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简短50字
课堂教学反思 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堂教学反思 1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堂用到的两个谜语,起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在班级进行交流,不仅有利于资料共享,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是不可想象。”学生通过思考课文所引用的神话传说,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4、学贵有疑:
因为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学生肯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我主要还是让他们自己解决。
总之,在学习这一课,我给学生充分的自主,不仅强调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获得,还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充分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我一定会积极反思,使师生在共同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课堂教学反思 2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学生们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堂教学反思 3
忙碌的日子让人感觉很充实。就在20xx年钟声即将敲响时,我们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结束了。这是个特别的学期,因为我们在新一轮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失败、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现静心思考,自己也确实在历练中又成长不少。
春种秋收。重新翻开自己“构建高效课堂”的记录本,从8月17号开始,学生分组、组员分工、组长职责、课堂参观、课堂流程指导、预习作业指导、学案的学习与使用、展示中教态与语言指导、小组长培训、组员合作学习、课堂常规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历历在目。为了课堂的高效,我们像辛勤耕作的农民一样确实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现在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收获的季节,不能说硕果累累,也不能说收获成功,但是我们确实感受到了进步,从开始的迷茫与不知所措到现在的信心十足,是我们师生共同的收获。
综合分析一下,在我的高效课堂实践中,让学生受益最深的是课堂评价制度,和课前与课上的板面默写。良好的课堂评价制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班级里,我采用表格与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评价表格,评价项目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课前展示、总评四个环节,针对学生的表现每节课及时评价,由组长及时记录,组员监督,加分与扣分基数是5分,每月合计一次,进行班级表彰。其中课前展示这一部分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背诵与书写。每节课前都有学生自觉找我背诵对话,表演对话,课前书写参与率也越来越高,每节课大概都有80%左右的学生到板面上默写单词,不仅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书写,学生书写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借这个书写的热潮,我便由开始学生自由默写,转化到每节课前规定书写范围,让学生的书写面逐渐扩大,由单词到句子,练习更全面。
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的高效课堂从开始的预习、展示、达标三课时发展到今天的精讲、展示、小达标综合的一课时,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与飞跃。杜郎口中学十年发展的成果正是我们今天整合后的课堂,作为英语,一门特殊的学科,学生的展示与教师的引导和精讲是分不开的。没有教师的正音,学生很难解决难点发音;没有教师口语对话的示范引导,学生很难置身与对话情境中加以拓展运用;教师和学生口语交流少了,学生很难学以致用,而只限于同学间的交流程度。所以,在以后的高效课堂中,结合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要把精讲有效到结合到学生的展示当中,而且展示内容尽量避免以往面面俱到的全盘展示,要侧重与每单元的对话展示,突出学生的口语训练。
教育发展到今天,一直在改革,在创新。作为一线的实践者,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次备课,常抓不懈的做好学生培训与养成教育,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进而达到我们课堂实际意义的高效。改革路上任重而道远,做总比说的难,但相信只要努力付诸于行动,一定会有所收获。
课堂教学反思 4
《她是我的朋友》一文的教学重点除生字词的掌握外,另一点便是要求着力于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从而分析人物性格!但是这并不是把这些重点词句都拿出来给学生分析,而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读句子,画词语,从个性化的读中感悟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个例句,让学生默读,自主感悟句子,接下来通过朗读把个人的体会读出来,并通过引导他:“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理清自己的从哪里感受到的,从而归结出,刚才是从读当中重读了某些词语,就是抓住了重点词句体会人物,这个学习方法是在学生的学中总结的,从引导当中水到渠成的,并适时评价“你已经学会了这种方法。”这样,其它学生也有了模仿的对象和适当的刺激,有了读的欲望和思考的动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课堂教学反思 5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
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2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
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天安门、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课堂教学反思 6
1.教学情境的反思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笔者在讲授《声的利用》这节课时,经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后采用“小步走”的教学方式。开篇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如:夏日,若听到隆隆雷聲意味着什么。清晨,闹铃响起意味着什么。诸如此类,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事例。笔者设计利用简单的事例引入课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举出其他关于生活中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事例。事与愿违,一是笔者忽略了学生对生活中这类现象观察不足;二是初中学生羞于表达;三是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更乐意观看新事物新现象。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物理课堂情境的创设要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有启迪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反思总结在今后上课时应多考虑学生的认知与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本节课,笔者认为此环节利用多媒体放映相关图片、视频等使物理知识更加形象、直观、生动。进而达到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
2.实验教学的反思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演示教学可以对科学发现的过程进行还原,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与规律。对于某些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只用言语是介绍不清的,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通过实验则会使学生更清楚。本节课中声音具有能量。声音为什么会有能量?声音具有能量是如何体现的?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笔者做了两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一:“演示声能灭火”。用装羽毛球的纸筒,剪下一段(两端开口),在任意一端用气球蒙住,用橡皮筋扎紧,另一端对准正在燃烧蜡烛的烛焰,轻弹橡皮膜,发现烛焰晃动;加大力度弹动,发现烛焰晃动加剧,直至熄灭。该实验仪器为自制教具,器材简单,贴近学生生活,实验现象明显,学生情绪高涨,精力集中。
演示实验二:将两个相同的.音叉并排放好(没有接触),乒乓球靠着音叉B,当敲响音叉A时,观察乒乓球的变化,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此时笔者内心焦灼,不知所措,急于将实验做成功,开始慌忙的摆弄实验器材。此时已无暇顾及学生,直到实验现象明显,几分钟后,发现课堂已经乱成一锅粥。显然,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演示实验。
