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论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1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教学论文1

  一、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新疆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我国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我国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的主题就是以中华文化为母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优秀文化中有它的独特性和地域特色。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是“中华文化为母语”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疆少数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和在这种文化积淀下形成的价值观体系、语言文学、审美心理和哲学基础。我们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在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应当在新疆高师教育中认识到,任何现代化的因素,只有同一定的民族形式相结合,才能生根开花结果。正是这一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独特的优势和文化资源。如果破坏了这种多样性,就是破坏了这一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其结果将会遭致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同样的、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说在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民族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当前,要确立新疆民族音乐文化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开展,应当不再局限于个别课程的改革,而要从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的战略高度出发树立其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在课程上只停留在“民族化”口号下表面的、缺乏实质内容的点缀。

  1.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

  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拯救、挖掘、整理、研究工作历来受到音乐理论家们的重视,他们为此做出了很多的贡献。面对新疆极为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我们高师学校的研究工作还处于一个初期,需要教师们在新观念和重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来认真研究新疆民族音乐文化,将学科领域和资源环境联系在一起,将音乐结构与非音乐性的内容紧密调和,把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征与当今文化发展适应性之间的度,在加强搜集整理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编订出合理的文本结构和实践教材,逐渐将其成果系统地转化为教学资源。从新疆艺术学院木卡姆表演专业教学所取的的成绩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积极投入参与少数民族音乐的调查研究整理工作,通过科学研究、学术讨论、著书立说,将少数民族音乐在悠久的历史中积累的传统音乐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科学化,形成了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并且将其研究成果直接转换为教材和教学资料,对木卡姆专业教学起到了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我们高师音乐教育中也应该学习和借鉴这些方法,以此来加强新疆民族音乐文化在高师教学中的研究。

  2.建构新疆高师音乐教学的课程体系

  首先新疆高师音乐课程体系要突破以西方音乐本体结构为标准的认识框架和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法的制约,其次这一课程建设是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主体的,不能把音乐与它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分离,而应提供一种源于地方但联系全球的文化意识。将音乐创造所依赖的社会文化资源结合到新的音乐课程中去。最后,学习者不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少数民族音乐母语、音乐语法、形式与创造等等,还可以把各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各种独特因素融合,形成的一种共享文化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并置比较,以此创造、拓展我们的文化,因为课程不只是传递知识的工具,也是创造和重新开创我们和我们文化的工具。这种系统的学习必须是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做整体的把握。另外,它涉及到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目标、音乐教育内容、音乐教学方法以及评估等方面的改革。

  3.积极编撰民族音乐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国家教育部应组织全国和新疆各音乐学界的专家和高师学校教师共同编写新疆高师民族音乐方面的教材。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广泛收集和利用我国民族音乐学界对新疆民族优秀传统和音乐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在音乐基础理论和表演艺术教材方面力求从少数民族音乐特征和固有音乐价值观出发,教材的教学内容力求反映少数民族音乐体裁、音乐形式、音乐风格。通过学生熟悉的音乐来进行音乐基础训练,使少数民族的音乐内容融汇贯通于各教学环节中。视唱练耳教材要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为教材,要尽可能具有较广的涵盖面,选择典型调式类型、节奏类型、旋律类型的音乐片断。精选一二首“赛乃姆”、“麦西热甫”等不同节奏类型音乐体裁进行练习,用民族乐队来伴奏,从而熟悉并了解了这些类型的音乐特征。声乐教材主要以本民族语言的歌曲作为主要的声乐教材,在此基础上再了解和学习中外民间、古典、艺术歌曲,以本民族语言的歌曲演唱为主,学习其它民族语言的歌曲为辅,并借助熟悉的母语来理解掌握音乐理论的一般原理。在文字教材编撰后,还可以运用高科技视听手段,为民族音乐赋予多媒体、多视角特色,拉近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的距离,使民族音乐更好地普及,弘扬和发展。

  4.重视与加强师资培养

  要在新疆高师音乐教学中实施上述的课程模式,首要的条件便是拥有一支能按此课程模式运作的教师队伍,而我们现有的师资绝大部分是在以西方传统音乐体系为基础的教育环境中训练、培养出来的人才,其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音乐操作能力几乎已完全被西方音乐学统“格式化”,缺少宽阔的智力视野和必需的文化底蕴。因此高师教育决策者应紧紧围绕办学的定位方向,整体考虑师资在教学中的合理布局,有选择地安排教师去进行所需专业的学习和研究,逐渐实现广大教师积极适应新的教学体系运作的局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整个社会的音乐价值的舆论及导向问题。学校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系统中的核心,新的音乐和音乐教育观念对于所有教育者来说,都极具挑战性。如何引导高师学生真正领悟和感受不同文化中的“灵魂”音乐,卓有成效地通过这些音乐学习使受教育者持有各种优势进入未来的社会,在一个熟悉的世界里操纵自己的音乐创造过程,并成为一个积极的创造者和贡献者,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也是教育决策者们更须思考的。

  5.在新疆高师音乐教学中探索新型的民族音乐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体现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受特定课程内容的制约,还受教学组织的影响。从新疆四十多年来的教育发展史来看,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大成功,音乐也完全有可能进行这种双语教学或双重音乐感及多重音乐感人才的培养,而且势在必行。双乐感人才的培养,对于新疆高师音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反映着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助于把音乐作为各民族间相互沟通和理解的一种途径;有助于在异质音乐文化之间进行教学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正确把握继承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和吸取异民族优秀文化的关系等等。

  在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民族音乐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需要各部门和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寻找出更有利于新疆民族音乐在高师教育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更好的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音乐教学论文2

  摘要音乐教学是小学阶段各学科教学中地位比较特殊且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学能够良好地塑造学生的艺术气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另外,更为关键的是通过音乐教学能够良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所有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达到的教学目标。因此,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浅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创新;策略探讨

  经过诸多的教学实践证明,音乐这门学科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鉴于此,作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应该牢牢地把握这门学科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以音乐学科的课程教学为基础,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如何有效地运用音乐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开始,因为自主创新的过程就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只有学生真正地能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求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一直以来都是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很多教师过于追求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提高,而过分地占有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势必会产生思维上的惰性,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音乐教学本身就是需要学生自主地体验和感受,例如,对于一部音乐作品的赏析和学习,如果教师把所有的答案和教学目标都全部地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的感受就完全是从外而内接受而来,而不是从内而外的产生出来。因此,要对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音乐这门学科的独有特点来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来,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主体意识的作用之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不断的创新尝试。

