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的心理压力 现在人心理压力有多大

当代人的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人的心理压力?

  当代人的心理压力

  一、屡见不鲜,多数人会心灵感冒

  “你说,这日子还怎么过啊,我快崩溃了!”5月28日,省城新建路某咖啡厅,小妮(化名)满脸忧伤。在去年11月,小妮生了一对龙凤胎,家里人甭提多高兴了。小妮说,婆婆自称身体多病,不能帮着照看孩子。自己母亲倒是任劳任怨,帮着又是喂奶粉又是换尿布,但是两代人的喂养方法有出入难免会产生分歧。小妮说自己饭吃不好,觉也睡不好。现在又开始上班了,里里外外忙个不停,还经常犯错挨批。没过多久,小妮开始变得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医生说小妮患上了典型的产后抑郁症。

  6月3日,天气有点闷热,省城并州路某单位大厅接待处。一位快递员一会儿拿起电话叽里咕噜讲上一通,一会儿低头在包裹堆中寻找包裹。几次轮回之后,该快递员突然拿起自己的手机摔在了地上,嘴里叨叨道:“没完没了,烦死了!”某快递公司一位负责人解释到,快递员每天要不停地和陌生顾客沟通。大热的天,还得骑车奔波在大街小巷,赚取廉价的服务费,很多同事都感觉情绪低落、烦躁。

  事实上,类似上述这种情绪波动乃至影响工作生活的例子很多,有数据显示,大约12%的人在一生的某个时期,都曾经历过相当严重而需要治疗的抑郁。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普通精神科女科主任、心理学专家张苏霞说:“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人的情绪在正常情况下是有波动的,但波动的幅度和时间一般有限度,普通人的瞬间抑郁情绪不同于抑郁症。”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记忆力下降、变得懒惰,当这种情况存在强度过于显著且持续时间持续至少2周,就可初步确定为抑郁症,人们更多地把它喻为“心灵感冒”。但它又并非单纯心理问题,而是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器质性疾病,因大脑中缺乏一种或多种神经递质所致。

  二、压力过大,精英人群患病率高

  4月底5月初,中国媒体人抑郁自杀的消息频频传来,而且都是总编级的高层,微信朋友圈纷纷跟帖说“这究竟是怎么啦”。是季节原因还是压力太大?人们心中充满了疑惑。

  对此,山医大一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曹晓华介绍说,“日本有‘季节性情感障碍’的诊断,而伤春悲秋似乎也是人之常情。”她表示,从山医大一院实际临床情况来看,每年3-4月份和9-10月份病情反复和新发患者较多,这与冬季和初春缺少阳光照射、导致松果体素和5-羚色胺的分泌失调,引发抑郁有关。而在盛夏,发病较多的是与抑郁症相反的狂躁症。谈到前段时间媒体人相对集中的抑郁自杀事件,她认为更多的是压力大。事实上,媒体人每天都是日复一日地采访、写稿、编辑、录播,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每天承受着 “抢新闻”“抢独家”的压力,经常透支自己的身体,心中承受的东西太多,还得承受付出和收入不对等的.心理折磨,无疑增加了心理压力。

  抑郁症致病原因非常复杂,医学界普遍认为是由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环境、应激以及性格等因素造成。她认为,“对于大多数在职人员来说,压力大是抑郁症的重要因素。”科学研究认为,抑郁症与大脑里3种神经递质的水平降低有关。持续的压力会造成其中一种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减少,从而诱发抑郁症。很多时候,压力和抑郁是互为因果的,比如患者已处于抑郁情绪,意志薄弱、工作倦怠、完不成任务时,再给予指责、免职等外因刺激,便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程度越高的人考虑事情越缜密、对环境变化更敏感,所以患抑郁症的风险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当下有很多领导干部、精英人物患病越来越多的原因。

  卫生部公布的2023年数据显示,由于工作、婚姻、升学等各种压力的存在,人们的心理问题愈发严重,名列前三的依次为抑郁、焦虑、失眠。

  三、负性认知,受外因刺激易自杀

  “抑郁症就像一个充满吸力的黑洞,一个不留神就会被吸进去。”32岁的张琳(化名)头埋在胸前,懊恼地说道。

  张琳本是一家企业公司总经理,性格开朗、好强,追求完美。6个月前,因工作业绩优秀,职位得到晋升。工作岗位调整后深感工作压力较大,同时因工作中的事情与一位同事产生分歧,并为此苦恼,渐渐出现情绪低落,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高兴不起来。张琳发现自己的脑子像生锈了一样,思考问题时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静下心来,工作效率明显降低;记忆力减退,多次遗忘原先的工作计划日程。于是逐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下降,不时自责,难以自控,甚至放声哭泣。5月底,张琳情绪再次波动,趁家人不备自行服用药片100片,被家人及时发现后送医抢救,脱离危险。

