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生平大事记

被称之为“中国民歌之父”的一代音乐大师王洛宾于1996年3月14日走完了他人生最后旅途。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王洛宾生平大事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王洛宾生平大事记

  1913年12月28日生于北京北京市东城区牛角湾艺花胡同一座瓦灰色四合院的油画匠家庭,名荣庭,字洛宾,排行老四。曾祖父是浙江人,以卖茶叶蛋为生,后流落到北京。爷爷是颇有影响的民间艺术家,在京城画梁雕栋,颇有名气,还非常喜欢音乐,组成家庭乐队,自娱自乐。父亲王德桢(字洵甫)在家庭的影响下,吹拉弹唱样样都行,母亲王氏生育三子三女,其子女分布在北京、上海、河北、云南、黑龙江、新疆等地。

  1916年,孩童时期的王荣庭与父亲王德桢、母亲王氏及兄弟在一起合影。

  1921年初夏,王荣庭和父亲王德桢及大哥王献庭在一起。

  1919年9月,入北京“京师八旗子弟高等小学堂”学习,校长是张安国,六年级班主任是程振山。这所从清光绪20年“左翼镶白旗学堂”成立开始,到1990年第13次更名,改名为北京市东城区“春雨胡同小学”。

  1927年夏季,其父亲王德桢把从小多病的王荣庭送入北京通州潞河中学读书。

  当年秋天,王荣庭参加了基督教堂唱诗班,极富音乐天赋的王荣庭很快成了唱诗班的佼佼者。

  1928年6月,在政府陆军被服厂当职员的父亲因病去世。

  1928年暑假,王荣庭到哈尔滨的姐姐家报丧。在哈尔滨中东铁路线上横道河子车站做列车连接工(摆小旗的)时,结识了塞克、金剑啸、沙蒙等艺友,跟塞克学弹“七弦琴”奇达尔(即“吉它”,此乐器名老俄式七弦琴最早由塞克中译文)唱歌、作曲,塞克是他走进艺术殿堂的向导与启蒙。

  这时王荣庭受到居住在黑龙江的俄侨音乐家戈里德施京、特拉赫腾贝尔格、格尔施戈林娜作品的熏陶。

  1928年秋天,塞克十分欣赏王荣庭对音乐的执着、感悟与灵性。邀请王荣庭为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北归》谱写主题歌和插曲“北归”、“离别情意”。

  1928年底,王荣庭为塞克的诗集《紫色的歌》第一首词“在海的那边”谱曲,这首歌当时在哈尔滨妇孺皆知,流传甚广。与此同时,王荣庭还和塞克共同创作了“西巴扎尔夜歌”。1986年,塞克在病床上与来探视他的王洛宾同唱这首歌,含泪回忆起那段美好的岁月年华和难忘金曲。

  1931年9月,王荣庭被保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他的钢琴教师是德国人谷不克,声乐教师是沙俄贵族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作曲教师是从巴黎留学归国的汪德昭。这几位教师经常说,要想成为出色的音乐家,毕业后必须到西方深造。王荣庭从他们那里受到正统的音乐教育,这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仲夏,平时十分仰慕徐志摩,并自诩为“新月派”的王荣庭,“视自由为艺术之灵魂”,便将为徐志摩的诗谱成曲。后来,他又将此歌献给女友罗珊。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武装侵略,蒋介石卖国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十分激愤。在中共北平市委(地下党)的领导下,王荣庭参加了北师大、北大学生一二九南下示威请愿团。当时,由于车站军警奉命不准学生登车,同学们在丰台、前门车站卧轨斗争,中断了平汉铁路三天后,终于迫使南京政府答应学生南下,斗争取得了胜利。此后,各地学生络绎不绝涌入南京,爆发了全国抗日民主新高潮。

  1931年10月20日,王荣庭(左)和同学黄建在北师大时合影留念。王荣庭在送给黄建照片上题写了:“许多姑娘都在鼓掌欢迎你,她们等候在乐坛下。建弟,你听,琴声已经响了,张开的喉咙,走上去吧。”这时王荣庭开始偶尔使用王洛宾这个名子。

  1932年11月27日下午2时,王荣庭和北师大2000多名师生在师大露天广场亲耳聆听了鲁迅先生的著名演讲《再论“第三种人”》。王洛宾在这个时期较多的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

  1934年初夏,自幼是一个以停滞为痛苦,以流动为乐的孩子,平时十分仰慕徐志摩,喜欢爱情诗,也经常写一些表达爱情的小诗,并自诩为“新月派”的王荣庭,视音乐为生命,视自由为艺术之灵魂,便将为徐志摩的诗《云游》谱成曲,旋律如行云流水,澎湃激荡,受到师生的一致称赞。后来,他又将此歌献给女友洛珊。

