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节可以上坟吗

今年清明节可以上坟吗(一览)

临近清明节,每年清明的时候大家都会返乡祭祖,但是由于今年清明节的时间比较特殊,是在闰二月,民间有很多关于今年清明节不宜上坟的说法,那么今年清明节可以上坟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今年清明节可以上坟吗(一览),欢迎大家来阅读。

今年清明节可以上坟吗

今年清明节可以上坟。对于网传为什么会有闰二月不上坟的说法,这种说法有在湖北出现,主要是提醒我们要提前去祭扫祖先,表示孝心,不要拖沓到闰二月才去。

但无论俗语出现的动机具体是什么。“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祸事临上门。”这种诅咒式的“俗语”都不应该被传播。再者,中国幅员辽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询问很多本地老人,此前也并未听闻有此说法。

2023年上坟扫墓最佳日期

2023年的清明节上坟吉日分别有:4月1日、4月2日、4月3日和4月4日、4月5日。其中,4月5日正是当年的清明节,也是较为吉利的一天。注:吉日仅供参考,扫墓时间已当地的风俗为准。

清明扫墓上坟时要注意什么?

1、孕妇不能上坟

孕妇是需要静养的,不可以做剧烈的运动,既不利于胎儿,也对孕妇不利。扫墓上坟往往要爬山涉水,山路崎岖不好走,孕妇的心情本来就容易受到影响,去扫墓容易想起往事,会更容易悲伤、抑郁等。此外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去扫墓上坟。

2、忌穿色彩艳丽衣服

清明节是不能穿色彩艳丽衣服,比如大红大紫的衣服去的,为了尊重亡者,扫墓的时候要庄重着装,扫墓时要穿深色衣服,并衣着整齐,神情庄严肃穆为妥。

3、忌嬉骂非议先人

墓地毕竟是先人沉睡之所,如果在墓地嬉笑怒骂,那是对先人的大不敬,非议先人那就更加不可取。若是路过他人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是亵渎的行为。

4、不可在墓地拍照

祭祖并不是只是纪念祖先,是要诚心敬拜,祈求。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要心怀敬意,谨慎在先人墓地进行照相,不管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

5、女儿女婿不能上坟

有些地区有这个规矩,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是不可以回来上坟的。女儿嫁出去后,就成为了外人,女婿本来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是因为娶了女儿才成为了亲戚,但他依然是“外人”。总之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清明的传统习俗

1、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

2、折柳赠别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感觉。自汉朝以来,人们就逐渐形成了折柳赠别的习俗,借此互祝平安,因“柳”与“留”谐音,所以也取恋恋不舍、尽情挽留之意。同时希望离别的亲友,到了他乡也如离枝的柳条,能够很快地生根发芽,随处存活,这些都寄托着对亲友的美好祝福之情。

3、荡秋千

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由来已久,历史相对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后来为了避免某些方面的忌讳,才改为秋千。最早的秋千一般都是以树枝为架,然后再拴上彩带。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做成的秋千。荡秋千的习俗传承至今,深受人们喜爱,不仅能锻炼身体,也可以借此锻炼自己的勇气。

4、拔河

拔河的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开始是在军队中盛行,当时叫“牵钩”、“钩强”,后来流传到民间,到唐朝时期开始称为“拔河”。拔河就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比较粗的绳子,将对方拉出河界,就算获胜。唐玄宗时期曾经在清明节时期举行大型的拔河比赛,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了。

5、蹴鞠

蹴鞠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于战国时代,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是用皮革做成,里面用羽毛填充。蹴鞠运动是古代清明节时期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到了唐宋,蹴鞠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成为一种大型活动,在宫廷内,经常有数百人参加。《水浒传》里的高俅,就是一位蹴鞠高手,正因为他球技高超,才深得宋徽宗赏识,一路平步青云。

6、踏青

踏青也称作春游,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最为盛行,一直相传至今。

7、吃鸡蛋

清明节吃鸡蛋的习俗,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人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后涂上各种颜色,称为“五彩蛋”,他们把这些五彩蛋投到河水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们就争先抢捞,认为吃了以后,就可以孕育生子。

后来人们在清明节时期吃鸡蛋,象征一家团圆,也有民间传说清明节吃了鸡蛋,一整年身体都会好,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一种节日食品。

8、吃发糕

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蒸发糕吃,发糕由黏米碾成米浆蒸熟做成,发糕重要的不少好吃不好吃,而是看蒸得够不够“发”、够不够“高”,用来寄托“发财”、“高升”的美好愿望。

9、吃青团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是清明节最有节日特色的食品。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取名青团。

10、儿女亲家互送麻糍

在浙江部分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儿女亲家互送麻糍的习俗。在古代,男女联姻后,往往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正式嫁娶,也是为了便于双方互相考察,毕竟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儿女亲家互送麻糍,就是在嫁娶前的一种礼仪,男方一般在清明节前给女方送去麻糍,意思就是下一个清明节前就要来迎娶新媳妇过门了。等女儿出嫁后,女方家的父母,又要在清明节前给男方家送去麻糍,意思是祝福小两口日子过得糯滋滋、甜丝丝,幸福美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