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道德教育的意义九篇

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的活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开展道德教育的意义的文章9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开展道德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生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特殊阶段。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于己是功德无量,于人是受益终生,于国则是播下和谐发展的希望火种。

  一、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坊间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如果追溯,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从近年来不断攀升的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更多的家长、教师忽略了德育的培养,使学生在身心即将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龄段,过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涩,甚至身陷囹圄。在自身承受着失足痛苦的同时,给家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此可见,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

  二、学校生活的德育培养

  不言而喻,德育教育的实质就是对青少年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志的培养。在学生心灵深处播种下良好的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的种子,以此规范行为,砥砺心智,使学生最终成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德育培养应贯穿始终,不遗点滴。就整体环境而言,校园整体上宜彰显出和谐温馨、乐学向上的精神风貌,而不是简单的美化布置。比如,在娱乐室的墙壁上喷绘各民族莘莘学子同歌共舞的画面,增添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渗透民族平等的人文理念,让学生们不自觉地感受到个体与群体间的关系,使之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与他人和睦相处,互助共荣。

  将神舟航天图片醒目地展示在廊道的墙壁上,既可以有效地将学生们引领向知识的海洋,又可以借此宣传我国航天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学生们的内心中传播爱国主义思想,促其对知识的探索产生强烈的渴望,将来成人成才,报效国家。把弟子规以书法装饰的形式镌刻于图书馆一隅,学生在感受传统书法魅力的同时,会不自觉地被字里行间所展现出来的行为准则、做人之道所感染,久而久之,逐渐会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而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贴近现实生活,开展德育教育,即使学字、算数这样简单的事,都可以将德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其间。在教学生认识生字时,可以把汉字的形声、会意等构造特点补缀其间,既可以突出华夏先祖的聪明智慧,又可在无形中增长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感受方块字独一无二的美,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在数字学习和算数上,也可以通过本周做了几件好事,帮父母做了几次家务等问题,来开发智慧,启迪心灵,不失时机地把中华美德融入其中。

  三、家庭生活的德育教育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不可忽视。伴随身体与智慧的成长,学生的思想、品性日趋成熟,道德观、人生观也会逐渐完善。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这就需要家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时刻正确引领,把学生带入到德智兼备的人生轨道上来。

  未成年人的情绪是不稳定的,行为也具有更多的随意性。家长应适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形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和“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树立起自强自立的思想意识及敬老爱人的道德观念。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感受失败的痛楚,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满足其渴望独立、自由成长的心理。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通过节假日游览名胜古迹,或为烈士扫墓等形式,向学生传播中华文明,激发爱国热情,感受山河的壮丽和民族的伟大。还可以通过讲述古代先贤的故事,观看弘扬主旋律的影视剧,结合走访亲友,帮助父母家做家务、尽孝道等方式,以实际行动去传承中华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2篇: 开展道德教育的意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奠基作用。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为了让幼儿将来成为21世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栋梁之材,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我确信教师无疑是最辛勤的耕耘者、播种者之一。把公民道德的种子从小就播撒在每个幼儿的心灵深处,使千千万万的幼儿接受这样的启蒙教育,让幼儿从小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是身为教师我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负责。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幼儿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在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占据首位,因为年龄小只能去看去听。幼儿德育教育主要是指道德品质教育,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素养的重要表现。正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就是要以自身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幼儿的行为习得的特点是“模仿学习”,无须别人来教,只要身边有这样的人、事,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孩子们自然就会习得。我认为幼儿是联结幼儿园和家庭的纽带,两者共同施教的对象是幼儿,两者合作围绕的核心也是幼儿。他们使教师和家长之间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心与心相连,情与情相通。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共识,双方配合更加默契,共同把爱洒向孩子,共把育人质量关。

  向家长宣传科学德育教育幼儿的知识,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让家长获得了教育的知识经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应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教育,创造优良环境,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品德教育是多方面的,幼儿园德育工作不可能涵盖方方面面,我就以我所教的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我在这儿提出四个方面的德育教学心得:

  一、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情感。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敢于承认和改正。

  三、培养幼儿有礼貌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性格。

  四、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自信心、同情心。

  身为教师要把品德教育寓于幼儿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对幼儿的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实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成为幼儿的表率,在情绪上感染幼儿。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育之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塑造着自己。教师是幼儿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备受幼儿的关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幼儿。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的教学来进行德育教育,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不仅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更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孩子们通过读、听、看建立起了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领域进行教育是最直观的德育教育。

  孩子公民道德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一蹴而就的。从小到大,孩子的成长进步凝聚着教师与家长的心血和汗水。家长和学校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双方都不能顾此失彼,失之偏颇,哪一方面的忽略、闪失、差错,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教育效果,从而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为了让幼儿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家园携手共同对幼儿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只要我们让孩子们从小就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只要我们都来关心下一代,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而我们的未来也就一定会有希望。

第3篇: 开展道德教育的意义

  小孩子进入小学以后,由于生理机制已经从纯先天生命阶段转入了向后天生命阶段的过度时期,但是,这一批孩子在学龄前都普遍的道德文化教育不足,道德品格的培养几乎完全空白。家长和幼儿园基本上都是让孩子们的品格教育放任自流,只是单纯重视知识的教育,而严重缺乏品格培养,放任孩子们禀性的释放和不良习性的形成。孩子们不仅心灵未启,而且意识中的道德品格呈现着空白。然而道德的能量却又是需要品格进行承载的,没有品格的规范制约后天意识,则道德能量和诵读深入都会受影响。

  所以在制定相关策略时,对于进入学龄以后年龄阶段的经典诵读,要注意同步安排和加强《弟子规》的诵读、讲解、辅导;强化感恩心、宽恕心、忠孝心品格的培养。这种品格培养一定要同步抓住,并且要与诵读《老子·德道经》高度配合,以诵读《老子》为主,《弟子规》为辅,两者相辅相成,主次分明。

  《老子·德道经》,能够培育道德的心灵,开慧益智,既有益于道德品格的形成,同时能够提供高品质的道德能量营养心身,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人们由于从小都缺乏良好的道德文化教育,从小到大在道德品格的培养教育方面,大多数人都是缺如状态;因此后天的意识系统中,严重缺道德品格的规范;后天意识不转变,不合符道德规范,那么先天系统也就无法真正进入。

  所以,《弟子规》,《格言联璧》,不论是在德慧智教育中,还是在德真道教育中;不论我们处在什么年龄段和生命期,这一课都必须全力补上。对于高中生以上年龄段(包括高中生),以及成人等的双可教育,也同样要注意加入《格言联璧》等品格培养补课等内容。

  用《弟子规》和《格言联璧》,规范我们的后天意识和行为,培养道德的品格。老子学院的德真道教学和中心的德慧智教育,都要高度重视这一教育环节,列入重要的学习实践课程之中。将培养感恩心、宽恕心、忠孝心,作为重要教育原则列入计划之中。

  教案的制定要高度重视将品格培养和能量提供同步一体抓好。要正视当前的人们,不论老幼,全都是品格缺如,包括我们老子学院的那么多学生,全都如此。如果不高度重视对品格的培养和校正,主动制约改变禀性与习性,那么诵读的效果将会严重失真。难以事半功倍。