  1934年4月20日,因母亲病故,家庭生活困难,王荣庭未能读完大学,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提前参加了工作。

  1934年5月受聘于五三中学及华北中学任音乐教员,五三中学的校长是鲁宗尧。

  1935年5月,日寇进一步提出对华北的统治权,并以大军压境,威胁天津,国民党当局一再退让。12月9日,北京高校和中学学生,冲破军警包围,走上街头,高呼口号,散发传单,高唱革命歌曲,开始了大规模的游行抗议。与北京高校在太和殿组织的学生反日斗争歌咏活动。很多年以后,王荣庭在看电影《青春之歌》时,仍然感慨良久,因为影片中许多场面都是他亲身经历的。

  1936年夏天,受聘于西直门外的铁路员工子弟学校----北京京绥铁路扶轮中学担任音乐教员,受学校校长高尚之的委托,为学生创作了《詹天佑之歌》。东北大学临时驻地附近的西直门外的扶轮中学离游泳场不远,酷爱游泳的王荣庭经常和东大的学生游泳,每天在老北京西直门外原慈禧太后放船的船坞白石桥边集体听读《八月的乡村》。

  王荣庭听了流亡作家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后,深受感动,便将书中安娜护士的诗“我要恋爱,也要祖国自由”谱写成歌曲,《奴隶之爱》,成为在中国小说史上谱写插曲第一人。著名作家萧军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而且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加之又是鲁迅亲为作序更是闪闪发光。然而,几乎所有的读者在读这部作品时,似乎忽视了小说中的一个艺术形象:在这部小说中嵌有一首音乐插曲。

  1936年7月,王荣庭在北京幼稚师范为北京市城区大、中学校进步学生辅导、教唱《国际歌》、《民先队歌》等进步歌曲,为推动北京学生运动起到了促进作用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北京沦陷,不甘于做日本人奴隶的王荣庭,抱着音乐救国的思想,装作奔丧人,冲破日本人层层关卡的盘查,南下参加八路军,投入到抵抗日本入侵的洪流中去。

  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月底北平沦陷,北平的各学校和单位落入日伪手中,无论在学校、家庭看到的、听到的全是日本人欺辱中国人的故事,太阳旗在古都上空戏弄着哭泣的空气。国破山河在,人亡草无根,不愿当亡国奴的王荣庭离京南下。

  1938年10月,王荣庭到达河南开封,与在北京大学生合唱团联欢时结识的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学生杜明远结婚,经杜明远发父亲杜继增(共产党员)介绍到西安,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又介绍到驻山西临汾刘村的八路军前方总部学员队。两人双双奔向抗日前线。为旅途方便,王荣庭改名王洛宾,杜明远改名洛珊,以兄妹相称。这时,王洛宾认为沦为奴隶的民族,被努力命运压迫着的头颅的人,除了对自由的向往,别无选择的出路。

  王洛宾生平大事记

  1938年5月,王洛宾和洛珊由八路军前方总政治部介绍到驻山西洪洞先万安镇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这时,王洛宾和神交已久的萧军相逢了,同时相逢的还有作家萧红、欧阳山尊、刘白羽以及贺绿汀、聂绀弩、周巍峙、端木蕻良、丁玲的爱人陈明等人。西北战地服务团共有200多人,是一个集创作、表演、音乐、美术诸类艺术实力雄厚的“特种部队”,王洛宾成了拥有几十名演奏员的乐队指挥。那令人痛心疾首的逃亡之路结束之时,一条充满希望之路就铺在脚下,报仇雪耻的愤怒,精忠报国的抗日决心,由此喷发,在此期间,由塞克作词,王洛宾作曲,创作了《洗衣歌》、《风陵渡的歌声》、《老乡、上战场》等一批抗战歌曲,传遍了华北抗日前线。

  1938年3月,王洛宾随西战团来到西安,又在城市演出了一个多月,当时编有《战地歌声》,有王洛宾的30多首歌曲。

  1938年四月,窃距新疆督办要职的盛世才,迫于国内形势,同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奉党的指令,作家萧军、戏剧家塞克、舞台美术家朱星南和王洛宾夫妇离开西北战地服务团,赴新疆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在西行途经宁夏六盘山和尚铺时,在马车店女老板“五朵梅”口中,记录整理了甘肃民歌“花儿”“眼泪的花儿把心淹了”:“走里么走里者走远了,离家了,眼里的眼泪流满了;锅盔的褡裢者轻下了,吃没了,心里的惆怅者重了。”多么醉人的歌,这是最古老的开拓者之歌,那委婉动听的旋律,口头文学的朴实,句句渗透人心。王洛宾此时大悟:“最美的音乐就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从此,放弃了到巴黎进修深造的念头,这是王洛宾音乐观的重要转折。

