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笔记 泊船瓜洲笔记六年级下册

这是泊船瓜洲笔记,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泊船瓜洲笔记第1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泊船瓜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欣赏歌曲《故乡的云》。(课件播放音乐,并出示歌词。)

2、谈话:这首《故乡的云》,使我们听到了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这种思乡之情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从古至今,未曾间断。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共同感悟王安石的思乡情结。(课件:课文插图,课题,配古筝曲。) 课文插图《泊船瓜洲》

二、出示目标。

以读触情,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2、读中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三、学习指导。 初读,读准字音。 细读,感悟诗情。 品读,用词精妙。

四、学习古诗。

(一)播放课件,听朗读,简单介绍诗人。

(二)初读古诗。 师: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上两遍,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读得字正腔圆。 生:自由读古诗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哪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听? 师:这首诗中有六个多音字,你读对了五个,很了不起!“间”在这读第四声,在这是间隔的意思。谁能用这个音组个词? 师:你的积累真丰富,一口气说出了四个词语!我们读古诗,不但要把音读准,还要尽可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你们试试!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师:同学们,想要把古诗读得有韵味,其实是有窍门的,读时,一声和二声的音拖长读,三声和四声的音读得短一些,这样长短相间,诗的节奏感就出来了,你们试试! 师:谁再来读给大家听?

(三)细读古诗。 师:请大家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想想诗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师:谁来说说诗的前两行的大概意思。

生:京口和瓜洲仅一江只隔,而京口到钟山也只隔着数重山。

师:说得很到位!在这两行诗中有三个地名,能在简图上标示出来吗?(师在黑板上画长江简图,并大概标注三个地名的位置) 一生在黑板上标出

师:你会从书中找原因,非常会学习!看着这幅简图再说说前两行诗的大意。

师:同学们,在你们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 一部分学生说近,一部分学生说远 师:你来说说近的原因

生1:我通过“一水”知道,那么宽的长江在作者看来仅仅是一道水罢了,所以他离家近,并且他想家。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来体会,并且体会得很深刻

生2:我还通过“只隔”一词体会到诗人离家近,就是仅仅隔着几座山。 师:那认为远的同学能不能说说理由呢?

生:长江那么宽,山路那么难走,再说古代交通又不便,所以说很远。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可在作者看来又为什么那么近呢?由此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作者他特别想念他的家乡,家乡就在他的心里装着,所以实际距离再远,可在作者看来都很近。

师:你设身处地在为作者想,你体会到了他想家的情,真好!

生:我觉得作者他想家,想亲人

师:是呀!通过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到

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行诗诗!

师:后两行的大意是什么? 生: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

(四)品读古诗

师:说得很好!请大家看这行(出示幻灯片):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这个“绿”,能不能把 它换成其它字?(吹,拂,碧,到,满)

师:其实,王安石在写诗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些字,但他最后选择了“绿”,你们知道为什么?

师:我们的家乡虽然不在江南,但一个“绿”字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风光。 (放录像,欣赏江南美景)

师:美吗?于是王安石改字的故事传开了。通过王安石改字,你觉得我们可以向他学什么? 师:多美的春天呀!同学们,这个又字,我们不能忽视,就是这个“又”字,让诗人不由得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可我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呀?诗人他怎能不想——

生:(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遥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家乡的亲人,诗人他怎能不问—— 生:(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诗人就这么想着,望着,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一丝丝甜蜜的回忆又掠过心头,一处处揪心的场景弥漫在胸中。同学们,诗人在家乡会度过哪些难忘的时光,你们能想到吗?请用“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的日子,诗人在干什么,感受是什么”来写诗人在家乡生活的一处场景。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师:谁先来汇报一下?

生1: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诗人和家人一起去郊游,他们是多么幸福! 师:你是一个用心感受生活的孩子!

生2: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诗人和家人坐在庭院里,一边赏月,一边聊天,生活是多么美好!

师:团团圆圆一家亲,多么温馨的画面!

生3:我仿佛看到了那是雨后初晴的一天,诗人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泛舟湖上,饮酒品诗,是多么的惬意!

师:是呀!和朋友在一起的日子是特别让人难忘的!同学们,诗人现在泊船在瓜洲,和家人团团圆圆,尽享天伦之乐还能吗?