  二、发挥音乐的无限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音乐是一门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完全地将音乐进行知识化和技能化,忽略了音乐自身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这就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出现程式化和机械化,教师过于重视对于乐理知识和节奏知识的讲述,而忽略了音乐本身所包含的情感因素。这就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兴趣退化的现象,而兴趣的退化则必然会导致其自主创新欲望的淡化直至消失。因此,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发挥音乐的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从而激起学生想要自主进行音乐学习的欲望,然后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和革新。如,对于一首歌曲的学习,教师首先要先让学生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整首歌曲,然后再让学生感受这首歌曲创作时作者的心境和整首歌曲所表达出来的真挚情感,学生在充分地了解和掌握之后,势必会在心里产生一种属于自己的对于这首歌的感受,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可以是在原曲之上的改编,也可以是自行的创作,这样看似不经意的过程却是学生自主创新火花的闪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在教师的不断激发之下迸发出想要进行自主创新的欲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原有的教学空间限制

  所谓的教学空间限制是指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文字和语言所能达到的范围,由于小学生在想象力和生活阅历方面的限制,使教师很难在课堂中运用文字和语言来无限地扩大教学的空间,因为学生无法想象得到他们所没有见过或者经历过的事情和场景,而音乐的表现力和深邃的意境又无法通过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所以,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来突破教学的空间限制,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解放,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承载量大和形象直观的特点来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插上一对翅膀,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所缔造的奇幻空间之中自由地翱翔,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的观看不仅能够加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更多地激起其自主创新的欲望,让学生能够从内心产生想要用音乐进行自我表达的欲望,而这一切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之所在。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师更应该意识到音乐这门课程对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音乐这门学科的教学优势,努力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将原本束缚在学生心灵和思维上的枷锁摘除,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从而让学生在不断地音乐学习中逐步地提高其自主创新的意识,并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音乐教学论文3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需要注意的细致问题研究

  音乐课程讲解关键在于现场逾越心境与轻快节奏的衔接,尤其在中职校园之中,生源样式繁多且普遍基础适应潜质不足,因此教师有必要将课件内容明确展示,必要时可做出适当的延伸处理。逻辑教学理念不可摒弃,加上多媒体手段搭配,现场聆听氛围与活力全面扩散。传统欣赏课程之中,师生总是被课本资料牵制,涉及系统理论与自由效应发散程度不足,此时如若加上图画调试,相信学生理解作品内容时会相对方便很多。具体来讲,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十分完美,因为学生并不能与教职人员产生共鸣反应,后期质疑声音更是微乎其微,那么实践性操作就更加无法进行了。例如:在欣赏《赛马》环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做好异质化知识点衔接,其间留有充足时间给师生互动、交流,小组探讨并将精华知识点消化。多媒体应用应该把握好一定尺度,时刻注意与教材资料的呼应效果,过度地适应潮流反而会收到反效果,令学生注意力偏坠在动画之中,对于必要知识点却毫不在意。这类手段的最终动机是为知识服务,师生课余时间可进行轻松交流,将双方兴趣切人点提炼完全,保证知识点穿插得更加紧凑。

  二、中职学校开展多媒体中职音乐教学活动的必要措施分析

  现下我国中职音乐多媒体教学体系与系统性发展需求已经产生严重矛盾危机,为了将这部分群体音乐感知与欣赏素养提升至另一个等级标准,设计主体联合上述细节要素做出以下整改措施。

  (一)全面加强教师多媒体操作能力

  多媒体设备作为中职音乐教师的必要辅助媒介,需要教师联合基础课程内涵加以融合、改造,其间创新资源开发动力不断提升,教师需要定期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确保课堂笔记、教案资料以及优美音乐作品的及时共享成果,争取拓展师生知识面架构。

  (二)发挥多媒体设备与中职音乐教学流程

  相互支撑功效教师首先尽量运用多媒体设备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使得教学内容随时借助合适途径绽放。课程主要结合声乐知识与歌唱技巧展开,学生必须定期欣赏各类音乐作品,对中外以及本民族艺术表达经验加以吸纳,杜绝凭空想象理解音乐状况;同时运用声音实体形象刺激学习主体的感官效应,使其在主观上对特定音乐作品秉持认可态度。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定期更新多媒体设备形态,全程提供硬朗资源技术支持条件,使得现代化教学方案实施起来毫无阻碍,师生情感回应效果也将更加积极,阶段学习质量自然不在话下。多媒体技术应用就是集中学生注意力,令其在新奇事物中找寻拼搏动力,教师可以适当播放音乐类电影,令现场充满音乐艺术气息,后期追梦夙愿便也随即崛起。经过上述系统内容的填补,可说是为学生后期专业化发展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职音乐教学工作与多媒体技术结合是我国新世纪素质规范理念最基础标准,音乐课程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其间任何资源都应该借助网络第一时间下发至单位学生手中,充分尊重其主人翁地位。只有长期坚持此类策略,学生才会时刻叮嘱自己追随音乐课程进度,争取实现后期音乐感知旅途的系统化延展目标。

音乐教学论文4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 发展 的世纪,世界将进入全球知识 经济 时代。 教育 是知识创新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活动,也是时代的需要。所以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发展创造才能