  1938年4月28日,王洛宾和作家萧军、戏剧家塞克、舞台美术家朱星南及话剧演员罗珊到达兰州之后,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负责人伍修权告知他们,由于盛世才公开投靠蒋介石,撕下了伪装进步的面具,新疆暂时不去了。经过几天的慎重考虑,萧军和朱星南决定返回陕北,而王洛宾夫妻和塞克

  1937年10月,到达开封,与在校结识的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学生杜明远结婚,经杜明远父亲(地下共产党员)介绍到西安,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介绍到山西临汾刘村参加了八路军学兵队。他们是在路上搭乘贺龙的车到达刘村的。

  在演出中又遇到了恩师塞克,在塞克的介绍下,到万安镇参加了丁玲领导的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在晋南一带作动员民众的抗日宣传演出。

  1937年冬,在八路军总部万安镇亲耳聆听了彭德怀同志在西北战地服务团做的形势报告,会见了在战地服务团采访的美国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受团领导的指示,为美国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作曲一首。

  1937年王洛宾为塞克作词的“抗敌先锋歌”谱曲。

  1938年1月在山西临汾为塞克作词的“洗衣歌”谱曲。

  1938年在山西临汾为塞克作词的“老乡,上战场”谱曲。

  1938年3月,转移到西安,又在城市演出一个多月,当时编辑出版的《战地歌声》上有王洛宾创作的抗战歌曲30多首。

  1938年4月,经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伍修权介绍,同塞克、萧军、朱星南、罗珊等5人去兰州,王洛宾与罗珊及小说家马烽参加了西北抗战剧团,在陇南一带演出,后又到陇西和青海演出,年底解散,共计7个月。

  1938年夏,朱星南是搞舞台艺术的,与塞克一起组织了血花剧团。此时,王洛宾为血花剧团谱写了团歌“血花曲”。萧军到兰州不久就返回西安。

  1938年在兰州为新四军新安旅行团谱写团歌“少年进行曲”。

  1990年4月,台湾女作家三毛在新疆旅行社的安排下,到新疆旅游,拜会了期盼已久的王洛宾先生,并受《明道文艺》主编宪仁先生之托,将一批稿费转交王洛宾先生。

  1990年8月,台湾女作家三毛专程到乌鲁木齐采访王洛宾,准备为王洛宾写一本传记,王洛宾谈了六天,三毛做了完整的纪录。王洛宾回忆说:“虽然我讲得很杂但她记得很有条不紊,发现它是一位真正作家,组织能力很强”。

  1990年10,在中央电视台国庆文艺晚会上,著名电视主持人赵忠祥向全国人民介绍了西部歌王王洛宾和他的歌

  1990年12月,新加坡举行王洛宾“丝路之歌音乐会”,新加坡副总理王鼎昌等官员出席。

  1991年元月2日,台湾女作家三毛因病住进台北荣民总医院。4日凌晨2时,生于1934年3月26日,时年48岁的三毛在医院病房卫生间用丝袜吊颈轻生。王洛宾为死者谱写了悼歌《等待》,以示怀念。王洛宾在接受台湾记者采访时说:“听到三毛走了,心情恶劣,朋友都知道10天内我喝了八瓶白酒.”

  1991年3月,著名导演滕文骥导演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竣。

  1991年3月20日,王洛宾在给陕西乐团的侄子王海天的信中说:“三毛去年两次来乌市,本来打算写我的全部的历史,不料不了还未动毕竟辞世而去,只是写了几篇短文,在香港及新加坡的报刊上。关于她的死,她的母亲说得很对,他不是他杀,但不宜为人理解。”据我知道的,他有轻微的精神分裂症,这种病如果公布于世,影响她的作品,也就是作家的社会地位。用尼龙吊在卫生间,这种行为不是预谋的,是临时动机,当她自杀时的一两分钟,她已经失去自我控制,所以即不是他杀,也不是自杀,总之很可惜。”

  1991年3月20日,王洛宾参加了所在的新疆军区第五干休所组织的第二届运动会,荣获自行车慢骑冠军。

  1991年9月,吉林电视台在新疆实地拍摄了人物专题片《在那遥远的地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991年10月1日,国务院为王洛宾颁发证书:“为了表彰您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特决定从1991年7月起发给政府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1991年11月,王洛宾为著名“花儿”专家李富编著的“花儿万朵”作序《“花儿万朵”永世飘香》。详细披露了王洛宾在六盘山下一个马车店里收集歌手五朵梅唱的“花儿”的一段姻缘。