第4篇: 开展道德教育的意义

  道德教育对人生的意义:
  小孩子进入小学以后,由于生理机制已经从纯先天生命阶段转入了向后天生命阶段的过度时期,但是,这一批孩子在学龄前都普遍的道德文化教育不足,道德品格的培养几乎完全空白。家长和幼儿园基本上都是让孩子们的品格教育放任自流,只是单纯重视知识的教育,而严重缺乏品格培养,放任孩子们禀性的释放和不良习性的形成。孩子们不仅心灵未启,而且意识中的道德品格呈现着空白。然而道德的能量却又是需要品格进行承载的,没有品格的规范制约后天意识,则道德能量和诵读深入都会受影响。
  所以在制定相关策略时,对于进入学龄以后年龄阶段的经典诵读,要注意同步安排和加强《弟子规》的诵读、讲解、辅导;强化感恩心、宽恕心、忠孝心品格的培养。这种品格培养一定要同步抓住,并且要与诵读《老子·德道经》高度配合,以诵读《老子》为主,《弟子规》为辅,两者相辅相成,主次分明。
  《老子·德道经》,能够培育道德的心灵,开慧益智,既有益于道德品格的形成,同时能够提供高品质的道德能量营养心身,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人们由于从小都缺乏良好的道德文化教育,从小到大在道德品格的培养教育方面,大多数人都是缺如状态;因此后天的意识系统中,严重缺道德品格的规范;后天意识不转变,不合符道德规范,那么先天系统也就无法真正进入。
  所以,《弟子规》,《格言联璧》,不论是在德慧智教育中,还是在德真道教育中;不论我们处在什么年龄段和生命期,这一课都必须全力补上。对于高中生以上年龄段(包括高中生),以及成人等的双可教育,也同样要注意加入《格言联璧》等品格培养补课等内容。
  用《弟子规》和《格言联璧》,规范我们的后天意识和行为,培养道德的品格。老子学院的德真道教学和中心的德慧智教育,都要高度重视这一教育环节,列入重要的学习实践课程之中。将培养感恩心、宽恕心、忠孝心,作为重要教育原则列入计划之中。
  教案的制定要高度重视将品格培养和能量提供同步一体抓好。要正视当前的人们,不论老幼,全都是品格缺如,包括我们老子学院的那么多学生,全都如此。如果不高度重视对品格的培养和校正,主动制约改变禀性与习性,那么诵读的效果将会严重失真。难以事半功倍。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人常说: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可见,作为一个人,这三样哪样也不能够缺,但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道德行为了。因为纵使一个人有很渊博的知识,很强壮的体魄,但如果德行败坏,那他只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现在的社会,由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种思想潮流的侵袭,以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育。青少年涉世未深,自控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没形成,极易受到暴力、金钱等不良思想的诱惑和侵蚀。再加上现在的孩子不比我们小时侯了,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在物质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精神世界却极度空虚——没有理想、目标,缺少责任感,自私、任性、惟我独尊,尤为突出的是在道德行为上的严重缺失,既少尊师重教的意识,也缺少爱父母、友同学的心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所以,道德教育刻不容缓,责任重大。
  再看我们现在许多家长和老师,为了孩子的前途,加大投资,倾注精力,请家教、购书籍、买钢琴、参加各类辅导补习班、特长班等,整天忙的不以乐乎,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学生每天在书海中徘徊,对于学生的心理思想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有时候对于问题孩子,方法简单粗暴,没有去与他多沟通,循循善诱,引导他形成正确的认识,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身边,许多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与同学和睦相处,而且有的曾经那么单纯可爱的孩子却染上了不良的恶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多么令人可悲。我们扪心自问,这难道是孩子的过错吗,不是的,是我们的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坏孩子。孩子的道德行为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有关系,所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家长尤其是我们搞教育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道德行为教育。我们教师应把德育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人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曾听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听后很有感触,一个因大意误诊病人的医生,在死后被打进第一层地狱,而一个不好好搞教育的老师却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这是为什么?因为医生医治的是人的身体,而教师却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你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事,你不仅肩负着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肩负着学生的道德教育。一个人知识能力的高低,对他的一生有一定影响,但品德的好环,则影响他的一生。也就是我们知道的一个知识能力不足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一个道德不足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的道理。因为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即使智力水平不高,他照样可在不同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所以,德育为先、德育为首应该成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坚持的教育方向,同时我们还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与合作,不仅要强健学生体魄,更要做到文明学生精神,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那颗颗幼小的心灵,塑造一个个充满了“爱”的灵魂,让他们不仅拥有知识,还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我们应教会学生认识真善美,追求真善美,创造真善美。
