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以民为本的格言
好的口才与优雅的谈吐,都离不开优美经典的句子,离不开好句的积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古代以民为本的格言,希望让大家越来越优秀!
古代以民为本的格言 1
1、民陷水火,如已陷水火。——元·张养浩《牧民忠告》
2、所计一身肥,岂望天下活!——清·顾炎武《双雁》
3、政无旧新,以便民为本。——宋·苏辙《傅尧俞御史中垂》
4、苛政猛于虎。(礼记)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7、大约小变其治,则人为本,法为末。欲变法,先变人。大变其治,则法为本,人为末。——张鹤龄《晚清文选·彼我篇》
8、农桑国之本,孝义古所敦。——宋·王禹偁《小畜集》
9、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朱子大全·文十一·庚子应诏封事》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11、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4、发政施仁,所以王天下之本也。——宋·朱熹《孟子集注》
15、国以民为主,民以国为本,国本人民切不失也。——《武王伐纣平话》
1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张子
17、人心之于立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如农夫之有田,如商贾之有财。——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1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19、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2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古代以民为本的格言 2
21、功成以开疆安民为要,而亦须能树人,能立法。能是二者,虽不拓疆,不泽民,不害其为功也。——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2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3、以爱已之心爱人,则尽仁。——宋·张载
24、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孝肃奏议集·乞不用赃吏》
2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7、安民者何,无求于民,则民安矣——清·金缨《格言联璧》
28、民者,弱而不可胜,愚而不可欺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八》
29、天生民而立之君,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晚清文选·(郑观应)议院》
30、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清·金缨《格言联璧》
3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32、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3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4、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病牛》
3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戊登程口占示家人》
36、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37、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宋·苏辙《新论下》
3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39、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
40、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古代以民为本的格言 3
41、非甚不便于民,且莫妄更。非大有益于民,则莫轻举。——清·金缨《格言联璧》
42、国之命,如人之命。人之命在元气,国之命在人心。——宋·杨万里《壬辰轮对第一札子》
43、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宋·程颐
44、三代以上,君民相通,但有足民之事,更无足君之事。必百姓足而后君足,犹子三曰惠商,四曰恤穷。——《晚清文选·康有为·上皇帝书第二》
45、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4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47、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48、民,国之基也。——宋·宋祁《杂说》
49、君必自附其民,而后民附之;君必自离其民,而后民离之。——明·庄元臣《叔笠子外篇·卷一》
50、以天下为己任——《南史·孔休源传》
51、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5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陈寿
54、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明·张居正《张太岳集》
55、民者,天下之本;而财者,民之所以生也。——宋·苏轼《策别十六》
56、天时不可失,人心不可违。——康有为《政论集·上粤督李鸿章书》
57、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四》
5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5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王建
6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古代以民为本的格言 4
6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62、孤则易折,众则难摧。——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宋纪》
63、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明·刘基《郁离子·多疑不如独决》
64、劝人生,济困扶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6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66、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6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
68、费千金为一瞬之乐,孰若散而活馁几千百人。——宋·林逋《省心录》
69、行钞先以利民为主,其次则不累民可也。——《晚清文选·(王旒)行钞之功》
70、无德于民,不足以兴。——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十》
71、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7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7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
7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75、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76、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宋·朱熹《大学章句集注》
77、英雄心性由来热,待竟苍生衣被功。——清·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棉雪歌》
78、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79、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8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王建
古代以民为本的格言 5
81、邦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仍不外乎开地利而已。——《晚清文选·(彭玉麟)力阻和议片》
82、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尔,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83、天下不可一日无民,故孔孟是汤武明君道也。不然,则暴君接踵而难为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84、众而不可欺者,民也。——宋·苏辙《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
85、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8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87、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88、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宋·文天祥《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
89、古之所谓从众者,非从众多之口,从其所同然之心。——明·海瑞《赠罗近云代丈定安田序》
90、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宋·陆游《五更读书示子》
91、却是竹君殊解事,炎风筛过作清风。——宋·杨万里《午热登多稼亭》
92、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93、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
94、《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95、夫民以国为本,不思养之,是自拔其本也。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仁也,以博爱为本。——清·康有为
96、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清·申涵煜《省心短语》
9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98、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9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0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古代以民为本的格言 6
10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0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清《古今药石·续自警篇》
103、君子之为君子也,一人死而万人寿,一人痛而万人愈,一人忧而万人乐,一人劳而万人逸。——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
104、用兵之道,以保民为第一义。——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10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106、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10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08、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清·魏源《偶然吟》
109、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清·金缨《格言联璧》
110、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有害于民者则当拔其本,塞其源。——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利》
111、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观衅》
11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1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115、道也者,导之也,上导之而下遵以为路也。——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116、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清·金缨《格言联璧》
117、王道以得民心为本。——宋·朱熹《孟子集注·卷一》
118、人聚则强,人散则弱。——清·魏源《默觚·治篇》
119、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2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古代以民为本的格言 7
12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22、富国之术,不在乎聚敛而在惜费。——宋·辛弃疾《九议》
123、洁己方能不失己,爱民所重在亲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124、刑罚当宽处即宽,黎庶皆上天儿女。财用可省时便省,丝毫皆下民脂膏。——清·金缨《格言联璧》
125、使民有常产者,又发政施仁之本也。——宋·朱熹《孟子集注》
1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2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2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29、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宋·苏舜卿《诣巨疏》
130、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131、有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宋·朱熹《大学章句集注》
13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33、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13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35、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明·洪应明《菜根谭》
136、念念用之民生,则为吉士。念念用之套数,则为俗吏。念念用之身家,则为贼臣。——清·金缨《格言联璧》
137、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清·梁启超《新史学·第四章》
138、自古未有逆民心而得天下者。——明·薛暄《读书录·卷三》
13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4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古代以民为本的格言 8
14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42、得民心者,可以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元·赵素《为政九要》
143、官之得民与否,去官日见真,幕之自爱与否,去馆日毕露。官之得民,要在清、勤、慈、惠。幕之自爱,要在廉、慎、公、勤。——清·汪辉祖《佐治药言》
144、王者所以得天下者,以得民也。得民者,以得其心也。——宋·汪藻《奏论诸将无功状》
145、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明《名贤集》
146、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4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14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9、公道明,则人心自一,公道废,则人心自二。——《宋史·辛弃疾列传》
150、九重天子爱民深,令尹宜怀侧怛心。今日黄堂一杯酒,使君端为庶民斟!——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二》
151、严以驭役而宽以恤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152、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清·金缨《格言联璧》
15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154、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56、民吾同胞,物为同类。——宋·张载《西铭》
157、孙富而父母未有贫者也。——清·王旒
158、与其得罪百姓,宁得罪于上官。——《宋史·吴带传》
15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60、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古代以民为本的格言 9
16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62、大厦不倾,匪一瓦之积,黎庶之安,乃众贤之力。——明·方孝孺《瓦铭》
163、宁过于予民,不可过于取民。——《朱子语类·卷十六》
164、天下之安而后乐——明·吕坤《呻吟语》
165、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清·张映斗《咸阳》
166、知耻近乎勇。(礼记)
16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16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69、得土地易,得人心难。——《宋史·杨简传》
170、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宋·朱熹《孟子集注》
171、望公聊比泰山云,岁岁年年天下雨。——宋·毛滂《玉楼春》
172、人心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海瑞列传》
173、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17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17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76、公廉爱民,丝粟无所取。——《明史·周起元传》
177、救荒事不可缓也。——《元史·列传第九十》
178、一枝动则万叶不宁,一心散则万虑皆妄。——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79、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清·金缨《格言联璧》
18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18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18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