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市辖区小学的综合排名
厦门,别称鹭岛, 简称鹭,是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那么该区域值得推荐的小学有哪些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福建省厦门市市辖区小学排名
(本排名榜由家长学生打分产生,仅供参考)
厦门大同小学的简介
厦门市大同小学位于美丽的鹭江之畔,与风景如画的鼓浪屿遥遥相对,是一座既有着厚实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着浓郁的现代气息的花园式的百年老校。学校现占地面积16,091平方米,教学建筑面积12,131平方米。我校现有36个教学班,1672名学生,教职员工近100名。
一、在风雨飘摇中建校 大同小学至今已走过百年征程,在这方古朴而文明的土地上,积淀了一个世纪教育文明的底蕴,印满了莘莘学子成长的足迹。当20世纪的曙光初照中国大地时,开办新学,培养人才,急起救亡图存,已不再是爱国志士的专利,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晚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也以兴学育才为当务之急。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2月,时值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之际,黄廷元、洪晓春、杨景文等人发起成立“大同两等小学堂”,推举洪晓春为校董会董事长,聘请杨景文为校长,校址设在赖厝埕(今大元路鹭江剧场所在地),校舍是向华侨租用的庭院式两层民房,仅有六间不合规格的教室。1912年更名“公立大同小学校”。
二、在风云动荡中成长 “五四”运动以后,新思潮对大同小学的兴盛起推动作用。1925年,伍远资继任校长。在伍校长指导下,大同小学以“奋进”为校训,培养“严谨、向上、求实、创新”的校风,开始了大同小学的初步兴盛。大同小学人才荟萃,到学校任教的基本上是经过反复考核具有较全面才能、思想品德好、事业心强的优秀教师。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各种研究会,促进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研活动。学校制定“培养忠公爱国的人、培养自学自律的人、培养体力强壮的人”的教育目标,体现陶行知、陈鹤琴教育理论精髓,又有大同小学的特点和创造。学校采取多样化、形象化教学,使“教、学、做”合一。实施寓教于生活的教学方法,建立学生自治社团,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成为大同的一大特色。 在伍远资校长和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声誉日隆,逐渐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关注。 1932年元旦,大同小学在伍校长的努力和家长、华侨及社会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下,在小学路奠基兴建校舍(小学路是因为大同小学建校在该地方而命名)。同年秋天,新校舍投入使用,旧校舍改做分校和幼儿园。到1937年,大同小学全校师生员工多达近千人,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小学。 1938年,厦门沦陷。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大同小学复校开办,改名为“厦西区第一中心国民学校”。伍远资校长和大部分教师重回学校执教,在较短时间内,学校恢复了抗战前的规模。
三、在阳光沐浴下壮大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从此大同小学进入稳步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解放初期的大同小学,曾一度试行教师集体住校制度,大家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文体方面的传统优势,学校工作生机勃勃。仅1950年,学校参加全市性话剧、演出、演讲、歌咏、征文等比赛,均获优异成绩。特别是学校师生创作的多幕话剧《表》多次在当时的人民剧场公演,引起了轰动。同时,大同小学还先后抽调一大批优秀教师支持兄弟单位。1951年,大同小学举办教学成果展览会,引起教育界关注,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和友校同行接踵来校座谈、考察。当时的大同小学虽然是私立,仍被指定为全市7个中心小学之一。领导学区内的7所小学和1所幼儿园。 1956年,大同小学改为公办小学。 20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同小学大胆进行学科教学及学制改革新尝试,试行“五年一贯制”,并总结经验参加区、市经验交流,得到同时的认可和借鉴。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的再提高,许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老师兢兢业业,学生勤奋攻读,教学成果显著,教学质量名列全市前矛。然而,随着“十年浩劫”,大同小学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并一度被更名为“人民小学”。 四、在改革开放中腾飞 1979年,大同小学复名,并被确定为市重点小学,1980年被确定为省第二批办好的重点小学,从此,学校走上了一条稳步发展的大道。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勇于进取,确立“以教学为中心,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进”作为学校运行机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又制定了“素质教育为指导,两条渠道并重”教学体系的整体改革实验。学校一贯把“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求发展”作为立校之本,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要,努力实践着“全面发展打基础,个性培养育特长”的育人理念,素质教育成果突出。 在德育方面,学校认真落实和贯彻中共中央下发了有关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全面开展"小公民"道德教育,严格要求学生的一日常规,并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为教育的宗旨,制定了大同小学"严谨、向上、求实、创新"的校风、学风,教育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近期学校还开展了文明礼议普及活动,强调文明礼议在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