笔者进行了深刻反思。首先,课堂中需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演示实验目的在于展现物理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最后,物理实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复杂性、可变性等,试做过程中找出多种可变性。适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弥补现场演示不足。
3.习题教学的反思
习题教学无论在新课讲授还是复习课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练习题在新课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巩固知识点。因此,在新课教学中练习题应结合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合理设置。
笔者在准备这节课时,分析教材并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设置了数十道题目,包括选择、填空等。分为两个梯度:一是基础概念理解,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二是从基础概念理解到知识技能提升,逐渐上升呈现阶梯状,从知识与技能目标向过程与方法目标过渡,最后升华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4.个人经验的反思
通过“声的利用”这节课的教学,笔者的教学功底不够强,经验不足。表现在引入新课平铺直叙,不够生动,未能做到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中提问不够明确,出现学生对于笔者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应答。讲解演示实验时,急于将实验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将实验器材做了介绍,就开始演示实验,在讲解实验时,应注重对实验原理及制作过程的讲解,尤其是自制实验仪器,鼓励学生课下亲自动手制作,同时也是新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炼,尤其是过渡语句,偏爱多媒体课件,还需再多加练习,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需改掉这个习惯。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后,笔者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还应该多进行学习。观摩有经验的老教师上课,希望随着教学时间增长,笔者青涩的教学水平,在不断学习与反思中走向成熟。
课堂教学反思 7
教学反思是地理教学活动的延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成绩的有效手段。笔者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地理课堂反思中应反思的内容,对地理教学中的教学反思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反思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反馈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学情的一种重要手段。好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更垒面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帮助老师准确的调节教学节奏,改变教学方法,变化教学技巧,在教学中只有不断进行反患,才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课堂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白我超越。
一、对课堂师生角色的反思
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反思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由精神的需要。反思学生是否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学生是香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到“长江沿江地带”和“黄土高原”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让学生自己分析和思考,尔后学生纷纷发青,各抒己见。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并且使学生自己感悟出环境被破坏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经常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自己的预期设计有比较大的差异,课后分析,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过于理想化,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针对学生认识现状和接受能力以及当时的教学情景,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T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比如“季风”这节内容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存在,这节内容的知识很重要而且涉及到有关判断风向、其他洲的景观等,怎样把要学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兴趣有机结合并很好的调动起来?我设计跟我们本土有关的问题导入,先示西亚、非洲和上海的景观图,再问:和上海同纬度的西亚、非洲是沙漠景观,。可我们上海怎么是河湖密布,耕作业发达,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对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这样与众不同之处,学生一下子兴趣大增,议论纷纷,想马上知道个究竟。我公布答案:这是归功予受季风(夏季风)的影响,接下来的教学学生带着找谜底的心情去探究、主动学习的成效显而易见。
三、对地理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也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去反思去分析,怎样才能更合理的促进学生内在素质的发展,怎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比如我在讲交通运输中的点时,我没有用教材中的材料,而是以我们县三大汽车站为例,以过去的区位与现在的区位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汽车站的区位选择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同时提出我镇规模扩大和两大交通干道的建成,又将如何影响我镇汽车站的区位呢?又该如何布局才更为合理有效呢?我认为,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师对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师还必须有较高的教育和研究能力,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控制能力,并有利于展开教学、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分析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四、对学生知识掌握实际情况的反思
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处理,制定出目标、重点与难点等。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碰到设计的目标与学生的掌握有较的差距。在进行“地球的运动”章节的教学设计时,原先我是这样的:课时定6课时,按照教学设计的步子走,循规蹈矩,知识点全部讲好后再上一节练习课。结果,做到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短的知识点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无法解题,把课堂上学的都“忘记”了,其实是当时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根据的实际,我首先把基础打好,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Fh表及里把知识点传授。
在后的实际教学中我用经纬仪演示把学生初中学过的地球、地图知识点重新热一下,这样的实物演示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大有帮助而且充满好奇。知识点南浅入深,层层递进:南黄赤交角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纬度变化一四季的更替,注重在黑板上边画边讲结合经纬仪实物演示,并且讲练组合,每一个难懂的知识点讲好就练习。讲练组合一来可以检验学生掌握得如何,不懂再讲解。二是就某些练习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三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我适当点拔能顺利的攻克难题,自信大增,不知不觉中学生很好的掌握比较难懂的知识。所以,对于那些抽象理解性强的知识,教师应该根据每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而不是一个教学设计使用终身。
五、对地理教学反馈的反思
地理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反馈最主要来源于练习,练习也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通过练习,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反思教师给学生的地理作业是否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是否对学生终身能力发展有帮助。因此作业反馈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和培养,正如占语所说“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课堂教学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课堂教学反思 8