生:不能

师:眼前只见(出示幻灯片)——

生(男):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和朋友一起饮酒品诗还能吗? 生:不能 师:眼前只见(出示幻灯片)——

生(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一切都已远去,相伴诗人的只有这轮明月,只有这轮明月呀!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诗人肺腑的仰天长问,是诗人刚刚离开家就来问明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要问诗人的吗?

生1:我想问:诗人你那么舍不得离开家,为什么还要离开呢?

生2:诗人他为什么要离开家? 师:相信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疑问,老师准备了一段资料,相信同学们读过之后就会明白。(出示幻灯片)

资料: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领导变法。变法对富国强兵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守旧派的反对。1074年,王安石无奈辞去宰相职务,任江宁知府。1075年2月,宋神宗再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官场的复杂,前途的迷茫,使王安石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宋神宗都不批准。这年春天,迫于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

师: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明白什么了?

生1:诗人他被逼无奈才离开了家,所以他特别不愿离开家

生2:诗人他极不情愿离开了家,他其实不想去当宰相

生3:诗人是身不由己的,皇帝的话他不敢不听

师:你们有着很强的感悟力!是呀,通过这段资料,我们读出了一个被逼无奈的王安石,一个身不由己的王安石,一个无可奈何的王安石。诗人他无可奈何离家而去,只好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1: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身不由己离家而去,只有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2: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被逼无奈离家而去,只能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3: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恋恋不舍离家而去,发自肺腑地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全体: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有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诗人对家乡无限的留恋之情!

生2:诗人思念家乡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生3:诗人是多么想家,舍不得亲人!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用自己的心去体悟诗人的心!现在请全班同学起立,把自己当成那位站在江畔遥望明月,深深思念家乡的诗人一起吟诵《泊船瓜洲》。(配乐朗诵)

五、课堂训练。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

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总结升华。

思乡是一簇泪,飞溅的泪花会将秋阳下的杜鹃花瓣打落。思乡是一屡愁,会叫人一夜间白发满头。思乡是一抹绿,无论春夏秋冬,它依然保持着生命的原色„„同学们,思乡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大家课下可以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词;同学们也可以给远方的亲人写封信,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泊船瓜洲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泊船瓜洲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泊船瓜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欣赏歌曲《故乡的云》。(课件播放音乐,并出示歌词。)

2、谈话:这首《故乡的云》,使我们听到了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这种思乡之情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从古至今,未曾间断。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共同感悟王安石的思乡情结。(课件:课文插图,课题,配古筝曲。) 课文插图《泊船瓜洲》

二、出示目标。

以读触情,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2、读中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三、学习指导。 初读,读准字音。 细读,感悟诗情。 品读,用词精妙。

四、学习古诗。

(一)播放课件,听朗读,简单介绍诗人。

(二)初读古诗。 师: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上两遍,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读得字正腔圆。 生:自由读古诗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哪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听? 师:这首诗中有六个多音字,你读对了五个,很了不起!“间”在这读第四声,在这是间隔的意思。谁能用这个音组个词? 师:你的积累真丰富,一口气说出了四个词语!我们读古诗,不但要把音读准,还要尽可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你们试试!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师:同学们,想要把古诗读得有韵味,其实是有窍门的,读时,一声和二声的音拖长读,三声和四声的音读得短一些,这样长短相间,诗的节奏感就出来了,你们试试! 师:谁再来读给大家听?

(三)细读古诗。 师:请大家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想想诗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师:谁来说说诗的前两行的大概意思。

生:京口和瓜洲仅一江只隔,而京口到钟山也只隔着数重山。

师:说得很到位!在这两行诗中有三个地名,能在简图上标示出来吗?(师在黑板上画长江简图,并大概标注三个地名的位置) 一生在黑板上标出

师:你会从书中找原因,非常会学习!看着这幅简图再说说前两行诗的大意。

师:同学们,在你们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 一部分学生说近,一部分学生说远 师:你来说说近的原因

生1:我通过“一水”知道,那么宽的长江在作者看来仅仅是一道水罢了,所以他离家近,并且他想家。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来体会,并且体会得很深刻

生2:我还通过“只隔”一词体会到诗人离家近,就是仅仅隔着几座山。 师:那认为远的同学能不能说说理由呢?