  人们常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的,我们决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德育的起跑线上、做人的起跑线上。因为拥有好的品行和健康的性格,孩子才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比什么都重要!
  道德教育内容包括:
  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教育,进行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环境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一) 个人品德教育
  个人品德是个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完善、自觉的和稳定的倾向。个人品德与政治观点等不同,在不同背景的人群中容易产生共同的理解,不易产生明显的分歧。这部分内容即古人“修身”的内容。
  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个人品德教育,应进行现代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教育;进行中华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应具备的品德教育。其主要内容如下。
  ——正直、善良,诚实,宽容。这些品质为人们所公认,并容易在行为中表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仅把这方面的品质看成是对他人生活的适应,而不是主体人生活的需要,那么这种道德就必然是表面的,注重法律的。 ——勤奋学习、工作台的品质。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刻苦勤奋,珍惜时间,有责任感,坚持不懈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责任感、有毅力、自制力这方面的品质虽然被教育者认为是重要的,但学生却并不容易意识到,同时也是最难具备的。这类品德更多地突出了道德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能力,其特点是不易通过短时间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甚至没有特定的道德行为作为其载体。这方面的品德体现出学生对于其个人行为和个人欲望的控制能力,是内在的。
  (二) 家庭美德教育
  家庭,是学生的安身立命之地;家庭,也是学生的真情爱意之田。社会在进步,人心更重要;家庭在变革,美德值万金。
  家庭美德教育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珍爱家庭、孝敬父母、勤劳俭朴及文明礼貌的教育。人的生活从家庭开始。教育学生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尊敬、关心父母,听从他们的教导和指点。无论大中小学生都要参加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学生有条件的可以勤工俭学,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教育学生在生活上力求节俭朴素,不追求奢侈享受。虽然有的学生家庭生活条件较好或很好,但还是提倡勤俭朴素,在生活上不要攀比,不要追求高消费;在生活上要互相谦让,互相照顾,这样家庭才能安宁幸福。
  (三) 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开成的调节行为规范和良好风尚,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过去的运动和动乱,尤其是文革十年浩劫,造成的社会道德水准下降,不讲社会公德的遗毒深远,因此社会公德教育应成为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注重仪表,维护尊严。追求内在的心灵美与外在的仪表美的统一。还要教育学生懂得人格和国格的关系,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和自己的尊严。
  ——遵守公德,严于律己。这是社会生活和公共场所的基本行为要求,是社会生活中最起码的文明行为规范。此项内容要从小抓起,常抓不懈,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教育,增强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做社会的主人。
  ——真诚友爱,礼貌待人。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文明礼貌要求。要使学生懂得真诚友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友好的尊重的桥梁。要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礼貌的言谈、举目和态度。
  (四) 环境道德教育
  环境道德,指人们为维护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所必须正确处理的人与环境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全人类的社会公德。当前世界范围内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环境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可持续发展,乃至关系到人类的存亡和兴衰。环境道德超越制度、国家、民族、宗教、信仰之不同的时间、地域之差异,60多亿人都必须恪守。但是,过去长时期只重视调节、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教育,而忽视了调节、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道德教育。
  通过环境道德教育,使学生了解、认识环境,掌握一定环境知识,产生热爱环境情感;学会保护环境的技能,恪守保护环境的规范、准则,以使人类共同生存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知识、环境情感、环境道德行为的教育,培养学生环境道德意识和保护环境技能的教育。环境总是比较复杂,涉及很多方面。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很多。它既包括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领域,又包括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和环境道德修养。环境道德是人类公德,是人类根本长远利益所在。任何国家的、民族的、团体的、个人的局部利益、眼前利益,都必须服从人类最高公德。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正体现了人类最伟大的人道主义思想。