一、课堂英语化
尽量避免用母语进行教学,是进行外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小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之一。尽管他们刚涉及英语,掌握的单词和句型甚少,但我们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由于这时所学一般都是词义具体的单词和简单句子,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直观手段来教,帮助学生尽快对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情景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首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建立如Dailytalk或2-4人一组的Makedialogues等制度,来加强英语课的语言氛围。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简笔画、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创设情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模拟性交际,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教学内容。再次,通过游戏活动来表现情景。游戏活动能使抽象语言内容变成一种具体、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步骤规范化
这里所说的步骤规范化,并非是一堂课的结构或教学的一种模式,而是指根据英语学科内容本身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步骤。第一应是让学生形成音和义的联系;第二是形成音、义和形的联系;然后形成音、形和义的联系。无论是单词还是句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彻这一基本思路。教师可以经过从视听感知→模仿练习→迁移运用→综合交际这样的过程,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3
在小学的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时往往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经常会利用游戏,因为游戏受到学生的喜爱。课堂上唱唱跳跳,说说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热闹,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但时间一久,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原有的最初的学习热情急剧下降,原始的兴趣正逐渐地不复存在,他们会因为有些游戏的重复,而显得无精打采。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前教师不遗余力的精心设计游戏组织来吸引学生兴趣;课上学生走来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甚是热闹,这样的教学次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往往一堂课后,学生懵懵懂懂,一知半解;长此以往,学生捧着课本迷惑地望着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习和掌握书上的哪些内容。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课堂环节安排不合理,所学的知识没及时巩固,知识没能螺旋上升,直接导致教学的.畸形,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大家都不满意。面对如此频频告急的教学危机,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反思。
我个人认为,激发学生对学科兴趣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我们更要注重学科本身,从学得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滋长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对待优中差生。我们设计的游戏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大家都参与。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
二、组织得法,严谨有序
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小学生天性爱游戏,争强好胜,有些学生做起来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课堂上,有时会情不自禁地高声喊,因此,首先,有开始游戏之前讲清规则。纪律要求,评分标准,防患未然。在游戏过程中即使还出现一些混乱,要能理解学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评,而是积极讲清楚,在集体活动中,大家应该遵守规则。
三、适时适度
我认为不能力求面面俱到,游戏过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喧宾夺主,把英语课上成游戏娱乐课,那就适得其反了。课堂游戏应该为课堂教学服务,当他成为一种摆设,或者是为游戏而游戏的时候,课堂游戏就失去了他的魅力了。
课堂教学反思 9
1、数学的来源于两个途径。
一个是现实生活,另一个是数学的内部结构。强调数学与生活联系,更直观。强调数学内部,更抽象。直观能很好把握实质,抽象更够高度概括。两者不可偏废。这虽然是一节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练习课,依然可以体现其数学内部的结构。不仅仅是考虑其生活的起点,也要考虑数学学习的脉络。相遇问题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时最为基础的,其次是求相遇时间,再者是求某一方的速度。不过第二和第三也可以交换。因为从教材来看,方程和算术方法同等重要。
2、相遇问题建立模型的关键是什么?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审题,逐字推敲,也注重线段图的使用。不过相遇问题最核心的建立模型的地方是两人所行路程的`和等于全程,推敲字句和画图都是为了这个服务的。我会让学生首先求全程,再让学生画图。但是我不指导学生,也不要求美观,只要画出题目意思就可以了。即使学生画错了,也可以放到黑板上(不点名)。让大家来点评这个图怎么样。让学生把题目中收集到的信息一个个来分析。画图也就成了收集信息的过程,而信息用图画出来,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图修改晚了,让学生说一下“两个人行的路程和我们要求的全程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学生就深入了数学的实质,数量关系的一一建立,再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后面的题都让学生回顾我们研究的过程,让学生依照前面的学习经验去自主解决问题。同样抓住“两人行的路程和全程有何关系”。接下来也可以进行使用方程还是算术方法的指导,绝对不是规定,两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课堂教学反思 10
我所做的,也是我在备课的前前后后一直思考的 。也正是我在课堂上想极力体现的。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珠宝》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它在内容上属于“人生况味”的主题,但在形式上是属于莫泊桑的小说艺术,是本单元第二篇莫泊桑小说,在一册书中一个单元中这么密集的选编莫泊桑小说,主编的意图是不难揣摩,《珠宝》所承载教学价值是用来与《项链》作比较,从而进一步理解《项链》所表演“人生况味”的主题,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一主题内容,形式,具体说就是《珠宝》的艺术手法,所以,我通过反复思考,把目标有传统意义上解读小说情节,任务,环境而改为解读小说的艺术手法。这篇小说的情节极为简单.人物形象学生也会读而自明,而作者借以表现人物形象艺术手法都是值得咀嚼品位的,那就是莫泊桑小说讽刺,批评的艺术.再者,如果本篇小说仅反停留在对故事本身的理解上.那就失去了语文课所承载的任务了,我所理解的语文学习,是学习经典文本承载或表现内容形式或者说是技巧.然后用以学生自己表达,课堂上带领学生去探究形式远远比局限于对内容理解更有意义,这样才具有“语文味”.
教学目标可以单纯些、再单纯些。文本教学价值肯定不是单一的,及即使们选择好了“教什么”,它的意义也并不是单一的,面对“丰富”“选择”的价值式意义,我们拿什么奉献给学生或者说更拿什么重点奉献给学生,这是我们面对文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有一段话说的好:“语文教育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育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课上得单纯一些.其实就是头绪简化,目标单纯,教学反思《《珠宝》课堂教学反思 孔艺》。越单纯越容易走的.深入,解得深刻,所以,我把教学《珠宝》的目标单纯的定位:“探讨《珠宝》中讽刺与批评的艺术,”就是想内容集中一些。重点突出一些,而不是你花了半天说来说去,我其实早懂了,我真正需要你帮助的,反而得不到。
教学设计要深入浅出,别吓着学生。教学设计可以以活动或问题,形式出现,但是学生可以轻松走进文本,通过对文本揣摩,师生交流达到深刻解读,用《珠宝》的文图设计是简单的,比如,在探讨讽刺艺术的时候,我仅仅问学生:“朗丹为什么娶了朗丹夫人.你是朗丹。你会说什么?”“你们婚后生活幸福么?”这样的问题,是简单,拿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是走进文本寻找答案,而且可以轻松找到,在他们取得成功而沾沾自喜时,一定是自然养成了,这样就不会有学生面对问题时愁眉苦脸的思考或者不知所以的茫然或者害怕被提起表达思考的恐惧了,这样,课堂上也许就不会有绷紧神经了吧?久而久之,语文的学习也不再那么难了吧?
