作礼,而铭无心。
18、若无心可得,即烦恼菩提亦不可得,乃至生死涅盘亦不可得。
19、夫无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无心也。
20、无有少法可得,诸佛如来但以不可得而得。
心神向寂,无色无形;
睹之不见,听之无声;
似暗非暗,如明不明。
达摩大师血脉论禅语50句
1、原人之心,皆具佛性。
2、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
3、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
4、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
5、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
6、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7、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
8、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
9、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
10、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
11、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12、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13、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
14、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15、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
16、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急寻师,空过一生。
17、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
18、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
19、若未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
20、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
21、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
22、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23、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
24、成佛须是见性。
25、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
26、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着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佛都不许。
27、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
28、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
29、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也。
30、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
31、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
32、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
33、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34、本心常现前。
35、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
36、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
37、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 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 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
38、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
39、名虽不同,体即是一。
40、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
41、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42、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慧。
43、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44、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
4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
46、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
47、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
48、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49、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哮而未曾哮,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
50、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达摩大师悟性论禅语50句
1、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
2、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
3、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4、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
5、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6、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
7、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
8、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
9、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10、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于心,名为见佛。
11、舍身不恡,名大布施。离诸动定,名大坐禅。
12、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
13、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
14、不著文字名解脱;不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后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处无明为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槃;无心相处名为彼岸。
15、迷时有此岸,若悟时无此岸。
16、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于此彼岸也。
17、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
18、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具迷悟耳。
19、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
20、烦恼与涅槃,同是一性空故。
21、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槃为涅槃所滞。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槃。
22、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23、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
24、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
25、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26、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
27、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
28、是知持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持心学法,则心法俱悟。
29、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生灭。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
30、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
31、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
32、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
33、心境相对,见生于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境心俱净,乃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名正见。
34、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35、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见;无解之解,乃名大解。
36、非直解于解,亦乃解于无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正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
37、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
38、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于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于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于法,则法皆妄;若法逐于人,则法皆真。
39、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
40、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
41、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
42、悟即是佛法。
43、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44、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著色,眼为禅门;耳不著声,耳为禅门。
45、见色有见色性,不著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
46、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47、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48、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49、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
50、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心,为因烦恼而得智慧。只可道烦恼生如来,不可得道烦恼是如来。故身心为田畴,烦恼为种子,智慧为萌芽,如来喻于谷也。
达摩祖师破相论50句
1、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2、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3、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 有;虽假缘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槃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 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
4、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
5、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觉知明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
6、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贪嗔痴是也。
7、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
8、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着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
9、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
10、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诸苦。
11、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12、众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轻趣。云何三轻趣?所谓迷修十善,妄求快乐,未免贪界,生于天趣。迷持五戒,妄起爱憎,未免嗔界,生于人趣。迷执有为,信邪求福,未免痴界,生阿修罗趣。如是三类,名三轻趣。
13、云何三重?所谓纵三毒心,唯造恶业,堕三重趣。若贪业重者,堕恶鬼趣;嗔业重者,堕地狱趣;痴业重者,堕畜生趣。如是三重,通前三轻,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14、佛所说言,无虚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汉名不可数。此三毒心,于中有恒沙恶念,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不可数也,故言三大阿僧祇。
15、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云何名为解脱?今若能转贪嗔痴等三毒心,为三解脱,是则名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说,遂言成佛尘劫未期,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
16、三聚净戒者,即制三毒心也。制三毒成无量善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于心,故名三聚净戒。六波罗蜜者,即净六根也。胡名波罗蜜,汉名达彼岸,以六根清净,不染六尘,即是度烦恼河,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罗蜜。
17、佛所说是真实语。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因中修行时,为对三毒,发三誓愿,持一切净戒。对于贪毒,誓断一切恶常修一切善;对于嗔毒,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于痴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种净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
18、诸恶消灭,名为断。以能持三聚净戒,则诸善具足,名之为修。以能断恶修善,则万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济群生,故名解脱。则知所修戒行不离于心,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
19、心垢则众生垢,心净则众生净;欲得佛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也。三聚净戒自然成就。
20、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
21、能舍眼贼,离诸色境,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纵逸,名为持戒;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
22、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
23、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若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24、成佛如此,言无虚妄也;必因食乳,然使成佛。言食乳者,有二种,佛所食者,非是世间不净之乳,乃是清净法乳;三斗者,三聚净戒,六升者,六波罗蜜;成佛道时,由食如是清净法乳,方证佛果。若言如来食于世间和合不净牛膻腥乳,岂不谤误之甚。
25、真如者,自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诸苦。
26、佛所说经,有无量方便,以一切众生钝根狭劣,不悟甚深之义,所以假有为,喻无为;若复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27、洗浴众僧者,非洗世间有为事也。世尊当尔为诸弟子说温室经,欲令受持洗浴之法;故假世事,比喻真宗。
28、隐说七事供养功德,其七事云何?一者净 水、二者烧火、三者澡豆、四者杨柳、五者净灰、六者苏髇、七者内衣。以此七法喻于七事,一切众生由此七法沐浴庄严,能除毒心无明垢秽。
29、其七法者:一者谓净戒洗荡僭非,犹如净水濯诸尘垢。二者智慧观察内外,犹如然火能温净水。三者分别简弃诸恶,犹如澡豆能净垢腻。四者真实断诸妄想,如嚼杨枝能净口气。五者正信决定无疑,犹如净灰摩身能辟诸风。六者谓柔和忍辱,犹如苏髇通润皮肤。七者谓惭愧悔诸恶业,犹如内衣遮丑行体。
30、如上七法,是经中秘密之义。如来当尔为诸大乘利根者说,非为小智下劣凡夫,所以今人无能解悟。其温室者,即身是也。所以燃智慧火,温净戒汤,沐浴身中。真如佛性,受持七法,以自庄严。当尔比丘,聪明上智,皆悟圣意,如说修行,功德成就,俱登圣果。
31、今时众生,莫测其事,将世间水洗质碍身,自谓依经,岂非误也。且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事不相 应,云何悟道?若欲身得净者;当观此身,本因贪欲,不净所生,臭秽骈阗,内外充满。若也洗此身求于净者,犹如渐渐尽方净,以此验之,明知洗外非佛说也。
32、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
33、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如是义,名为念。故知念在于心,不在于言。
34、因筌求鱼,得鱼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
35、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不见佛,徒尔费功。
36、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
37、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理,终无是处。
38、 故知过去诸圣所修,皆非外说,唯只推心。
39、即心是众善之源,即心为万德之王。涅槃常乐,由息心生。
40、三界轮回,亦从心起。心是一世之门户,心是解脱之关津。
41、窃见今时浅识,唯知事相为功,广费财宝,多伤水陆,妄营像塔,虚促人夫,积木叠泥,图青画绿,倾心尽力,损己迷它;未解惭愧,何曾觉知。
42、见有为则勤勤爱着,说无相则兀兀如迷。
43、且贪现世之小慈,岂觉当来之大苦。此之修学,徒自疲劳,背正归邪,诳言获福。
44、但能摄心内照,觉观外明;绝三毒永使销亡,闭六贼不令侵扰。
45、自然恒沙功德,种种庄严,无数法门,一一成就。
46、超凡证圣,目击非遥。悟在须臾,何烦皓首?真门幽秘,宁可具陈?
47、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知待心知。
48、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49、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50、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读了“星云大师经典佛学禅语50句摘抄”,您get到快乐和感悟了吗?这些短句很有收藏的价值,值得您发发朋友圈。小编推荐您阅读抒情句摘抄,希望您喜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