厦门市故宫小学的简介
厦门市故宫小学位处故宫路与湖滨南路交汇处。走进校门展现在您眼前的是铺设整齐的地砖面操场,外墙贴砖新颖美观的校舍建筑,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高耸的旗杆上。这是一所占地7000平方米的城市完小。操场面积6125平方米,设有80米长的塑胶跑道、篮球场及单双杠等体育设施。
五层的教学楼建筑面积为4372平方米。教学楼拥有24间宽敞明亮的标准教室,全校架设了校园网,已经实现多媒体进课堂,班班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实现网络化备课、办公。配备省级标准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电脑协作学习室、图书馆、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
学校目前有十五个班级,学生总数672人,教职工38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为18人,初级教师20人。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6人。
为把学校创办成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学校。校领导班子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教育方针为办学方向,以各项教育法规为准则,致力于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总体办学以“群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为目标,以“勤奋、诚实、严谨、守纪”为校训。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发挥学校凝聚力强、爱校、荣誉感强的特点,树立典型,以榜样的表率带动良好教风的形成。教学中,以课程改革为龙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科研课题带动学生形成团结、互助、协作、进取的良好学风。
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几任校长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荣获“省五有五无示范校”“省党政工共建先进教工之家”“市第四、五轮文明校”等荣誉,在全国、省、市等各级小发明、小制作竞赛中分别荣获银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好成绩。教师的论文先后有二十余篇在全国、省、市等各级交流、发表、汇编。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被确定为“厦门市音乐科课改基地校”。学校的田径队几年来均排名前五位,为区联队输送了大批优秀田径人才。学校的校本课程“闽南文化探究”从闽南语角度出发,挖掘闽南传统文化的精髓,学校有信心将此项校本课程更为合理地开发形成学校的教学特色。
厦门梧村小学的简介
厦门市梧村小学地处厦门市中心城区,坐落在繁华的世贸商圈,是一所有36个教学班、近1700名学生和上百名教职员工的公办小学。
近年来本着“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致力于打造“规范加特色”的品牌学校,先后荣获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红十字模范校”以及厦门市“文明学校”等称号,学校处在迅猛的发展势头。
学校借助原铁路学校的并入的契机,依托思明区政府的资金投入,积极进行校园的整体建设。学校基础建设科学规范,目前学校有美观现代的大型多功能厅,有温馨雅致的师生图书馆,有规范专业的电脑机房,音乐、美术、科学、计算机等专用室配套齐全,运动场地充足,还设有供教师学生用餐午休的专门场所,是一所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学。
优越的办学条件、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良好的服务意识加上十分便利的交通,学校已经成为区、市的教研活动中心和教师培训基地,并多次承办(协办)省、市两级的教学研讨活动,“第五届全国友好校论坛”、“华东六省一市数学教学观摩”、“福建省数学年会”、“省第八届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省英语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以及“‘聚焦名师、相聚课堂’全国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成功,都在为梧小的发展扬帆助力。
梧村小学近年来以“教师队伍优质化建设”为突破口,以“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方法、效益优化研究”的课题研究为依托,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学校注重教师的人文管理,努力探索“制度管理”与“文化引领”的结合点。组织教师制订了梧村小学教师《十项责任》、《十项义务》、《十项习惯》、《十项自为导向》和《十项自觉约定》的“五个十”教师建设文化;在厦门市首开“教科节”先河,以“专家引领、课题研讨、聚焦课堂、专题活动”为内容策略,以“主题构建与专题研讨相结合、整体互动与个人展示相结合、学校主体与区域联动”的创意组合,活动获得圆满成功;率先尝试选派教师到全国各地名校跟班学习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学习经验、开拓视野;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举办“教师成长特训营”和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塑造教师健康人格;作为区教育学会的“实验基地校”,积极开展“书香杏坛”活动,教师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种方式;积极开展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有效促进教师的成长。
梧村小学拥有北京光明小学、重庆巴蜀小学、海口二十五小学等三十七所遍布南北、横跨东西的全国各地友好校资源,“友谊校校长论坛”、“海岸杯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以及“联合夏令营活动”都为学校教师开辟了更加广泛的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