经典文本,语言朗读,应该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体现语文味,重要合作,这就告诉我们,内容和形式有时是不分家的,也是分不开的,但因为备课还欠充足,课堂应变能力还不太差,所以对语言品位尚且不够,留下了许多以遗憾。
课堂教学反思 11
《瓢虫的花衣裳》一课,我运用了多种媒体创设情景,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活动,使他们在欣赏中感悟美,在评议中追求美,在意境中创造美。
一、欣赏中感悟美
这节课我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乐趣,充分利用与课内容相关的谜语,通过听谜语,猜谜底的游戏,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而兴奋的氛围下了解七星瓢虫的特征和相关常识。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我把课前在网上查到的大量瓢虫资料,组织成课件,使学生从瓢虫的种类、颜色、斑点的数量、花纹等多个角度,欣赏、观察瓢虫,学生一下子被眼前的这么多形态各异的瓢虫给吸引住,对瓢虫的形态美得到了初步的内在审美体验。在引导学生想象设计时,我用大量的孔雀、公鸡、鱼等图片资料展示,来开扩了视野,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在范作欣赏这一环节,我提供了绘画、纸工、泥塑等瓢虫的花衣裳的三种设计方式来让学生欣赏。在欣赏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形成对作品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理解,感悟三种“花衣裳”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评议中追求美
美术新课程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突出了多元评价的特点。就要求教师也应该给学生提供评价他人和评价自我的机会。因为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大胆地评价,有利于提高他们美术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增强他们追求美的'欲望。课中,我让学生欣赏完孔雀、公鸡、鱼、蝴蝶等图片后,请学生说说刚刚看到的印象最深的花衣裳。这一设计,让学生在回顾刚看到的花衣裳的过程中,初步产生美追求美的想法。接着我让学生拓展想象,为瓢虫姐姐设计一件漂亮的花衣裳。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跟小组的同学说说,互相议一议。这一过程促使学生把追求美的想法具体化。然后,通过欣赏教师范作,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材料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最后,让学生自我展示创作的作品,进行自我评述、互相评述,在评述中产生启示与想法,可使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审美能力同时得到加强,相得益彰。在这一学习领域中,学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看、分析、评议的活动,既包含了学生愉悦的观看活动,也包含了学生理性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促进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三、意境中创造美
新课程标准强调人文、尊重人格、以人为本,快乐是学习的基础。“创设情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为教学过程展开创设了最佳的开端和背景。如当学生正兴致高昂的欣赏瓢虫的种类时,我随即出示灰瓢虫图,利用录音巧妙地创设了一个为瓢虫姐姐设计花衣裳的情境,让学生有了创造美的动机。又如在美术教学中自觉地运用音乐,会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节课中我是这样设计和运用音乐的。一是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播放乐曲,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制作。当学生开始创作后,用较小的音量放音乐,激发学生的灵感、开启学生心灵的智慧之门,全身心的投入到创造美的意境中去。二是当学生完成创作后,我播放乐曲《铃儿响丁当》,让全体学生在音乐声中展示作品,展示学生的个性,相互交往,相互欣赏,在音乐停止前完成展示的过程,这样师生既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又能调控好这一环节的时间,这其实也是一种美妙的境界。
课堂教学反思 12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这几年,一直在努力营造“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这种氛围,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基于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努力与学生拉近距离。
在日常班级管理、学习生活中,与学生拉近距离、多交流,寻求与他们的认同点,找突破口,情感方法等全面关注他们,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以此为起点,给适当的任务,促其自学,鼓励加环境的合力,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目标和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他们,让学生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获,引起兴趣,并在其中体味到快乐。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取得好的效果。
