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如何了解汉字的演变
汉字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汉字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欢迎大家参考!
孙中山先生谆谆告诫我们:“抑自人类有史以来,能记五千年之事,翔实无间断者,亦唯中国文字之独有。”汉字发展从造字法上可以说是经历了图画文、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几个阶段。它的发展显示了人类思维的一步步成熟和飞跃。下面为大家带来汉字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快来看看吧。
汉字的萌芽阶段——图画文。虽然图画文,又称文字画,并算不上真正的文字,但是它是初民原始思维的体现。这种原始思维是一种简单的,不连贯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模式。这时人们“只可能用图画来代表事物,而不会想到用它们来记录事物的名称”。人们作画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录语言,而是“出于一种巫术目的,他们迷信通过作画可以帮助狩猎或达到其他功利目的”。但是从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人类祖先在一段相当漫长时期的生活点滴。中国图画文的具体表现就是陶符。它是中国象形文字的前身,也为象形文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文字的形成——甲骨文。他通过前人的研究我们发现文字的产生可以有三种途径。
1.象形。
在经历了图画子的准备之后,当人们希望给某一概念赋予形态的时候“画成其物,随体洁拙”的方法自然是人们最方便的选择。它的出现反映出原始人逐渐具备了一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但是还不能完全脱离具体的形象的思维方法。它的功能已从文字画的巫术目的发展为记录语言,它通过“画成其物,随体洁拙”的方法使人联想到它所象之物。可以说最早的造字法是象形。利用象形法造字是人类语言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类思维的进步,在这里相似性联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汉字在产生之初是将实物同字形联系起来的,也就是说汉字的形态是反映意义的。从语言、文字、客观世界,三个平面的相互关系上看,语言与客观世界的联系是“意义”,汉字同客观世界的联系也是“意义”,可以说语言、文字、客观世界三者是通过“意义”联系起来的,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然而语言最方便的载体是声音,汉字从最初形成上来说同语言(声音)的距离要远于意义本身。这也成就了汉字的特点“能记五千年之事”。但同时“相似性”三个字也会在使用上造成一定的问题:
1)异体字很多,比如“鸟”字只要大体勾画出鸟的形态特征有时多一笔少一笔关系不大。
2)生成能力有限,原因很简单不是我们想表达的一些概念都是有形可绘的。此时汉字遇到了他的第一个瓶颈,在人们苦苦思索的同时一种新的造字方法产生了。
2.会意。
如果说象形文字的功能主要是表示某一类事物类的概念的话,会意文字超出了类的概念而着眼于表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表现类与类的关系。它反映人类思维开始发现并认识万物间的联系,说明人类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后才能创造出表意文字,如从甲骨文的“及”字造型可以看出表意字造字之高超,用手去抓人,就是“及”,此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开始从联想发展为隐喻,进一步证明文字是人类思维进步在文字中的体现。象形字大多是独体字,会意字可以有两部分组成,例如“武”,所谓“止戈为武”古人在造字的同时还寄予了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在“形态联系意义”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汉字终于成功的突破了自己走上了进化之路,从此为即在造字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第二代文字合体字,会意是第二种造字法。从独体字进化到合体字这是汉字形态的一大创新,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汉字可能的形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次汉字进化还是没能突破“意义”的框架,所以汉字同语言的关系还是比较远,也就是说汉字的数量依然不能满足语言使用的需要,所以汉字还需要继续进化。
3.谐音。
当从意义角度无法打开突破口时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声音。声音直接同语言相联系。由于汉语中有很多同音字所以假借字产生了,这也是利用了相似联想思维。如古汉语的“其”是用同音词“箕”的象形字来记录的。但这种方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它无法增加汉字的数量,就会加重汉字的负担,影响表意的明确性。这是同汉字的“本性”相悖的。如果汉字仅止于此那么利用“谐音”带来的改变说不上是福音,好在在此之前汉字已经从独体字进化到了合体字,再加上假借字中被借字充当一个纯粹的音符,启发了人们用某些汉字作为声符造字于是“形声字”产生了。
形声字的'出现标志着汉字系统走向成熟和相对稳定。如“箕”在同一个汉字中既有表意的形符,又有表音的声符,既符合了汉字的“本性”,又解决了汉字数量不足的问题,大大方便了汉字的使用,既重形又重音的形声字大大增加了汉字的总量,也增大了汉字的实用性。无疑在这里表音是表意的手段,表意是表音的目的。
形声并重的形声字的出现是先民思维日趋完备和全面的表现,人们不仅能从意义上造字,同时也关注到字符的表音功能,这期间人们的思维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是思维的又一次飞跃。
形声字是汉字系统成熟阶段的汉字,形声造字法是成熟阶段的造字法,它的出现开辟了汉字发展的新阶段。
当然汉字的象形、会意、谐音造字所成的汉字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历史发展中它经历了长期的淘沥筛选,才流传下而今的汉字体系。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的产生同祖先思维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汉字从产生之初就体现了它的特点字形同意义紧密相连,这也决定了它的使命,即传递祖先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认知结果简而言之承载文化。
在某一点上就像意识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一样,文字是客观世界的产物,是语言的工具,但是这个工具一旦产生就会对人有着反作用。这也许就是文化的力量。
汉字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汉字更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像磁铁般地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每一笔,都是饱蘸着华夏碧血写就的。在海外,无论你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几多慰藉几多寄托,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