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音乐曲目 中考音乐曲库

  初三中考的音乐曲目有哪些呢?为了方便广大考生复习考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音乐考试曲目,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1、《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歌曲一,四部分合唱,二、三部分轮唱,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黄河 的波涛滚滚奔流,势不可挡。轮唱时“龙格龙格”的人声伴唱,听来变化无穷,情趣横生,增强了生动、活跃、乐观的气氛。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将压倒一切敌人,显示了英雄民族的伟大气魄。轮唱之后的一大段器乐间奏,不仅渲染了气氛,刻画了形象,又为结束段转向高潮作好了铺垫,使结束段更凸显了中国人民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

  2、《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作曲,是一首爱国歌曲。1951年9月1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国广泛传唱《歌唱祖国》。歌曲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1989年,歌曲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

  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歌曲是由主歌、辅歌、主歌再现组成。即:主歌四句、辅歌六句、主歌再现四句反复两句。其结构严谨,简洁明快,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将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壮丽画卷犹如浓墨重彩勾画得淋漓尽致。

  一曲《歌唱祖国》凝结了爱国之声、人民之心、民族之魂,立即传遍全中国,成为亿万中国人民久唱不衰、响遍神州的“金曲”和跨世纪的音乐经典之作。

  3、《游击队歌》

  《游击队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1937年所作 。

  《游击队歌》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感,又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象。

  20世纪90年代初,这首《游击队歌》毫无争议地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2023年7月,游击队歌改版。属于和声版本,田彦等人演唱。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歌曲。2023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游击队歌》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4、《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是为1991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创作的会歌。谱曲时广泛采用广西、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音调。歌曲原是二段体。第一乐段曲调较活泼,节奏跳跃,音域较窄。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中歌唱,还被编入初中生音乐教材,并名列31首。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被“嫦娥一号”搭载的歌曲之中。该歌曲歌词深刻,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受全球华人所喜爱。

  5、《茉莉花》

  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法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关于茉莉花的几段,不唱《西厢记》的故事。民歌手往往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 艺术感染力。

  与江苏的《茉莉花》比起来,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调则更具有叙述性质。它的速度缓慢,旋律的进行委婉。民歌表演者为了加强对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时从戏曲音乐中汲取素材来丰富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后有一个较长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吕剧“四平腔”的常用拖 腔,但用得很贴切。

  民歌茉莉花的历史:

  “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为“鲜花调”,有几百种鸣唱法,但大同小异,实际 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主要流行区在江浙。据已故音乐史论家章鸣(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扬州清曲,以及从扬州清曲中汲取丰富营养的扬剧,都有“鲜花调”曲牌,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

  我国音乐源远流长,但最大遗憾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只有曲牌名及歌词,很少有曲谱记载。现存最早的“鲜花调”(又名“仙花调”)歌词,见 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扬州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由英国人希特纳于1804年出 版的《中国旅行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中);国内最早记谱为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 (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为 1840年抄本《张菊田琴谱》之古琴曲。

  现代首次以简谱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线歌舞团到北京作汇报演出,演唱很成功,后灌制了唱片,在国内外广为流传。80 年代中期,按照文化部的部署,扬州大规模采集民歌,所收录的1000余首民歌中,就有仪征、江都、兴化三种“茉莉花”,词曲大同小异。90年入选《中国民歌集成.江苏卷》的扬州民歌达230余首,“茉莉花”(即“鲜花调”以7种词曲形式列入该书,第一种即为何仿这一首,在其曲最后注有“佚名唱,何仿整理 词、记谱”。

  6、《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朱逢博演唱歌曲,由李若冰、关鹤岩、徐锁、冯福宽作词,刘烽作曲。众多艺术家演唱,其中70年代由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流传甚广,堪称经典。