  1992年1月,中共兰州市党史办公室编写的1992年第一期《兰州党史通讯》发表《冬天里的秋天》一文,全面批露了王洛宾在国民党监狱中被关押拷打的情况。

  1992年1月,王洛宾应邀赴澳大利亚讲学,到悉尼后的一天晚上王洛宾到一对上海留学生夫妻开的餐厅《梦幻小屋》就餐,王洛宾边品赏着那高超的烹饪技术,边赞美那精美无比的食品装饰,写了一首“梦幻之歌”赠给“梦幻小屋”的主人。当王洛宾离澳时,为四万名留学生的创作精神所感动,亲自为留学生主席衡言写的留学生之歌《渴望蓝天》做了曲,以此献上一颗80多岁老人年轻的心,祝在澳的全体留学生,春节愉快,展翅在新的蓝天。

  1992年2月10日,香港文汇报用一整版的篇幅,以《王洛宾:西北民歌之王》为题全面介绍了王洛宾的音乐成就。

  1992年2月2日至19日,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特邀王洛宾赴港,举办《我的歌----王洛宾演讲写小型音乐会》,香港音乐界400多名人士参加,音乐会首先由王洛宾先生讲,民族音乐及特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借鉴由香港歌星演唱王洛宾11首歌曲,然后于观众进行对话。“明仪合唱团”演唱《掀起你的盖头来》时,香港著名歌唱家费明仪女士做了“伴娘”。在五颜六色的灯光下,“新娘”和“伴娘”款款走向舞台中央,当王洛宾“新娘”的红盖头被掀起来,皱波抒展,满面春风的王洛宾在香港掀起了“王洛宾热”。

  1992年3月24日----5月6日,由新疆作家李桦撰写的《西部歌王》和《文汇报》第一版固定栏目连载42期,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1992年6月27日,王洛宾应桂林市有关部门的邀请,在漓江游船上为桂林人民创作了《家住清漓河水边》、《漓江情》、《漓江水,清悠悠》、《漓情》、《漓梦》、《漓江姑娘》、《漓江情歌》等8首歌曲。

  1992年6月30日王洛宾在桂林教育学院讲学,被桂林教育学院授予“荣誉教授”。

  1992年8月25日至9月1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广播剧和小说连播》节目中播出了根据李桦的同名纪实文学编辑而成的音乐故事《西部歌王----王洛宾大写真》。节目播出后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听众来信和电话。为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1993年11月20日《听众反应》第10期作了专题介绍。

  1992年10月,《在那遥远的地方》荣获中国文化部和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特别创作奖。

  1992年10,甘肃省天水市音乐家协会聘请王洛宾为《西部歌声》音乐期刊杂志为首席顾问。

  1992年10月,著名作家李桦撰写的《西部歌王-----王洛宾大写真》,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在北京出版,向全国发行。

  1992年11月17日,王洛宾的两首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评选为《20世纪湖人音乐经典》。

  1992年11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顾问委员会编著的《边疆一代老战士晚年记事》,介绍了从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以来老领导的晚年生活,王洛宾也名列其中。

  1993年第18期《中华英才》推出王洛宾专访《情歌未圆平生梦,为谁风露立中霄》,并在封面推出彩色照片,排在了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前面,位置十分突出和显耀。

  1993年2月20日至28日,王洛宾出席香港管弦乐普及音乐会“乐缘情未了”,参加该次音乐会的演出有歌星罗大佑、罗文、王靖文、李宗盛、花比傲、周华健、娃娃、陈杰灵、袁凤英、黄耀明、曾路及叶氏儿童合唱团,《向王洛宾致敬》节目开始时,6000名观众起立为王洛宾鼓掌,把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1993年3月1日至5月31日,王洛宾应邀赴台王讲学,演出,走遍了宝岛,“台湾一片洛宾热”。

  1993年4月20日,王洛宾为40年代在青海一起工作,使任台北音协著作权人写会主席的丑辉英作词的《重逢》谱曲,词曲都表达了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热烈心情。

  1993年4月25日,由台湾警察广播电台主办的王洛宾之歌慈善音乐会《在那遥远的地方》在台北市国父纪念馆举行。在这台音乐会上,王洛宾首次将别人易名的《彩虹妹妹》收入帐中。

  ?1993年5月18日,王洛宾入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撰的《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1993年5月20日,《王洛宾有声回忆录》在台湾出版发行。回忆录共分四卷。第一、二卷《失去作者的民歌》纪录了洛宾相声如何收集,整理、改编民歌及如何为其填上汉语。第三卷《囚犯之歌》记录了洛宾先生几十年牢狱生涯中所写的部分作品。第三卷《奴隶的爱情》,记录了洛宾先生的同名歌剧写作经过及部分唱段,每一卷都有洛宾先生的自述、自唱同时有以洛宾先生的作品改编而成的管弦乐曲为背景的音乐。这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1993年5月,由张朴夫、原继霞撰写的《王洛宾传奇-----生命的音符》,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

  1993年6月5日,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在北京举行《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开幕式庆典音乐会,王洛宾应邀出席。之后,连续推出10场系列演出。王洛宾的两首歌均入选庆典演出。

