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葛洪
1、葛洪是中国古代东晋时期非常有名气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先驱和传播者,著有一部著名的著作《肘后方》,这本书是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比如天花、恙虫等病症的症状和诊治的医书。葛洪不仅医术高明,对炼丹也颇有心得。他的师父郑隐知道世道要乱的时候就带着书籍和弟子前往霍山隐居避世了,只有葛洪留在了丹阳。
2、军事方面有“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导、“中流击椟”的祖逖以及桓温。
3、东晋偏安江南,在另一方面东晋在文学上却有一定成就,各类诗文歌赋都大盛于东晋。在文学上有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等人。
4、葛洪还撰有医学著作《玉函方》一百卷(已佚),《肘后备急方》三卷,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治天花等病的记载。《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收有其著作十余种。
5、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学家和医生,善于医治急性传染病。葛洪一生著作颇丰,最为著名的是肘后方和抱朴子。
6、关于葛洪,大家最初都是稍微了解他是我国古代的神医,著名的炼丹家,医学家。以为他本该以医术闻名于世,但是他不仅对医术有着超高的技术,还有非常著名的著作《肘后方》。就这样一位神医,不仅在医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还对儒学,道家也坡有研究。大家或许知道葛洪是神医,却不知他儒道兼修,著作丰厚,成就最大的应该是《抱朴子》。
7、祖冲之(科学家,圆周率)葛洪(道教名道士,开创古化学先科)
8、葛洪是东晋著名道家学者他的著作有很多比如《肘后备急方》,《金匮药方》,《西京杂记》。
9、葛洪作为官宦之后,崇尚神仙黄老之术,对其一生影响至深。他一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成就,道教成就,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抱朴子内篇中,他不仅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神仙理论,并系统总结了晋以前神仙方术,包括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术等。抱朴子中养生理论被后世推崇,对于现代养生也有借鉴意义。
10、另外,他还对天花病作过一定的研究,描述此病的病状日:“此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后,疮瘢紫黑,弥岁方灭。”葛洪对天花病的研究并由此而开出的药方,在治疗天花传染病的医史上都是弥足珍贵的。葛洪根据医学实践,提出了免疫的方法。
11、葛洪更是对德行为本、文章为尾的话语进行了评论,他觉得文章之于德行,犹十尺之与一丈。而谓之余事,为前之闻。在表达了自己的观念后,他更是追溯文章的原本之意,故意将上天垂象、鹰负八卦、龟背六甲、虎炳豹蔚等自然之文与唐尧虞舜之尊称、文王周公之谥号、孔子的所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等与圣人有关的人事之文结合起来,说明文与文章的重要性。他认为文之所在,虽贱犹贵,文饰能够提高事物的价值。
12、“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13、关于葛洪的记载,说葛洪在流行的轻视文学观点中进行了坡有力的驳斥。有的人认为是骋辞耀藻描绘而已,也是于事无补的,估计还不如德行这样的不言之教来的重要,所以圣门四科,德行第一,文学期末,故德行为源,文章为流,缀文著纸为糟粕余事,不足为道。葛洪对此特别指出:行为可有事,优劣可易见;文章的微妙,其体也难识。夫易可见者。夫唯可粗也,故而铨衡可有定焉儿;夫唯可精也,故而品藻难一焉儿。
14、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君句容人,东晋道教理论家、箸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
15、非常感谢悟空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16、陶渊明——东晋诗人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刘伶——魏晋时期名士王导——东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祖逖——东晋著名军事家陶侃——东晋名将桓温(东晋前期大司马大将军,灭成汉,多次北伐)
17、意思是:不要整天吃饱喝足没啥正事,不要因为懒惰而浪费时间。这句话教育人们不要一天到晚吃饱了不做事,不要浪费一点时间放弃用功。语句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是晋代葛洪编著的一部道教典籍。
18、葛洪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不仅在临床急症医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他的聪慧睿智帮助他开拓了医学新领域。他炼丹采药,隐逸求仙,虽然初衷只是祈求得道长生,但在客观上成为制药化学的开端,成为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的科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都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
19、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不要整天吃饱喝足没啥正事,不要因为懒惰而浪费时间。
20、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汉族,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
21、关于我们古代名医葛洪的传说,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大家都知道古时候有神医华佗、扁鹊、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宋慈、叶桂、钱乙、葛洪、皇甫谧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比较出名的十大神医,他们各个都精通医术,都有着至高无上的医术,他们都是我们古代中医非常厉害的人物。他们在中医界的成就是无人可以比较的,他们都各有各的一技之长,小编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是我们的神医葛洪!