二、课前精心准备。
打造快乐高效的课堂,要做到知识容量、广度、深度、技能训练达要求,课堂上注重过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释疑针对性强,收获全方位,课前准备很重要。平时备课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参,还应广泛的收集资料,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富有激情的导入课堂,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信号,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巧设问题激发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做到不走神、认真听讲,积极地动脑思考。
四、注重学生自我展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
注重分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尽量做到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且能够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勤思考、敢发言、勤发言,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培养其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五、培养课代表、小组长协调、配合能力,使课堂更高效。
要做到和谐、轻松、高效,教师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合理高效的发挥课代表及小组长的作用,明确职责、分工明确,真正让课代表及小组长做好老师的“左右手”以使课堂效果更高效。
课堂教学反思 13
1、重塑课前备课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更要按课标要求教;变教学目标为学养目标,变重设计目标为重达成目标;单元统整落实学科素养目标。追求理解、以终为始的翻转备课。从重视高行为活动设计,关注高行为活动水平,到重在高认知行为水平达成设计。课堂设计急需植入四种新思维一一设计思维、游戏思维、戏剧思维、互联网思维。
2、提倡课前“背课”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课件操作烂熟于心(脱稿)。课堂关注点和重心已不是教案预设,而是课堂秩序、动态生成。否则只顾内容能顺利讲下来,就无睱顾及课堂秩序。故建议把课前技能训练纳入备课范畴。比如提前把实验做一做;把课文练得能读出感情;生字、单词练写得规范美观,有示范作用;授课内容烂熟于心,达到脱稿上课的要求。
3、倡导提前候课
起立与坐下是尊师爱生的礼仪体现,是营造氛围、安顿秩序、组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学生收心、从课间兴奋状态进入本节课学习状态的调节环节,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与检验的特定环节,是师生情感交流、构建课堂“情感场”的起始环节。
具体要求是:提前三分钟走入教室候课。候课四件事:布置预习任务;打开电子白板;提示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4、规范组织教学
一边目光巡视学生,一边大方走上讲台,大声喊上课,用眼光直视说话、没起来的学生,只要还有人没站好、没达到标准,就不要还礼、坐下。
5、积极创设容“错”文化
课堂上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看法;学困生能丝毫没有顾及、亳不隐瞒、自在自然、公开说出“我不会、我不懂”应成为常态。课堂上教师不是以“害怕、失望、不耐烦、惹麻烦”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出错,而是以“寻常、理所应当甚至尊重、兴奋、期待”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更高一层境界是教师给学生犯错的机会。
课堂上当学生卡壳或发言断断续续时,其他学生和教师不插嘴、不打断该生发言,并且给以鼓励的眼神或手势,让该生深度思考,实现思维打通和进阶,享受突破思维瓶颈后的成功高峰体验。总之,践行“容错—融错—荣错”的化错教育,变“事故”为“故事”。
6、让同学真正成为一同学习的“同学”
小组学习要从“互相说”走向“互相问”,从互相教走向互相学;从关注学会说到关注学会问;从外在、短暂想学走向懂得为什么而学,让学生产生内在、持久想学的想法。
7、关注合作学习关系有效发生影响因子
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面对面互动;明确个人责任和小组责任;有意培养人际和小组交流技巧;小组自动化运作、及时总结反思;直击学科本质、难度适宜的任务。
8、让倾听润泽表达
没有倾听,表达则无意义;教师应引领学生听的层级提升一一听见、听清楚、听明白,听出连接、感悟,从习惯评价性、选择性倾听走向解释性、全身心投入的积极倾听。尝试建立、使用课堂倾听条约。引导学生说的层级提升:有主题地说,说明白,说清楚(有理有据说)。养成良好的发言姿态:抬头,面对倾听者;可以用手势来辅助表述;可以使用提示卡。
9、安排挑战性任务,对学生表现要有高期待
切忌课堂容量小,问题碎片化并提示过度,讨论展示低水平重复,掌声过多,个别学生游离课堂之外,对学困生彻底放弃。
10、选择恰当教学模式
若所学内容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可采取自学、对学、群学、展示、点拨等方式的先学后教,教后再学;若学习内容超出自学能理解范围,教师可先点拨,学生再合学、对学、最后自学。若问题、任务确定后,倡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模式。