生:长江那么宽,山路那么难走,再说古代交通又不便,所以说很远。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可在作者看来又为什么那么近呢?由此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作者他特别想念他的家乡,家乡就在他的心里装着,所以实际距离再远,可在作者看来都很近。

师:你设身处地在为作者想,你体会到了他想家的情,真好!

生:我觉得作者他想家,想亲人

师:是呀!通过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到

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行诗诗!

师:后两行的大意是什么? 生: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

(四)品读古诗

师:说得很好!请大家看这行(出示幻灯片):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这个“绿”,能不能把 它换成其它字?(吹,拂,碧,到,满)

师:其实,王安石在写诗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些字,但他最后选择了“绿”,你们知道为什么?

师:我们的家乡虽然不在江南,但一个“绿”字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风光。 (放录像,欣赏江南美景)

师:美吗?于是王安石改字的故事传开了。通过王安石改字,你觉得我们可以向他学什么? 师:多美的春天呀!同学们,这个又字,我们不能忽视,就是这个“又”字,让诗人不由得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可我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呀?诗人他怎能不想——

生:(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遥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家乡的亲人,诗人他怎能不问—— 生:(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诗人就这么想着,望着,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一丝丝甜蜜的回忆又掠过心头,一处处揪心的场景弥漫在胸中。同学们,诗人在家乡会度过哪些难忘的时光,你们能想到吗?请用“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的日子,诗人在干什么,感受是什么”来写诗人在家乡生活的一处场景。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师:谁先来汇报一下?

生1: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诗人和家人一起去郊游,他们是多么幸福! 师:你是一个用心感受生活的孩子!

生2: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诗人和家人坐在庭院里,一边赏月,一边聊天,生活是多么美好!

师:团团圆圆一家亲,多么温馨的画面!

生3:我仿佛看到了那是雨后初晴的一天,诗人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泛舟湖上,饮酒品诗,是多么的惬意!

师:是呀!和朋友在一起的日子是特别让人难忘的!同学们,诗人现在泊船在瓜洲,和家人团团圆圆,尽享天伦之乐还能吗?

生:不能

师:眼前只见(出示幻灯片)——

生(男):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和朋友一起饮酒品诗还能吗? 生:不能 师:眼前只见(出示幻灯片)——

生(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师:一切都已远去,相伴诗人的只有这轮明月,只有这轮明月呀!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诗人肺腑的仰天长问,是诗人刚刚离开家就来问明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要问诗人的吗?

生1:我想问:诗人你那么舍不得离开家,为什么还要离开呢?

生2:诗人他为什么要离开家? 师:相信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疑问,老师准备了一段资料,相信同学们读过之后就会明白。(出示幻灯片)

资料: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领导变法。变法对富国强兵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守旧派的反对。1074年,王安石无奈辞去宰相职务,任江宁知府。1075年2月,宋神宗再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官场的复杂,前途的迷茫,使王安石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宋神宗都不批准。这年春天,迫于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

师: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明白什么了?

生1:诗人他被逼无奈才离开了家,所以他特别不愿离开家

生2:诗人他极不情愿离开了家,他其实不想去当宰相

生3:诗人是身不由己的,皇帝的话他不敢不听

师:你们有着很强的感悟力!是呀,通过这段资料,我们读出了一个被逼无奈的王安石,一个身不由己的王安石,一个无可奈何的王安石。诗人他无可奈何离家而去,只好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1: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身不由己离家而去,只有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2: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被逼无奈离家而去,只能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3: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恋恋不舍离家而去,发自肺腑地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生全体: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有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诗人对家乡无限的留恋之情!

生2:诗人思念家乡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生3:诗人是多么想家,舍不得亲人!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用自己的心去体悟诗人的心!现在请全班同学起立,把自己当成那位站在江畔遥望明月,深深思念家乡的诗人一起吟诵《泊船瓜洲》。(配乐朗诵)

五、课堂训练。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

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总结升华。

思乡是一簇泪,飞溅的泪花会将秋阳下的杜鹃花瓣打落。思乡是一屡愁,会叫人一夜间白发满头。思乡是一抹绿,无论春夏秋冬,它依然保持着生命的原色„„同学们,思乡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大家课下可以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词;同学们也可以给远方的亲人写封信,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泊船瓜洲笔记第2篇

(一)学习前两行诗

  1、学生朗读古诗,找出哪一个字写诗人想回家?(还)

  2、诗人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我们先来看题目。

  3、“泊”是什么意思?汽车停站,能否说“泊”站?

