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故事 科普小故事三分钟一等奖

科普小故事大全

科普小故事大全1

  聪聪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它白天总是呼呼地睡大觉,可是到了晚上却特别精神,因为它要捉老鼠。

  一天,小花猫又在睡懒觉,淘气的聪聪看见它的胡须很好玩,于是就用剪刀把它剪掉了。

  到了晚上,小猫不再捉老鼠而是喵喵地叫个不停,吵得爸爸无法入睡。他打开灯,发现小猫的胡须不见了,就问:“是哪个淘气鬼把小猫的胡须剪掉了?没有胡须,小猫无法捉老鼠当然要吵闹了!”

  聪聪这才知道,原夹是自己闯的祸。

  猫的胡须有很大的用处。猫的胡须就是测量老鼠洞的尺子,它可以随时测量自己的身体能否通过前面的路。当老鼠钻进洞里时候,假如胡须触碰到洞口边缘,就说明洞太少,不能盲目的钻进去,也保证了小猫的安全。

  拓展阅读:小朋友,你是不是经常看到猫拱起背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这是猫用来吓退敌人的一种方式。当猫遇到比它强大的敌人时,它会拱起背部,翘起尾巴,使自己的个子看起来大许多,借以吓退敌人。

科普小故事大全2

  鸡的祖先是鸟,小朋友们都知道鸟是会飞的,可鸡为什么飞不高呢?

  原来,鸟的祖先是始祖鸟,始祖鸟既飞不高,也飞不远。因为当时的地面上都被一些大型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如恐龙、老虎、大象等霸占了,始祖鸟身材矮小,力气又弱,还跑不快,所以就经常饿肚子。

  那时候,天上除了一些蚊虫会飞以外,就只有长翅膀会飞的极少数恐龙了,始祖鸟很羡慕他们,梦想着自己能飞到果树的高枝上吃个饱。于是,始祖鸟先开始练习跳跃,练习腿部的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始祖鸟可以吃到矮树枝上的果子了。始祖鸟没有骄傲,而是加紧了训练。

  一天天过去了,始祖鸟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了奇异的变化,先是小腿上多余的肉没了,跟着大腿也发达起来,整条腿重量减轻了,弹跳力越来越好。再就是上肢的手指不见了,代之以一大块蓬松的羽毛。羽毛可以伸展,伸展时像一把扇子,训练时热了还可以扇风呢。慢慢地始祖鸟发现,扇着扇着身体轻了许多,有种浮力在托着自己向上飘。始祖鸟便双脚用力一蹬,自己竟飞了起来。

  始祖鸟高兴极了,它吃到了更高树上的果子。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始祖鸟终于吃到树尖上的果实了。

  这时候,始祖鸟彻底变了,变得跟现在的'鸟儿们差不多,他们天天自由地翱翔在蓝天白云间。

  后来,有一种鸟儿被人类饲养了,变成了现在的鸡。那么,鸡为什么不会飞了呢?最初被饲养的时候,鸡很想飞,它向往大自然的广阔,更向往自由。人类用笼子罩住它,让它飞不出去,又用好吃的粮食喂饱它,让它吃的胖胖的。鸡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渐渐就丧失了飞行的本领,这就是鸡为什么飞不高的原因。

  小朋友,你是想做始祖鸟呢,还是想做不会飞的鸡?

科普小故事大全3

  京京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跟随老师到动物园去参观。小朋友们最喜欢到猴山看小猴子玩耍了,还特别喜欢在熊山逗黑熊、棕熊玩,喂它们东西吃;在鸟禽馆还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各种小鸟,听到那像唱歌一样的鸟叫声……可是他们最不愿意、也最不敢看的就要数猛禽了。他们看到大老鹰那弯锐的嘴和尖利的钩爪,都有点害怕了。

  为了使孩子们能正确认识这种鸟,老师请动物园的负责同志给孩子们做简单的介绍。那位负责同志说: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共有287种,单我们国家就有56种。它们差不多都靠吃活的或死的动物的肉来生活。