11、一次性完整发指令
发出重要指令时,端庄严肃、语言清晰干脆,务必停下来正在做的事情。布置自学、合学任务时要一次把问题、要求、方法、完成时间说清楚,切忌在学生安静学习期间不停地补充解释。
12、以问题统领教学
问题表述要规范、严密、通俗,不能让学生不知所云或产生歧义;每节课要有主干问题,问题之间要相互关联,能串成串,形成链状结构。具体要求是:少提书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不集体问、不群答“是不是、对不对”;减少事实性问题、封闭问题,增加思考性问题、开放性问题。
13、边讲边板书边做动作
学生听课风格有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可见教师讲课要尽量照顾不同学习风格,因此教师用一种方法讲多遍不如用多种方法讲一遍效果好;教师讲课要边讲解(照顾听觉型)边板书(照顾视角形),同时边做动作或用肢体语言助讲(照顾动觉型)。
14、示范性板书
尽量手举过头顶板书,规范书写,字体适中,防止板书太靠黑板下方,因遮挡而后排学生看不到。
15、适应学生讲解、释疑
提醒学生在合作学习展示或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相当于教师在讲课时专注认真听;在同伴讲解、展示、质疑、补充时,对得出的重要结论、观点、方法不知道的地方快速记笔记。
16、引导学生听课时科学记笔记
边听边记;记不能影响听;听懂不记;书上有的不记;较长句子用关键词或符号去快速记;教师讲的重点要记笔记;学生说的重点也要记笔记;自己认为重要的不懂得也要记笔记;课堂上记粗略笔记,课后再转化为详细笔记。
17、注重展示时同步的记忆、重复
学生讲题时,讲到或用到重要知识点、定理时,教师感觉班上多数学生不知道或掌握不好时,要喊暂停或提示讲解者,用点时间让下面学生读、记这个知识点。
18、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一定要有追问、追思、追联、生新疑的后续问题设计
当回答正确时,可以提出一个促进性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当回答不完整时,要问学生如此思考的原因,提供适当的提示或线索。旨在借助追问,促其深层次思考;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这道题怎么做,还要知道这类怎么做。
19、与学生要有目光交流,有互动
学生缺少与教师目光交流或缺少教师关注时影响听课接受效果,故教师在讲台上对例题讲解或板书时不要固定站在讲台一边,要交换站立侧身讲解。
20、处理课堂违纪、偶发事件重在控制事态
要用最短时间、最简语言处理,原则上不超30秒,切记你是学科教师,此时是学科课堂,不是班会课。课堂上要用最小代价、最短时间依层级处理课堂偶发违纪事件。
明确教师权利清单,说一句能解决的就不说两句,微违纪,不处理;小违纪,小处理;大违纪,大处理。
21、有针对性下讲台走动
学生讨论或练习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在小组之间有目的巡视走动,关注薄弱小组、关注差生;关注答案的多样性;确定下一环节提问、展示对象;拿笔及时流动批改与反馈,并用一句话或手势给予评价。
22、教师布置任务或安排活动时要求学生不准抢跑
开始未经此技能训练学生,多表现在未听完合作讨论问题、要求,尤其是易忽视教师面部表情、手势等姿体语言就匆忙开始,称之为“没听完就开始,快半拍”,这样,导致某些学生要么不知讨论要求是什么,要么遗漏讨论问题,造成讨论偏题或效率低下。
正确做法:让学生学会完整倾听,训练时教师要明确指出任务、方法、时间后,让学生复述,待全体学生明白后再开始。
23、对教师教学指令要求不能慢半拍
活动、讨论暂告一段落,转入教师讲解或小组分享时,要求学生不能慢半拍。未经此技能训练的学生,多表现在教师发出合作讨论结束时,放不下手中文具或材料,称之为“停不下来,慢半拍”。这样导致别人分享时给不上节奏,不能从头听起,严重影响倾听效果,故对教师教学指令应要求学生严格执行。
24、回答问题,可借用统一手势
比如选择题可让学生用1、2、3、4指头来分别代表A、B、C、D四个答案;判断题用手比划√、X来表示正确与错误。巧用手势判断学情。用大姆指向上、向下、放平表示我全部听懂、一点没听懂、不全懂;用举左、右手表示自身有特殊情况、与教学有关问题。
25、不鼓励学生快速举手
否则,学生的答案多是肤浅的、片面的,引导学生思考成熟后再举手。当学生急于举手回答时,教师可提醍学生,答案完整吗?还有更好答案吗?还有别的方法吗?提问到你(们)能说明白吗?怎么说?
26、用好课堂上的黄金学习期
上课后到课堂前20分钟,这段时间是一节课的黄金学习期,在黄金学习期,必须确保处理本节课的重难点,切忌导入时间过长,处理昨天作业问题过长、处理班级事务过长,也不能一上去就批评学生,师生情绪不佳再讲新课。
试想,若学生情绪不佳或心智疲劳后,讲新课、讲重难点,学生接受效率低,造成学不会或知识夹生,第二天不得不再讲再强调,走入恶性循环怪圈。
27、关注课堂提问的两个3—5秒的黄金等待期
第一个黄金等待期是提出问题后,要留3—5秒等待时间,让学生深度思考,不提倡急于举手,这样会造成学生答案是浅层次的或是不全面的,更忌先叫学生,再说要回答的问题。
第二个黄金等待期指的是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留3—5秒反思期,让回答问题学生修改、补充自己答案,让其余学生先概括前者发言要点,思考自己答案与回答问题学生答案有什么关联,还要思考如何有理有据质疑补充,教师也可思考怎么评价与追问。
28、明确课堂声音刻度尺
让每一个学生懂得什么场合必须静默、保持绝对安静,什么场合必须非常克制,压低音量细语,什么场合才能正常音量交流,什么场合可以敞开嗓门讲话。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关于声音大小比较直观的参考,可将课堂的声音分贝设定为1、2、3、4这几个刻度级别。
具体界定如下:1度声音:就是只有自己一个人能听到、旁边同学却听不到的声音。2度声音:是同桌二人能听到的、而邻近的同桌却不能听到的声音。3度声音:就是6人小组讨论时互相能听到、而另外小组却不能听到的声音分贝。4度声音:公开发言、展示分享的`时候,你的讲话要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有话好好说、有话轻轻说!
