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小学 小学数学说课稿子

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集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说课稿小学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1

  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我的说课内容是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第12节的《乘车》一课。

  一、教材分析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属于初步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它也是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在学习中提高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4、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与含义。

  5、教学难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6、对教材的处理:教师通过对教材的了解后,将教材中的内容编排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理解算式本身的含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带学生去老师家做客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5分钟的新课准备、15分钟的新授和20分钟的巩固练习。下面我详细的说明一下这三部分。

  (一)新课准备

  1、导入:“应数学王国国王的邀请,我们今天要到数学王国去做客,去数学王国的路比较远,所以得乘车去,可是这一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的数学问题,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

  由于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是都喜欢听故事,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数学王国游览记”的故事情境,以此引出新课的学习。

  2、复习:“在上车之前,司机叔叔想看看我们有没有资格去数学王国,所以要考我们10道口算题,大家有没有信心通过?”

  在此环节我用10道口算题复习了学过的10以内的加减法,用开火车的形式是要考察一个小组的掌握情况,用直呼的方法是为了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是对孩子口算能力的一个训练。

  (二)新授

  1、说一说:“有谁坐过公共汽车?谁来说一说坐车时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此环节是配合“知荣明耻,文明出行”的主题活动来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根据图意提数学问题:“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此处初步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了能力目标。

  3、学生独立完成说想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此处训练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

  时老师也能够了解学生对连加、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后面的教学。

  4、试一试:“现在我们来到了数学王国的大门口,可是门上有密码锁,它的密码分别是四道数学题,我们得把题做对了才能进去,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此处设计了一个密码锁,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第一题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教具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第二题上升一个难度,让学生边说边算。第三、第四题再提升一个难度,让学生直接计算。以此来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帮助孩子从直观到抽象,初步训练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孩子的计算能力。

  (三)练一练

  1、说一说,算一算:“进入了数学王国,看到了一棵大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棵树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吧。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在这个环节中,我进一步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可以发散思维的空间,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即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巩固了所学新知,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

  2、计算:“现在我们来到了数学河,河里的鱼都是数学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奇怪的数学鱼吧。”

  这部分的计算题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允许借助学具操作完成有关计算。

  3、我是小小统计员:“渡过了数学河,我们就来到了图形之家,图形们听说我们的到来都非常高兴,让我们来统计一下都有哪些图形来欢迎我们了,看看谁是一个合格的统计员。”

  此环节初步培养了孩子整理数据、统计数据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孩子给图形分类的意识。

  4、说一说,填一填:“来到了机灵狗的家,机灵狗请我们吃樱桃,可是樱桃好象不够,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请你解答一下这道数学题。”

  “从数学王国回来之后,我想给机灵狗写信,可是我不知道邮票够不够,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请你解答一下这道数学题。”

  此环节巩固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最后,欢迎各位评审老师指导,帮助我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2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9页例2,练习十五相应习题。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在学习了1 000以内数数和l 00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教学,为比较1 0000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万以内数打下基础,而且为学习万以内数的四则计算创造条件。《课标》指出:“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依据这一理念和《课标》要求,本课时素质教育目标确定以下三方面:

  (一)知识教学点

  l、理解1000以内数中各个数位所表示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1000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及1000以内数的组成。

  3、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二)能力训练点

  l、能够比较熟练地读、写1000以内的数。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000以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写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1块、计数器卡片、计数器、数学卡片。

  三、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读一读,说出每个数的组成。然后说一说100以内的数是怎样写的?

  通过说一说、拨一拨活动,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100以内数的读写及组成进行巩固,为本节课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作好铺垫,并引出课题。100 以内的数,同学们都会读、会写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读写)

  二、探究新知

  第一层:学习没带零1000以内数的读写

  1、出示计数器并拨上536,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个数怎样写、怎样读。并贴出有彩色珠子的计数器卡片。

  2、先让学生汇报,再拨出362、689,指名写数、读数。

  3、让学生讨论归纳出没带零的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百位是几就在百位写几,十位是几就在十位写几,个位是几就在个位写几,反过来,百位是几就读几,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合起来就是几百几十几,并板书。

  (设计意图:放手学生独立试读写这个数,给学生创设五个自主探究的空间,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层:学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

  1、把第一层536的计数器中,536中十位上的3个珠子拨去,再把536中个位上的6拨去。师出示计数器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2、十位上和个位上没有珠子,该怎样写,怎样读?请学生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并读给同桌听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指名说一说。再拨出302、405、320、450等数,让学生读写。

