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红楼梦500字

读后感红楼梦500字(精选6篇)

红楼梦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后感红楼梦500字(篇1)

黛玉葬花情节:那天正是芒种节。前一天宝玉和薛蟠他们去喝酒,晚上才回来,宝钗去怡红院造访。黛玉晚上也过去了,叫门,但是当时晴雯和碧痕吵嘴了没好气,没听出是黛玉叫门,就说是宝玉吩咐的不管是谁来都不许开门。黛玉这时偏偏听到了宝钗和宝玉说话的声音,并且看到他们开门出来,她躲起来伤心,第二天宝玉去潇湘馆她也没好气。她出门去找姐妹们。然后就去花冢葬花了,就有了葬花吟。

春逝花落,本是人间常事。残花飘逝,落红无踪,本是人间常态。

可是在黛玉心中,偏偏与他人不同。桃花树下,葬下花魂。已是消逝的花,在她心中仍就珍贵。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凄婉的无奈中,是寄人篱下的辛酸,是前途渺茫的悲歌。她不是葬花,而是葬了自己的迷惘,葬了自己的一生。花落人亡两不知,花逝了,无人怜爱,而她自己终究也不过如这一场落花,就那样死去。

《葬花词》可谓是字字含愁,句句带泪,从“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哀叹;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的倾诉,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我想,人们之所以喜欢《红楼梦》,喜欢林妹妹,这和《葬花词》对林黛玉叛逆性格的生动体现,与其寄人篱下的凄苦心境的高度凝括是分不开的。

著名的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用他美妙的乐谱为世人重新演绎了《红楼梦》,被誉为“用音乐写《红楼梦》的人”。他谱写的《葬花词》及红楼十二曲,旋律优美动听,凄婉深沉。音乐有着文学所无法比拟的感染力与震憾力。但愿,通过他的音乐会有更多的人走进曹雪芹的内心世界,真正体会《葬花词》的黄钟大吕之声。

每天在劳作之余,读一点《红楼梦》真是一个极佳的休息方式,陶醉于十二钗的悲欢离合,生死荣辱,陶然于红楼诗词的雅律美韵。

读后感红楼梦500字(篇2)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读后感红楼梦500字(篇3)

《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赞叹作者曹雪芹的文采,更感慨贾府人物的命运!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为主线,写出了一个封建社会贵族之家由胜而衰的命运。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是来自天上的爱情,象征着感情的高尚与纯粹;宝玉与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则是贾府的权势与薛家财富的结合,把可怕的现实原则,带到了爱情之中。

《红楼梦》,刻画了多少鲜明的人物:宝玉的天真、叛逆和软弱;黛玉的多愁善感,诗人气质;宝钗的深沉,世故与冷静。在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大观园,青春的欢笑和烦恼都是那么动人心弦的;然而,花样年华的“大观园”,却被残酷的现实社会轻而易举地摧毁。

《红楼梦》成为万千少女心中的一曲哀歌。黛玉的《葬花吟》,唱出了小说中所有天真少年的共同心音“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书中,有神话式的高远奇特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仰望无限的天空;又有童话般美丽纯洁的爱情,使我们的情感净化,升华;更有一样抒情的境界,大观园的每一片风景,都象征着一种人生!

读后感红楼梦500字(篇4)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读后感红楼梦500字(篇5)

初读《红楼梦》时,已在看八七版《红楼梦》电视剧之后,看电视剧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看得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只记得大观园中的女子们个个美如天仙,身穿绫罗绸缎,彩带飘拂,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羡慕极了。就连大观园的丫鬟们也是锦衣玉食,犹如小姐一般,想想要是我也能在大观园中当个丫鬟也是很好的。当拿起《红楼梦》一书品读时,才真正感受到《红楼梦》所散发出的魅力,一旦捧起来读时再也难以放下。慢慢会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更为书中精彩描写片段而深深折服。会自然而然地读,不为颜如玉,不为黄金屋。是发乎本性地读,随性随缘,自由自在地读。

读《红楼梦》,似真似假,似虚似幻。隔着烟云,淡淡的,如梦如幻。隔着水声,轻轻的,玄之又玄。尽管这只是虚构的故事,只是好像水中月,镜中花的一场唯美的梦幻,读的人却更愿意把自己置身在这场梦幻之中,一起游历。悠然自得,乐在其中,不知是仙里梦里。

