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古文的寓言故事 出自古代寓言的故事有哪些

出自古文的寓言故事

  我国古文佳作频频,里面产生了很多的寓言故事。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出自古文的寓言故事篇,欢迎大家阅读。

  出自古文的寓言故事篇1:秀才的忌讳

  有一个叫柳冕的秀才,由于几次应试都没中,因此他最怕听到“落”、“落第”一类的字眼,连这类的同音字也不让说。谁要是犯了他的忌讳,他便大发脾气,出言不逊跟别人争。要是他的仆人误犯了忌讳,他还会鞭棍相加,搞得仆人跟他说话时总是小心翼翼,胆战心惊,可是越害怕就越紧张,越容易出错。

  这一年,柳冕去省城应试。他骑着马,仆人挑着行李书籍随他一同赶路,忽然,一阵风吹来,柳冕的帽子吹落在地,仆人慌忙跑着去拾帽子,并大声说道:“主人慢走,主人停下,您的帽子落地了!”这柳冕心头一惊,因“落地”正好与“落第”同音,他好不生气,用马鞭怒指仆人说:“狗奴才,胡说八道!不准说‘落地’,这叫‘及地’(谐音“及第”)!记住了吗?再瞎说看我不揍你!”仆人唯唯诺诺,诚惶诚恐;一边将帽子给主人戴上,一边说:“主人,这回把帽子戴牢一些,就再也不会及地了!”

  这秀才一听更生气了,一鞭子便打到仆人身上,仆人被打得糊里糊涂,不知又是犯了什么讳,无奈,只好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秀才来到省城参加应试,过了一段时间,考试发榜了,他急忙打发他的仆人前去看榜。仆人来到发榜的地方,将榜上姓名从头到尾看了三个来回,就是不见“柳冕”两个字,仆人知道这回秀才又“落”了,可是回去怎么对主人说呢?因为主人是最恨那个“落”字。仆人想去想来,忽然想起秀才平日里绕开“落”字而用其他字替代的办法,比如说,秀才常把“安乐”(“乐”音同“落”)说成“安康”,用“康”代替“乐”,于是仆人终于找到了一个较合适的字来。

  仆人回到住处,一进门,秀才立即满面春风迎上去问:“喂,我考中了吗?”仆人低着头,小声应道:“主人,您‘康’了。”

  柳冕自然明白这“康”字的意思,他唯恐仆人再说出那“落”字,便赶紧打发仆人出去。

  秀才心虚,忌讳颇深,可是事实总是事实,你承不承认,它总是明明摆着的事实,即使不说“落地”,那也只能是自欺欺人,一种虚假的遮掩。

  出自古文的寓言故事篇2:猫头鹰的疑惑

  西边的树林里住着猫头鹰,这种鸟是夜间最为活跃的鸟,它们捕食鼠类及其他小动物。按说,猫头鹰应该是人类的朋友,应该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可是住在树林旁边的那些人却并不欢迎猫头鹰做他们的邻居,因为猫头鹰的叫声实在难听。特别是到了晚上,你偶尔有事外出,经过那片树林时,冷不防几声怪叫,真能吓得你浑身起鸡皮疙瘩,冷汗直冒。于是人们总是想方设法要赶走猫头鹰。

  猫头鹰感到十分苦恼,它从这个窝挪到那个窝,可挪到哪个地方也依然不受欢迎,总听到人们责怪和斥骂的声音。猫头鹰想:这里的人实在太刻薄了,我一定要搬得远远的。

  猫头鹰这回可是下了大决心了,它竭尽全力向东方飞呀飞呀,飞了3天3夜,已经筋疲力尽,再也飞不动了,才肯停在途中的林子里休息。

  一只斑鸠看见猫头鹰那副又沮丧又疲惫的样子,很是奇怪。斑鸠问猫头鹰说:“你累成这个样子,你要去干什么呢?”

  猫头鹰说:“我想搬到很远很远的东方去住。”

  斑鸠不解地看着它,说:“为什么呢?”

  猫头鹰叹了口气说:“西边的人太难相处了,他们都讨厌我,说我的声音难听,我在西边实在住不下去了,非搬家不可了!这次我下决心搬到遥远的东边去,离西边越远越好!”

  斑鸠像个小姐姐似的笑了笑说:“搬家就解决问题了吗?依我看,不管你搬到哪里去,都是一样的结果。”

  猫头鹰不理解斑鸠的意思,皱起眉头问:“那为什么呢?我离开他们还不成吗?”

  斑鸠语重心长地说:“道理不是明明白白的吗?如果你不能改变你那难听的声音,你即使搬到最远的东边,也同样不会受东边人的欢迎。”

  看来,猫头鹰那难听的声音是没办法改了,所以它难以得到邻居的喜欢。问题是它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是一味埋怨环境不利,是别人的态度不友好,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换换环境上面,这实在是徒劳无益的。

  出自古文的寓言故事篇3: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致于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经过一场激烈拼杀后,胜方向前穷追猛杀,败方就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

  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邻国国君不管灾荒年间老百姓的生活,是不爱百姓的国君。梁惠王常调动百姓去打仗,致使民不聊生,仍然是不爱百姓的国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