  4、分组讨论归纳: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数的读写。

  强调哪位没有珠子就在这位写“0”占位。百位是几就读几百,中间的“0”读零,个位是几就读几,像506,读作几百零几。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末尾的零不读,像530,读作几百几十。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层:学习数的组成。

  1、组织学生观察三张计数器卡片上的三个数,并讨论每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汇报时明确指出:506中的0个十和530中的0个一可以省略)学生已有的100以内数的组成基础上学习1000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独立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三、练习巩固

  1、课本69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71页第1题。读数、说组成。

  2、课本第69页“做一做”的第2题和第7 1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这两道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检查学的效果,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3、画珠子练习

  4、摆数游戏,请你用2个8和2个0组成一个三位数并指名说数的组成,通过摆数游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5、请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生活1000以内的数读出来,其它同学在本子上写,并指名板书。

  (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感受体会到“数学就在我身边” ,数学真有用。)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再次巩固1000以内读、写法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去探索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由于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因而,在教学中应用了色彩鲜艳的计数器卡片,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直观演示进行教学,利用旧知去探索新知,大胆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把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比较、类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读写

  写作: 5 3 6 5 0 6 5 3 0

  读作:五百三十六 五百零六 五百三十

  几百几十几 几百零几 几百十个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3

  说教材

  《比例尺》是九年义务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一章的最后一个内容。比例尺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这课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正反比例和图形的放缩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知识,正比例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本课要求学生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根据乘除法的意义来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说学习目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为此,我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学习难点:是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讨论、交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创设“笑笑家平面图”这一情境,通过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必要性,从而掌握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基础上,教师点拨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常识解答。总结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整节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说导学设计

  一、激趣定标

  (一)激趣导入

  1、我先来考考大家,我们每天上学家到学校要10分钟,可是一只小蚂蚁只用了5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大家真聪明,那小蚂蚁爬的路程和我行的路程有什么区别呢?(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画线段

  (1)请同学们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长10米的线段。

  (遇到什么问题了,纸不够大吧,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你是用几厘米代表实际10米的长度的。)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认识线段比例尺。

  3、了解放大的比例尺。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一)活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课本第48页图形上面的内容。

  2、你认为什么叫比例尺呢?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深入理解比例尺

  实际上比例尺就是一个比,(不能理解为一把尺子)像刚才的'1:500、1:200、1:100就是不同的比例尺。

  交流、讨论

  (1)谁能说说1:100表示什么意思

  (2)我发现这些比例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的前项都是1,为什么不写成2呢?(为了方便,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这种比例尺叫数

  值比例尺。所以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通常把比的前项写成1的形式。)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成对比例尺的初步印象,在此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对比例尺含义的理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表达方式理解比例尺。教师再集体总结比例尺的含义。)

  (二)活动:认识线段比例尺

  1、课本第48页的两幅地图。

  2、说说这两幅地图的比例尺有仕么区别。

  观察图,讨论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思。

  3、把线段比例尺改为数值比例尺。

  (强调先统一单位,比例尺不带单位)

  4、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关系。(表示的意义相同,只是形式不同)

  (三)活动:了解放大的比例尺

  1、课本第49页的例题图。

  交流、讨论、

  2、说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3、理解2:1表示的意义。

  4、小结

  不管是缩小的比例尺还是放大的比例尺,我们都要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与缩小比例尺不同的是通常后项为1。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讨论、交流等活动。找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条件后,教师点拨学生结合比例尺,大胆尝试、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思路。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提示:单位不统一。)

  三、测评训练

  1、判断下列几句话,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

  (1)图上宽与图上长的比是1∶2( )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1/400是( )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 )

  (5)图上长与实际宽的比是1∶200 ( )

  2、求比例尺。

  课本第49页做一做。

  (有针对性练习,加深学生求比例尺的印象,进一步掌握方法。)

  四、小结课堂。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4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的意义和写法,掌握了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情分析:根据教材特点,我也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解疑的能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学生在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薄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二、说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计算,主动探索的活动,认识利率,初步掌握利率计算及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法

  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掌握新知: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2、抽象概括法,让学生通过抽象,概括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3、互助学习法,在互助合作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说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一、情景导入;二、新课讲解;三、巩固练习。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2、巩固练习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题,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4)、利息的计算。

  3、巩固练习。

  “数学源自生活而应用于生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下面,我继续沿着抗震救灾这一主线设置情境,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兼顾了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练习,以求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

  1、小华把得到的2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她准备到期后将钱全部取出捐给“希望工程”。如果按年利率2.25%计算,到期后小华可以捐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李老师把20xx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3.60%,利息税率为20%。到期后,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李老师交了多少利息税?

