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君的人生传奇:15天从员工到总经理 宁君简介

宁君的人生传奇:15天从员工到总经理

  40岁“下海”的教授

  1982年,宁君从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毕业。大学毕业后他在大连一所军事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宁君说:"那是一段平静有序的生活。"由于科研成果显著,他荣立过两次二等功,好几次三等功,30岁时成为当时军区最年轻的教授。

  40岁的时候,也就是在1997年,宁君突然决定下海了。他说:"我突然感到自己的人生履历中,在工农兵学商里少了一个‘商字,如果没有赶上这个时代也就罢了,但既然赶上了就不能不试!"

  宁君骑着自行车,到各处去找工作。他要进的是高科技企业。但高科技公司需要的是30岁以下的年青人,40岁?对不起,免谈。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到大连雅奇电脑公司买软件,见到了公司老板刘寒柏。两人交谈,一见如故,于是,宁君走进了大连雅奇电脑公司。在公司仅做了一个月,宁君就从最底层做到了总经理。宁君说:"我是中国高科技企业里,从员工干到总经理时间最短的,只有15天。"

  但就是这样一个计算机外行,而且又是一个从来没有经商历史的书呆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把大连雅奇电脑公司做成全国知名的软件公司,同时,宁君也声名鹊起,号称"东北软件王".

  “Internet盲”当上了“金融街”总裁

  可以说,在做软件行业时宁君是以外行的身份来做,而在做互联网行业时,他又是以外行的身份来做,和许多互联网业界的从业者相比,尤其和有着海外背景的人相比,宁君的基础确实是薄弱了许多。

  "作为一个18年前的大学毕业生,不能说是文盲,但有一点可以断言:是一个Internet盲。"宁君这样说自己。在从事互联网这个行业之前,宁君甚至都没有发过电子邮件,直到来到了金融街之后,宁君还不习惯发电子邮件。

  IDG中国区总裁周全是让宁君做互联网的关键人物。作为投资人,周全对他所欣赏的人材有着"挖山不止"的执着,在周全及宁君的几位朋友劝说下,宁君终于答应到北京看看。谈及这段经历,"知遇之恩"这四个字是经常挂在宁君嘴边的。

  "当时到北京,周全说,你可以四处看看,IDG在国内有很多投资项目。下了飞机后,是金融街王新政董事长接的我,所以直接就到金融街来了,这是看的第一家企业,也就没有再看别家。"

  王新政董事长的一次待客之举让宁君留在了这里,这也是对宁君知遇之恩的体现。但那时的"金融街"每天访问量只有5000.

  "我从来不相信,在这个公司没干好,在另一个公司就能干好。所以这种选择并没有什么对与错。我第一次进到了一个网络公司,第一次进到了一个不挣钱的公司,第一次听到了融资这个词,企业不挣钱但是可以找地方去要钱。我是做市场出身的,所有的收入都是来自于用户,而现在要去写商业计划,去讲一个概念,从投资商那里拿钱。其实,当我们茫然的时候,其他的人也都在茫然,王志东当初也一定茫然过。既然别人能够越过去,你有什么不能越过去。"

  就这样,宁君在一个连电子邮件都不会发的时候,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来管理、运作这家公司。"我告诉大家说,我是一个外行,但我同时告诉他们,我会在最短的时间进入角色。"宁君的管理方式就是做人,他说:"什么叫管理,就是为人处事。把人事关系处理好。"

  宁君不懂互联网,但在金融街公司,宁君一定会把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适合的位置上。宁君认为,总裁就是要能够把人力分配到最佳,就是一个最大的.人力资源部部长,等到大家都各司其职,CEO就轻松了。

  互联网没有老手

  宁君是个工作狂,每天要工作到夜里两点,早上七点半钟就起床,这已经成了他下海后的生活规律。

  "我不光是在做金融街时才感到压力,我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感到压力。如果仅仅是应付投资人,可能没什么压力,但我要把这个企业做得更好,做成最好,无论是在火车站发货,还是做软件,还是做金融街。这个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比如,在资金上,别人都能拿到钱,宁君拿不到就不行;在市场上,别人有了新的产品、技术,你也要有,才能给用户提供服务;还有收入模式的探索,不能光花钱不挣钱。"