  音乐作品是与一定事物形态相联系的,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理描绘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在教学中,我结合范唱录音深入浅出地分析歌曲内容、时代背景和作曲家的创作风格等,使学生有一清晰的印象。如教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时,通过聆听歌曲范唱录音并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内涵,启发学生联想到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草原,蔚蓝的天空白云朵朵,草地上马儿在自由的奔跑,周围是鸟儿的翠鸣。体现了一种祥和、自由的牧民生活意境,在想象中勾勒出一种美好的生活图画。音乐的想象力自由的,但不能脱离作品。因此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标题和有关知识到反复聆听作品的音响,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里,唤起学生对歌曲意境的联想和想象。在体验歌曲情感中,增强感受、理解和发现音乐作品 艺术 形象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传统音乐课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认为对原有歌曲乐谱,不能多一个音符,不能少一个音符,让学生也要因循守旧。现在,我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法,如在一堂音乐课中,我可以在黑板上写一段歌词,让学生在理解简单的作曲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任意谱曲,然后再拿到琴上弹奏,让学生自己感受一下自己的曲子效果。然后,对于不恰当之处再指导修正。有时,可以拿出一个熟悉的谱子,在框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填写音符、减少音符,看是否改变了音乐风格。这种注重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利用学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学具就是钢琴,在传统教学中,钢琴作用不外乎就是范唱伴奏,为学唱伴奏的工具。在教学实践中,我改革了教学方法,钢琴的作用远不止于上述那些,我可以利用琴声巧妙地在为音乐课教学的辅助手段,在一堂音乐课中,学生对于歌曲的学唱,既要注意歌唱方法,又要注意曲调歌词,还要注意歌曲所要求的速度、力度的变化。他们的注意力被搞得四分五散,很难做到顾全大局。如何帮助学生用歌声表现好歌曲呢?我在教唱《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时,利用力度变化夸张,较明显的琴声来提示学生声音强弱的变化,琴声还可以提示学生演唱速度的变化,以及连跳音唱法等。另外,配合教学巧用幻灯、投影、录音等媒体教学,不仅使学生领会教法,还可以让他们学到如何制作电教教材的知识。讲授理论课时,经常需要给学生补充、提供一定的材料内容,此时若用板书费时费事,如用文字投影片,则简便快捷,且容量大,可以重复使用,以增强记忆,这样既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又节约了教学时间。

音乐教学论文5

  1音乐教学目标

  在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中音乐教学目标并非是将音乐课本上的知识生搬硬套到脑中,音乐教师在教授音乐时应降低对于音乐专业技能的掌握,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情况。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去体验音乐的魅力,进而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充分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形美,音乐教师无论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目的都不仅仅是单纯的讲授,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亲身去感受、体验音乐自身的魅力,这样他们自身才会感受到各种风格的音乐会给他们带来的不一样感受,这才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

  2。音乐审美教育的开展

  2。1提高音乐审美认识程度

  要在音乐课堂上体现出音乐审美的特征。从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音乐随处都在,小到未出生婴儿的胎教音乐,大到老年人听得经典歌曲,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音乐审美关,就中学音乐教学来说,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进而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认知,从音乐中发现生活的另一种美。

  2。2提高审美认识能力

  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审美的兴趣。要加强学生审美认识的能力,就要让他们亲身去感受,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自己听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教或是受家人影响,无论哪种方式,都能加强对音乐认识的能力。

  3。音乐审美的研究对策

  3。1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

  不同风格的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轻快的音乐给人带来放松的感觉,沉闷的音乐给人带来压抑的感觉,音乐节拍的快慢、节奏的强弱都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感知能力。所谓的音乐感知能力,是人对于音乐中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试、音区、音色、和声等音乐要素在听觉上能做出相应的心理反应。人对“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即音乐的感知能力,这也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先决条件。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就离不开音乐语言的学习。多听、听不同风格的音乐,而非听那些稍纵即逝肤浅的流行音乐,多去用心感知音乐,进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2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以及后天培养的。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感体会时,才会产生对美的追求和喜爱;音乐审美的意义在于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想象与音乐情感联系起来。师生之间的融洽相处,有助于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音乐的学习和认识会有很大的帮助,家长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音乐的存在,加深对音乐的印象,音乐是有声语言,在学习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听唱体验不同旋律的音乐,了解音乐的背景和时代,加深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理解,提高对音乐的认知和审美。

音乐教学论文6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学会视唱练耳、美声、民族唱法等声乐,也会给学生讲授大量的音乐理论基础,像是乐理、民族民间音乐等,还会让学生做一些键盘乐器演奏,像是钢琴、小提琴等。这样一来,学生在高校学习音乐的时间、空间、思维都被固定,虽然,掌握了大量的关于音乐的信息,却不能够灵活的运用音乐,让音乐带有灵魂,带有感情,编写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也就是说,高校音乐的教学方式是不全面的,缺少对学生音乐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真正的音乐人才稀少,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反思自己的音乐教学,思考怎样才能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推动音乐教学更好的发展。

  一、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高校音乐学习不感兴趣

  在我国高校的音乐招生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少能够招收到具备专业素养,真正喜欢音乐的学生。有很多学生学习音乐是因为考入大学的分数线低,自己的文化课水平又不高,就选择利用音乐成绩考上大学,根本不喜欢音乐,这也就导致高校的音乐教学很难进行。还有一些学生,是真心喜欢音乐的,由于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陈旧,音乐课堂了无生趣,致使音乐并不是学生心中向往的那种自由、随性,慢慢的也就失去了最初学习音乐的热情。还有就是,学生入学时,音乐素养、音乐水平参差不齐,加上音乐的学习比较的困难,需要学生付出很多的精力与努力,才能够学透、学精,为自己所用,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够坚持下来,半途而废。

  (二)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问题

  首先,我国的教育大都是比较保守,比较单一,还有点枯燥,即使是比较开放的音乐教学,也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遍有一遍的给学生灌输音乐知识,音乐常识,音乐信息,还会用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常识、信息的分数来判断学生音乐的素养与水平,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在高校,音乐教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想要更多的时间跟教师一起探讨音乐都是不现实的,教师也就更没有时间一一指导学生,这也就直接影响着不能够更加详细,全面的了解音乐。然而,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声乐、理论基础、键盘乐器演奏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的简单讲解根本就满足不了每个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需求,更不是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就能够决定学生音乐素养的。有些教师或许也意识到自己在音乐教学中的不足,就会直接让学生在全体学生面前演奏乐曲或者表演乐器,虽然,这种方法在某种情况下,能够让学生去主动的学习音乐,补充自己,可是,这也让学生背负着很大的压力,有时候还会因为自己准备的不充分,感觉自己当众出了愁,造成自卑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阻碍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实,只有教师用适当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和学生一起弹奏或者演唱,也可以对唱,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给其他学生和老师展示自己的音乐功底,才能够让音乐课堂活跃起来;最后,目前,在高校的音乐教师中,老教师居多,他们的自身的音乐素养与音乐水平并不是很高,还遵循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音乐教学,不愿意接受新的音乐教学理念,导致高效的音乐课堂比较的沉默,没有活力,让一群追求自由的音乐学子变得被动,没有创新能力,只是一味的按部就班的学习乐谱,演奏歌曲,弹奏乐器,根据教师打出的分数继续学习,渐渐的学生就会厌烦这样没有新意学习模式,也就不在投入热情去学习音乐,学习音乐最初的梦也就破灭了。