  1993年10月,王洛宾为李青娥编著的新疆大学,中专、中学音乐铺导教材《中外民歌选》撰写序言。

  1993年8月,新疆已故作家贺维铭的文集《我带去故乡的明月》,耽搁五年后终于出版,其收录了他于七十年代未撰写的,赞颂王洛宾的长篇散文《拼将头颅载歌行》这篇具有开创意义的长篇散文,写于王洛宾刚刚出狱,修改于王洛宾重返歌坛,朴实无华,真实感人,语言流畅,字字矶珠。

  1993年10月16日,《解放军报》开始连载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处长张林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西部歌王------王洛宾轶事》该文全面系统的向全军广大官兵介绍了王洛宾的一生。其中关于王洛宾和前妻罗珊离婚一节,王洛宾认为严重歪曲历史事实,对其表示强烈愤慨和不满。

  1993年11月12日,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江明惇向王洛宾颁发:“聘请著名民族音乐家王洛宾为上海音乐学院名誉教授”证书。

  1993年11月,由著名作家冉红撰写的《三毛最后的恋情》,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1993年12,由著名冉红撰写的《等待》,在台湾出版发行。

  1993年12月,被自治区老龄委、乌鲁木齐老龄委评选为乌鲁木齐地区“十佳老人”。

  1993年12月,香港音乐制作人罗大佑,未经王洛宾同意擅自将其50年前改编的民歌,低水平加以改编,甚至文法不同,却在磁带上表明“王洛宾罗大佑”世纪达合作”在大陆广为发行。王洛宾的消息后预以交涉无果。

  1994年,1月27日,鉴于侵权得不到答复,王洛宾在乌鲁木齐向新闻界发表严正声明揭露事实真相,并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王洛宾在声明中说:“罗大佑于1993年在台北滚石国际音乐出版公司及香港音乐工厂有限公司、南京音像出版公司出版了以‘情歌纪念日’为标题的磁带及录像带,事先并为通知我,从未有过任何协助于合同。”-----我们之间的争执,不只是什么版权问题,更主要是他把五十年前我编写的西北民歌低水平的自在加以改编,甚至文法不通。”

  1994年2月11日,王洛宾为上海复旦大学著名“人类潜力学”学者顾平尔的词《潜力之星》谱曲,有享有国内外誉盛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叶慧贤和张培通过电视和电台推向社会。

  1994年2月5日----6日,由上海国际文化影视有限公司、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上海电视杂志社等举办的《纯情的梦------锦江之夜王洛宾作品音乐会》在静安体育馆举行。

  1994年2月,王洛宾于抗日老战友、上海音乐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贺渌汀在上海会面,回忆起在抗日战争时期其的烽火岁月,互祝身体健康。

  1994年2月,根据著名作家周涛,李升泉、吕永太撰写的《西部歌王》电视音乐传记片剧本,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新疆军区政治部摄制纪录片《西部歌王》。为配合中央电视台的播出,1994年第2期《八一电影》杂志看刊登于《西部歌王》电视剧本,编发了有吕永太、程道杰撰写的拍摄花絮《掀起你的盖头来》,同时,还隆重推出了彩色宣传专页。

  1994年3月,创办了新疆老年西部文化艺术研究会,被一致推举为会长。

  1994年3月,新疆大学举行仪式,聘请王洛宾为艺术顾问。

  1994年3月王洛宾出席陕西省人民广播电台45周年大型台庆晚会。王洛宾说:“27岁那年,我和肖军等朋友来到西安,去西北开辟文化新园地,走向那遥远的地方,西安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1994年4月13日南京的法律机构通过双方律师及代理人在南京达成了调解协议。在《调解协议》中明确判定,罗大佑及出版单位乙方侵害了王洛宾的著作权并赔偿损失。

  1994年4月14日,王洛宾再次为《新疆信息报》谱写报歌《啊,朋友您好》为题,《新疆信息报》在乌鲁木齐举行盛大的报歌音乐欣赏会。

  1994年5月1日,驻北京的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签发了就此案处理结果给王洛宾的通知:“王洛宾老先生大鉴:您的代理人王瑟先生于今年5月来京,代表先生委托我会办理,台湾滚石国际音乐出版有限公司、香港音乐工厂负责人愿意赔偿。”

  1994年6月3日至12日,应邀赴美国演出、讲学,举行了多场讲学和演出,在美国掀起一片“洛宾热”。

  1994年6月7日,由美国中华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办的“王洛宾作品演唱餐会”在联合国总部小型剧场内举行,美国各界知名人士300多人出席。演唱餐会由吴庭如、蒋金花、孙珊珊及海韵合唱团担任,美国中国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席刘宝夏向王洛宾赠送“民谣之父”纪念金牌,以示对王洛宾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致意。