  在宁君的眼中,互联网对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即使有"老手",也还有许多要解决的问题。既然都没解决好,也就不存在"老手"、"新手",所有做互联网的人都在摸索。

  "金融街"定位是要做中国的QUICKEN,这有着令投资者看好的概念。宁君先给金融街自身理了一下财:中国有13亿人口。10亿为农民,城市人口有3亿多,1/3是60岁以上的离退休职工,1/3是学生。只有1/3强的是20岁到60岁的人,即1亿人口需要理财,其中有6000万股民、1.3亿保户、200万期货主和5000万超前消费者。这些人都是服务对象。

  针对这些用户,"金融街"迅速推出了小巧、快速、好用实用的实时行情系统"报价精灵";又迅速推出了"股民茶馆"、"股市专家在线"、"期货专家在线"等。

  "金融街"的日访问量到7月份上升为1765万。宁君迅速进入了角色。

  不要老把自己当精英

  宁君看不惯一些互联网公司的老总,常摆出一副人类精英的态势,他们目空一切,心态最狂、底气最虚、最浮躁。搞房地产的一年都是挣几个亿,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一年花几个亿倒是可能。互联网公司应当双脚落地,是企业就应当遵循企业发展的规律。

  "互联网公司是企业,最基本的东西都是相通的,现在大家都往下一层层剥神话外衣。说白了,开一家互联网公司和开一个拉面馆有什么不同,拉面馆是讲究客流量多少,挣多少钱,互联网公司也要挣钱。我们业界很多专家,喜欢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神秘化、神圣化,认为自己做的事情脱离那些基本的东西,其实没任何不同。"宁君对互联网行业的一些做法已经有些看不惯了。

  不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人们常说,互联网行业,是最强调创新的行业,要永远跑在最前面。宁君很不屑地说,这个世界,不要老提当第一。

  "永远能和‘第一差两天,就挺好的。在中国做成王志东挺好,但是做成张朝阳也挺好,第二个上市的怎么了?做第一,会把你累死。当还没有更多的想法时,不要做第一。做老二跟着走就行了,比如和讯可能找了一百多人,论证了半年多,拿出一个网站方案,我可以等和讯拿出来后,也出一个一样的。而和讯的付出要比我大得多。这就叫四两拨千斤。"

  有人认为可能因为差两天,而失去很多机会。宁君说,这是危言耸听。除非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笔风险资金,他先出来,拿走了。但事实上是:他找到了高盛,你可以找美林,既然是个好东西,就不会只有一个机会。宁君原来做软件的时候,就有人说,产品的开发速度应当快一点。宁君说,中国的用户有5000万,一家企业推出来,我比他晚一个星期,就被他一网打尽所有的用户了吗?

  当然,宁君并不是不去创新,金融街有一个市场调研部,是在市场上调查其他公司的发展状况;此外,还有一个研发部,就是要做别人没想到的,当别人都不变,金融街还要变,而这种变化,是基于金融街对市场的理解。

  人是一个好斗的动物

  宁君承认现在承受着来自三个方面的压力。第一个压力来自业内:"互联网一日千里,每天都不知道要冒出多少个ICP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有一种鞋跑掉了都赶不上的感觉。"第二个压力来自自身:"本来做软件是很前卫的事,在两年前谁要是提起软件公司,还感到那是站在潮头上的公司。现在软件公司反倒成为‘传统产业了,人们会问你:还在做软件啊?好像在做上个世纪的事。"第三个压力来自IDG:"作为CEO,我拿什么回报它?IDG投了许多家公司,成功的公司就是我最大的压力。"

  宁君最初下海的时候,想等到做成功了一个企业,就收山。而当他进入到互联网才发现,人本身就是一个好斗的动物。他说,我现在再也不说,如果把金融街做成功,就收山了这类话。宁君现在所想的就是不断地迎接挑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