  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答疑所问,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与时俱进,不禁锢在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释放音乐本身具有的魅力,让学生去欣赏、去享受。因为,那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太古老,新时代的学生对音乐的追求不是书本知识与死板的理论,也就是说,教师如果不能够正确的认识音乐教学中的这些问题,仍然继续的坚持这一古老的理论,那么,学生将会在这样的音乐教学中,渐渐的忘记自己最初学习音乐的梦想,渐渐的变得懒散,不再积极主动的与教师交流音乐问题,探索音乐知识,享受音乐的魅力。然而,面对这样新的时代,新的学生,教师应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生,根据学生的音乐功底,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的去练习钢琴以及其他乐器,不仅仅的让学生去欣赏音乐,练习美声、民族唱法,完全的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自由的搭配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疑惑心理,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质疑,思考、解答,提高音乐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学习《青藏高原》和《草原之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这两首乐曲的曲风是什么,有哪些不同,演奏风格又有哪些不同?让学生去思考,去解答这些疑惑,致使学生大胆的去寻求同学教师的帮助,一起探讨,交流,提高思维的活跃程度,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去组织一些音乐的实践活动,并动员全体的学习音乐的学生参与。学生可以自行的组织音乐活动,参与音乐实践,才能够真正的享受到音乐中的快乐,那是书本上无法学习到的。音乐活动组织的成功,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加的坚信对音乐追求的执着是正确的,让学生可以拥有更加坚强的意志去学习音乐,探索音乐。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的享受自己音乐的成果,提高音乐素养与音乐创新能力,还能够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教学成果,更加努力的去指导学生,给学生提供最佳的音乐教学课堂。例如,教师在讲授贝多芬的《欢乐颂》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自己先去欣赏歌曲,尽可能多的去了解歌曲,学生可以去问学长、学姐,关于歌曲的相关资料,也可以去图书馆收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充分的了解贝多芬,了解欢乐颂,而且,学生在了解乐曲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自主创新,全身心的投入音乐的享受中,帮助教师更好的创设高效、优质的音乐课堂。综上所述,是在高效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注入自己的感情,编写出属于自己的音乐,成为高素养、高水平的音乐人才。总之,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要想更多的培养出高素养、高水平的音乐人才,教师就一定要在教学中多培养学生有新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才能够激发创新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促进我国音乐教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音乐教学论文7

  论文关键词:中学音乐课堂流行音乐意义

  论文摘要:在当今这个开放、多元的时代,中学音乐课堂不可避免地受到包括流行音乐在内的外界冲击,能否正确对待这一现象,将流行音乐中的某些元素引入到中学音乐教育中来,是一个值得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是否应该将流行音乐引入到中学音乐课堂中来,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当今这个开放、多元的时代,如果完全将流行音乐摒弃在中学音乐教育的高墙之外,无异于采取“堙堵”之法治水,其结果必定不如人意。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因势利导”,要正视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冲击,将其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元素巧妙地引入到中学音乐课堂中来,使之成为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中学生音乐素养贡献力量。

  1中学音乐教学发展及流行音乐的教学意义

  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探究,同时也会尝试着用并未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审视各种社会现象。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要重视各阶段学校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流行音乐”(PopMusic),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流行音乐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对象是平民阶层,特别是在校学生。它不像少儿歌曲那样单纯,流行音乐具有很浓的时代气息,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旋律通俗上口,结构短小精练、易学易记,节奏时而欢快激烈、热情四射,时而低沉婉转、如泣如诉,加上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运用迷笛、电声乐器做出奇特的音效更容易吸引中学生的注意;而那些表现欢乐、憧憬友谊爱情、苦闷、伤感等情绪的作品特别能引起中学生情感的交融与共鸣。因此,如果能够将流行音乐中的一些积极元素巧妙地运用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来,将会有助于更好的实施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2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原则

  将流行音乐引入到中学音乐课堂,要注重对流行音乐的甄别和选择,一定要把握以下原则,使流行音乐更好地为中学音乐教育服务。

  2.1甄选原则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与大众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复杂的音乐类型,其内容积极消极兼而有之,必然有不适合在中学音乐课堂上进行宣扬的部分,例如,那些过分渲染孤独、忧伤、失落情绪、表现游戏人生态度、描述情爱的流行歌曲等。同时,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建立但不成熟的阶段,对于一些社会现象还不能够进行正确判断。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引用流行音乐,排斥和拒绝的是那些内容消极、格调不高的流行音乐作品,选择一些内容积极向上、风格清新别致、格调较高、具有鲜明时代感的作品。

  2.2适量原则

  中学音乐教育使用固定的教材,是经过教学实践验证了的具有一定科学行的体系。流行音乐元素作为其有益的补充,将会对中学音乐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教师一味偏好流行音乐,忽略原有的音乐课程内容的讲授,将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一种典型的本末倒置;当然,如果教师忽略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好和热爱,完全将其排除在音乐课堂之外,置中学音乐教育现实情况于不顾,则将流于“闭门造车”的境地,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将流行音乐引入到中学音乐课堂中来,教师要把握适量原则,促使流行音乐中积极上进的一部分元素更好地为中学音乐教育服务。 2.3恰当原则

  在将流行音乐引入到中学音乐教育课堂中时,教师要重视对教育契机的把握,要充分利用流行音乐中对音乐教育有益的因素,促使流行音乐为教育教学目标的生成和实现所用,为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和音乐技能的获得所用。这需要教师对中学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学生的心理实际和当前的音乐流行趋势有全面的把握,从而能够将这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最终形成以中学音乐课程为主、流行音乐为辅,促进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好局面。

  3发挥流行音乐积极作用的有效策略

  如果能够把握好甄别、适量、恰当的原则,对于中学音乐教育来说,在音乐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是十分有益的。教师也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策略,促进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中来,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一面。

  3.1组织学生进行流行音乐“采风”活动

  教师作为学生音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虽然可以尽量的进行换位思考,但也未必能够真正的做到“思学生所思”。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流行音乐“采风”活动,这种“采风”并不是传统意义的采风,而是教师对学生所喜爱的流行歌曲进行调查,评选出最受学生欢迎的曲目。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前提下,正确评价流行歌曲的审美价值,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辨别,使其自觉摒弃其中的负面因素,最终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恰当的时机可以教授或引用这些流行歌曲,更好的丰富自己的音乐教学。