  4、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读一、二行诗。

  5、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教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学生在图上指出瓜洲的位置

  6、“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

  把“一水”放在前面可以怎么说?还有什么说法?(京口瓜洲被一条长江隔开了)还有几种说法?

  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种说法,说明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解释古诗。

  7、齐读第二行诗,钟山在什么地方?(在图上画出)

  “数重山”是什么意思?这一行诗连起来怎么说?

  8、从“一、只、数”可以看出什么?(离家乡不远)

  京口是在对岸,可以看得见,那么钟山与诗人有什么关系?

  9、我们刚才抓住了“一、只、数”来理解,那么这两行诗该怎么朗读呢?学生练读。

  10、诗人离家很近了,应该怎样?(靠家近应该还)

  11、用“靠家近应该还”的语气再读这两行诗。

  (二)学习后两行诗

  1、读三、四行诗,这里有一个字较难理解:“绿”是什么意思?整行诗的意思怎么说?可以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这句话说得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绿装)

  “又”是什么意思?说明诗人离开家的时间……

  这句话写出诗人怎样?用三个字概括。(离家久)

  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怎么说?(更该还)

  2、朗读第四句诗,这句诗中有哪些字不理解?(学生说出不理解的地方逐一解决)

  这句诗的意思该怎么说?加上感叹词把这句话说得更好些,该怎么说?

  把“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

  (明月是圆圆的,代表团圆,“明”字更能突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让我们怀着想念家乡的感情朗读这两行诗。

  3、一、二行诗我们说“靠家近应该还”,第三行诗说“离家近更应还”,最后一句该怎么说?(思家切)从“何时”看出诗人能不能回去?(不能),后面三个字该怎么说?(何时还)

  4、这时你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还)教师介绍原因。

  5、齐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6、师:这首诗最受后人推崇的是这首诗中有个字写得最好,(“绿”字)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教师介绍故事)

  把“到、过、入、满”代入诗句进行评价。

  从诗中的“绿”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勃勃生机)这个“绿”字还让我们想到许多诗句(师朗读写春天的诗句)

  7、练习

  选词填空

  (1)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泊船瓜洲笔记第3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确立以下教学重难点:

  通过查资料自学,体会诗人的表达思想感情。品味欣赏绿还等字在诗中的作用。

  

  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辅助用具。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插图。

  

  1课节。

  

  一、激情导入,剖析课题

  1、(师)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学生在班级中相互汇报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总结)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如《古朗月行》,《静夜思》

  3、(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4、剖题:

  ⑴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⑵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⑶理解题目的意思。

  ⑷由课题引出问题。

  5、与学生一起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老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说、背、做、写的学习方法。

  二、读诗

  1、读诗歌,感知内容:

  ⑴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⑵指名读,正音:

  间、重、还

  ⑶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⑴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

  (点击幻灯片)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⑵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山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⑶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⑷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

  ⑸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⑹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⑺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3、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或者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由教师范读,帮助学生

  领悟。

  三、背诵

  1、试背。

  (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进行试背。)

  2、全班进行汇报背诵的结果。

  四、说说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四人一组交流,结合资料讨论,写下收获和疑惑。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2、体会诗的情感,深入推敲:

  ⑴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上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⑵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⑶小组简单交流:

  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⑷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逛街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

  ⑸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对前途的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⑹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推敲诗中诗人所用的一些词语之妙处,并通过形象的位置图展示出当时作者所在地,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做做

  学生在体会诗的意境后,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同学们大多数会采用朗读、书画、戏剧表演等形式来表达当时的意境。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先由学生自己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概括。

  总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七、知识拓展延伸(课堂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老师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桥)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泊船瓜洲笔记第4篇

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二、读诗文,明诗意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学生:拿出词典,动手查“间、重、还”的几种读音及每种读音所表示的意思。

老师:出示课件作补充,你们看,瓜州在这儿,京口在它的对岸(江南),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无锡市。京口和瓜州,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四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所以应读一声。再看钟山在京口的西边(在南京)。王安石的家就在钟山南面的半山园。这个“重”这会儿你一定能读准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