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比论证的短句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它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内容,运用对比论证的短句(集锦118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经典吧。
运用对比论证的短句 1
1、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3、简要分析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进行说理的`?
4、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5、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这个比喻来阐述的观点;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的中心论点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7、“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
8、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0、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庆阳市2022甘肃省)
11、C(C项均译为代词“……的人”;A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B项分别译为“他的”、“其实”;D项分别译为“却”、“就”)
12、理解课文
13、本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5、C(加:益处,好处)12.B(原句中的“而”与B项中的“而”都是转折连词,但是A.并列连词,又,并且;C.顺承连词,来,就;D.表修饰,可不译)13.A(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是比喻论证)
16、滨州市(09山东省)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20、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运用对比论证的短句 2
21、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22、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23、翻译句子(4分)
2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25、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26、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2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29、举例义生(3分)
30、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3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33、患—祸患,灾难蹴—用脚踢乡—通“向”,从前已—停止
34、课堂小结
3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36、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37、D(得:同”德“,动词,感激恩德)10.B(于:比,介词)11.(1)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2)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的思想12.鱼与熊掌,万钟(丰厚的俸禄)(2分,每空1分)
38、(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
3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0、“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2022年广西柳州)
运用对比论证的短句 3
41、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中的语句回答(2分)
42、(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
43、《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44、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
45、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4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47、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48、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
4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5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51、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分)
52、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5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4、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55、泸州市(09四川省)
56、再质疑:
5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58、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59、(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0、(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运用对比论证的短句 4
61、阅读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1-4题。(10分)
6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6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64、庆阳市(09甘肃省)
65、《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66、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
67、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68、2022益阳市
69、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7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71、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2分)
7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73、加.之,结构助词,的。蹴,用脚踢。辩,通“辨”,辨别。已,停止,放弃。(4分)
74、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7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7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7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78、我心目中的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8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运用对比论证的短句 5
81、(3分)D15.(3分)先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16.(2分)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82、(4分)(1)茍且。(2)假如,假使。(3)厌恶。(4)史册。(各占1分)
83、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8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8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86、(3分)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答到任意2点即可,2分)。
87、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8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89、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90、(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2)感激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18.对比论证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91、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92、阅读下边文言文语段,完成15—18题
93、把第1卷《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94、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
95、贵阳市(09贵州省)
9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9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98、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9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00、《鱼我所欲也》一文在思想内容上有何进步性、局限性?
运用对比论证的短句 6
101、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9—22题。
102、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10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104、安徽省(09)
10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10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10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08、(6分)(1)(3分)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甚于生”1分,“得生者”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10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10、下列加横线的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1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12、(4分)(1)茍且(2)假如,假使(3)厌恶(4)史册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18.(5分)(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
113、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14、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15、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11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
11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18、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