第一次读《红楼梦》时,为林黛玉的悲情而唏嘘,为薛宝钗的沉稳而赞叹,为王熙凤的精明泼辣而感慨。曹公的人物刻画如此生动,仿佛这些个人物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从金陵十二钗正册到副册的伏笔描写,到后来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外貌描写,以至于到后来的“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性格特征的显露,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鲜明地再现了读者眼前,甚至那举手投足间也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逼真。

纵观《红楼梦》中的人物,每个女孩都是那么可爱,与众不同。林黛玉手扛锄头,一曲《葬花吟》不知唱碎了多少人怜香惜玉的心?一向沉稳的薛宝钗拿着扇子捕捉蝴蝶,身腰轻闪,香汗淋淋,把个未成年的少女贪玩的本性就这样勾勒出来,一幅“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的唯美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勇晴雯病补雀衣”,那个争强好胜,美丽妖娆的俏丫头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每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都能显露出每人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看到了大家闺秀,看到了纨绔子弟,看到了村妇,看到了达官显贵,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第二次读《红楼梦》,就想品一品栊翠庵的梅花雪,想尝一尝贾府腌制的茄鲞,想敷一敷宝玉兑制的茉莉花粉,也想试一试那滋阴补气的燕窝粥,更想置身于大观园中,看亭台轩榭,赏秀山明水,一览翠竹青萝、芭蕉海棠,听嗔莺咤燕……

所有的繁华在书中陈列,可悲的是最终都化为烟花,灰飞烟灭。万种风情都化成了万种闲愁,流水落花,无语怨东风。嗟叹,再华丽的人生也只是一场过往!莫不如做个平平淡淡的人,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真实而无风无浪,安然静好。

淡然人生,返璞归真。超越自我,找到真我,活出真性情,方能自在解脱。这也可能是曹公最终的本意吧!到头来,无非都落得个“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如今再读《红楼梦》,我学会学习林黛玉婉约风流的文笔,欣赏史湘云灵慧韵致的诗句,喜欢薛宝钗温婉厚重的诗风,也佩服香菱的聪明好学……

黛玉那句“孤标傲世携谁隐?”不仅说出了自己孤傲高洁的风骨,也悲叹了自己孤单可怜的命运。宝钗的那句“珍重芳姿昼掩门”,把一个大家闺秀稳重端庄的身姿喻现出来。史湘云的“隔座香分三径路,抛书人对一枝秋。”更是香音袅袅,韵味无穷。妙语连珠的要属林黛玉了,李纨也夸黛玉的诗句风流别致,更胜一筹。

品读《红楼梦》,寻找一种不同凡响,清新淡雅,超然物外,豁达自然的心境。在红楼里做一枕虚幻梦,在心底与红楼欢欣,与红楼惆怅,与红楼叹息,也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情趣。

一部《红楼梦》,十年的心血,给世人带来唯美的感观,浪漫的追求。以奇特的视角,别致的笔风,不一样的结尾,让这部巨著千古不朽,世代流传!

如此经典名著,少之又少,虽然我对书中所深藏的博大知识也只是略读皮毛,但我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钟爱《红楼梦》的。一生中,总有些令你回味的话,总有些令你喜欢做的事,总有些让你丢不下的牵挂……谁会让你这样魂牵梦绕呢?《红楼梦》做到了!

读后感红楼梦500字(篇6)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本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而,令我感触最深的,也就数《红楼梦》了。作者是曹雪芹。这是一篇本难懂的小说集。像是历史小说,又像是曹雪芹的自传体。

《红楼梦》中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很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不过封建婚姻的命运。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了。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她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探春了,他心机不如宝钗,文学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许她有一点孤高自诩,可是能在混浊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几个呢?但她的命运同样也是远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

贾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爱孙子孙女们,甚至连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子也疼爱,可是她的话何尝不暗藏玄机呢!黛玉刚进荣国府时,贾母让她做上座,她不肯,贾母说了句“你是客,本应如此。”暗示了她从来没有把黛玉当成是自家人,虽然表面上和谁都很亲切,可是她不过是假慈悲罢了。

曹雪芹的思想我认为是很纯洁,他使用了最平凡的语言,写出了这个故事的美,这个故事的真是,看着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就好像里面的人物都跳出来一样,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的是那么的精彩。

《红楼梦》让我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善与恶,丑与美。让我分清世界之丑与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