  美洲的兀鹫,可以说是鹰中最大的一种,它的身体有11公斤重,两个翅膀张开足有3米宽;还有一种飞得最高的喜马拉雅兀鹫,能在7000多米的山崖上自由飞翔;另一种飞得最快的游隼,当它发现快速飞翔的野鸭时,能以一秒钟100米的速度飞扑过去,把野鸭抓住。

  鹰的确是鸟类中最凶猛的,大雕能在转眼间捕获地面的野兽,甚至连狐狸和狼也难逃它的利爪。这些特点,是任何鸟都无法和它相比的。所以,人们又把鹰叫做“鸟中之王”。

科普小故事大全4

  池塘里来新成员 啦!有几条小鱼搬进了池塘里.和小青蛙、小乌龟一起生活了。它们非常友好.不一会儿就成了好朋友。

  到了晚上,它们都各自回到妈妈的身边睡觉了,可是一只淘气的小乌龟又夹找小鱼玩。鱼妈妈看见了,悄悄地对小乌龟说:“嘘,我的鱼宝宝睡着了,明天你再来和它一起玩好吗?”

  小乌龟不解地问夕:“可是……可是它并没有闭眼睛啊!”

  鱼妈妈告诉它:“我们鱼类睡觉是不闭眼睛的!”

  小乌龟惊讶极了,原来还有睡觉不闭眼睛的动物呀,真是太奇怪了!

  鱼不会像人或其它动物一样闭眼睛睡觉,是因为鱼的眼睛外面没有一层像眼皮似的眼睑,它们根本不会闭眼睛。 所以当你看见一条鱼睁着大大的眼睛静静地一动不动时, 它很有可能正在睡大觉呢!

  许多鱼类的肚子里都有个像气球一样的鳔,调节鱼鳔 中的空气量可以增减浮力。鳔膨胀便上浮,变小则下沉。大 部分鱼类,在身体的两侧都有一列小孔穴,那就是侧线,它能使鱼感觉出水的流动或震动等。

科普小故事大全5

  水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人们的生活真是一刻都离不开水。但是作为饮用水的只能是淡水,海水由于很咸是无法饮用的。那么,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呢?

  海水之所以是咸的,主要原因是海水中含有各种盐分,其中大部分是氯ǜ化钠,还有少量的氯化镁、硫酸钙等。其实,在海洋刚形成的时候,海水和江河湖水一样,都是淡的,后来,雨水不断冲刷岩石和土壤,并把岩石和土壤中的盐类物质冲入江河,而江河的水流到大海,使海洋中的盐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海中水分不断蒸发,而盐分几乎不会蒸发,这就使盐的浓度越来越大,于是,海水就慢慢变咸了。

科普小故事大全6

  世界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护,有的是咸水湖,有的是淡水湖,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其中有的湖泊贮藏着丰富特殊的化学药品,形成了化学药品湖。

  水银湖前苏联的兴顿山里有一个湖泊,人离它四五百米时,便会感到恶心、头晕、呼吸困难,如不及时离开就会窒息而死。用来湖里贮藏着大量的水银,散发出大量的汞蒸汽,如人和动物接触久了,就会中毒死亡。

  酸湖意大利西西里岛有一个湖,湖底有两口泉眼喷出了强酸,因而整个湖的湖水变成了腐蚀性极强的“酸水”,算的浓度很大。这种酸的浓度很大的湖水,可以杀死一切生命,有人又叫它死湖。

  碱湖前苏联乌拉尔有一个湖,湖水含有咸味。原来这里的水含有碱和氯化钠。若干洗衣服,只要将衣服浸在水里揉搓,不必用洗涤剂便能洗得很干净。

  盐湖亚洲西部的死海是含盐最多的湖,这里的湖水每升含盐272克。由于湖水含盐多,密度很大,能将人托起。

  硼沙湖智利的亚特斯柯教湖,湖面似一片白茫茫的浮冰覆盖在湖上,湖水内含有大量的很有用的硼沙〔Na2B4O5(OH)4·8H2O〕。

  荧光湖在拉丁美洲西部印度群岛的巴哈马岛上有个“火湖”,湖水闪闪发光,就像燃烧时冒出的“火焰”一样。这个湖的水里含有大量的荧光素,如果你要信手拨动湖水,便会“火化”四溅,这是由于荧光素所引起的。