第5篇: 开展道德教育的意义

  道德,作为一种美德,它可以时刻调节着我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道德作为现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够教育人们造福于后世,加强自身对自我的认知,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的承担。虽然道德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道德,并进一步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便能够解决很多事情,生活自然也就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
  新时代,我们为什么需要德育?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又有哪些重要性呢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良善的良师
  道德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对于人的思维发展有着引领作用,它是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是一种无形之中的自我约束。它能够时刻要求我们且帮助我们走向良善,富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在生活中提升人的幸福感。假如没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类便很难达到一个美好的生活与精神满足。
  道德是为人处世和成人成事的底线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的不断交融,各种思潮纷纷融为一体,出现了很多新生的思潮,这些新鲜的思潮使很多学生和社会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开始影响学生的思维,改变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为此我们的确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祖国的花朵形成爱国意识,树立报国理念。
  道德是一门人生哲学
  “美德即学问”,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多次提到哲学思想家苏格拉底的这句话,道德旺旺代表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而人们的价值取向又影响社会价值取向的形成和发展,只有人拥有了良好的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进而才能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青少年学生群体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就是筑建我们美好未来的正确认知和做法,我们要使学生在理想的驱动下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它的传承,离不开每个群体,包括学校,家庭,学生以及社会的共同作用,也离不开个体的努力和配合,是一项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和奋斗的!

第6篇: 开展道德教育的意义

  说起道德教育,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学生只要学好成绩就可以了,但是我想问的是,为什么现在的校园暴力,未成年犯罪越来越多,相信很多家长和老师会说,学生太叛逆,不好管,但是我们有想过造成这样的原因真的只在学生自己身上吗?不完全是,一个学生要面对多么大的压力,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还有兴趣班,但凡你有一点做的不好,换来的就是家长劈头盖脸的一顿训,甚至打,毫无兴趣可言,可是我们有想过,到后来问题解决了吗?

  没有,反倒是学生越来越叛逆,甚至有学生辱骂老师,有的更是愈演愈烈,孩子长大了不赡养父母,这怎么能不让我们寒心,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仔细想想,就是我们没有教会他们感恩,老师教给他们知识,他们没有感恩老师,认为这是老师应该做的,家长抚养我们长大,我们没有感恩父母,认为这是他们应该做的,甚至有些别人把他拉起来了,他却想着怎么吞并对他有恩的人,

  试问,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什么都觉得是自己应得的人,他学习再好,文化在高,有什么用,他知识越高,对社会危害也大,因为他没有想着去感恩社会,没有想着用自己的知识去造福社会,而是想着怎么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到自己想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高智商犯罪,他们确实聪明,成绩好,但他们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造福社会,而是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不择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其实我们仔细分析很多的校园暴力,就会发现,其实产生矛盾的只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为什么这些小事会让这些学生产生血腥和暴力呢?

  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迁让,无法容忍别人的意见和自己不一致,总想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还有电视,电脑手机所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使他们做出了悔恨终身的事情,

  确实,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接触到了很多西方的先进思想,但是也产生了一种资本主义的弊病,那就是拜金主义,确实西方思想是先进,但是我们学习的时候应该是吸其精髓,而不是完全抄袭,西方思想改变的是我们的生活,但是不能改变我们大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在这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和家长和学校说一下,我们进行过有关道德的课程或演讲吗?没有,进行过感恩教育吗?