  1994年6月,联合国总部举办丝路情歌“王洛宾作品音乐会”,150多个国家的大使出席观看。

  199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王洛宾“东西方文化交流贡献奖”。

  1994年6月,王洛宾和美国万年青合唱团,一同进行联欢。

  1994年6月,《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集中发表了一组揭批王洛宾的文章,对王洛宾改编的民歌提出质疑,由《人民音乐》组织的对“王洛宾的西部民歌著作权问题的讨论,”这场所谓的讨论,采取激烈的方式,辱骂性的语言,整整持续一年。在版权纠纷闹的沸沸扬扬时,王洛宾无奈地说:“人民音乐杂志等对我的诽谤,不可能让我离开音乐,我失陪三年,祝大家创作丰收”

  1994年7月6日,罗大佑在上海西尔顿饭店二楼宴会厅举行记者招待会,再次否认王洛宾拥有著作权。上海一些资深记者连珠炮式的提问令罗大佑难以招架,只好草草收场,拒绝在接受任何采访。

  1994年7月,对王洛宾著作权的讨论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海内外华人的强烈反响,他们纷纷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为王洛宾讲论、作证,进行反批判。各大城市都竟相举办王洛宾歌曲演唱会。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纷纷给他发来友好的邀请。

  1994年7月,新疆八一钢铁总厂天山合唱团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参赛的四首歌曲中,有三首是王洛宾改编的民歌。7月1日,王洛宾为合唱团题词:“合唱艺术是和平的象征”。指挥高伟、郭志强、声乐指导肖铭炎、熊盛华、钢琴伴奏郭姗。1994年11月,由南京广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斥巨资举办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广厦之光王洛宾作品歌舞晚会》在南京隆重举行。

  1994年11月23日、24日至12月1日,大型诗歌舞晚会《在那遥远的地方》由新疆军区文工团分别在首都保利大厦国际剧院,人民大会堂、北京展览馆举行。这台晚会打破以往歌伴舞的常规,通过大写意的舞美,表现大西北的景观特征,时观众情不自禁走入大西北浓郁醇美歌音舞韵之中,晚会由陕北大合实业集团公司与北京舞蹈学院和北京启明演出公司联合推出。

  1994年11月5日至7日,应深圳市文化局举办的艺术节的邀请,由新疆军区歌舞团和北京舞蹈学院联合编导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与西部民歌大型歌舞晚会”在深圳举行。晚会创下了这届艺术节的最高票房纪录。深圳市民希望能一堵这位老音乐家的风采,可惜未能如愿,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1994年12月,海南省举办“文化名人讲学系列”活动,王洛宾欣然前往。

  1994年12月3月,国务院特邀新疆军区歌舞团赴京,在中南海小礼堂举行“王洛宾与西部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大型歌舞晚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李岚清、吴邦国、姜春云、李铁映、迟浩田、司马义艾买提、彭佩云、罗干等出席,朱镕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王洛宾的音乐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由于个别演员无理取闹,王洛宾遗憾地未能出席这个晚会。

  1994年12月28日,为满足深圳市民的这个愿望,香港《大公报》驻深圳办事处,香港《新晚报》《深圳娱乐》编辑部联合索妮亚国际时装艺术中心,邀请王洛宾到深圳,和广大市民一道欢度94年圣诞节和迎接95年元旦,《王洛宾作品音乐会》在深圳举行。深圳市民见到王洛宾,人人都有“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之豪情逸兴,在体育馆创造了一个演员和观众、作曲家和歌迷一起纵情高歌中华民族幸福生活和那美好未来同歌同乐的壮观场面。王洛宾在日记中写道:“28日正值自己生日,5000多观众为我齐唱‘祝你生日快乐’,多年来第一次淌下幸福的泪”。

  1994年12月,新疆达坂城党委、政府授予王洛宾大坂城“荣誉镇长”,并为《达坂城的姑娘》群雕揭幕。达坂城人民倾家出动,出席纪念碑群雕揭幕仪式。

  1994年由台湾作家吴淡如撰写的长篇纪实文学《青春小鸟----王洛宾传奇》在《港台文学选刊》1994年4期上全文发表。

  王洛宾生平大事记

  1995年2月—5月,王洛宾在兰州军区乌鲁木齐医院做胆囊切除术。

  1995年3月,西北石油地质局决定,把王洛宾该编的《哪里来的骆驼队》作为地质队员之歌,并把地质队员采集的亿万年的地质标本赠送在医院治疗的王洛宾,一示对音乐家的敬意。