  3.2引导学生对流行音乐进行辨析和理解

  中学生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喜爱流行歌曲,但可能只是一种单纯的喜好,对于流行歌曲本身及其所代表的一些具体内容并不理解。当然,这并不排除因为流行歌曲因其本身的大众化、通俗化,所呈现出来的浅俗性。学生喜爱流行歌曲,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意义,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流行音乐,引导他们感受到某些流行音乐中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就应该能够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例如,偶像歌星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歌词简单却深情:“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美丽的白发,幸福中发芽。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学生们大多十分喜欢周杰伦,这首歌曲必然会对学生思想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4结语

  流行音乐大多以歌曲形式出现,与社会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是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中学音乐教学其目标就是在于培养学生有表情地歌唱和对音乐的感觉能力。通过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理想,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启迪他们的智慧,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由于流行歌曲都是学生日常所思所想所见所感而又存贮与心灵深处的东西,所以一旦用歌声表达,很容易就会在歌唱者与倾听者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流行音乐中积极的音乐元素,使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人类音乐文化的丰厚与博大,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接受流行音乐,提高和丰富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为培养具有高尚音乐审美情趣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娟.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及疏导[J].社会心理科学,20xx(1).

  [2]延玫.怎样上好音乐课——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建议[J].职业教育,20xx(10).

音乐教学论文8

  人类步入21世纪,一方面,随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交流的逐日扩大,全球性的相互依存关系正在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自我意识”不断得到强化。音乐课程是造就完美人格的基本方式与最佳途径,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大哲学家黑格尔曾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在“美”的境界中,人的本质的确证和人的自由发展居于主导地位。‘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最完美的展现。”投身教坛多年来结合实际,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观念转变实现自我

  从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本身必须是一位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教育教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和情境性,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所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佳途径。

  二、实践锻炼了教师,培养了学生

  首先,学校工作的对象是一大群感情丰富对客观外界极有好奇心,极敏感的认知碰撞,得到情感交流,产生相互激励,师生由于教育工作结合认知碰撞,会使“教”与“学”双方受益。如 音乐课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感受美的事物;让他们通过频繁接触音乐艺术作品,恢复艺术感觉丰富审美体验,使感性和理性得到和谐发展。音乐艺术综合表现与创造能力通过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我快乐》、《小鸟,请到这里来》、《捉泥鳅》……

  《我快乐》

  1、乐学,会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从体验出发,激发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奠定基础通过品尝不同味道的饮料产生不同的感受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2)、运用生动的表情脸谱,激励学生创编动作和有节奏韵律的歌词。教学中,抓住“快乐、着急、幸福”,展开“拍手、跺脚、拍肩”等律动,有表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合作,引导;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伙伴

  (1)、游戏 品尝甜、辣不同味道饮料,大胆地把自身的感受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

  (2)、创编歌词。我高兴,我高兴,我就拍拍手,看大家一起拍拍手。我伤心,我伤心,我就抹抹泪,看大家一起抹抹泪。我生气,我生气,我就跺跺脚,看大家一起跺跺脚。我害怕,我害怕,我就摆摆手,看大家一起摆摆手

  (3)、按节奏读歌词

  3、焕发音乐课堂教学的魅力。在歌曲中感受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能力,他们愿意上台表演,还高兴的说悄悄话,唱第一段他们说;“我真快乐”,唱三段边拍肩膀边说,我真幸福,另一名学生说:“我也是”,在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新的音乐教学师生共同体验、探索发现、创编创新表现,享受美的全过程,师生在音乐美的熏陶下学习掌握技能技巧,感受到音乐美在不断升华。形成一种迅速生出创意或意象,并通过特定媒介材料把它们体现出来的能力。为了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赋予了他们发挥想象的空间。学生平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具备较丰富审美体验和创造性体验

  三、提高修养服务教学

  教师应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加强多方面修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爱心与公正;耐心与自制;虚心与创新;童心与合群等,这是综合文化素养教育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教学时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让他们领略艺术殿堂的魅力。十余年,我始终坚持利用课余时间拜访我市艺术届名家,先后进修音乐教育,钢琴演奏技能技巧、健美操专业培训、声乐演唱技巧……通过近几年的充电,我深深的感受到课堂中能够得心应手,训练场上鼓镲齐鸣充分证实了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充满无限动力,我的课深受学生喜爱,课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一个赞许的微笑、惊喜的眼神,足以激荡起学生愉悦的涟漪,给他们一个充满爱意的目光,便会收获学生一脸灿烂的阳光,师生互动欢歌笑语充满课堂。

  四、引导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音乐实践

  1、表演进课堂:学生善于聆听,通过记忆歌词,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

  2、创编进课堂:鼓励学生创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中,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知识进行大胆迁移。

  3、器乐进课堂: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教学中由简单到复杂,由简易打击乐器到竖笛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综合能力的再现,追求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之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更是和谐高效音乐课堂的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游戏、理论与知识、实践与能力及情感交流会产生一种高尚的师生情谊,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人格魅力等在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时都得到发展。

音乐教学论文9

  一、悦纳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音乐

  “悦纳教学”的策略表现在采用“建构式六模块教学法,即:优化情境;自主质疑;指导合作;交流展示;适时引导;悦纳提升。结合该策略,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笔者联系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提出以下两个观点:

  (一)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悦纳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

  “悦纳教学”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境界,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去学习,自由愉悦地成长,在学习中不断去吸纳,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社会。作家秦文君说“:学习应是带领人走向丰富、体面、明朗、幸福的,那是美丽灿烂的进程。”课堂体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学生学习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后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学生不能只学习知识,而是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自身对于外部世界的看法逐步走向成熟。具体到音乐学习来说,就是要通过音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热爱生活,启迪思维。如,二年级《十二生肖歌》,我通过让学生猜谜语,讲、听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生肖开火车游戏,学唱、表演歌曲等活动初步了解了我国特有的生肖文化,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引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进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悦纳自己和他人并加以悦纳提升

