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公开课教学设计 竹石优质课课堂实录
这是《竹石》公开课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诗方法自主探究诗意,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
2、 补充4首同题诗词,引导学生走近作者,了解作者,通过思辨进一步感知、立体感悟诗人的高尚志趣。
3、 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诗方法自主探究诗意,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初晓题画诗
师:历代文人画士之中,爱竹的人大有人在,竹诗竹画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要论数量之多,格调之高,都莫过于清代画家、诗人郑燮,因号板桥,又叫郑板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题画诗,板书课题《竹石》。顾名思义,这是诗人题写在他的画《竹石图》上的一首诗。
二、迁移学法 自读自悟
1、按照我们掌握的学古诗的方法,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这首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讨论。
自学提示
(1)、读准字音,把这两首诗读通读顺。
(2)、遇到不理解或难理解的词句,用笔画下来,想一想是什么意思。可以联系课文注释、课文插图,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3)、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诵读诗文。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哪里不理解,我们来探讨探讨。
预设:读懂了竹石的生长环境竹石的坚定顽强的精神
预设:答疑解惑:咬定 任
咬定:狠狠地咬住 形容竹根牢牢扎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任:任凭,随便(用组词法、近义词法来解决“任”字的含义)
三、品析关键词,揣摩“竹”意
1、你从哪里读出了竹石的坚定顽强的品质呢?
教学前两句:
(预设: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句,“咬定”一词,表示牢牢扎根,“立根”“破岩”说明它生长环境艰苦至极,能够读出它的顽强品质。)
(1)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出竹石的顽强。(指名读前两句诗,相机指导朗读)
(2)你能给竹子和破岩前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这个画面吗?
(3)这样的竹子,给你带来的感觉是——很坚强。
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想象一下,在岩石与岩石细小的缝隙间,一株小小的竹苗,努力的扎根,一次次用力的生长,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教学后两句:
(预设:“千磨万击”说明竹子经历很多次磨难,“任”这个词感受到竹石毫不畏惧)
追问:千磨万击,指的是一千次磨砺,一万次打击吗?
“千”“万”是夸张语,虚指很多,可以说无数次。古诗中常有这样的用法。如李白笔下借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的写法,形容愁思之长;再如杜甫笔下“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来形容花儿繁茂,春光烂漫。成语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用法,比如:形容有很多话要诉说,可以说——千言万语;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可以说——千军万马
想像一下,竹子可能遇到怎样的折磨击打?读出来,读出竹的不怕任何击打的刚直不屈来(相机指导朗读)
2、《竹石》是一幅清雅的画,更是一首坚定的诗,它带给我们如此的震撼。全班齐读整首诗。
3、这是一篇咏物诗,托物言志手法,我们并不陌生,那么透过文字,你觉得诗人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像竹石一样刚直不阿的人 在逆境中顽强生存的人……
或许,当你再一次观赏竹子的时候,会想到一个古老的字——竹,会想到一个刚直的诗人——郑燮,会想到一首厚重的古诗——竹石。全班齐读整首诗。
小结:郑燮晚年的这首题画《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所以,诗中写的是竹,而要表达的却是——自己的情感。
四、串以“竹”词 走进诗人
郑板桥一生痴爱竹子,不仅写竹入画,画竹传情,更指竹作诗,咏竹言志,堪称古往今来,第一咏竹诗人,可与陶渊明之咏菊相提并论。他的咏竹之诗,多与他的从政经历有关,请同学们根据资料包中的材料,自学下面这四首诗,感受诗人对竹的那份痴爱。
1、小组合作学习咏竹诗一组,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资料包:
郑燮早年出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官清廉,关心人民疾苦。在潍县知县任上,他曾写下这样的一首咏竹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后来,因为在饥荒年岁擅自开仓赈灾,郑燮得罪了潍县当地豪绅和上司,获罪罢官。临行前,县里的士绅、百姓盛情挽留,当即画了一幅墨竹图并题诗留赠,以明心迹。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náng tuó)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注释:囊橐(náng tuó):袋子,这里指行李财物。
对于恶势力,诗人刚直不阿、宁折不弯,无惧无畏,在一首《题画》诗中,他托物言志,发出了豪迈的战斗宣言:
秋风昨夜渡潇湘,斛石穿林惯作狂。
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另一方面,诗人也自甘淡泊,决心像竹子那样,自我激励,绝不攀附权贵。
竹
一节复一节, 千枝攒(cuán)万叶。
我自不开花, 免撩(lio)蜂与碟。
晚年,他曾用一首诗总结了自己画竹的经历: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rng)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2、交流汇报:你读懂了什么(开放题,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总结:
郑板桥的咏竹诗意境隽永,既有深刻的哲理性,又饱含诗人炽热的情感。尽管隔着两百多年的光阴,品读他的这些诗作,我们依然能够体会诗人落笔那一刻的感悟,理解蕴藏其间的那一份爱憎与坚持。
五、回归生活,引发“竹”思
1、图说国人对“四君子”的爱。
(解说词)竹同梅、兰、菊合成“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成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出示图片),明代黄凤池有《梅竹兰菊四谱》。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你看,人们对“竹”多么情有独钟!
2、师:学习至此,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竹、赞美竹吗?
师:是啊,“竹”在汉语的世界里就成了一副清雅的画、一首坚韧的诗、一种不屈不挠的中国文化。
六、学法总结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以竹为媒,穿越古今,更加立体地了解了诗人郑板桥。或许今后,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以李白的生平为序,透过诗词,串起诗仙的恣意人生。我们还可以,以空间为序,沿着他们拜访过的每一个地点,品读大诗人杜甫、苏轼留下的每一个诗篇,一起咏叹唐诗宋词的美好,一起回忆千年的过往。下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