  1995年4月9日,王洛宾就有些人关于民歌版权问题对他的攻击发表了《我和西部民歌》一文,网络斌认为:“目前图书馆里可以翻出成千上万的各族人民歌,大都作为资料进入了档案,只有极少数能在世上广为流传,其原因除了获得动人的文字(唱词)和找到美的旋律外,她还要在这两者之间加上以高度艺术的灵犀“‘一点这一点我认为就是改编者的创作。”王洛宾又说:“三十年代,四十年代间,我编写的民歌,多注明记谱、译词,是一种失误,当时自己没有坂权意识所致,五十年代后编写的则注明编词曲是正确的。”王洛宾还指出:“如果大家人为我的歌应有版权,那就证明我出卖的是自己的版权:如果认为不应由版权,到是向人民谢罪也不迟,失陪三年,谨祝先生们创作丰收。”

  1995年9月15日,针对近两年在文艺界和社会上突然出现的一股否定王洛宾民歌创作的版权之风新华社新疆分社向《决策参考》投书《王洛宾呼吁对其民歌著作权做出公断》。文章原引王洛宾的话说:“友人否定我创作成果,诗文由那一首少数民族民歌原形式同现在我创作改编过的完全一样呢!为什么那些原始的民歌,不在我改编的之前进入音乐界呢?”王洛宾进一步指出:“目前关于我的歌曲著作权的纷扰虽然很多,但都是根据台湾作家罗大佑的“民歌无版权,民歌属于人民的理论演变而成的,我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对我的民歌著作权讲句公道话,使坦然地去创作。”

  1995年6月30日,在北京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和银都房地产公司联合举办“王洛宾艺术生涯60周年文艺晚会”,手术后刚刚出院的王洛宾亲自登台,著名名钢琴家鲍惠乔、歌唱家蒋大为、柳石鸣、著名演员李雪健、萨克斯演奏家范圣棋及文化部老干部合唱团、总政歌舞团、解放军军乐团分别登台演出了王洛宾创编的歌曲。各音乐家开展的所谓“王洛宾西部民歌著作权讨论”一记响亮的耳光。

  1995年7月,王洛宾应邀在厦门举行“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艺术生涯60周年文艺晚会”。

  1995年7月16日,西部歌王王洛宾歌友会在夏门大有饭店二楼中餐厅举行。举办单位夏广音乐台、大有饭堂、夏门音乐台以及的各界人士、民歌爱好者三百多人出席。

  1995年7月20日,《在那遥远的地方---大有之夜王洛宾艺术生涯60周年文艺晚会》在厦门影剧院举行。

  1995年9月,王洛宾应邀参加大连国际服装节。周到钱其琛外长、薄熙来市长的接见。

  1995年10月福州举办美籍华人温可铮、孙珊珊演唱“王洛宾作品音乐会”

  1995年12月,王洛宾赴新加坡莲生活佛卢胜参法会

  1996年1月5日,王洛宾因上吐下泻、腹部疼痛难忍,被护理了一夜的邻居、已退休的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刘琦,一大早大车送到了兰州军区总医院治疗。王洛宾在元月六日的台历上写道:“两年戒饮,今日开戒,引出胃绞痛,出血,缺乏常识,吞下10粒仁丹,大为吐,后半夜请来医生急忙打针,服胃干糖浆,人恶心吐,只得等到送医院”。

  1996年1月7日,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干部病房成立了主治医师王瑞英任组长的王鲁宾专家治疗小组,集体汇诊王洛宾病情,提出治疗方案。王洛宾在台历上写道:“上午11时送进医院,接受了8小时的吊针,夜间睡了一个好觉。阿弥陀佛”

  1996年1月8日,王洛宾在医院台历上写道:“有躺在了床上,回忆自去年5月《文汇报》有人向我质疑,至今将20个月,我已在国内外举办参加音乐会26场-----;《人民音乐》上举办的对王洛宾版权的研究说是学术讨论,其实是为我来一次“文革”的补课,跳出来许多打手----;说是在的,《人民音乐》的这种作风,是文化大革命的后遗症,他们即损害了一位老人,有损害了国家形象。

  1996年1月10,住院期间,为美国华人万青年合唱团创作了《歌唱万年青》,为军区某部刘书环政委作词的《人生之路》谱了曲。这是王洛宾人生谱写的最后两首歌曲。

  1996年12月25日,王洛宾因住院的消息传开了,新疆各族群众纷纷前往医院探视,敬献鲜花、送去问候。海内外慰问电、传真象雪片发往医院。王洛宾对前往慰问的领导、亲友表示,他为赵国栋教授创作的六场话剧《帕塔木汗》即《第二次婚礼》已谱写了两场,如果上帝多给点时间多好呀。王洛宾还多次表示,病情已明确就不要浪费药品了,留给最需要的人。

  1996年1月20日,王洛宾收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振潜的邀请,参加定于4月20日至22日举办的“广西国际民歌节”请柬。