  音乐本身充满着人文的魅力与价值,而这也是驱使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满足学生对于人文魅力与价值的渴望,只有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不断改善,从而更好地学习。其次,我们的音乐教学满足了学生“好动”的渴望,小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动是他们的特点,对此,我们不应该压抑,而是应该积极调整,主动适应,通过音乐课程的改进,使得课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从而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吸收知识。此外,学生“好胜”的心理需求也不容忽视,要通过对学生的正面评价、表扬、鼓励,满足他们的好胜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我在教学二年级音乐《请你唱个歌吧》这一课时,在歌词创编环节,我问学生们,在春天里,除了歌曲中唱到的小杜鹃,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一起唱歌呢?于是,各种答案出现了,小布谷、小蜜蜂、小黄鹂、小麻雀等。我让大家分别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这时候有的小朋友不能很好的处理好声音,于是我加以引导:“小蜜蜂的嗡嗡声是不是应该小一点呢?”接下来当有些同学的叫声模仿的不准确的时候,就有其他小朋友纠正我们,小黄鹂的滴哩哩应该再清脆一点……在我的引导下,分组演唱、分角色演唱,有的小组表演小黄鹂;有的小组表演小布谷;有的小组表演小蜜蜂……在学生们愉快的模仿声、笑声中,很快地就把歌曲学会了,每一个学生脸上的表情也是极富童趣,可爱至极,甚至平时不怎么开口的同学也开心的唱了起来,每一次模仿演唱都惟妙惟肖。他们唱歌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在合作中悦纳提升,吸纳他人的观点,将学习所得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二、悦纳音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一)悦纳学生的个性,同时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音乐教学要面向每个学生,考虑整体,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使他们受益。此外,考虑整体并不意味着忽视学生的个性,我们还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法学习,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要将整体与个体相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有些家长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例如培养学生钢琴、电子琴等方面的技能。而对于学生的这些技能,我们要好好把握,比如在表演上、课堂上,可以安排这些学生为大家表演。使得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既满足了整体学习的欲望,又满足了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当然,对于一些唱歌方面没有天赋的学生,我们不应该放弃,要通过个别、细心的辅导,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悦纳音乐课本以外的相关资源

  课本是一个宏观性的内容,具有结构性、整体性等特征,是教学的基础。而对于具体的教学活动来说,在重视课程的同时,也要重视课本以外的相关资源,课本的内容是有限的,但课本以外的资源是无限的。比如,在三年级的西南少数民族歌曲教学中,教材歌曲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较远,如《金孔雀轻轻跳》(傣族)、《铃铛舞》(苗族)等,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进行这个单元教学时,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现代化工具寻找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再如,搜集同民族的其他歌曲加深印象,如《月光下的凤尾竹》《苗岭的早晨》等等。学生都不由得被那种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所陶醉,仿佛看到了活灵活现的孔雀、大象,清澈的河流,好客的少数民族小朋友,还有泼水节等情景,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跳起来。

  (三)悦纳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得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的意识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法、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灵活、多变,多方式、多方法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鼓励大家追求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起他们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都具有爱唱、爱跳、爱玩的天性,唱唱跳跳就是孩子们的一项生活内容,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地采取启发提问法、体态律动法、自由参与法、分组比较法、现场录放法、课件激趣法等方法,使他们在感到有趣味的过程中学到音乐知识,得到审美教育。

  (四)悦纳、引导课堂生成

  不可否认,音乐本身具有一种自由性,而正是这种自由性使得人们对于音乐能够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具体到我们的音乐课堂来说,对于学生的回答,在正确答案范围内的,我们应该表扬。对于学生大胆、个性的回答,我们更应该鼓励,而不是否定,要通过这些个性、大胆的回答,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捕捉这些回答中的闪光点,利用这些回答突破固定答案的限制,从而使得音乐课程充满活力。在教学二年级《请你唱个歌》一课时,在学会歌曲后,我让学生将乐曲中的歌词进行创编,再一起随着音乐唱歌,开一个森林音乐会。同学们开心热情地表演了起来,正当我为学生们的表现高兴时,只听见一位男同学大声“呱呱”的青蛙叫声,扰乱了大家的歌声,十分顽皮,同学们都生气了,纷纷指责他。我看他小青蛙学得还挺像,于是灵机一动,笑着对同学说:“小鸟们,原来我们的森林音乐会把小青蛙都吸引来了,小青蛙的呱呱叫声要是轻一点就可以为我们伴奏啦。你们还请了哪些小动物一起来呢?”同学们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还有小白兔”,有位胆子大点的同学冒出一句“。说得不错,小白兔的舞姿很美,肯定能为音乐会添彩的!”我马上鼓励道“。还有小鸭子,它的歌声最美!”又有学生接道,“有小树叶,它会伴奏!”……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进来,学生的兴致上来了,有的为我们伴奏,还有的为我们伴舞,结合进原来的乐曲当中。望着兴致勃勃的学生们,我觉得教师千万不能丧失点拨引领的作用,让错误资源的价值发挥得恰到好处,也能把节外生枝变成最佳的教育时机,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因生成而有味,我由衷地感谢那位调皮的男同学。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完善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悦纳的体验。

音乐教学论文10

  一、介绍背景

  简介作者及作品产生的背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解说歌词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词明朗易懂。可以先让学生读后说出大意,接着引导学生挖掘其中隐含的情感。

  三、含情范唱

  教一首歌曲,我重点咀嚼隐性的情感。在范唱中,通过抑扬顿挫的声音和丰富多样的体态语言,尽量把歌曲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感受到歌曲中情感的无穷魅力。

  四、听音联想

  给学生播放录音磁带,要求他们全神贯注地闭眼倾听,听后,让他们说出自己仿佛看到的生活画面及内心感受。听歌,完全可以让学生做由此及彼的联想。通过联想,激活他们的情感,使其情感与歌曲情感对接共鸣。教师一定要检查学生联想的成果,否则易流于形式。

  五、巧用课件

  借用多媒体技术,把歌曲还原为一组组鲜活生动的画面。对照画面,激发学生在认真感知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

  六、编舞伴唱

  教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编制出相应的舞蹈动作,在边唱边舞或听唱看舞的教学活动中,让情感的阳光雨露照耀滋润学生的心田。这一环节,学生情感最奔放,教师必须加强组织,既要求学生欢快展示,又要求学生郑重对待。否则,易流于滑稽和随意,影响教学效果。舞,或教师编或学生编,尽管舞姿稚嫩粗糙,不必过于追求完美,表情达意即可。上述做法,可令学生陶醉忘情于音乐课。在活泼轻松欢快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欣赏、表达乃至于创造情感之美的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音乐教学论文11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核心是“生活即教育”。它不仅仅涵盖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也是在实践中前进着的理论。这个理论是从他的老师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理论脱胎换骨的,是由于推行平民教育失败之后“所找到的新路”,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传统教育。

