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城市社会风气的改变论文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城市社会风气的改变论文

  明清时期,由于南北大运河的重新开通,使一向偏僻的鲁西地区成为北达京师南控江淮的交通要地,由于“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条件在城市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城市产生以来,作为地域的政治、经济中心的城市犬都与交通枢纽相共生”,从而使得山东运河沿岸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城市,包括德州、临清、东昌、济宁等。由于城市商业的兴起,全国各地的物产,各色入等均聚集在运河城市,使得运河城市的社会风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对社会风俗变化的具体内容做一粗略的探讨。

  一、城市奢侈之风的盛行

  山东运河城市地处山东西部,为齐鲁故地,礼仪之邦,其风俗历来不尚奢侈,尤其足鲁西南地区,其地近曲阜,为圣人所在之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一直以节俭著称于世。但自明代运河贯通以来,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各个城市纷纷变得富庶繁华,这样就刺激了市民的.消费欲望.从而使社会风气由尚俭变成崇奢。史载在济宁“从前旧俗,早饭不过八碗,晚饭不过十喜而止,从无热吃烧烤之说,近则无论贫富,每有宴会动以十六样、二十样为美食,未及半厌饮,以后诸品竟属虚设,岂非暴殄?再从前,所饮不过本地烧酒、黄酒、今则非南酒不可,似此靡费,往往一饭破中人之产??”足见浪费之巨,有鉴于此,政府甚至发出劝谕,让市民力行节俭提倡“向如仍照旧俗,每席以八样、十样为准,有减无增,鱼翅烧烤南酒之类一概不用,岂不省而易办?”,然而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奢华之风不是一次提倡就可以刹住的。相反奢华之风不但末消减反而愈演愈烈,甚至连丧事操办也变得奢华起来,“丧礼过于虚麇也,丧气称家之有无,今则专事浮文陈设铺垫,灯彩罩棚无比精益求精,且激集毫无相识之人,纷纷口送别名为社,自为壮观??”

  二、城市市井文化兴起,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除了社会上奢侈之风盛行外,城市生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山东运河城市生活变得生气勃勃,丰富多彩。在大运河贯通前,运河沿线的城市都是一种政治中心型城市,其主要功能是作为政治中心而存在的,城中的主要居民是官僚和衙役,从事工商业的人很少,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也很少。明代运河贯通之后,城市社会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各种各样的城市活动也随之开展。进入清代以后,经过明代二百多年的积淀,加上清中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等因素的影响,这时的城市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引入注目。在这些城市中几乎每大都用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平常时节最常见的娱乐活动是斗鸡、斗狗、甚至斗鸽子等,而在节庆期间,则更足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在临清最兴盛的娱乐活动是斗鸡,“斗鸡走狗齐俗也,而清源(临清)为甚”。而在节庆日期间,临清城的欢庆活动则更为热闹,尤其是在元宵节期间,城市内多处兴办灯会,市民几乎倾城出动观灯,街市上肩摩踵接,彻夜灯火通明,而又有客商坐在酒店里边,边喝酒边观灯,直到最后醉倒在洒馆里,整个城市呈现出一派节日狂欢的热闹景象,时人沈启柞的《灯市篇》很好的描绘了灯市的这种景象:“??炮花齐发吐朱丝,金菊葡萄满树梨,好事多方撙夺制,幻作浮图灯百枝,此时见灯不见市,嘈嘈失失声音碎,狂客使酒似颍川,醉奴狼藉当炉睡??”。

  三、城市重商思想的盛行

  山东运河地区地处山东西部,自古交通闭塞,重农抑商思想浓厚,但是随着运河的开通,城市的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城市里店铺鳞次栉比,商业十分繁盛,从而使得逐本抑末的思想开始松动,而且因为交通的发达,许多外地商人来到城市里经商、定居,包括许多晋商、徽商、两湖商人、浙商等全国著名的商帮,至今保留在聊城市的山陕会馆就是当时在东昌(今聊城)做生意的山西陕西商人建立的,这些全国闻名的外地商人也带来了他们重视商业的观念,这就使得重视商业利益的思想开始流行起来,“文不经商,士不言利”的观念开始淡出人们的头脑,代之余对商业利益的重视,运河城市的市民竞相以经商致富为荣,这导致人们的道德风尚也开始变化,在济宁就有“济宁州,太白楼,三岁小孩戏老头”的民谣来说明济宁重商思想的无处不在,可见社会逐利重商风气的盛行。

  四、小结

  随着运河的开通,山东运河城市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整个北方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这也就导致了这些城市风气的变化,这些风气可以看做商业发达以后山东运河城市在自身的基础上出现的新的社会风气,但除此之外,由于运河沟通南北,而山东运河城市又处于运河中部,随着南北经济往来的增多,这些城市还出现了许多融合了南北各地文化现象的混合文化风俗,这些文化风俗的出现值得做进一步的探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