29、例题、练习题选择、设计要统筹考虑“四例四维”
四例指的是范例(例题的代表性、示范性)、同例(与例题同类型题)、变例(变式训练题)、仿例(让学生自己出题);四维指的是正向思维(直接代公式、顺着想的题)、逆向思维(公式需变换、需逆向思考的题)、特殊思维(给生活经验有关、有隐藏条件的题)、综合思维(一个题用到多个知识点、公式或放到综合范围内看是否混淆的题)。
30、明晰课型学习侧重点及特点 新授课讲题时先讲明白公式推导,概念怎样理解,才讲怎么做(应用);习题课不再讲公式推导,只讲记和用;单元复习课只讲公式各种推论变式用;大复习课把小规律提升归纳到大规律(多题归一),课型不同,就是同一类型讲课侧重点不同。比如不能用上新课套路去上复习课。
31、让学生注意重难点提示语
讲到重难点时要有引起学生注意的提示语,同时借助升调变换、放慢语速突破重难点。对重点题,教师讲后先让部分学生再讲,最后让听不太懂的学生复述(或同桌对本题思路对说)。
32、正确运用表扬
对学生发言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超过要求时才给予表扬,不能降低表扬的标准,不能让课堂掌声廉价;表扬要具体,并且只表扬努力程度,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鼓掌。熟练运用:表扬公式=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
33、让学得快的学生不陪学
课堂练习时,可同时呈现2—3道同类题,学困生做得慢,学得快的学生生可再做一道,时间不白白在等待中浪费。同样读书,教师未喊暂停时,学得快的学生能读几遍就读几遍,组词时可要求多组几个,造句时可让用问句、感叹句或充当不同成分或词性造句。
34、做到学困生与学得快的学生做题时间一样长
基础题对学困生来说也有难度,多做几道才能掌握。因此课堂检测时,坚持学困生基础题做多道,学得快的学生不同类型做一道,做题时间同样多,不能因分层让部分学生没事干。
35、让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链条的学习
教师课堂上不要把最难的“找思路、找方法、怎么想”这些较难问题“自己做”,把相对简单的具体计算、写答案让学生完成,否则会出现“能听懂,但遇题就是不会做”的现象。首先让学生独立阅读试题材料,接着再圈出的关键信息;再让学生用自己语言组合复述相关信息,后让学生建模成相关问题,最后再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题思路、方法,让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链条的学习。
36、回应学生要讲究艺术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断时续时,教师不要打断,其他学生不要插嘴或要求发言,这对该生思维进阶、顿悟很关键;若学生卡壳时,要依症结釆取搭桥、引导帮助他突破;若学生实在不会,让别的学生发言后,一定要让不会的这个学生,把答案重复一遍;若学生回答完整,教师对该生还要拓展、追问;若学生板演,待学生做完后,一定要提示学生,请认真检查后再回到座位。把做完检查这个习惯渗透培养很重要。
37、巧妙应对、处置卡壳现象
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一时卡壳进行不下去时,最忌讳的是:一是罚站;二是不耐烦,不给学生继续思考、突破思维瓶颈时间,急忙喊暂停,让学生坐下去;三是教师或让该生找优等生回答,先前学生被晾在一边,不管不问。
教师首先要思考学生卡壳的主要因素:一是因问题中某个词语不理解导致不明问的是什么;二是条件与结论或旧知与新知建构时逻辑推理出现障碍;三是知道答案但语言表达困难;四是也不排除学生走神不知教师问的问题是什么这种可能。
最后当学生不会回答或回答问题卡壳时有针对性的提示非常重要。要明确提示而不是暗示。提示方式有6种:提示答案的位置,比如“谁能告诉他在哪里可以找到答案?下一步该做什么?”“谁能告诉他接下来该做什么?”
教他所缺旧知识、方法,搭桥、分解问题,或某一术语的另一个名字或意思。识别错误,比如谁能告诉他错在哪里。让学生自己说出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
38、对问题答案一定要秉持“对就是百分之百正确”的高标准要求
学生的答案,教师不要随意说出“对”“正确”,接着把完整答案或想让学生说的答案说出来。学生的答案,不要说“不错,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教师用专业术语向全体学生再翻译成标准答案。
教师对中等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答案一定要秉持“对就是百分之百正确、对就是满分”的高标准要求,切莫为照顾情绪,评价时含糊其辞或表扬过度,让学生出现把有瑕疵的答案误认为完全正确的错觉。
39、从学生眼神、表情及提问时的学生回答情况,对需要重复还是往下进行作出判断
比如提问学生一个问题时,若遇到如下情况:第一个学生不会,第二个学生不完整,第三个学生虽完整,但思维条理混杂,第四个学生才条分缕析、有理有据说出答案,教师千万不要如释重负一样,认为学生总算会了。这里要提醒的是,从上述学情看,至少有一半学生还没掌握,教师有必要重新梳理或换一种方法再讲一遍,否则会造成夹生现象。
40、课堂上要避免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味揣摩教师想要的答案,而不是多元思考,说出自己真实想法
教师要尽量避免潜意识心理举动暴露出或让学生感知到答案正误和对该答案重视的程度。比如教师每每遇到学生答案不正确时,教师的口头禅若总是“还有别的答案吗?”学生就会感知答案是错误的。
类似情况还有,每当学生选择错时,总是说“你敢肯定吗?”当学生答案错误时,教师眉头紧蹙、撇嘴,若出现正确答案时,眉头舒展、微笑、点头。又比如学生板书答案,若不正确不板书,若有学生说出想要答案,立马板书在黑板上。
41、变固定教学案为动态生成案
教案上要有学生回应问题的各种预设应对预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解决可能出现哪些错误及相应应对提示、引导策略,还要准备对这个问题的追问、拓展策略。
42、备份例题与练习题
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因学生掌握不好需要补充例题、练习或课堂推进比较顺利可以增加有难度的例题、练习时,但课前无准备,于是不得不仓促、匆忙应对。
避免这种低效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备份同性质题、备用较高难度的题,以备一时之需。一是精选有同等难度的备份例题、练习题,二是科学设置有梯度的例题与练习题备用。
当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较好时,备份题就可跳过去;若发现学生对所讲知识掌握不好时,立马启用备份题,再次讲解、消化、巩固。若进展顺利,课堂还有剩余时间,就可推出提高难度的备用题。
总之,依据学生课堂真实学情,启动动态题组,题量、题型要充足,若学生出现错误,就启动备用题训练甚至二次强化;若掌握较好,就可跳过去启动新的题型。选什么题,同类题做几道,讲题进度完全由学情决定。
43、课堂小结要迭代升级
课堂小结从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自我小结,用思维导图、5R笔记法进行小结;让学生既要总结知识点、结论,更要总结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及元认知。课堂上说出来,课后写出来,晚上再冥想贮存变成永久记忆。
44、每节课要有有效当堂达标检测环节
课堂练习题要精选,靠记忆、死知识题要少,增加知识创新运用、需要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要依据课堂实际现状,动态生成,即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应用性、创新性。
课堂上逐一检查导致排长队,作业检查可改为错峰检查。比如教师同时出示三道同类题,一部分学生做完第一题,就接受检查,当看到检查人多时,可继续做第二题,做完后再接受检查,若人还较多,可继续做完第3题,再让检查,这种错峰检查避免了无所事事干等待,避免白白浪费时间。
学生课堂作业还可实行免检、抽检、必检动态管理,提高学生的信任感、成就感。
45、严禁拖堂
靠拖堂讲完的内容基本是无效的;拖堂耽误学生喝水、去卫生间,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拖堂影响下节上课,易造成学科教师之间矛盾。
46、课后要求学生先把课堂粗略笔记整理成详细笔记,借助5R笔记法复习强化
