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拼音、结合语境,联系已有识字方法认读6个生字;认真观察,学写13个生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写法。
2.借助替换近反义词,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方法理解“熨帖、明朗、凌乱”等词语。
3.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水泥道及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4.对比学习课文中围绕一种景物进行细致描摹的方法和阅读链接中对多种事物进行简略描写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表达。
教学重点:
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体会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对比学习课文和阅读链接中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体会表达,理解词语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齐读课题。(板书课题。)题目中这个“铺”字有点特殊,还有一个读音,你知道吗?当“铺”读一声的时候,代表一个动作。文中有一句话也带有这个字,谁来读?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题目中的“巴掌”是什么,找出文中带有“巴掌”的句子把它画下来,说说你的理解。
3.通过“每一片法国梧桐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这句话我们知道题目中的“巴掌”指的是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板书)课文把梧桐叶比作巴掌,更加凸显了梧桐叶的美。原来,运用比喻的修辞可以把事物写得更美,找一找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4.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了哪些事物,圈出来。(板书,课件出示相关词语。)读读这些词语,标红色的都是生字,你有好的办法记住它吗?
5.发现了吗,这些事物很平常,作者是怎么把它们写得很美呢?原来在事物前加上修饰语,可以使事物变得更具体,更有美感。你看加上“明朗的”,天空就变得具体了,脑海中就有了画面感,生活中你看到过明朗的天空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6.看来结合我们的生活,就可以理解“明朗”的意思,还有其他方法来理解吗?当我们读文时有不理解的词就可以像这样用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的方法来理解。
二、精读课文:巩固方法,积累语言
1.小组合作,读一读5~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尝试理解;再将喜欢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说说依据。(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2.你能结合图画,说说读这句话的感受吗?如果将修饰词“金黄金黄”“闪着雨珠”重读,语速放慢,就更能读出画面感了。
3.这句话里有两个比较难懂的词语,小组交流一下,试着用刚才理解词语的方法说说它的意思。
4.根据同学的回答,我们发现可以找近义词来理解凌乱就是不规则,杂乱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文“紧紧地粘在”及这句话中的“平展”来理解“熨帖”就是与水泥道贴合得很紧密,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熨帖”的意思。总之,遇到难懂的词语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共同来理解。
三、研读课文:升华情感,引发思考
1.自由读文,重点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受。
2.这么平常的水泥道,“我”为什么会觉得真美啊?
3.课文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两次,找一找是哪两句。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通过再次阅读,我们体会到只有留心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景。
四、比较阅读:对比写法,迁移运用
1.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我”在上学路上发现了水泥道的美,作者汪曾祺在《自报家门》中,有一个片段也写了上学、放学路上的发现。阅读这个片段,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可以用上刚才学过的方法尝试理解。
2.想一想,汪曾祺爷爷小时候在上学、放学路上有哪些发现?他是怎么来写发现的?
3.汪曾祺《自报家门》的片段以朴实的语言罗列放学途中看到的场景,是用较少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景物。与课文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4.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写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5.你有没有关注过上学、放学路上的风景,并发现它的美呢?下面就让我们选取一种写法,用几句话写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可以写些什么呢?(预设:可以写路边的动植物或行人,可以写往来的车辆,也可以写有特色的建筑或商店。)
五、学写生字:观察结构,强调要点
1.出示生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交流书写注意要点。
2.老师范写“紧”,注意上长下短,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再范写“晶”,注意“品”字形结构,上边的“日”居中,下边两个“日”分别在竖中线两侧。
3.自由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逼真。熨帖、平展,写出了梧桐叶的状态。那么,熨帖是什么意思?