  张琳这样描述她自己患病的感受:“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比如说要出去工作,然后就对工作产生一大堆的悲观情绪,比如我为什么要上班,我为什么要这么辛苦等等,对家庭、对爱人也有各种不满。那个时候,你们看到的蓝天是蓝的,我看到的是灰的。”

  有资料显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障碍,每100名抑郁症患者中,大约有15人选择以自杀方式结束生命,而至少50%的患者有过自杀念头。

  “现如今,我们很多人生活的都很拧巴,在上级、部下、同事、家人面前不停地转换角色,压力山大。面对压力,每个个体的承受力又有所不同。”张苏霞分析道,抑郁症病症的特点决定了患者容易自怨自艾,产生更多负面情绪。负性认知长期作祟,得不到帮助和治疗,就非常容易发展成为重度抑郁症,且难以治愈。在不堪重负时,很多患者最终会选择以自杀方式结束生命,在这种精神障碍的影响下,他们度日如年,认为只有死亡是最快乐的事。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精英人群中,双相心境障碍患者多,一般情况下,精英人物意志坚强、雷厉风行、干劲冲天,脑子灵、点子多,每天忙忙碌碌,看似很享受。但是,一旦进入抑郁状态,自杀率比单相抑郁症患者高。

  四、知晓率低,易被躯体化不适掩盖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把“抑郁影响每个人”确定为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其目的主要在于提醒人们对这个已严重危害人类心身健康的疾病引起关注。

  据调查显示,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市民对于抑郁症的知晓率却比较低,60%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郁症,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在我国,自杀人群中因为抑郁症没有得到及时、系统治疗最后导致死亡的人占40%。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抑郁症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种心理疾病正在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不仅使个人饱受折磨,也让家庭与社会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此前的一项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每年给中国带来的经济负担达到了621.91亿元。

  引发抑郁症发作的病因有很多种,一般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即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综合因素互相作用下的结果。但因为很多抑郁症是隐匿性的,身体上的不舒服其实潜伏着情绪问题。如大部分抑郁症患者有睡眠障碍,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呕吐、抽搐等症状。由于情绪问题被躯体化不适所掩盖,很多患者常年就诊于综合门诊其他科室而忽略了精神检查,而且几乎每一位住院的各科患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而我们目前的医疗队伍中,很多门诊大夫都不注重心理治疗,从而延误了病情的最佳治疗时期。抑郁症早期症状如情绪不佳、失眠、无缘由的躯体疼痛都应当受到大家的重视,尽早发现尽早干预,以免酿成悲剧。

  年轻人心理压力加大理困

  1、经常晚睡,睡眠质量差

  许多人都是属于夜猫子,一到了晚上就开始活跃,无论是刷短视频还是打游戏,不到十二点几乎不会睡觉的。没有高质量的睡眠,没有办法冷静下来思考问题,能让大脑保持清醒。

  你内在的压力就慢慢变成外在的秃顶皱纹,失控的情绪经,被放大的压力。大脑疲惫,整个人萎靡不振,精神气全无。

  要减少熬夜,或者尽量不熬夜,保持一个精力充沛的状态,学会让身体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那么相应压力也会减少一些。

  2、社会竞争大,过于焦虑

  当代青年自我发展迅速,而各个岗位对于招聘人员的要求更高,甚至出现百人竞争一个岗位的局面。

  这无疑给部分青年带来巨大压力,又因为自身能力有限,对于生活又有过高的追求,导致欲望与实际不相符合,从而开始抱怨、自我焦虑,但却无从下手。

  所以为什么说如今秃顶的人数越来越多,压力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如让自己掌握一技之长,让社会认可,被人们尊重,充分地展示自我,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充实、完善自我。

  让自己在社会能够找到一席之地,放松自我,不去过于压抑自己。

  3、喜欢横向对比

  出于攀比的心理,人们一方面不接受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一方面又希望自己活得光鲜亮丽。

  不惜提前透支自己的银行卡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那么即将面对的就是各种还款,对于还款日的到来感觉到苦不堪言。

  提前透支的后果是什么,也可想而知。养成一个良好的存款习惯,不去随意透支银行卡,不让自己为金钱而觉得困扰,那岂不是身心也得到了一定的放松吗?

  4、对于未来不知所措

  看不清未来方向的踌躇,找不到奋斗目标的茫然,也属于另一方面的压力。都会思考未来做些什么,但因为现实因素的干扰,会考虑许多,比如换一份截然不同的工作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辞职跳槽是否能保证升职加薪?休假会不会被人顶替了自己的岗位?想得多了、杂了,大脑会感到疲惫,在潜意识当中也有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倒不如结合实际规划好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未来的路也就一步一步清晰明了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享受,发展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