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主要内容介绍 西厢记的大概内容
这是《西厢记》主要内容介绍,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亦相传为元稹假借张生的自传体小说或故事。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婚姻法公布之后,人民美术出版社把创作《西厢记》连环画的任务交给了王叔晖。选择这一题材当然有配合宣传的意思,但当时大概任何人都没有想到,一年后问世的这部连环画,竟成了载入新中国美术史的佳作。专家评价这套16幅本的《西厢记》连环画特点是:人物形神生动,环境充满诗情画意,色彩典雅端丽,线条流畅刚劲。为画这组作品,王叔晖几乎投入了几十年画仕女画的全部经验,也投入了自己的丰富情感。10年之后,这部作品荣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的“绘画一等奖。”
1957年,王叔晖再次提笔,创作了128幅本的白描连环画《西厢记》。
1979年第四届全国文代会期间,王叔晖接受刘硕仁代表邮票发行局的邀请,答应创作《西厢记》邮票。她考虑,虽然仍是画仕女画,但专为邮票而作还是第一次,计划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决定在次年年底之前完稿。
果然,王叔晖如期完成“惊艳”、“听琴”、“佳期”和“长亭”4幅邮票图稿。这4个场景在原来的16幅本连环画中都曾出现过,考虑到邮票的特点和局限,人物都尽量放大,占了画面的主要位置,同时舍去了次要人物和一些场景。
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一位音乐家曾向画家指出,16幅本《西厢记》中“听琴”一幅有个小小错误:张生弹琴右手用了食指拨弦,其实应该用中指。这一提醒,王叔晖在心里记了多年,终于在这次再创作中得以改正。
1983年T82《西厢记》邮票发行,这一年王叔晖已71岁高龄。王叔晖先生所创作的《西厢记》,画作内容主要取材于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或《张君瑞待月西厢记》)的版本。叔晖先生所创作的《西厢记》共有十六幅本(设色本)、四幅本(竖幅本也即邮票本)和两种128幅的白描本等共四种。
我们今天看到的十六幅本《西厢记》是由:《初遇》、《借厢》、《闹斋》、《和诗》、《匪惊》、《赴宴》、《赖婚》、《听琴》、《传简》、《赴约》、《赖简》、《相思》、《问病》、《佳期》、《拷红》以及《长亭》等幅作品所组成。十六幅设色本连环画作品《西厢记》的大获成功,令王叔晖先生荣获了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选一等奖的殊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