做作业要遵循复习、做题、检查、限时的科学流程。错题让学生釆取找错因、规范订正、找同类题巩固、概括涉及知识点、还可怎么变、多次消化的六步纠错法。提倡写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科日记,倡导填写单元学习成果单。一个“学习成果单”就像是一篇反思总结应用创新文章,是学习效果可视化的“产品”。教材上的任何一章、任何一节都可以作为成果的主题。可以是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是个人观点陈述,还可以是应用之后的新见解与创造,当然也可以是动手制作“产品”。
课堂教学反思 14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认真虚心学习的态度去参加这次我校与岳村乡教研组合办的《城乡联谊教研活动》,这次去岳村的东西寨小学,由我代表我校执教《搭石》一课,并同时听了该校的韩老师也讲授的《搭石》。课后,我们同去的我校的五位老师和岳村乡两个学校的语文老师及教研组长和校长们同时研讨了这两节课的得与失,这节课使我有了很大收获,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首先反思自己今天的课堂实录,我感觉自己的课堂机智能力还是欠缺,面对老师听课的时候,自己就不由得有些紧张,情绪的波动,总会使自己在课堂中遗漏一些教学环节,造成不必要的遗憾。以后我一定会抓紧时间锻炼自己,使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是在上课之前,我对自己做的课件没有检查一遍就开始上课了,结果在课堂中音乐没有声音,虽然我及时调整好,但我感觉还是冲淡了音乐效果,由此我想,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对自己本节课所用的东西如:课件、课本、粉笔等准备充分,反复检查,不要造成临时抱佛脚、慌里慌张的局面,影响课堂效果。
在这次上课时,由于他们学校的限制,四年级就一个班,况且这个班中学生又少,所以就只能两个老师同时用这些学生上同一课,这样上课我觉得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折磨,又是一种时间的浪费,再加上由于某种原因,他们学校韩老师在这次上课前又把这一课给学生讲过了,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学生回答得滴水不漏、严丝合缝,老师没有问到的问题学生都知道并且在课堂中提醒老师来问他们,使我感觉很滑稽、又有些哭笑不得,更觉得这次活动失去研讨的'意义,语文研讨怎么能有实效性呢?
所以我希望在以后的研讨活动中,不论课讲得好坏,我们必须上实实在在的课,上真实的课,上没有花架子、没有虚假成分的课,这样才能真正的从活动中看出不足、取长补短,才能促使自己不断成长、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不断走向辉煌!
课堂教学反思 15
本节新课的导入可作如下设计: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台湾岛地图“或一幅其他地区的地图,问:”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直接让学生读图用图,这种设计是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直接通过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让学生边用边学,以用促学,了解地图的特点和如何使用地图,初步形成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阅读地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让学生表达他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尤其要让那些能从地图中获取较多信息的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在使用地图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体会,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哪些从来未用过地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他们推到自学的第一线。
1、关于“比例尺“,可以设计下列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这两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要素(地图提供的基本直观的信息)。经过思考,讨论读懂地图的内涵,获得更多的隐蔽的信息。
由于线段比例尺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和使用,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利用线段比例尺进行量算。并且,教师要告诉大家用这种方式表现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3)同学们能否利用线段给出的比例尺,计算该地图与它所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线段比例尺的简单计算活动,理解比例尺的本质特征,就是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即缩尺。
(4)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会有什么表示方式?
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推导和说出比例尺的其他方式:数学(比例)式、文字(表达)式。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使学生体验自学成功的喜悦。
2、可以设计下列活动来练习从地图上确定方向:
(1)教师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
(2)教师出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例如世界图、中国图、北京市区图等,让学生思考应如何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3)启发、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在不同类型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以上活动设计,仍然以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可以从已学过的地球仪的方向辨别入物,让学生复习用经纬线确定方向的方法,了解在地图上同样可以用经纬线确定方向。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比例尺的地图,而大比例尺地图的经纬差比较小,这类地图往往没有经纬线。这时就要遵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一般规划。还有的地图标有“指向标”,“指向标”批示的方向一般是指北。
3、关于“图例”,可以设计下列活动:
(1)教师请学生归纳总结,阅读地图一般需要哪几个重要的步骤?要读懂地图,正确地使用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哪些基本要素?
(2)请学生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参考教科书提供的图例),然后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也要指出,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很多地图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必死记硬北,关键是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
总之,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要培养学生阅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