22、《肘后备急方》是选集各家著作及广泛搜求各地流传的验方,分类编成的,是一部以治疗急症为主的综合性医学著作。葛洪编撰该书的目的主要是普及医药和方便百姓,突出了简、便、廉、验、速的特点,故而其中对针灸疗法有较多的阐述。
23、晋葛洪所著《包补朴子》中记载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24、大意是别一天到晚吃饱了没事做,不要浪费一点时间偷懒不用功,饱食伤身,不坚持做一件事,就会一事无成。
25、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读书用功时不要放弃任何可利用的时间,时间不多,需要赶紧珍惜,不坚持做一件事,就会一事无成!
26、现在世界上公认炼丹化学起源于中国,并被看成是近代化学的先驱。葛洪一生著书很多,除了上述《肘后备急方》、《抱扑子》之外,据史籍记载尚有《金匮药方》100卷、《神仙服食方》10卷、《服食方》4卷、《玉函煎方》5卷,可惜均已散佚。
27、这里的“曾青”是指__硫酸铜__,“铁赤色如铜”是发生了___置换___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Fe+CuSO4=Cu+FeSO4___。
28、葛洪的这一思想非常重要。儒道两家争议最多便是文饰与本质。道家认为应该保留最自然的本质,更是不愿外表的雕饰,觉得五色令目盲,五味令口爽,五音令耳聋,有机物会有机心,外在的文明会伤身。葛洪在修身养性这个方面,最主张道家原则,故而见素抱朴,不为物役,天真自然,不事雕饰,而在经世治国方面,更认同儒家,重视教化,抬高文学,认为虎豹之皮胜过犬羊之皮,文饰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合理的、进步的、有益的。
29、绘画方面,东晋顾恺之善绘仕女山水,务求传神,史称"画圣"。
30、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31、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天地刚刚开辟的时候,没有人类。女娲从大地取来黄土,掺上水,揉成泥团。她用一双巧手,把泥团捏成人的形状,并赋予生命。由于创造的人非常多,女娲过于劳累。于是,她把黄泥拌成泥浆,将绳子放在泥浆中浸泡。然后,抽出绳子,高高举起一挥,泥浆溅落在地上,随即变成人类。
32、教育人们不要一天到晚吃饱了不做事,不要浪费一点时间放弃用功。
33、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内擅丹道,外习医术,研精道儒,学贯百家,思想渊深,著作弘富。他不仅对道教理论的发展卓有建树,而且学兼内外,于治术、医学、音乐、文学等方面亦多成就。《抱朴子》为其主要著作,他对文章及美学的论述就散布其中,虽然比较零散,但其价值还是不容忽视的。
34、如他记载了治疗疯狗伤人的医方:“乃杀所咬犬,取脑傅之,后不复发”,这种以毒攻毒的疗法,其实已具备现代免疫学的思维。此外,葛洪还是研究流行病学、寄生虫病学的先驱,他不仅记载了“红慈螨“这种沙虱病的传病媒介,还描述了疥虫,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肘后备急方》还记载,“江南有射工毒虫”,“东间诸山县,无不病溪毒”,这其实是对血吸虫病的记述。书中还提到六种疟;疟疾、老疟、瘟疟、瘴疟、劳疟、疟兼痢,并提出了用常山、豆豉、蒜、皂荚、鳖鱼等治疟。
35、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等
36、春秋时期,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要安心读书,用心读书。
37、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
38、科学方面有计算圆周率的祖冲之、开创古化学先科的葛洪。东晋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元熙二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39、书法方面,有王羲之和王献之。
40、东晋葛洪《抱朴子》里说,女娲是从大地之中诞生。大地属于阴性,女娲作为女神也属于阴性。
41、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市)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42、葛洪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因而在医学上取得到了卓越的成就。在《肘后备急方》中,他明确指出遮病与时行、伤寒的区别,认为前者的病因主要不在于气候而在于“病气兼挟鬼毒相注”,结核病的传染就是因为病菌的传染,所谓尸注、鬼注其实就是病菌传染的意思。
43、文章故为精髓,德行故为粗。此主张在当年可谓石破天惊。葛洪的观点非故作大言,哗众取宠,其实都是有理由的。德行虽然是精神范围,但主要体现在道德实践中,所以属于有事,判断简单,就算人对道德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但是在道德标准的要求是可以达成一致的。文章表达的事物在实际中都是精神领域罢了,就德行而言还是文章更能表达出来,其体微妙,难于定规,并且众口很难一致。审美的主观更难统一文章的价值。
44、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好吃懒做。
45、最后,用泥团捏制的人都成为富有、高贵的人,而泥浆变成的人都成了贫穷、低贱的人。此说法为人们不完全平等的生存状况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也给身处底层的穷苦人提供了一些心理安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