  没有,不要在让越来越多的校园暴力,未成年犯罪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了,他们是社会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而道德教育就是决定他们是花朵还是罂粟的关键,重视道德教育,还未来一个希望,还社会一方净土。

第7篇: 开展道德教育的意义

  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和国际形势的冲击,一个人无德是很难立足的。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认为道德健康和知识,即是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道德又位居人的核心竞争力之首。

  什么是道德?不伤害他人为“道”,关爱他人为“德”。道德建设要务实,要少说多做;少指责别人,多反思自己;要少教育他人,多教育自己;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要强调自觉而不要依赖别人约束。每一位具有道德的中国人都应该加入到这场道德化之鼎兴的伟大的实践中,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而奋斗!现结合我校实践谈点体会:

  一、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使用文明用语

  首先是使用礼貌语言,所为的礼貌语言,指的是说话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使用礼貌的语言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学会使用礼貌语言,这对于协调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感情,提高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好处,礼貌语言的核心问题在于尊重对方。它贯穿于师生交往的一切方面,使之成为教育的一种自然力量,如当学生向老师打招呼时,教师要热情回礼,答之“你好”;当教师听不清学生说话时就说“请你再说一遍”或“请讲具体一点”;当教师要求学生帮助做什么事时,做完后教师就说“你辛苦了,谢谢你!”: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表现的很有涵养,仍不忘记用礼貌语言,当学生对教师的规劝和批评不理解时,教师就用“请你冷静一点”。教师也不发火,还是坚持用礼貌语言,“请你去想一想,想通了再过来”。

  在教师的耳渲目染下,学生都十分讲究文明礼貌,没有粗野无礼的行为,原来那些性格暴躁的学生,也开始自觉根除不良性格缺陷。

  二、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河南省中小学礼仪常规》

  首先学校领导重视,广泛宣传,学校组织了从正副校长为正副组长,从各班主任和品德课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了联系制度,建立了家长接待日、家庭联系卡、举办家庭座谈会。把道德规范印发给每位家长,主要依靠社会和家庭继续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针对独生子女隔代亲、个体户家庭疏导教育等现象,专门举办了爷奶座谈会和个体户座谈会,分别指导他们重视之女的品德教育,重视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其次,教育训练从严,重视取得实效。我校把规范道德品质教育放在首位,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为坚持不懈地抓紧这项教育,我校从客观上致力于抓制度,抓竞赛、抓检查、抓交流。

  (1)抓制度。近两年来,我校狠抓道德常规教育,先后出台了《礼仪常规细则》、《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意见》、《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考核评估方案》等,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重点建立了升国旗制度,学生轮流值日、学生素质考评制度等。依靠学生干部、值日干部。值日教师等加强常规管理,使持行规范情况时时有人管,日日有人记载,周周有人汇总,定期公布,并与优秀教师、优秀班集评选,学生的操行评定,激励学生按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2)抓竞赛。为了推动德育活动的深入,我校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德育常规知识竞赛活动。在全校各班都组成了主题班会,组织了德育实践等,使全校文明礼貌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扎扎实实,同时还开展了争当正副“十佳德育小标兵”活动。

  (3)抓检查。学校不定期对各班级,每个学生进行检查,让学生知道德育常规,了解文明礼貌教育的意义,要求模范动作,随时处地纠正学生不规范动作。

  (4)抓交流。我校几个班级,经常利用黑板报、广播、学校教育简报等交流经验,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开展问题讨论会。在交流经验的过程中,把好的经验和典型事迹编发在学校教育简报上,即查找不足,又宣传了先进典型。

  三、抓有利时机,注重实践教育

  我校经营利用各种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以培养自己能力为起点的劳动教育、民族法制教育、文明道德教育、学雷锋、赖宁的品质教育,如每年“元旦节、”“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每逢节日来临,全校师生统一服装,以班级为单位,排成整齐的队伍,以规范的动作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同时宣讲国家民族的创业史,了解近百年来祖国的沉重灾难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的成就,从而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讲究仪容仪表美,和“五讲”,和“四美”,树立民族自尊心、为报效祖国而献身的精神。