  此歌曲是200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延安颂》片尾主题歌。

  该歌曲是一首颂扬中共红色政权的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以陕甘民歌作为为表现形式。这首歌曲首唱为陕西省歌舞剧院的杨巧。众多艺术家演唱,其中70年代由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流传甚广,堪称经典。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幅历史画卷,它生动的描绘了一段重要的革命历史 史实——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这段历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从此之后,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南方移到了西北。西北成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延安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直至建立新中国。共和国五十年大庆时,中央电视台,曾把这首歌列入“百年经典”音乐作品播出。遗憾的是:演 唱单位的组织者,对这首歌缺乏起码的理解。把一首完整的作品,改编得支离破碎。现在回过头来看这首歌:无论是它的歌词,还是它的音乐,都是较好的;经得起推敲的。这是因为参加这首歌创作的同志,对这段历史有较深的理解;对西北的民间音乐和诗歌有较多的掌握。他们用西北人民的语言(包括音乐语言),生动的, 恰如其分的描绘了这幅革命历史画卷。得到了西北人民和全国人民的认可。

  7、《大海啊故乡》

  《大海啊故乡》是影片《大海在呼唤》中的插曲。创作于1983年,由东方歌舞团著名歌唱家朱明瑛首唱至今,王立平词曲。

  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祖国母亲真挚的感情。二十世纪80年代初的影片普遍有着一种经历十年动乱后向往新生活并愿意为祖国奉献青春的积极向上精神,这首歌曲也寄寓了作者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是一首深受欢迎、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 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平易亲切,节奏严谨。 歌曲结构十分简洁,如果除去反复部分,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为第一段,富有叙事性,乐句朴素无华。后两个乐句为第二段,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祖国母亲深挚的感情。

  8、《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地久天长》(苏格兰民歌)即苏格兰盖尔语:Auld LangSyne,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直译为逝去已久的日子。Auld LangSyne是由十八世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根据当地父老口传录下的。这首诗后来被谱了乐曲,除了原文盖尔语版本外,这首歌亦被许多国家国谱上了当地语言,可以说是流传广泛,妇孺皆知,绝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世界经典名曲。在中国各地普遍称为友谊地久天长。人们通常可以哼出歌曲的旋律,但大部分人只可唱出歌词的一小段。

  9、《长安社火》

  作曲:赵季平、鲁日融。乐曲以高亢激昂的秦腔为素材,通过对中国北方乡村传统新年期间人们锣鼓喧天、载歌载舞「闹社火」庆祝新春这一民俗活动的描绘,展现出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向往。

  乐曲音乐主题鲜明,旋律动听,气势挺拔,激越豪迈,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 鲜明的时代气息。筝的滑奏似一股清泉,引出了乐曲亲切优美的中段,好似少女翩翩起舞。随着高胡与锣鼓的合奏,「社火」的情绪越来越高,乐曲在宏伟壮大的高潮中结束。乐曲将高胡、二胡、古筝以及锣鼓等打击乐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一幅浓郁的陕北风情画卷。

  社火,西安地区一种民间传统娱乐活动。起源于秦汉时的「百戏」,盛行于 唐、宋。社火常在过年和其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乐曲比较丰富,有各种传统曲牌。表演形式有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大头娃娃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芯子」,就是将小孩化装成秦腔戏中的人物形象,缚在数丈高的杆子上,在行进中做出各种生动的动作造型,吸引人们翘首观看。

  长安社火是中国汉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它扎根生活,来自民间,深受群众欢迎。千百年来,它经历代汉族民间艺人及广大群众的不断创造、发展,去粗存精,丰富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族传统广场表演艺术,是人民群众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文化娱乐活动。

  10、《国际歌》

  《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由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作曲,原文(法语)的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所作。这首无产阶级战歌很快被翻译成世界上的许多种语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向资本主义宣战,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不屈的豪迈气魄,这首歌曲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极广。

  它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国歌后,则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党)党歌。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中文的《国际歌》。1923年由萧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歌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1962年译文重新加以修订。

  《国际歌》是中国共产党不成文的党歌 。


更多音乐相关文章:

1.音乐艺考声乐演唱技巧

2.音乐类考生唱歌发音技巧

3.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声乐考试评分细则

4.广东省2023年高考音乐考试大纲(上)

5.如何培养宝学习音乐的兴趣

6.儿童学习音乐的5大好处,家长必看

7.音乐艺考内容和注意事项

8.音乐的六种美

9.2023年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考级曲目

10.《千古绝唱》音乐赏析

11.《献给爱丽丝》音乐赏析_作者简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