  1996年1月29日,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给王洛宾致信:“关于民歌的著作权问题,虽然社会上进行广泛讨论但我会认为,在没有具体人或代理人提出版权要求时,社会舆论依然无法改变其版权归属,谁整理、谁改编,版权就因该归谁。”这封信对不久与人世的老人,无疑是极大的安慰。什么是版权?正如王洛宾自己所说:“歌曲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传唱,那才是真正的发表,是谁也夺不去的版权”。

  1996年2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政治部发出慰问电,要求新疆军区并医护人员竭尽全力,为王洛宾康复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

  1996年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发出慰问电,高度评价王洛宾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并希望早日康复。

  1996年2月18日,王洛宾亲自审查了刘书环设计,乌鲁木齐集邮公司即将发行的《王洛宾音乐生涯62周年纪念封》,并题词:“愿透过歌曲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表示届时出席纪念封首发式。

  1996年2月23日,鉴于王洛宾的病情突然恶化,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干部病房主治医师贾勤惠向军区第五干休所签发了王洛宾“病危通知书”:姓名:王洛宾,年龄:83岁,部别:军区第五干休所,入院号:43303,诊断胆囊癌术后广泛转移,第四病区干部2科2病房第210床。

  1996年2月25日,张正和及夫人程琳受北京市文化局委托,带着北京文化界、音乐界人士及《音乐周报》全体人员的嘱托,专程从北京飞抵乌鲁木齐,慰问看望王洛宾。

  1996年3月4日晚,王洛宾在病榻前就荣誉权、著作权和继承权等问题立下遗嘱。遗嘱上写道:“王洛宾,男,1913年12月28日出生,汉族,新疆军区文工团顾问,住乌鲁木齐幸福路32号,本人先年事已高,近期患病住院治疗,特立遗嘱如下:“一、所有遗产均有我的法定继承人(长子王海燕、次子王海星、幼子王海成)继承。除了他们兄弟三人,任何人均无权继承(没有养过任何人)。二、法律规定著作权中可继承的内容均由他们兄弟三人继承,并以发进行保护。三、一切有关我的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受到不法侵害时,均有我的三个儿子依法进行处理、保护。”

  1996年3月4日晚,王洛宾任会长的新疆西部老年文化艺术研究会召开特别会议,代表们听取了常务副会长陈麦志先生关于会长王洛宾的病情通报就如何配合新疆军区做好治丧工作做出了六项决定。

  1996年3月14日零时40分,因患胆囊腺癌医治无效,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永远离开了热爱他的人们,去了那遥远的地方,享年83岁。王洛宾在生命弥留之际,多次重复他曾讲过的愿望:“我有一个500年的工程。这些歌曲如果能传唱500年,那才叫经久不衰,那才叫贡献。今年不过50年,才刚刚起步。”同时,新疆军区成立“王洛宾治丧办公室”,并向各界发出卜告。”

  1996年3月14日晚,新华社抢先发出王洛宾逝世的特别快讯,高度评价、全面肯定了王洛宾为收集、整理、改编、创作祖国西部民歌做出的卓越贡献,第二天就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新疆人才报》等新疆各主流媒体分别发表悼念王洛宾逝世专版,高度评价王洛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艺术做出的丰功伟绩。

  1996年3月24日,王洛宾追悼会在乌鲁木齐燕儿窝“燕息苑”隆重举行,新疆党政军领导及各界人士1500多人出席,海内外人士、社会团体发来唁电、唁函500多件。各界人士送来不计其数的花圈,在茫茫的白雪中堆成一座巨大的花坛。在告别中,没有哀乐,只有在《在那遥远的地方》人们熟悉的优美旋律,仿佛是在圣洁的天国之中。

  1996年3月24日,大型彩色纪录片《往事歌谣》在全国公演,并荣获上年度全国电视纪录片“金鸡奖”。

  1996年4月20日,乌鲁木齐集邮公司发行刘书环设计的《王洛宾音乐生涯62周年纪念封》一枚,以表彰他为传播民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

  1996年5月3日,《王洛宾墓志铭》有解放军某部政委王海超完成。这篇铭文以白话文开始,以文言文结尾的写作手法,概述了王洛宾音乐救国、音乐报国的爱国主义人生,共有了五个自然段约556字,文字简练,情节感人,好评如云。

  1996年5月28日,王洛宾墓碑揭幕与骨灰安放仪式在北京金山陵园举行,首都各界人事及驻军代表200多人出席。仪式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冯光珏主持,原新疆军区文化部部长丁郎致词,王洛宾的好友、中国音乐界知名人士老志城、石夫、杨鸿年、德德玛、段苑生等参加。乌鲁木齐集邮公司特在北京发行有刘书环设计的《王洛宾纪念卡》一枚。根据王洛宾生前遗愿,已故夫人黄玉兰的遗骨从河北涿州前来与之合葬。王洛宾陵墓由黑色黄冈石制成,背面刻有王洛宾手写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墓碑前墓穴盖板上刻着墓志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