  四、德育教育取得的成效

  明代教育学家颜云说过:“国尚礼者国昌,家尚礼者家大,身尚礼者身修,心尚礼者心泰。”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积极意义,愈发证明礼仪道德对国家的昌盛,家庭的兴旺,个人修养的提高,心境的安泰所具有的主要作用。通过道德礼仪常规的教育,使我校认识到道德教育是文明礼貌教育的继续和深入,它促进了我校认识教风、校风的建设、使德育深入课堂当中,教师即讲了知识,又示范表演,使学生懂得了如何做才是美,经过道德教育和训练,学校、家庭、社会都反映学生变得懂事了,变得待人有礼貌、通情达理了。学生见到教师问好,同学间文明礼貌语言增多了,学校的校容、校纪、校风也有了根本的变化,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仪道德常规教育,也影响了社会家庭。

  综上所述,我在工作中体会到,文明礼貌,礼仪道德即是育人的关键,又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即要从校抓起又要始终如一地抓下去。为此,必须做到四个结合即:与《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与优化人环境相结合,与落实师德规范相结合,深化文明礼貌,道德教育,必须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具体指导,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强化训练,在纪律约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教育和自我批评。

第8篇: 开展道德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生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特殊阶段。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于己是功德无量,于人是受益终生,于国则是播下和谐发展的希望火种。
  一、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坊间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如果追溯,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从近年来不断攀升的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更多的家长、教师忽略了德育的培养,使学生在身心即将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龄段,过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涩,甚至身陷囹圄。在自身承受着失足痛苦的同时,给家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此可见,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
  二、学校生活的德育培养
  不言而喻,德育教育的实质就是对青少年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志的培养。在学生心灵深处播种下良好的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的种子,以此规范行为,砥砺心智,使学生最终成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德育培养应贯穿始终,不遗点滴。就整体环境而言,校园整体上宜彰显出和谐温馨、乐学向上的精神风貌,而不是简单的美化布置。比如,在娱乐室的墙壁上喷绘各民族莘莘学子同歌共舞的画面,增添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渗透民族平等的人文理念,让学生们不自觉地感受到个体与群体间的关系,使之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与他人和睦相处,互助共荣。
  将神舟航天图片醒目地展示在廊道的墙壁上,既可以有效地将学生们引领向知识的海洋,又可以借此宣传我国航天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学生们的内心中传播爱国主义思想,促其对知识的探索产生强烈的渴望,将来成人成才,报效国家。把弟子规以书法装饰的形式镌刻于图书馆一隅,学生在感受传统书法魅力的同时,会不自觉地被字里行间所展现出来的行为准则、做人之道所感染,久而久之,逐渐会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而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贴近现实生活,开展德育教育,即使学字、算数这样简单的事,都可以将德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其间。在教学生认识生字时,可以把汉字的形声、会意等构造特点补缀其间,既可以突出华夏先祖的聪明智慧,又可在无形中增长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感受方块字独一无二的美,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在数字学习和算数上,也可以通过本周做了几件好事,帮父母做了几次家务等问题,来开发智慧,启迪心灵,不失时机地把中华美德融入其中。
  三、家庭生活的德育教育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不可忽视。伴随身体与智慧的成长,学生的思想、品性日趋成熟,道德观、人生观也会逐渐完善。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这就需要家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时刻正确引领,把学生带入到德智兼备的人生轨道上来。
  未成年人的情绪是不稳定的,行为也具有更多的随意性。家长应适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形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和“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树立起自强自立的思想意识及敬老爱人的道德观念。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感受失败的痛楚,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满足其渴望独立、自由成长的心理。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通过节假日游览名胜古迹,或为烈士扫墓等形式,向学生传播中华文明,激发爱国热情,感受山河的壮丽和民族的伟大。还可以通过讲述古代先贤的故事,观看弘扬主旋律的影视剧,结合走访亲友,帮助父母家做家务、尽孝道等方式,以实际行动去传承中华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9篇: 开展道德教育的意义

  [摘要]所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品德的形成。德育教育是通过相关符合道德的手段以及可以在道德上接受的手段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紧跟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不重视德育教育,为了加大人们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加大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投放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德育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23)13-0186-01