4.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板书设计
色彩美
灵动美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3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课件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0图片)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美)
3.(板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评读。
2.(课件出示11)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板书: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预设一: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地,心里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会让我感到,这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跟着秋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落下。落下。只到地上铺成一个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课件出示12)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板书: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4)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
读读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2.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书:水泥道真美)
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自然之道》。讲述了“我”和同伴看到嘲鸫啄一只正在出龟巢探路的小乌龟,因同情的缘故,要求导游救小龟,结果违反了自然之道,导致了成群的小龟获得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是安全的,倾巢而出,遇到了无数食肉鸟的惨烈袭击。鱼贯而出的小龟因我们对自然之道的违反,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文章的故事发人深省, 所谓“自然之道”,即大自然存在的规律,人类不可以人为地介入进行干预,会破坏这个规律,引起严重的后果。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7个生字,会写14个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从中受到启示。
3、能与大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培养复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上下文,助工具书、活积累理解关键句的意思。
2、运用以读代讲、以演促读、讨论交流等方法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从中受到启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字词掌握。
2、 抓住事情的经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体会文章的情感,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示课题)
3、解题。
之:的 道:规律自然之道:
自学汇报,检查学习成果。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1)字:一类字认读————难记的字分析。
(2)词:
A:两字词语:
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
旅游筑巢 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B:四字词语:
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也可以选择你的好朋友来配合你表演。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5
教材分析:
文章在用词上特点鲜明。首先是多用叠词,如“亮晶晶”“湿漉漉”“金黄金黄”“很远很远”等词,凸显雨后秋色的迷人以及小作者想象的天真;其次是多用动词,如写落叶的“掉下”“粘在”“铺上”及写作者表现的“走着”“数着”“蹦跳着”“歌唱着”等,这些动词突出落叶水泥道的美感及作者的快乐心情;最后是多用带“的”字的名词性偏正词组,如“亮晶晶的水洼”“小小的蓝天”“金黄金黄的叶子”“湿漉漉的水泥道”“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等,这些词组描摹雨后景物的色泽形态,富有独特韵味。
本节课的教学,应注意引导运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描写水泥道美的句子,在理解文章内容过程中,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换近义词、借熟字猜词义等方法理解词语,体会作者对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并懂得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产生发现美的意识。由于本篇课文风格清新,画面感极强,还特别注意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训练,读出作者对秋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张老师在教学生理解“明朗”一词的时候涉及了三种方法:借助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熟字猜词义。方法多样,深入人心。并且在理解“明朗”之后,张老师还拓展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潮湿”“增添”“蹦跳”等,让学生明白有些不同的词语可以运用相同的方法来理解。这样学习,学生不但认识了一类词语 (由意思相近的字组合而成的词语)的特点,而且掌握了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张老师在教学“熨帖”的时候也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5、7自然段,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结束“熨帖”的词语(“紧紧地粘”“平展地粘”)。在关注“凌乱”一词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理解,学生也很快说出了词语的意思。这样教学,体现出由易到难、由引到放、由学到用的过程,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运用水平也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
教学过程:
1.理解“明朗”的意思。
师:先来看“明朗”这个词(出示课文前3个自然段)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明朗”是什么意思?
生:“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
师:看来,你运用的是借助近义词的方法。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觉得“明朗”就是阳光很灿烂、明媚的意思。
师:你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明朗”的意思。 张老师再给大家提示一种好方法。(出示泡泡语)——二年级时,我知道在“寻找”这个词中,“寻”和“找”意思相近,“寻”就是“找”的意思。 其实,“凌乱”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理解……
生:“明”就是“朗”,“朗”就是“明”。
师:《说文解字》中说“朗,明也”。借助熟字猜词义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其实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在本课中还有很多。
出示词语:潮湿、增添、愉快、蹦跳、歌唱
师:这些词语都可以运用这个好方法来理解。 大家看,同一个词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 来理解。在明朗的天空下,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就来读出这份愉悦的心情吧!
师生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熨帖”的意思。
师:下面,我们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熨帖”这个词。 (引导生结合第 5、7自然段来理解)谁来说一说?
生:“熨帖”就是紧紧地粘。
生:“熨帖”还是平展地粘。
师:结合上下文就理解了这个词语。再看看“凌乱”这个词,谁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说 说它的意思?
生:我运用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知道了“凌乱”就是不规则。
生:我运用借助近义词的方法,知道了“凌乱”就是杂乱。
生:我运用借助熟字猜词义的方法,知道了“凌”就是“乱”,“乱”就是“凌”。
生:我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 我弟弟非常淘气,喜欢在家里玩玩具,每次玩完之后从来都不收拾,弄得满屋、满地都是。我认为这就是“凌乱”。
师:大家理解得都很正确! 既然叶子如此杂乱,作者为什么说“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呢?
生:我认为叶子无规则地排列,就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一种美。
师:是啊,这种凌乱就是一种自然之美。
二、品词读句,体会自然之美
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进秋天”,这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站在一个小学生的角度,记录了作者在一场秋雨后,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梧桐树叶铺满水泥道的迷人景色,抒发了作者内心对美丽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体会水泥道的美,并运用多种方式读出这种美,感受作者愉悦的心情,体会其对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
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了很多次课文,慢慢领会秋景之美:
一是引导学生自主标画喜欢的词句,然后自己读出落叶的美;
二是通过教师示范朗读第6自然段,带动学生读出水泥道的美;
三是从整体上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秋景之美,主要指向领会作者多角度观察且善于想象的表达特点;
四是师生配乐合作朗读,感受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师:大自然鬼斧神工,它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绝非我们人类能创造出来的。 (出示白云、五 彩池、鸥群、小岛、落叶的图片)让我们一起读好“凌乱之美”的句子。
师:下面,我们再看一下第5-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自然之美的?
生:作者是从颜色、形状、数量、光泽等角度写出自然之美的。
师:作者从这么多角度写了自然之美,你觉得作者怎么样?
生:观察很细致、善于想象。
师:现在,就让我们体会这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想象,读出这自然之美吧!
师生配乐合作读
师:如果是你走在这样一条水泥道上,你会做些什么?
生:我会拿出画笔,把这条水泥道画下来。
师:那作者又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读第8自然段。(师生齐读)文章就在作者这美好的想象中拉上了帷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