科普小故事大全7

  一只蚊子和一只苍蝇都被蜘蛛网粘住了,苍蝇试图逃走,可是越挣扎粘得就越紧。 蚊子说:“我早就试过了,根本没用。我现在惟一的希望就是等蜘蛛来时,也把它自己给粘住,大不了我们同归于尽!”一会儿,蜘蛛回来了,它看见网上粘住了两只飞虫很高兴,于是迅速地爬到网上把蚊子和苍蝇统统吃掉了。可怜的蚊子临死也没弄明白,为什么蜘蛛没有被网粘住。

  蜘蛛能吐出粘粘的丝织成网,来捕捉飞行的小飞虫。一旦有哪只小虫不幸碰到了蜘蛛网,就会被牢牢地粘住, 等待着自己即将成为蜘蛛的美味佳肴。但是为什么蜘蛛 自己不会被网粘住呢?原来,蜘蛛的脚上涂有一层薄薄的油,它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有了这层油,它就可以在网上行动自如,不怕被粘住啦!

科普小故事大全8

  声音是空气中每秒20至2万次的振动。地球上有声音,是因为振动着的物体把振动传给空气,空气再把振动传播开来,形成声音。所以,声音存在的必要条件有两个:一个是要有声源,另一个是要有传播声音的媒质,二者缺一不可。月亮上可以产生振动,但月亮上没有空气,振源的振动传不出去,当然月亮上就听不到声音了。那儿是一个十分寂静的世界。

  要证明月亮上没有声音并不难,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闹钟放在有抽气设备的玻璃罩里,当罩内的空气没有被抽出时,我们能听见闹钟的滴答声;当空气逐渐被抽出时,滴答声逐渐减弱;当空气十分稀薄时,滴答声就听不见了。如果没有空气把声音传出来,即使闹钟的滴答声一直在响,我们也听不见。

  对于传播声音来说,月亮上的条件与抽出空气的玻璃罩内的情况相似。所以月亮上就是有振动,也没有声音。

  1969年7月21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在月球上,两名宇航员虽然近在咫尺,也只能靠无线电来通话。

科普小故事大全9

  蛤蟆吃西瓜

  有一只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

  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蛤蟆心里真着急呀!

  这一天,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看到这么大的西瓜,就帮蛤蟆想办法。青蛙说:"我们用石头砸西瓜吧!"蛤蟆想了一下,"不行。一砸西瓜就碎了。" 青蛙又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来用刀砍西瓜吧!"蛤蟆又想-下,"还是不行,哪来这么大的刀呢?我们又怎么扛得动?"

  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旁边去玩。在路上,它们捡到一根竹管。蛤蟆看着竹管,一下子想出了好办法。

  蛤蟆和青蛙把竹管插进了西瓜,红红的西瓜汁立刻从竹管的另一头流了出来。蛤蟆和青蛙吸呀,吸呀,西瓜汁真甜。它们喝饱了,肚子都胀得圆鼓鼓的,西瓜汁还在流。于是,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个水笼头,可以随时开关。它还在竹管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

  小动物们看见牌子,部来了,他们排起了队,轮流喝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科学道理:西瓜的水分很多,吃起来很甜。

科普小故事大全10

  要看处于什么生长阶段。像工具书那样笼统地说向日葵“常朝着太阳”,是不准确的。

  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的确是向日的,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不过并非即时的跟随,植物学家测量过,其花盘的指向落后太阳大约12度,即48分钟。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在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在阳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向日葵背光一面含量升高,刺激背光面细胞拉长,从而慢慢地向太阳转动。在太阳落山后,生长素重新分布,又使向日葵慢慢地转回起始位置,也就是东方。

  但是,花盘一旦盛开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了。为什么最后要面向东方而不是其他方向或朝上呢?这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向日葵的繁衍有益处。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30摄氏度,就会被灼伤,因此固定朝向东方,可以避免正午阳光的直射,减少辐射量。但是,花盘一大早就受阳光照射,却有助于烘干在夜晚时凝聚的露水,减少受霉菌侵袭的可能性,而且在寒冷的早晨,在阳光的照射下使向日葵的花盘成了温暖的小窝,能吸引昆虫在那里停留帮助传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