  3、小明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三年后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第一题的情境设计为希望工程捐款,在问题的设计上需要学生仔细思考,真正理解问题的含义后才能做对,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题目的是要检验学生对本课例题的理解程度。第三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作为教育者的我更加注重在数学课中自然地融入思想教育,尽可能的使数学课堂凸现人文精神,使每一个孩子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升华!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6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节。我先进行简单的单元分析,再就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进行说课。

  学情分析:

  在这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说教材分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比如花卉展、小猫钓鱼等,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理解、掌握算法。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说教材和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学习。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说教学程序: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整十数减整十数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自评。

  3、解释应用,巩固练习。

  4、玩摘苹果的游戏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7

  一、说教材

  小学数学关于几何知识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本册教材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特点,充分考虑五年级学生思维水平,确立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探究知识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转化,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关键点:通过实践—理论—实践来突破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重点。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

  (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剪刀、4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彩笔。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小学生个性与特长发展实验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爱好,(转自数学 吧 )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并最终能够发展特长。因此,整节课我始终坚持构建和谐的课堂,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关注学生真实的思维世界,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中进行真诚的“对话”和“互动”,形成了思想与情感的真正交流,做到了“以人为本”,这样师生彼此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另外,《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自主探索”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是先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与底和高有关系,再让学生明确到底有什么关系,这样,是在学生自己思维指向性基础上的探索,也就是让学生明确了“我要探索什么,我为什么探索”,避免了人为地提供探索的方向,真正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索既有利于教学的合理进展,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获得,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做到了有效的探索。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发展迁移原则: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反馈教学法: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采用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形成和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本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环节:

  整个教学过程大致是这样一个教学流程:

  1)通过“你发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问题,巩固和加深了对已学过的图形的认识。再由解决“两个花坛哪个大?”这个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初步感知用数一数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局限性,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寻求简单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猜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大胆猜想。通过细心地观察、交流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然后再探索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学生经历着比较、分析、动手操作、观察、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着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理解和经历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进行综合性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学以致用”。

  5)最后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对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学生畅所欲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课。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猜一猜。

  2、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

  3、长方形的面积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揭示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究归纳

  1、尝试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

  2、学生展示、交流

  3、对比、总结、提炼

  (三)分层训练,理解内化: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题。

  (四)总结评价,升华提高

  师生共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孩子用转化的方法尝试解决三角形、梯形的面积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8

  一、说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0页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

  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习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中共同进步。

  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创设了去超级市场购物的情境。

  同学们,下午我们将会举行一个联欢会,我们还要买很多很多水果,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吧!

  今天特价:柚子每个3元。假如要买21个,大约要花多少元钱?

  这是学生以往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进行估算的。这个环节不仅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习,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假如有350名同学参加联欢会,这个小礼堂能坐得下吗?

  在实际生活当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不需要它的实际数据,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算出它的大概数据就行了。

  现在就让我们估一估350名同学能不能坐得下?

  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经验会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进行估算,我估计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不成问题,我运用知识迁移这个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积极主动参与中领悟到乘法估算的方法。

  1、独立思考,想一想你会怎样估算?

  2、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估算策略。

  郑毓信教授曾经这么说过:“没有经过个体深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我们的课堂需要静思默想,表面的热闹只会掩盖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自己想才会有交流的欲望。因此,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3、让学生汇报估算方法,并引导说出估算思路。(一边展示算法,一边小结估算方法。)我估计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几种估算方法:

  把两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①18×22≈400(个)

  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他们积的范围。

  ②18×22≈440(个)

  ③18×22≈360(个)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

  与此同时,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

  “学以致用”,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

  出示“做一做”,教材第59页。

  A、看图并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完成后请与同桌互相说说估算策略。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习

  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基本练习后我把提高练习设置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景中灵活运用乘法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材第61页,7、8题)

  用生动活泼的动物园图片把学生带进动物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估算,再在小组内进行介绍。

  在这道练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难点:“1分钟”与所给条件的单位名称不一致,老师在这关键处应及时提醒学生。

  第8题的练习比第7题更深一个层次,文字中没有把数学信息列举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图中找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设置“玩”的环节是针对儿童这一特点及教学目的所考虑的。学生在游戏竞赛中表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估算技能得到提高。

  估算抢答比赛,以组为单位,答对一题奖一个苹果,答错一题倒扣一个苹果。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寓练习于游戏之中,学生将会带着激情参与活动,估算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高。

  3、开放练习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一道乘法估算的应用题。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写一篇与乘法估算有关的数学日记。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乘法估算的无穷奥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