   前言

   德育就是道德教育,主要可以分成广义和狭义这两个层面,其中广义的德育是指有目的的对社会人员展开在道德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活动,主要有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紧跟着全球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人们的体力和智力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放。但是,由于人们过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忽视了德育教育,最终不利于全球的发展。为此,要加大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

   1.重视家长的导向作用

   对于孩子而言,家长是他们的启蒙老师,同时也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否适当能够直接突显出孩子的成长道路是不是成功的,为此,单单注重德育教育的口号是行不通的,单单依靠老师的教育是行不通的,家长要采取积极的行动,并与学校以及老师一起关注学生的成长,甚至是青少年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家长要由小事捉起,因为优良的品质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为此,家长要由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如果只是要求青少年背诵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是行不通的,这种方式只能导致青少年难以对品质的内涵有深刻的感想。青少年要在进入学校之前就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青少年要在老师以及家长的指引下学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与此同时,通过在学校中老师的教育,孩子能够在老师的监督下规范自己的行为,然而,经常会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而导致了孩子再度迷失了方向,最后,在开学以后,老师又要再次对孩子的德育进行教育,进而不利于孩子德育的发展,为此,家长要对孩子做好指引工作,要指引孩子在生活中形成优良的品质。

   2.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对于青少年的德育教育而言,不能离开相关的因素以及环境,但是学校对青少年的德育具有主导作用。加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第一任务。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正处于逐步形成思想品德、学习知识以及长身体的时候。因为它们的社会生活经验不足、阅历浅、知识不足以及年龄比较小,为此,它们具备一定程度的模仿性以及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他们欠缺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比较模糊的是非观,从而导致了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为此,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将会与思想基础的好坏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对于青少年的德育教育要从小学生开始抓起,重视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提高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假如学校只是重视对学生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德育的教育,这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当前学校过度追求高升学率,以及过于沉重的作业负担,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过度强调知识,而忽视德育,老师整天只是在教授知识,以及布置写不完的作业,将会使学生喘不过气来,从而导致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重视成绩的高低。等到学生上了大学,因为心理不健康而出现违法行为发生的现象不曾减少。

   除此之外,学校不能单单依靠学生成绩的优秀与否开衡量学生是否优秀。学校应该把学生的成绩作为一个参考,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态度、情感、智力以及是否乐观、自信等,进而形成一个比较综合完整的评价标准。学校应该要用发展的眼光以及赏识的态度来看待学生,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以及态度,进而更好的发现学生的亮点,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以及表扬。因为每个学生的都不一样,学校可以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的满足欲望以及求胜心。

   3.德育教育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是老师

   老师不单单是传播知识的主体,也是道德的示范者以及实践者。老师一方面要根据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另一方面,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步促使自身修养以及道德的追求,同时要用有用的知识去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手段引导学生,从而促使学生自身能感觉到生命的尊重,更好的去爱身边的人以及爱自己。与此同时,在评价学生以及教育学生这两个方面中,老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运用到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从而更好的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一定要有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以及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为此,要有效的促进老师的素质的提高,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德育工作。

   4.社会的共同责任是青少年的德育教育

   青少年对于祖国而言,是希望,是未来,紧跟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且这两种能力都要从小就进行训练和培养的,并不能单单依靠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心理老师的辅导就可以完成的。对于当前的青少年而言,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家长的过度溺爱,从而导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意志也相对脆弱。要想改变这种情况,社会、家庭以及老师都要一起努力。要从小就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并培养学生坚强的信念、坚定的信心以及挫折的克服。但是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当前依然有一部分的青少年还沉迷网络,更严重的甚至会危害到家庭以及社会。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网络管理体系,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依旧出现了不少问题,从而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外地工子女有时会受到一定的歧视,甚至出现一些青少年因为贫穷而在街头流浪,最终不利于青少面的德育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以及地位。本文主要通过阐述了以上四个方面来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唯有不断重视德育教育,才能更好的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候亮.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银川能源学院,202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