  陶行知 教育思想 小学音乐教学

  一、“生活即教育”理论思想在音乐教学上的运用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建立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认为“生活即教育”的定义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其实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根本意义上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中又蕴含着教育的真实意义。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挖掘了学生们的音乐天赋,从而在他们的艺术学习中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早年,陶行知先生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学者成立戏剧社和音乐社,从而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陶行知先生曾出访欧洲时,在红海渔船的甲板上发现了一位四岁的小女孩欢快而有节奏的跳着舞蹈,且节奏、情感与乐曲出奇的合拍,这令陶行知先生感到非常的惊讶。在他让人用一首悲伤的曲子替换原有的曲调时,小女孩的情绪和节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上述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岁的小孩子已经开始表现出个人的天赋,但如果这些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特殊天赋在生活中没有被家长老师所发现,从而不能被正确地引导和培养,那么这些孩子们的天赋也随之会慢慢枯萎。因此作为老师、家长,我们要更多地在生活中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举止,发现他们一些特殊的天赋或者才能,并尝试去引导和培养孩子们各自的天赋。

  二、“社会即学校”理论思想在音乐教育的运用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我们站在一定的角度认为社会是大众独一的学校,那么可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大众独一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要求增大了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内容,从而使让更多的人接受良好的教育。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关在笼子里一样。教师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盲目学习与思考,而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设计好学习的思路,来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简单来说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也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关系,摒弃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现象,而要实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习模式,教师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主体行动的实施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涉及到欣赏、乐理、视唱练耳等一些相关的教学环节,这些都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技能,做一位合格的“领路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他们更好地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清晰的思考判断来认识音乐真正的艺术魅力,久而久之,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音乐教育一定要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环境出发,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拥有想象和追求自由的空间,更好地系统地增强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理论思想在音乐教育的运用

  “教学做合一”是我们日常生活现象的一些说明,生活中,“对己是学,对事是做,对人的影响是教”,所以“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同的过程。“教学做合一”即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教了不做,不能算作教;学了不做,不能算作学,所以陶行知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积累知识、获得经验。他认为,“做”要以“行”为基础,“行”是获得真知的源头。对于目前的学校教育来说,“教学做合一”主张以任务为第一要点,遵照每个岗位的实践要求与目的为导向,主要强调了“动手做”。要想做到“教学做合一”,首先应该全面地提升教师的素质,注重音乐的课程设计。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情景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音乐艺术在内心的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再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手脑并用。只有让它们相互协助活动时,才能有益于孩子们的想象力、判断力、思考力的发挥与提升。最后,教师应该多组织、多开展一些人的音乐教育与实践活动,这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更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显然,这是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相吻合。

  结语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它有力的推动了我们音乐教育的前进和发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敢于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好地教导学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人民出版社,20xx.

  [2]胡晓风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

  [3]袁晞,陶行知.捧着心来不带草去[M].大象出版社,20xx.

  [4]黄承箱.试论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J].山东文学.20xx,12:112-115.

  [5]张帆.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中的“孔子”—浅析陶行知社会音乐教育思想[J].时代教育.20xx,06:56-58.

音乐教学论文12

  提高小学音乐教师能力的主要途径

  影响小学音乐教师能力构建的主要因素:在教育理念上与新课改的要求有差距,在教学环境上与新课改的需求有差距,在教师素质上与新课改的要求有差距。既然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构建面临许多问题,那么,寻求解决之道就是一种必然。我以为,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能力构建水平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加强学习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动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从修剪枝杈的“园丁”转变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二、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组织能力课堂是教师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教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了解;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对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等等。同时,通过制定规则、及时鼓励、协调关系、树立威信、纪律控制等各种措施对课堂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这些工作,既是教师的必修之课,也是教师能力构建的必由之路。

  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学渠道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小学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会例外。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及时学习、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勇于“触电(电脑)”、“触网(网络)”,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武装自己,不断拓展音乐教学的途径和渠道。

  四、注重教学研究,反思问题成因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囿于教科书、参考书的圈禁,很少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施展自己的创造性,教学研究似乎只是专家的事情。然而专家并不处在教学的第一线,并不能及时发现课堂上的问题。因此,培养和造就专家型的一线教师就成为改革和改进小学音乐教学之必须。而新课改的实行,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教师的能力构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研究的途径之一是反思,而反思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弥补缺陷,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能力构建的途径和渠道。

  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构建看似一个简单问题,实则需要深钻之功。有句话说得好,功夫在诗外。当教师把功夫下到的时候,能力自然构建起来。换言之,当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时候,他的努力、奋斗、积累,即他的能力构建就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音乐教学论文13

  舞蹈是一种通过人体有韵律、有节奏的运动来传达思想、抒发感情的造型艺术,它兼具音乐的音响、旋律、节奏和美术的色彩、线条、形体。舞蹈既有刚劲又有轻柔,并伴以和谐的音乐,对幼儿很有吸引力。幼儿参加音乐舞蹈活动,不仅可以养成优美的体态和敏捷轻盈的动作,培养活泼舒畅的情怀和潇洒文明的举止,还可以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聪明自信、活泼健康。具体来说:

  —、音乐舞蹈对幼儿的身体生理素质具有促进作用

  音乐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可以提高幼儿的形体美,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舞蹈离不开四肢的动作和各个关节的活动。舞蹈能将体育对身体机能的训练、韵律对协调动作的规范和艺术对人内在气质的挖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训练中除了遵循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节律等特有的要求外,还要运用对称、和谐、统一、节奏和造型等形式美的法则,做到造型美、技术娴熟、柔中有刚、动作舒展而有节奏。在强调人的形体美的同时,还要讲究音乐美、舞蹈服饰美、活动场地设计美等,这样可以振奋精神,提高幼儿的运动身体生理素质。此外,音乐舞蹈本身比体育有趣,娱乐性强,不会给孩子造成任何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更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二、音乐舞蹈可以促进幼儿审美素质的发展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动”——韵律活动。韵律活动包括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和其他节奏动作,其共同处是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要求动作符合音乐的情绪和节奏、力度、速度的变化,同时正确、协调、有表现力。

  每个舞蹈都是由简单的动作组成的,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思维和规律,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舞蹈促进幼儿体验音乐的内涵,激发幼儿通过舞蹈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欲望,逐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让幼儿在“玩”的氛围中学习成长。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幼儿会在自我体验中感受美、欣赏美并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幼儿的表现欲增强了,其动作也会由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多种姿态的形体训练,可使幼儿四肢协调,具备优雅的体态和高贵的外形气质,这是最直接、最显著的美育功能。

  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旋律和优美自然的动作,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着的时而雄壮、时而柔和、时而催人泪下的刚劲、舒展的动作进行自我体验,并且产生自我欣赏的陶醉感,体会出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由于幼儿知道自己是在认真地体会,所以能够内心平静、坦然、自信,也会因此而赞美世界,用身体的语言舞之、蹈之。

  三、音乐舞蹈有助于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的幼儿教育倡导“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在愉快体验中接受新的知识。音乐舞蹈恰好是孩子们非常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因此,在舞蹈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孩子们在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逐渐认识到事物的真、善、美,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关心体贴同伴,懂得有礼貌、守纪律等较深的道理。如舞蹈《小海军》,能让幼儿在感受威武、雄壮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的同时,体会到解放军坚定不屈的英雄气概,激发热爱解放军的情感。又如《我的好妈妈》和《小鼓响咚咚》,简单生动的歌词和欢快流畅的旋律带来的音乐和舞蹈两种艺术形式的感染,能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幼儿对妈妈的关心和体贴、对“小妹妹”的关心照顾的良好情感。幼儿在愉悦欢快的音乐舞蹈中,品德和情感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可以说,音乐舞蹈教育直接联系着幼儿的思维活动。生理学家、医学家研究证明,音乐舞蹈可以引起幼儿血液循环加速和呼吸的变化,使肺活量得到锻炼,能促进右半脑潜力的充分发挥,提高大脑神经的敏感度,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还能促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音乐舞蹈教育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审美兴趣和态度,为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音乐舞蹈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

  音乐舞蹈是一种表现,是情感的迸发与冲动。在舞蹈的世界里,幼儿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极为充分的发展,创造力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

  首先,幼儿的智力开发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幼儿心灵体验的展示,是幼儿主动性和自信心的体现。善于用身体表现情感、展示自我的人,一般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会被激发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早期开发。

  其次,音乐舞蹈对人脑左右半球的全面开发起着积极作用。

  现代脑生理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有明显分工,左半球具有语言的、理念的、分析的、连续的和计算的能力,善于抽象思维;右半球具有音乐的、绘画的、综合的——几何空间鉴别能力。右半球在许多方面比左半球优越,特别是在具体的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方面。当右脑的处理过程与功能被促进时,典型的左脑功能与表现技巧也会被提高。这就要求教育者应突出对幼儿加强音乐、美术、舞蹈等教育,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其情感,增强动手动脑能力,使幼儿的脑力劳动更具有活力、更具有创造性,从而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提高整个思维素质。

  总之,探索幼儿音乐舞蹈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合乎音乐舞蹈艺术的本质要求,合乎现代幼儿音乐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千方百计帮助幼儿克服成长中的被动性和机械性,使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音乐教学论文14

  一、音乐教学艺术是对音乐教学模式的补充

  (一)音乐教学的对象是学生音乐本身是一种艺术,在就艺术本身进行教学时,不能单纯的采用传统的知识教学模式。本质上来讲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参与程度取决于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对音乐教学的投入程度,这种基于学生个性的音乐教育,显然不是教学模式这种整齐划一的基础知识培养形式能够驾驭的,而在学生个性的培养活动中,教学艺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却是极为有效的。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艺术是对音乐教学模式重要的补充,只有这二者相互连结、相互融合,才能让学生从知识和艺术两个角度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

  (二)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其本身的学习欲望是比较强烈的,但是在音乐学习的基本素质上,还有不少的欠缺,如:先天条件、技巧掌握进程、注意力的集中能力等等,这些基本素质的欠缺,导致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这就是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音乐学习的现状出发,对这些个性化的问题用教学艺术的手段进行处理。

  (三)音乐教学的方式因为音乐本身固有的艺术性更多的表现为随机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的很多具体教学方法是无法被统一规范的,例如在教学活动中的视谱、唱词、指导语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由于教师对教学模式主导思想、目标的理解不同,加之教师本身的条件、学生个体的条件各异,教学模式是很难对教师语言、示范等作出严格规定和要求的,但是教学艺术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一点可以从我国过往的音乐教学实践中看出,在过去我国音乐教学质量较高的时期,必定有一批优秀的音乐教师活跃在课堂和演出舞台上,他们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就是因为其自身独特的对音乐艺术的理解,渗透到了音乐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可以做一个好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可以做一个好艺术家的音乐艺术。当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音乐教学艺术的重视,并不是对音乐教学模式的否定,因为音乐教学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能够适应传统教学活动的音乐教学模式,只是在模式教学活动中,不能忽略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将教学模式和教学艺术结合起来运用,才能更好的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二、结语

  音乐教学本身是一种音乐艺术性和知识性的结合体,其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的主要是知识教学层面的特性,但是在教学活动中音乐本身的艺术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音乐教学论文15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兴趣教学而过度地重视技术教学,很容易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1)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传统音乐教学讲究的是技术与知识点的教学,课堂形式固定,教学内容也比较古板,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可以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既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力,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学生在日后学习中的发展。

  (2)采用表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觉到新奇,尤其是让学生上台表演,他们既兴奋又紧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创造和兴趣是互为因果的两种因素,让学生自己利用音乐创造、表演,学生就会对音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样,学生对音乐有极大兴趣,就会创造出内容丰富的表演形式。学生在体会到表演的喜悦之后就会更加喜爱音乐,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简化表演形式。例如: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经常进行小组舞蹈比赛,教师给出特定的音乐和舞蹈,让学生学习,然后评比出优秀的小组。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秩序,以免影响课程的进度。

  2.保证师生关系良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

  使学生亲近教师,才能使学生相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需要音乐教师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树立良好形象,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教师信服,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与此同时,教师也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标准,让学生体会到努力就会有进步。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束语

  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为了给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很有必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使小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充满快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